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苗毒的可能方法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创 谭亚娣 国际医声 2021年8月15日 解苗毒的可能方法1.jpg 因为现在太多人,不管有无基础病或者怀孕哺乳还是什么情况,都被强拉着去打疫苗。苗后出事的也或多或少有所听闻。我就在想,接种的时代大潮挡不住,还是要想办法减少苗的毒性。

以我多年在疫苗和药物界的经验,我看到的疫苗其主要成分刺突蛋白是集免疫原性和毒性于一体——这其实也是疫苗存在的普遍情况,只是各种来自病毒的蛋白,自身的毒性差异有性质的不同。所以常有接种什么病的疫苗,就会有比较轻微的该疾病的表现。这也正是疫苗的原理,相当于针对特定目标的军事演习。

现在这款新冠疫苗刺突蛋白的主要特性,表现在人群中是促微血栓的形成。相信大家都看了不少了,本篇主要想讲如何预防这个作用。

不得不谈灵感来自李跃华医生的苯酚注射法。无论主流如何评论——我大概清楚,苯酚的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得到主流验证的,因为太便宜太无利可图所以必须科学上忽视它。确实我们也无法叫任何资本去投资于一款基于苯酚的产品,其实也无须投资,有若干药品本来就含有少量苯酚作为防腐/消毒剂。疫情当中我们也看到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在危急当中用起了苯酚注射疗法,预防或者治疗,救了自己一命,这样的网络分享也是不少的。

鉴于新冠疫苗中的刺突蛋白还具备生物活性,以及李跃华也有用过自体血液体外与少量苯酚溶液混合后回输达到自体疫苗效果的操作,我就想,能否让疫苗注射部位有一定浓度的苯酚,一旦疫苗注射进来,苯酚就上去把刺突蛋白活捉了 —— 看到一篇文章,题目为“病毒刺突蛋白基因突变致感染力变化与电荷携带量一致性分析”,署名“马鞍山牛津博士博狮方程式”,大意就是蛋白带正电荷越多,感染性越强。那苯酚是带负电荷的,如果能团团围绕刺突蛋白,岂不就是隔绝了刺突蛋白与其靶点细胞(比如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但是这又不影响免疫原性。大概这就是用苯酚做自体疫苗的原理吧。

总之,带负电荷的苯酚乃至多种酚类物质乃至其它杀毒物质都可以考虑。这么一看,产品可选项还是不少的。

根据以上思考,提出如下可能的减少新冠疫苗注射副作用的方案:(仅为假说,使用者请自担风险)

疫苗注射前在注射部位及周围涂抹:

苯酚凝胶(淘宝等有卖)。

苯酚软膏(正式药品;含量2%。适应症为“用于皮肤轻度感染和瘙痒”。)

花露水溶液或风油精。(比如六神花露水,消毒杀菌消炎,成分有多种植物提取物包括酚类)

丹皮酚软膏。(主要成分为丹皮酚,丁香油;功能主治:抗过敏药,有消炎止痒作用。用于各种湿疹,皮炎,皮肤瘙痒,蚊臭虫叮咬红肿等各种皮肤疾患,对过敏性鼻炎和防治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另外建议,去疫苗注射的时候,带点温水喝,温的红糖姜水更好。打完观察的时候慢慢喝一点,会有帮助。

另外,我也想,大多数人打完疫苗不也基本还好,比较普遍的表现为一两天头昏嗜睡,然后就好了,那么这些人他们体内是不是有更多的能够中和刺突蛋白毒性的物质呢。所以吃点什么食品或者药品可以增加血液和体液内抵抗毒蛋白的分子呢?我经常推荐的是生洋葱蘸醋,因为大家都知道洋葱通血管。当然疏通血管的植物还是很多的,老祖宗把“蔬菜”叫“蔬菜”不是没有道理的——疏通血管经络的菜嘛。所以,多吃各种新鲜蔬菜,有利于血管健康。洋葱的好处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总之在这个思路下,我还推荐大家

疫苗前后注意饮食也可适当口服药物或补充剂:

生洋葱蘸醋:日常天天吃

维生素C:建议苗前苗后各一周

大蒜,生熟均可,常吃。

薤白/藠(jiao)头(小野蒜,著名的瓜蒌薤白白酒汤是治疗冠心病良方)

清肺排毒汤(有人说苗后三天,效果很好)

莲花清瘟胶囊(请对症使用;苗后有感觉微栓塞症状,可服用一周)

含有甘草或炙甘草的中药方,请咨询中医师。(甘草为国老,擅长解毒;炙甘草汤为治疗冠心病的名方;其加减变化很适合苗后症状)

对症使用桂枝茯苓丸(主要功效:活血、化瘀、消症。)

每餐尽量吃够新鲜蔬菜

请中医师开方


总体来说,植物是天然的化合物生产厂,是一座座宝库,我们需要学习利用天然植物,这方面中医给我们很多经验和指引。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大家平安度过苗苗关。 作者 谭


解苗毒的可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