辛犁华:漫谈“心底无私天地宽”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心底无私天地宽”,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俗语。溯其原始出处,应该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地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的一切运动都不是为了自己。因此,圣人处处谦虚忍让,反而能够赢得爱戴;事事不计较利害得失,反而深受其益。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而成就了自己吗?这段话借天地自行运转而和谐长久的道理,形象地说明了公与私、利他与利己的辩证关系。

“心底无私”,是个人正心、修身的第一要素

中国古人讲到人生理想、抱负时常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个理想是层层递进的,其中,正心、修身是最基础的却也是最重要的,不能做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谈不上。而要正心、修身,首要的是做到心底无私。

这其中的道理何在?《吕氏春秋》有言:“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意思是说:天无私,所以它才能覆盖整个世界;地无私,所以它能承载世间万物;日月无私,所以能普照世间;春夏秋冬四时无私,所以它们总是能自在有序运行。这句话与前引《道德经》里的那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天地之法则说明做人做事的道理。

老子曰:“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天地之间的法则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社会是由千千万万独立的人组成的整体,每个人都是这个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的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矩。如果人人都不受约束,无限制地追求私利,为了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那么,这个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到头来个人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因此,人要正心、修身,首要的就是效法天地,去除私心。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底无私天地宽。”如果心里有了一点点私心杂念,人们看事情的眼界、做事情的路子就会变得狭窄;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让私心占领了心灵高地,那么它就会像一只无形之手,操控着你的心,让你走上无限追求利欲的不归路。而如果心里没什么私心杂念,人们看事情的眼界、做事情的路子就会变得宽阔,就会慢慢体会到,与广阔的天地和宇宙相比,个人不过是一粒尘埃而已;进一步讲,如果一个人没有私欲,也就不必为私欲而求人或是不择手段、心怀不轨,自然也就刚强正直,不易被人利用,沦为木偶或傀儡。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心底无私”,不仅使“天地宽阔”,更能使人和事经受时间和历史考验。正所谓:“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这句话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雷洁琼1994年5月29日在参观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时的题词。雷洁琼的题词是有感而发。当时,陪同人员读了一位参观者在纪念馆留言簿上的一段留言:“谁的权力最大?毛泽东同志。可是他的一生最大限度地行使了自己的权力——奉献。奉献了六位亲人,奉献了自己的毕生。他从不向人民索取,又要求亲朋戚友不要向人民伸手。他对索取的回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党的领导干部,都能以毛泽东同志这一点为明镜,国家幸甚,我党幸甚!”雷洁琼听后,感慨地说:“是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以毛主席的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明镜,国家幸甚!人民幸甚!”她接着讲述了解放战争时的一段小故事:“解放战争时,国统区流传着两条新闻﹐一条是毛泽东来重庆谈判没有手表﹐是郭老(郭沫若)送给他一块自己戴的英纳格表;一条是宋美龄在美国期间穿了一双拖鞋﹐鞋面镶着慈禧太后陪葬的一颗夜明珠。这两件事很快成了共产党人的清廉和国民党的腐败不是宣传的宣传。人心所向者得天下,廉政者得天下,永远是历史的选择。”参观完纪念馆后,雷洁琼欣然题写了这八个大字。

或者这八个字并不能全面概括毛泽东为民族、国家和人民所作的巨大贡献,但却是对他一生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人格和品德的最大肯定和颂扬。

近些年来,有些人只字不提毛泽东的伟大功绩,而是抓住毛泽东晚年犯的错误不放,大泼脏水,极力污蔑、诋毁、丑化其形象。但即便是这样,毛泽东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依然伟大、光辉,依然为人民所敬仰。

再举一个“公者千古”的例子——周恩来。他毫无私念,一心为公,为党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春蚕吐丝的精神兢兢业业,忘我工作。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说的:“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总时间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1966年3月8日凌晨5时29分,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得知地震的消息后,周恩来乘直升机迅速赶往震区,冒着余震的危险,检查灾情,看望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一直忙碌到夜里,他才在驻邢台部队的营房里,与战士们一起吃了一点烙饼和煮白菜。周恩来始终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勤务员”,勤勤恳恳、夜以继日地工作,甚至在他晚年重病缠身之后也依然如此。1975年3月,周恩来在医院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的20天时间内,曾先后会见了赞比亚、圭亚那、新加坡、摩洛哥、斯里兰卡的政要或政府代表团,同时还在3月15日主持了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此外还处理了许多日常政务。周恩来以重病之躯在手术前保证了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

周恩来对工作是这么投入、认真,对自己和亲属却是非常严格,不图一点私利,不搞一点特殊。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长期在中南海西花厅办公,一住就是25年,这是座老平房,赶上阴天下雨又湿又暗。有关部门多次请示他进行维修,他都没同意。终于有一次工作人员趁他外出时将房子小修了一下。他回京发现后,当晚即去钓鱼台暂住,要求将房内的旧家具、旧窗帘全部换回来,否则就不回去住。工作人员只得从命。1961年,为了表达家乡人民对总理的爱戴,淮安县委给周恩来和邓颖超寄了一些藕粉、莲子、馓子、工艺品以及针织品等土特产。收到后,周恩来立即指示办公室给淮安县委回信,指出淮安县委这样做是不对的,并从他自己的薪金中拿出100元寄过去,作为偿付藕粉、莲子、馓子、工艺品的价款,至于其他的一些针织品则事后让人带给了淮安县委。

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周恩来对个人在物质方面的严格要求,在一些人的眼里近乎不合情理,但在周恩来自己看来却是极为自然的,因为他胸中装着党和人民的利益,装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唯独没有他自己。周恩来是一个真正的无私的人。李先念在周恩来诞辰90周年时曾撰文说:“林则徐有幅自勉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用在周恩来同志身上,虽不完全,但可以代表他的主要特点。周恩来同志确实胸如海洋,容量极大。他坚持原则立场,则如千仞高山。而所以能如此,因为他胸中没有私心,只有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只有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可以说,毛泽东、周恩来的名字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受得住时间的侵蚀。为什么?因为他们心底无私,一心为公。也正因为有了像毛泽东、周恩来这样心底无私、一心为公的一大批共产党人,我们党才能得民心、得天下、治天下。

“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的问题。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习近平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名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可以说,衡量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准是公私二字。是否敢于担当、担当责任的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

如何做到敢于担当呢?习近平多次讲,“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2013年6月28日,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说到底,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2014年8月20日,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引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再度出来工作时讲的一段话:“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习近平对此评价说:“邓小平同志真正做到了心底无私天地宽。”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侵蚀,考验着每一名党员干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消除贪欲,以一颗平常心坦然对待荣辱得失,才能把握好世界观这个“总开关”,才不至于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摈弃了一己之“小私”,心怀天下,装着人民利益这个“大私”,才能成就自己的“刚”。只有抛弃自私自利的痼疾,守好欲望的防线,才能无畏和从容,才能够时刻铭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重任,才能做到“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潇洒,才能够拥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展云舒”的闲情逸致。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宗旨,抛除一切私心杂念,忘记个人利益得失,一心一意为民为公,才能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相反,如果忘记了党的宗旨,心生私念,徇以私情,就会前怕狼后怕虎,得过且过,遇难而退,懦弱自保,推责诿过。一言以蔽之:担当源自公心,无畏出自公心;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