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遗址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Jp53.png

《中华文明八千年之说》

作者:周宜兴 2012.06

“中华文明8000年”之说的提出

中华文明拥有8000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很迷人的命题。它绝不是臆想出来的,而是有着诸多依据的遐想。2007年3月11日,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全委会第三次大会上,我曾做了《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掘并研究龙文化的根》的发言,在 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提出了“把我国的文明史,在5000年的基础上再向前推出3000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应当是8000年的设想。这一发言,不单引起了当天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们在小组讨论会上的热议,第二天海内外各大媒体也都做了较大篇幅的专题报导。在此之后的几年 中,“中华文明8000年”之说在海内外华人中较多地被引用和认可。在这一学术遐想未得到充分的科学论证并得以证实之前,学术界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目前尚不会认同这个8000年的说法。相信随着我国考占发掘工作的再推进,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展开,“中华文明8000年”之说终究会得到证实。这一学术遐想的提出,一是基于考古人员对甘肃天水市境内秦安大地湾遗址的科学考察报告《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所描述的“大地湾文化”(其一期文化早于仰韶文化约千年)。第二点是,在天水市所辖“古成纪”地域上,自古至今口口相传着关于伏羲肇启文明的诸多传说,而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大量有关伏羲氏创始文明的记载,这二者共同形成了 “伏羲文化”。过去我们很少将这两种文化联系起来考虑。然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地湾文化和伏羲文化在时间(8000年)与空间(古成纪)上是双双重合的!这是耐人寻味的。这里面,是否隐含着某种重大的历史事实?
Jp34.png 更加令人兴奋的是,大地湾最新考古证明,在距今8000年的时候,大地湾已经出现了以黍和粟为主的旱作农业经济,其后渐次发展为“成熟的农业经济”。这一成果为大地湾文化与伏羲传说的叠合,也即为“中华文明8000年”之说,又增加了有力的支撑。

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

2010年4月,《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科学通报》第55卷第10期上所载《甘肃省大地湾遗址距今6万年来的考古记录与早作农业起源》一文中指出:“本文报道了2006年对中国北方重要旱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的大地湾遗址的的发掘成果。 Dadiwan06探方……为大地湾遗址人类活动建立了可靠的年龄框架。在此年龄框架下,对距今6.0万年来的文化遗物的研究显示, Dadi wan06探方提供了中国北方从旧石器文化到新石器文化发展的持续记录,表明这里的人类依次经历了原始采集狩猎、先进采集狩猎、早期农作物栽培和成熟农业4个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建立了中国北方人类由采集狩猎经济到旱作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文章还指出:“中国北方距今8000a左右普遍出现了以黍和粟为主的早作农业经济,是世界著名的农业独立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北方黍的驯化可以早到距今1万年左右,而粟则晚到距今8700a以后。……近年来在大地湾遗址开展的同位素研究显示,大地湾一期人类全年食用C4类植物(可能大部分为谷类植物)暗示人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栽培、收割和储存这类植物。大地湾二期,植物遗存非常丰富,发现大量的黍和粟,并且其炭化籽粒尺寸都分别在现代驯化黍和粟粒尺寸的变化范围内。人类和动物的骨骼同位素数据显示,仰韶早期(指大地湾二期——作者注)人类全年用C4类植物(绝大部分是谷类植物。……据推测,粟可能逐渐代替了黍在大地湾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以上考古成果可否理解为,在距今8000年前后的大地湾地域(大地湾处在古籍中称之为“成纪”的地区)生活着的人类祖先,已经进入了“较为成熟的农业经济”阶段。或者说,在距今8000年前的古成纪地域,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曙光已经出现。由此可否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大地湾一、二期文化为代表的较为成熟的农业经济,为伏羲文化在古成纪地区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就是大地湾文化与伏羲文化在时间与空间上会双双重合的根本原因。 Jp35.png

