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起源与神性担当
大家好,我是牟子庭萱,来自重庆开基立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最近,儒墨之争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这让我深感,要真正探讨其中的核心要义,就必须深入了解墨家的起源与精髓。我曾在《墨家三派:术墨、侠墨、道墨》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墨家思想的不同流派,并揭示了墨家对儒家理学派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如果您对此感兴趣,欢迎搜索我们的公众号“玄宇觉元”,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作为文化传播者,我始终怀揣着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原本,我计划通过录制短视频的方式,向大家讲述我对墨道儒释等各大流派文化传承的独到见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计划一度被搁置。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前短视频平台普遍追求内容的垂直化,而我的研究和思考则更倾向于横向的融会贯通,以及结合现实进行创新发展。
在开基立元文化传播的实践中,我们精心打造了五个文化IP:墨道文化、洪门文化、大同文化、圆宝文化和女主文化。这五个大类虽然各有特色,但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了我们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基石。然而,在追求垂直流量的短视频平台上,这样的内容布局确实面临不小的挑战。因此,我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文旅商的融合发展与实践上,致力于将文化理念转化为具体的产业项目。
但闲暇之余,我仍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探索心得,通过各种方式分享给大家。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一起探讨更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题,共同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前不久我做了一辑《墨家史诗,华夏传奇》,里面的内容结合正史和野史,可能某些学者不太苟同,但不妨我们就以探奇窥秘的心态,来听听从我的视野而阐发的对墨家发源及隐秘传承的思考和理解。
墨家始祖姜墨如,炎帝之后,受聘为大禹的老师,至于为什么是大禹的老师,大家可以去搜集相关资料,据传乃是大禹的老婆涂山氏所引荐。东汉王府《潜夫论·赞学》记载:“故志曰:黄帝师风后,颛顼师老彭,帝喾师祝融,尧师务成,舜师纪后,禹师墨如,汤师伊尹,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注意,这里并无“墨子师某儒”的记载,显然并不承认《淮南子》含糊其辞的“受儒者之业”的说法,关于墨子的老师,历史无确切记载,我坚持认为墨子乃出自家学,有一篇关于《关于墨子师承儒者之讹传》,感兴趣的也可以读一读。言归正传,姜墨如因指导治水有功得夏授封古墨池国,后商盛夏衰,改封孤竹国。孤竹王族以墨胎为氏,多与商族联姻,故有姜姓(父系)、子姓(因母入商)。墨家创始人墨翟,子姓墨氏,姜太公姜尚,姜姓吕氏,都是孤竹后裔。关于孤竹国,有很多文物考证,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了解,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妇好,华夏第一女战神,商王武丁之妻,孤竹国墨氏之女。她英勇善战,智慧非凡,手持战斧,率领商朝军队征战四方。同时她还是商朝大祭司。她的一生,是孤竹国与商朝友好联姻的典范,是女性英勇与智慧的象征,亦是道教女战神九天玄女的原型人物之一。从这个记载来看,商朝大部分时期,仍然是神族掌控着军事权力的,直到商朝最后的王,商纣王殷寿(子受),因其骁勇善战,亲自率领军队打破了神族卜巫体系对战场指导的权威,遂生起了反抗神族之心。国漫《武庚纪》表达了这个观点,认为神族已经堕落,而商纣王是代表人族反抗神权的先锋。
姜尚,人称姜太公,著有《太公兵法》,为华夏武经七书之一。孤竹后裔与殷商王族世代联姻,掌握神权,如妇好,即为商朝大祭司。纣王意图颠覆神权,摆脱神权统御,首杀姜王后及其父鬼侯(封神演义中东伯侯姜恒楚),再杀鄂侯,姜太公联合姬昌复仇灭商,开启了周朝八百年江山,周武王却野心勃发继纣王君权路线,灭百巫,新建了宗法制度,以唯血缘继承为凝聚力,至此神权没落。姜尚无奈,祭奠孤竹国及殷商王朝,尘封神权,是清明节的由来。商灭,孤竹国一支攸侯喜带领族人,远渡太平洋,横穿火里奴奴,一直到达美洲,开创了玛雅文明。2000年后,墨家巨子黄庭靖之子黄天琼按照这个古地图重新东渡美洲,在委内瑞拉建立了美洲汉人村,1983年被探险队发现。
那么我们从《封神演义》来解读一下历史:姜恒楚的女儿姜王后是商纣王的中宫原配,为人贤良,育有二子殷郊和殷洪。姜王后是一位心系江山社稷以及百姓的好王后。因上古施政体系是神权在上,政权受神权制约,纣王武勇,想反抗神权,杀姜王后又杀其岳父东伯侯(鬼侯)姜恒楚,姜桓楚的儿子姜文焕在得知父亲被杀后,悲愤交加,自立为东伯侯,竖起反商大旗,是八百路诸侯中第一个造反的。姜尚乃姜氏家族长老,以80高龄出山联合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为阻拦纣王杀姜恒楚而被杀,其子鄂顺继位南伯侯和同各路人马加入讨伐纣王的大军(提示:鄂顺得封为北斗七星中的贪狼星,也关系到后世墨家的一点玄机)。四大伯侯中唯一对纣王忠心耿耿的北伯侯崇侯虎(摘星楼的建造者),亦被姬昌修书以神族盟约之义,说服其弟将其擒获交于周文王,后杀之。商灭,至此姜尚所领神族大获全胜,然而老一代神族掌舵人终归老矣,年轻一代中,周武王姬发,东伯侯继位者姜文焕,其实都是商纣王强政权废神权之路的践行者,为了稳固新政权,周武王采取非常手段,将那些与商朝神权有关的巫觋和祭司们尽数收编或隐退,以确保周朝的宗法制度得以顺利实施。姜尚心知神族大势已去,新的时代开启了,遂祭祀上天,悼怀孤竹尘封神权,这也是清明节的由来。从此,周朝开启了政权独大时代,开始了华夏民族长达数千年王权统治。那么南伯侯一脉的传承去了哪里?先按下不表。
