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量化与效率方向——贺君山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作者:贺君山

货币量化与效率方向

货币的产生,源自人类交易的需要。只有交易双方资源是不同的,即具有差别性,才有交易的可能性。如果二人所拥有的资源是同质的,则他们是没有交易的激励的。但非同质性的资源互换,需要二人所用来交换的资源恰好都是对方所需要的,否则,交易就难以成功——但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形是比较罕见的,这就限制了交易的规模,大量的有交易意愿的社会成员,因为找不到这种彼此需求一致的交易者,就让资源的共享机制不能成功。这就产生了交易的中介物——即一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物——这种物可以用来充当交易的助手,即所有参与交易的人,都将他们想交易的资源竞换成中介物,然后再用中介物来换回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这样,似乎增加了交易的次数——即本来一次性的交易就能够完成,但现在变成了二次了,一个有资源进行交易的社会成员,他需要先将自己的资源换回交易的中介物,然后再用这种交易的中介物,来换回他所需要的资源——这种增加的交易成本,大大地方便了人们资源互换的频率,即理论上所有的交易都能够进行了,当你将资源出售的时候,你只需要考虑对方是不是需要你的资源,而不需要考虑他所出售的资源是不是你所需要的,因为他给你的是交易的中介物,一种大家都普遍接受的资源,你可以用这种大家都普遍接受的资源,来换回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人类通过这种辅助交易的中介物,来成功地将供需的对接割裂成二个交易,而不需要将交易双方的需求满足同时实现——因为这个的信息搜寻难度太高了,会阻断大多数交易的发生。最终,人们在所有的交易中,所有的出售方都不再寻求自己需求的满足,而是只寻求对方需求的满足,自己只追求交易中介物的获得就满足了——而这种交易中介物,渐渐地就在人类的世界里有了一个专门的名词——货币……

人类早期用来辅助交易进行的货币,本质上也是一种物,这种物,如果考察人类的货币史,就会发现,很多寻常的生活用品和工具,都充当过货币的功能,但渐渐地人们将这种专门用来辅助交易进行的货币固定为贵金属——黄金和白银。当然,因为黄金和白银的价值较高,人们就还使用一种价值较低的金属,如铜和铁用来进行日常较低价值的资源的交易。人类的世界里,交易就普遍地流行起来了。货币就在这种交易的流行中被作为一种价值的象征而被大家共同接受,货币的价值功能就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而为了方便交易,所有的物都需要与用来交易的货币形成一个交换的比率,这种交换的比率,就成为了物的价格——人们就会发现,所有的物都在交易中有了一个价格……

量化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当人们形成对一个变化的认知的时候,他们总是追求完成对这个变化的量化理解,而当他们要形成对物的认知的时候,他们其实也是努力追求对物的量化理解。人类形成了对这个物理世界量化的一般方法,这种一般方法,就是对他们所处的空间的量化,时间的量化,和他们日常互动的物的基本物理特征的量化。如我们将时间分为年月日和时分秒,将空间分为点、线、面、体。将物分为数量、大小、长、宽、高、面积、体积、重量、质量……这些基本的量化,都是对物的一些基础的物理特征的量化理解的——这种量化理解的特征是,可以形成对物的稳定的量化描述。如一堆物,如果要对其进行量化描述,就可以被描述成有多少数量,有多少重量,有多少体积……诸如此类。人们会发现,对物的物理特征的描述,是可以确定的。一堆物,如果我们要描述其数量,只要这物存在可以单独被考察的对象,如桃子的个数,我们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这一堆桃子的数量,并且所有的人来数这桃子的数量,我们都会发现,这个数量是一致的。如果是重量,我们就可以用称来称,这个重量数量也是一致的。如果是长度,我们就可以用尺子来量,也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数值。即人们对事物物理特征的量化,他们发现,能够获得一个稳定的数值,只要量化的单位是一样的,那么谁来量化不是问题,他们都能够获得一个同样的数值——这是人类物理量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但是,当人们用货币数量完成了对他们有用资源的量化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即这个量化的价格与通常他们量化物理世界那些特征不一样,即难以获得物的价格的稳定性。很多的物,在他们交易的时候,价格是经常发生变迁的,即无法获得一个物的稳定的价格——人们对此长期迷惑不解。为了获得对物的价格量化的稳定性,人们开始对货币进行标准化——这种标准化,其实是将用来交易的货币的某一个物理量进行标准化——通常是重量。即一定重量的贵金属,作为一个标准单位,如同人们量化这个世界的物理特征一样,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标准化货币来完成对物的价格的稳定。但是,尽管人们完成了对货币的标准化,如一块银币的重量是固定的,但当用它来量化固定数量的其它货物——如谷物时,人们发现,谷物的价格依然无法稳定。即银币的稳定,依然无法获得银币和谷物的稳定的比率,价格总是变动不居的……