中华民族的起源

1988年8月,费孝通以《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为题,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 Tanner讲演,就中华民族的起源问题作了深度分析。他通过对12个问题的论述,回溯了从上古时期至今历时8000年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该文收入《费孝通文集》第十一集。这里仅就上古时期民族起源、文明诞生的问题,引用该文中的相关文字,与读者共同学习讨论。“任何民族都有一套关于民族来源的说法,而这套说法又常用来支持民族认同的感情,因而和历史上存在的客观事实可以出现差错。关于中华民族的起源,过去长期存在着多元论和一元论、本土说和外来说的争论,直到本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我们才有条件对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作出比较科学的认识”。费先生对“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观点作了充分的阐述。20多年来,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接纳。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新的考古成果也一再证明着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演讲的第二部分,在对“多元的起源”的论述中,费孝通引用了大量中国考古成果后指出:“这些实物证据可以否定有关中华民族起源的一元论和外来说,而肯定多元论和本土说”;“如果我们认为同一民族集团的人大体上总得有一定的文化上的一致性,那么我们可以推定早在公元前6000前,中华大地上已经存在了分别聚居在不同地区的许多集团。新石器时期各地不同的文化区,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点”。
据考古界的统计,我国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有7000多处,在中国的广大地域的分布极其广泛,其年代从公元前6000年距今8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间不等。考古界把这4000年间的文化,以黄河中游新石器文化为序列划分成:前仰韶文化(公元前6000前5400年)、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河南龙山文化(公元前2900前2000年)三个阶段来表述和研究。所有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都向这三个新石器文化的时代座标靠拢和比对。可以想见,在历时4000年的演进中,这些多元的文化通过交融和汇集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点。在河南龙山文化之后,我们的祖先就进入了夏文化时期,形成了后人以 “华夏” 冠名的凝聚核心,汉民族在“华夏”的基础上渐次形成。其后就是商和周了。
我国已经完成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断代工程,确立了夏的立国间在4070年前。由夏再上溯约千年,就是新石器晚期的河南龙山文化,在夏禹之前有舜和尧,再向前推就到了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族集团并存的多元时代。他们之间的战争胜败,造就了以黄帝为首的部族集团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广大地域的发展。这就是由多元形成一体的历史过程。河南登封王城岗夏代遗址证明了夏代王朝的真实存在,也把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文化与夏商周的铜器时代连接了起来。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在5000年的时间点上,明亮地闪现了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5000年就是唯一的一个起始点,8000年也许会是一个更早的、更加闪亮的文明起点。对此,很多研究伏羲文化的仁人志士,是坚信不移的。

大地湾遗址考古成果的启示

大地湾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是2006年4月成书,并于同年12月正式发布的。其时费孝通教授已经去世2年8个月了,所以费孝通在1988年提出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论断时,不可能考量到“大地湾文化”的因素。在上世纪末进行的中国历史断代工程中,同样也不可能考量到“大地湾文化”的因素。即使是现在正在进行中的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研究的视线也还没有进入到“大地湾文化”中来。
长期以来,学界一直认为黄河上游(主要是甘、青地区)的新石器文明是由黄河中下游向西传来的。大地湾的考古新成果却打破了这一结论。就像上世纪20年代瑞典人安特生发掘了仰韶文化后,鉴于仰韶出土的陶器制品与西亚地域的陶器制品的相似性,就得出中国文明“西来说”、“外来说”的结论,然而“外来说”最终还是被“本土说” 所取代一样,新的考古成果总是在不断地修正着早先的结论。《甘肃大地湾遗址距今6万年来的考古记录与早作农业起源》一文,已经有力地否定了黄河上游的文明是由东而西传播的结论 考古界一直存在的一个缺憾是,“尽管中国北方已发现多处保存有新-旧石器文化过渡的遗址,但至今缺少从采集狩猎经济到农业经济的持续考古记录的详细研究,因而有关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的理解和阐释,远不及世界其它地区充分和深入” 。大地湾最新考古成果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确立了大地湾遗址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地”的地位。
我们可否设想,正是8000年前,在以大地湾为代表的古成纪地域发展起来的农业经济,孕育了中国上古时代的农耕文明,诞生了“一画开天”的伏羲文化。所谓“一画开天”是以伏羲为名号的上古先贤们,用划痕符号、图形、数和数码构成了一组组被后人叫作“书契”的“示意文字”,取代了早先以“结绳”记事的方法,开启了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先河。
从距今13000年到8000年间,大地湾先民们在将野生的黍和粟驯化为种植物,进而推动早期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自然规律。他们“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寻找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掌握天气变化的节律,创制最原始的历法以利农业生产。没有文字,他们只能用实物(即结绳等方式)记事的方式,把所认识的变化规律记录下来, 一代一代地传递给后人。传说中的河图与洛书,也许就是早于伏羲的古代先贤们用黑白石子摆出的实物记事的图案。到了距今8000年的时候,伟大的伏羲用划痕符号把前人以实物记事的方法传递下来的知识,做了集大成的接续与发展,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伟大精神创造了以先天“易”学为先导的一系列文明,引领渭河上游的先民率先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原始文明社会。在此后的大约2000年时间里,伏羲的部族带着他们的“易”与农耕技术沿渭河而下,进入黄河 中下游和长江下游的广大地域,与当地的众多新石器文化相结合,发展农业文明。在经历了十数代的传承与发展之后,中原各个部族文明崛起(这也是今天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广大地域,有许多关于伏羲与女娲传说遗存的因由)。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之后,炎帝、黄帝、蚩尤三大集团兴起。再往后就有了尧、舜、禹时期的国家政权的雏型。
Jp36.png 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太昊伏羲氏一直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之首,受到历朝历代帝王与人民的祭祀膜拜。大地湾新石器遗址的考古新成果,佐证了口传历史中伏羲时代的存在,为中华文明8000年之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建立中国的古文明标准