神权与王权的关系是什么呢?就像现代公司制的董事会和经理人的关系。自周朝往后的数千年,都是经理人(皇帝)至高无上,独揽大权,其实是一种堕落的制度,其相对于尧舜禹夏商的神族共和,选贤为主,指导政权的架构,是一个逐步背离民众的退步趋势。直到近代,在政权之外扩展了政治协商会议,似乎重建了董事会,虽然也采纳各民主代表和政党意见,但仍然是政权一言堂的格局,离趋近神性以及神性意志的共和还有长远的路要走。毛主席建立了民主集中制,是从民众生产中选拔贤能之士提拔为人大代表,去参加政协会议代人民争取权益的,而当代庸众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往往理解要从行政体系下的选举中去行使所谓民主权利,其实很肤浅。须知行政体系重在推行政令,其架构以执行为主,虽也存在自下而上的晋升机制,但脱离民众的生产与生活,就像公司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作用主要是传达总经理根据董事会战略方向而制定的计划方案,和员工的组织纪律与处理纠纷,而董事会决策往往依据市场数据和战略方向来制定,并非由行政体系来决定发展纲要的。我们以历史和现实为镜,当知晓庸众的民主,只能自民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教育中脱颖而出,作为社会建设的民意代表进入到政治协商会议表达意志,去指导国政。为什么商朝那么盛行财神文化,因为那时候的神族,是为天下百姓解决生存问题的,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首先就是生存,这是根本,然后谈得上探索和建设。因此神族首先是立足于民生与社会的发展建设,统合利弊做出决策通过政体下发执行。
1954年,在第一届人大召开以后,毛泽东曾就政协的性质和任务专门做了说明:“有人说,政协全国委员会的职权要相等或大体相等于国家机关,才说明它是被重视的。如果这样说,那末共产党没有制宪之权,不能制定法律,不能下命令,只能提建议,是否也就不重要了呢?不能这样看。如果把政协全国委员会也搞成国家机关,那就会一国二公,是不行的。要区别各有各的职权。”“政协的任务是什么呢?一、协商国际问题……有些人大常委会不好做,国务院做不完,要由政协来做。二、商量候选人名单。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地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候选人名单以及政协各级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进行协商。三、提意见。当前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提意见。”也就是说,人大召开以后,政治协商会议由权力机关变成了人民团体。除了性质上的变化,代表成分的比例上也有变化。对此,毛泽东说:“代表名额分配的比例是不是跟过去政协一样?不会完全一样,应该有所变化。……凡是对人民国家的事业忠诚的,做了工作的,有相当成绩的,对人民态度比较好的各民族、各党派、各阶级的代表性人物都有份。”
由此可见,民主之路在两会,在人大代表,在成为社会各领域的贤能(贤者精英),在“为人民服务”,这才是墨家尚贤之路。羽墨讲伟人用墨家思想领导中华民族建立了新中国,早些年我也讲过毛主席堪称当代墨家巨子,以及早期共产党艰苦朴素利天下的精神与墨者精神一脉相承,以及毛主席组建农会、工会、共青团、妇女会、居委会、少儿先锋队……无不运用了墨家行会的组织原则,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毛主席是真正的民主斗士,他的实践深刻体现了把底层民众组织起来,依据有力量支撑的话语权,去争取自治自主的权利。
文革是预防政权腐坏、精英变质的演习。毛主席告诉人民群众:如果哪一天共产党不为人民服务了,你们是可以反抗政权的!此等胸怀,纵观华夏民族史,无人可及!那个时代为彰显神性而塑造的偶像,是雷锋,是董存瑞、邱少云,是焦裕禄,是陈永贵、吴桂贤,是王进喜、申纪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神性升华的人。
而部分'儒家学人指责“墨家悖逆人性”的观点,恰恰是他们基于“固守人性”的立场,难以理解墨者神性升华践行天志大爱的精神高度。'墨家隐灵教心法“神在我心,我自大神,自造自身”被毛伟人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在那个时代塑造了一大批精神偶像,企图告诉人们:人是可以修成神的。这个理念与道教封神体系亦完全吻合,道教神台中上供奉着历代为华夏民族献身的有名有姓而多不见于正史的英烈——而道观正是墨家隐灵教行义人间的驿站。墨子说:“鬼神之明智于圣人,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墨子·耕柱》;又说:“故鬼神之明,不可为幽间广泽,山林深谷,鬼神之明必知之。鬼神之罚,不可为富贵众强,勇力强武,坚甲利兵,鬼神之罚必胜之。”《墨子·明鬼》。道教鬼神文化于墨家思想和精神的继承,今修墨学者,对此不可不重视。
因此儒墨之辩,须从夏商神权督政(义政)的治理格局和周朝开始的武力揽政(力政)的治理格局开始,结合现代东西方政权治理格局的特征,来做一个关乎人类文明走向的探讨。我之所见,初创儒家,仅于君权至上武力揽政的格局下,略尽人事而已。后世儒家虽吸纳百家思想,亦从未超脱于这个框架。
篇幅所限,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期的话题,可以从墨家三派中的“齐墨援儒”开讲,也可以继续从墨家史诗续篇,亦可以从道教鬼神文化展开,感兴趣的朋友,请点个小红心加关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