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人遗址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蓝田人是旧石器早期人类,属直立人,分别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蓝田人的发现,在考古学、古人类学、地质学、古脊椎动物学以及原始社会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经古地磁测定,蓝田人头骨化石距今约115万年至110万年,比北京猿人和爪哇直立人都要早。蓝田猿人的发现,震惊了当时的国内外科学界。
   1964年夏初,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蓝田考察队队员,参加了“蓝田人”遗址的发掘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终干在公王岭这个地方,修复出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
   公王岭的蓝田人化石有头盖骨、鼻骨、右上颌骨和三颗臼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人,可能是女性。头盖骨低平,额部明显倾斜,眉脊骨粗壮,骨壁厚,脑量小,估计为780毫升,吻部向前突出,表现出较为原始的形态。眉脊硕大粗壮,在眼眶上方几乎形成一条直的横嵴,两侧端明显向外侧延展。眉嵴与额鳞之间的部位明显缩窄。额骨非常低平。头骨骨壁极厚,同北京人、爪哇人头骨相比较,蓝田人头骨各部分的厚度基本上都位于它们的变异范围的上限,有些甚至超过最大数值。蓝田人头骨的高度是所有直立人中最低的一个。在蓝田人化石的层位中还发现有大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石器,加工方法为简单的锤击法,石片一般未经第二步加工即付诸使用。共生的动物群有41种,其中包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带有强烈的南方动物群的色彩。
   考古学家研究表明,蓝田人比后来的北京人大脑容量要小一些,大约有778毫升。但是有一点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就是他们已经能完全直立行走,而且这是已发现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这个发现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直立行走是成为人的重要标志。
   陈家窝人
   “蓝田人”一词曾泛指中国陕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化石。但不少学者主张,这名称以专用于公王岭的直立人化石为宜,而另把陈家窝的直立人化石称作“陈家窝人”。公王岭地点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古地磁法断代的年代数据一是距今约100万年,一是距今约80万年至75万年;陈家窝地点的地质时代亦属中更新世,用古地磁法测定的年代数据一是距今约65万年,一是距今约50万年。在公王岭,与人类化石同层还出土了以三棱大尖状器为特色的石器,并发现了用火遗迹。公王岭化石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陈家窝化石系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县城西北的陈家窝村附近发现的。公王岭化石,系同一单位于1964年在县城以东的公王岭发掘出土。以后两年内,在公王岭还发掘出石制品和可能是人类用火残留下的炭屑。
   年代和自然环境
   公王岭是灞河左岸最高的一级阶地,在一个古老的巨厚砾石层之上,堆积着厚约30米的棕红色砂质黏土,即地质学上所称的红色土”或“离石黄土”,人类化石就埋藏在其中。陈家窝位于灞河右岸,化石也发现于最高一级阶地的红色土层中。“红色土”属华北中更新世堆积。公王岭的红色土中,发现哺乳动物化石42种,不但包括较多的华北中更新世常见种属,如中国鬣狗、李氏野猪三门马和葛氏梅花鹿等,而且存在少量的第三纪残存种和第四纪早期典型种,如蓝田剑齿虎、中国奈王爪兽、更新猎豹和短角丽牛等。这表明公王岭人类化石的时代比北京人要早,属中吏新世早期,相当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现直立人化石的哲蒂斯层,或阿尔卑斯冰期系列的贡兹一明德间冰期。在陈家窝共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4种,它们多半见于公王岭,但也有晚更新世的动物。许多学者认为,陈家窝的时代晚于公王岭,大致和北京人的相当;也有人认为可能与公王岭相同。用古地磁法测定的年代数据表明,公王岭地点早于陈家窝地点。
   公王岭动物群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强烈的南方色彩,如其中的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华南巨貘、中国貘、毛冠鹿和秦岭苏门羚等,都是华南及南亚更新世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公王岭动物群中存在着这么多的南方森林性动物,一方面表明当时蓝田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林木茂盛;另一方面也表明那时的秦岭不像今天这么高,还未隆起成为妨碍南北动物迁移的地理屏障。陈家窝与公王岭不同,缺少带有强烈南方色彩的哺乳动物,软体动物也基本上都是现代生活于华北的种类。有的学者认为,两个地点的直线距离只有22公里,动物群却存在如此大的差别,这一事实也反映了时代的不一致。——摘自《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