这种物的价格的变动不居,带给人们更多的困惑——人们长期无法想清楚,人类价格的生成机理。虽然从表象上看,价格就是对物的价值的一种有效的量化。但是,因为被人类有效地进行价格量化的物——通常都是对人类有用的,即是有价值的,而价格就自然地被视为一种价值的量化。不过,撇开价格的生成机理不谈,人们会发现,货币开始凸显出其在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来,即它具备用来换取商品的功能——即具备最强大的流动性,只要你拥有货币,就可以用来购买市场上所有用来交易的商品。不仅货币可以用来购买商品,货币还可以用来调动人力资源,即可以使用货币来购买其他社会成员对你进行直接的服务。即货币具备了在人类世界里强大的调取人力和物力资源的能力——这给了人们一种有效的激励,即努力想获得货币。因为获得了货币,意味着他可以获得任何市场上用来交易的资源,同时也可以让很多人愿意听从他的调遣,为他提供服务,或者参与他组织的合作——这种货币强大的调动人类社会合作体内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能力,就成了人类追逐货币的强大动力……

人类是需要产生一种简易的资源调动方法的——无论是人力资源的调动也好,物力资源的调动也好,如果缺失了这种简易的资源调动方法,人类复杂合作体系其实就很难有效建立起来——因为人类合作的一般特征是,先有认知的拓展,才有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展开,而这种相应的行为方式,需要与认知的指引相契合,但因为人类对变化世界的认知是越来越丰富的,不同的认知会引导人类不同的行为方式,这就使得人类的行为展开,渐渐地具备了越来越多的异质性,因为这种异质性的行为,是有不同的认知背景的,这就生成了人类行为的分工。但这种人类行为的分工,需要具备一个统一的行为方向,这个统一的行为方向,是用来引导人们朝向合作的目标运用力量。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方向,单纯的行为的异质性,就很可能会让人类的力量朝向目标歧异的方向运行,就如同人们拉一辆车一样,所有的人都在用力,但如果这种用力的方向不一致,结果车子就可能在原地不动。但如果人们用力的方向保持某种一致性,车子就会朝着相应的目标方向运动——社会运行其实也是这样。当人类在他们越来越丰富的认知背景的指引下,纷纷展开异质性的行动时,这些异质性的行为,需要同时也化约为一个社会统一的行为展开方向,这个统一展开的方向,才构成化解异质性力量、而让社会力量构成一种整体的合力。

当然,当我们一起推一辆车时,因为大家在一个共同的、非常有限的空间里,成员之间力量运行的方向性能够直观的觉察到。我们能够立即发现成员之间力量运行与车辆运行方向的那种相契性,并且即时调整成员间的力量行使方向,这就能够使得大家在拉车时,才能完成力量的及时调整,从而使得合力得以生成。但是,社会合作的过程,其复杂性要远远地超过拉车的那种复杂性,即不同的社会成员,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彼此是一种离散性的存在,各自力量的运行,也都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彼此并不知情——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合作如何有效地生成?如何保障张三种稻谷,李四建房子,王五修道路,赵六教书……无数成员在不同的地方,展开不同的行为,他们的行为都具备极大的异质性,也由不同的认知所指引,而怎样让这无数离散成员的离散和异质性的行为,保持一种基于合作需要的、将力量成功地整合成一种合力,从而让合作双赢和多赢得以有效生成呢?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因为这无数的人,分散在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并且各自的目标有差别,认知不同,行为各异,如果通过一种协商的机制来形成一种有效的合力整合,其成本是非常高的——当然,人类产生了组织,确实是有效地集中了很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成功地实现了一种将异质力量引导向一种统一合力的高效整合——但是,人类组织通常只能整合一种或者若干种社会功能,无法将所有的社会成员和社会功能都全部成功地整合进一个统一的组织,并且也保证这个组织的高效——当前,有一种整合社会力量的方式,就是社会合作整体的计划经济式体系,它尝试将整体社会成员和所有资源,全部整合进一个单一组织并且实现统一的资源创造与分配,但是,因为无数异质性的社会功能履行的利益分配的界线,无法通过这种协商的方式而有效生成,因此这种尝试将全部成员与资源通过整体计划的方式进行一致性方向的整合,在人类实践中是低效和失败的,并且它也被动地使用了货币来介入这种资源整合之中,以弥补它通过权力来调动资源所需要的高成本,因此即使是尝试全部进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它们其实也离不开货币的帮助。