世界四大文明的起源年代,都是根据古文明标准来确认的。我国近30年来的考古成果,不断地更新着学术界对我国上古文明的认识。在这种形势下,建立中国自己的古文明确认标准是必要的。笔者认为,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应当建立以下5个确认古文明的标准条件:
1)人类从先进采集狩猎经济,经过早期栽培经济后,开始步入成熟农业经济年代。这是确认一个民族集团进入文明时期的首要条件。这对以农耕文明而著称于世的中华民族来说尤为重要。大地湾最新考古证明,“中国北方距今8000a左右普遍出现旱作农业经济”,这一结论有力地支持了“中华文明8000年”的立论。
2)一个民族集团能创造并使用符号文字(书契,用以记录他们对大自然与自身的认知,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第二个条件。这种符号文字,我们可以把它叫作“示意文字”,以便与后来出现的“语言文字相区别。中国最早的语言文字是以甲骨文和铭文的形式,于3600年前始出现的。而伏羲时代所创造的“符号文字”却在8000年前就已经诞生了。
3)具有初期社会功能的聚落(相当于城郭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第三个条件。大地湾遗址“反映了从农业发生不久的小型社群一步一步地发展到初步文明化社会的全过程,这也是大地湾遗址的优势所在”。大地湾遗址地理位置及环

境的优越,造就了它从距今8000年到5000年间的新石器时期中心聚落的地位。这与古籍中关于伏羲“立九部、设六佐、初创社会”的记载是相吻合的。
Jp37.png

4)陶器是新石器时期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把彩陶的出现作为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第 四个条件(而不是铜器的出现)是符合中国古文明实际的。以大地湾“人头形器口瓶”为代表的大地湾、师赵村、西山坪等渭河上游广大地 域早于仰韶文化的精美彩陶,既否定了安特生认为“中国的彩陶是由西方传入”的说法,也改写了中国学者提出的“甘肃彩陶是从中原一带传播而来”的说法。说明大地湾及其周边地域在8000年前就已进入原始文明时期。
5)音乐的产生与享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第五个条件。这是中国古文明独有的特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晓敬畏天。认为只有音乐才是天人相通的媒介,懂得在祭祀天地时通过音乐达到天与人之间的沟通。古籍记载说“伏羲制琴瑟,作驾辩”。“驾辩”是上古时期的乐谱,传说为伏羲所作。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陶埙、陶鼓,内蒙红山文化出土的骨笛,都是距今8000年前的乐器。伏羲创制的琴瑟不可能在地下保存至今,但不等于当时没有琴瑟。中华民族是人类最早的知音者。
这5条标准作为一家之言,先在本书中提出,希望得到更加广泛的讨论,从而建立一个切合中国实际的、更加科学的确定古文明的标准体系。

“中华”与“华夏”、“伏羲”与“炎黄”的辩识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的意识,是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不屈不挠的对抗中被强化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她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5000—-8000年前。
“华夏”是夏朝立国之初,即《左传》所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所形成的华夏族团的称谓,也是国家与王权开始完善的象征。其时,夏的地域总称为“九皋”或“九州”,大体包括了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的地区,是后来华夏族团发展成汉民族的核心区域。九州包括了东夷,但广大的南蛮、西戎、北狄地域的族群并没有被包容进来。黄帝是华夏族团的先祖。黄帝在征服了炎帝与蚩尤之后,在九州大地始创了国家与王权的雏型。其后经尧、舜的禅让,禹最终建立了以 华夏族团为核心的九州帝国。冉往后,在历时5000年、多元民族集团你来我往的交融与汇合过程中,在亚洲东部的这块神圣大地上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来自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源,发端于8000年前伏羲所创的易文化。后人把伏羲的易文化称为“先天易”。它以先天八卦的形式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奥秘,引导人与天和谐相依。有学者曾指出:“易”主要是讲阴阳相合而成统一的“太极”,太极就是我们近世所说的宇宙。(阴、阳)二合为一是个基本公式,“天人合一”就是这个宇宙观的一种说法。中华文化总的来说是反对分立而主张统一的,大一统的概念就是这“天人合一”的一种表述。先天“易”之后,夏有《连山》,商有《归藏》,周有《周易》,春秋有《道德经》和《易经》等。这些传统文化的巨著无不承接着伏羲文化的血脉而一脉相传。伏羲时代没有战争与讨伐,伏羲以传授文化、开启智慧的方式,把新石器时代多元民族集团引向文明,并凝聚在同一文化之下共同发展壮大。所以,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尊伏羲为“一画开天”的人文始祖,各民族共同的祖先。中华文化包容了比华夏文化更加广阔的地域,包容了更加多元的 族团文化,这些族团是被称之为“东夷”、“南蛮” 、“西戎”、“北狄”的众多族团。他们与地处九洲的华夏族团共同承接着一个以伏羲文化为基因的大中华文化而泱泱8000年。
华夏文明5000年,起于黄帝的时代。
中华文明8000年,始于伏羲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