其实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就能够方便理解,人类所产生的货币量化机制,其实是化解他们行为展开与环境变化互动中那种物理特征的异质性的,为了让这种异质性能够在社会合作体系里得到统一的理解,也产生社会力量运行的合力方向,于是就生成了以货币作为工具的社会力量运行的效率方向——而这个效率方向,对所有的社会成员而言,理解也是非常简单的,即当他要展开自己的力量时,他就会发现,这种力量的运行可以化为他获得货币的数量,来理解他的力量运行的效率,即当他一种行为所能够获得的货币数量更多时,他的行为就体现为更有效率,于是他就趋向于坚持这种行为,而放弃另外一种只能获得更少货币数量的行为,从而成功地引导了个体的行为方向——货币这种引导个体行为展开的效率方向,就有效地化约为一种货币获得数量多少的选择——这样,人类合作体内,对所有的个体和组织的有效的行为展开的效率方向,就都与货币挂钩了——人们会发现他们行为展开的一个简单的效率判断方向,即如何在社会的经济行为中获得更多的货币——这构成了社会成员行为展开的有效的效率激励,并且这种有效的效率激励,也是一种社会认知的指引,是所有社会成员在他与社会其他成员展开有效互动时,能够清晰地认知到的一个行为展开的方向……

当我们展开了一个对货币社会功能的全新理解的视角——即为人类行为展开的效率方向提供判断的认知指引,我们就会发现,货币就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商品的价值量化,它其实也构成了一种对人类力量有效运行的量化指引——再进一步理解,货币就构成了人类力量的量化。我们会发现,这种量化里,最直观的就是一个人的报酬问题。当一个人通过一天、一周、一月或者一年,来确定他的货币回报的数量时,货币就成了一个人在这个时间段内力量运行的量化理解。货币在完成了对物的价值量化的理解时,同时也就进一步切入到了人类力量运行的机制之中,构成了对人类力量运行的量化理解——而这种对人类力量运行的量化理解,进一步解构,货币就成了人类力量调动的一种机制,即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货币来调动人力资源,当然,我们同时也发现,我们所购买的一切商品,其实都事实上包含了人类的力量运行,即购买商品,本质上也是一种人类力量沉淀在商品之中,被你通过货币购买而成功地调动了……

人类通过货币所完成的量化——既可以理解为商品价值的量化,也可以理解为人类力量的量化——这种人类力量的量化,既可以理解为人类力量运行的量化,也可以理解为人类力量被沉淀在商品之中后,再通过价格而形成量化——这种货币量化机制的产生,使得人类力量的运行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方便判断的效率方向——即一种力量运行所能够获得的货币数量的多少,就成为效率高低的判断标准。所获得货币数量越多,行为展开就越有效率,就越值得人们去追求,这就不仅为理解个体行为展开的效率方向提供了认知工具,也为组织的效率方向提供了认知工具,最终,货币也为社会整体合作的效率方向提供了认知工具——我们就会发现,无论人类个体行为的展开也好,合作行为的展开也好,对其的效率判断,都是从货币获得数量的多少来进行的。离开了货币这个有效的效率判断工具,人类行为展开的合力的效率方向就无法生成。获得货币数量的多少,就构成了人类行为展开效率判断的一个最基础的方向……所有的社会成员和组织,都从这一个方向上去判断自己和组织行为展开的效率,而社会整体合作的效率,自然也需要从这个方向上去进行考察……这样,在人类世界里就通过货币的横空出世,而产生了一个深刻的社会合作的效率判断机制!当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围绕这一个效率判断机制来展开其行为选择的方向时,对社会合作的效率追求,就成为了人类社会最深刻和内隐的激励,我们需要努力理解人类社会合作所生成的这一个深刻的效率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