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甘孜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共甘孜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甘孜藏族自治州 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甘孜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十四五”时期形势和任务,深入研究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就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甘孜新征程

1.“十三五”时期甘孜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坚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中央治藏方略和省委涉藏工作部署,积极应对世界格局深刻调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维稳形势复杂严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等风险挑战,紧紧围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突出脱贫奔康和长治久安“两个关键”,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补齐基础设施滞后、民生水平不高、法治基础薄弱、人才队伍不足“四大短板”,着力夯实长治久安物质、民心、思想、法治、组织“五大基础”,精心组织实施脱贫攻坚、依法治州、产业富民、交通先行、城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的总体工作格局,全面推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三创联动”,梯度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开创了经济健康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干群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18个县(市)全部摘帽,136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2.5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雅砻江上游24个乡镇深度贫困问题整体解决,贫困县、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创造了甘孜减贫史上最好成绩。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四百亿大关,全域旅游井喷式发展,特色农林业成片成带成规模发展,清洁能源业、绿色矿产业迈出坚实步伐,中藏药业、民族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成为全省首个拥有3个支线机场的市(州),实现高速公路零突破、干线公路大改善、油路乡乡通、硬化路村村畅,电力、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20亿元。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乡村振兴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甘孜新区启动建设,康泸新一体化协同推进,东部率先、南部加快、北部追赶区域发展格局和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态势已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立体生态格局基本形成,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建成统筹城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5年免费教育基本普及,城乡卫生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十年居全省第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深化改革蹄急步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显著增强。全面依法治州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加快创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引领宗教中国化进程行稳致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社会治安人民满意率上升至全省第三。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基层组织、干部人才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指数逐年上升、跃居全省第二,意识形态领域责任制全面落实,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五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甘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发展基础更加厚实,发展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发展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甘孜新征程积蓄了战略动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十四五”时期甘孜发展环境和阶段性特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等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发展的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 “十四五”时期,甘孜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全链条、全要素、全方位、全领域升级提供了新机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州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和扩大消费提供了新动能;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我州发挥资源优势更好融入川渝大市场,打造成渝“后花园”、产业“大后方”提供了新平台;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为我州改善区位条件、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优化城乡产业发展布局、增强要素集聚能力拓展了新空间;国家机关定点帮扶、广东对口支援、省内对口帮扶政策的持续实施,为我州深化开放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省委赋予甘孜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明确支持我州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为我州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和载体。同时面临一些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仍然存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仍然存在短板,社会治理、防灾减灾、巩固脱贫成果等仍然存在弱项。甘孜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基层社会治理薄弱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社会大局进入实现长治久安推进期、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期、生态保护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期、脱贫攻坚进入巩固提升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甘孜肩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面临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必须胸怀“两个大局”,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把握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融入全省经济文化体系为方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社会稳定、生态安全为根本保障,围绕建设美丽生态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一个目标”,突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统筹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三创联动”,切实抓好稳定、发展、生态、民生“四件大事”,大力实施依法治州、生态建设、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产业富民、新型城镇化 “六大战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开好局、起好步。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推动“十四五”时期甘孜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甘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定力,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生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之路,守护好甘孜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甘孜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高地。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全面立体开放新态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稳定、发展、生态、民生各项工作。坚持稳定为首要任务,确保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坚持发展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夯实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坚持生态为最大价值、最大潜力、最大责任,发展生态经济、维护生态安全;坚持民生为本为重为要,厚植民利、惠及于民,实现社会高效能治理、生态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 ——坚持法治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依法治理作为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重要抓手,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维护稳定、宗教管理、经济竞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防灾减灾、能源保障等能力,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安全保障。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立足“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甘孜实际,统筹短期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宗教中国化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更高水平的法治甘孜、平安甘孜建设扎实推进,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建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生态产业发展走在全国藏族自治州前列,建成涉藏地区生态经济强州。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保护生态成为全民自觉。环境治理效果显著增强,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明显,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全民受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建成民族地区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样板区。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建成民族文化充分彰显的文化旅游强州。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交通瓶颈制约有效缓解,铁路、公路、机场建设齐头并进、互联互通,基本建成进出通畅、成环成网、安全便捷、服务完备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电力保障和输出能力持续增强,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形成,建成川西北重要交通枢纽。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更大突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建成涉藏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展望二〇三五年,甘孜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地区生产总值在二〇二〇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基本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甘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平安甘孜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团结文明目标基本实现。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持续良好,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美丽生态甘孜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水平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优化“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推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6.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甘孜行动”,深入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建设天蓝水碧、山青土净、风光优美、功能突出的美丽生态甘孜。强化河湖长、路长、林长制,加强高原湿地保护、退化沼泽湿地功能恢复和湿地公园建设。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退牧还草两大工程,开展草原退化、沙化、鼠虫害治理。加强国土空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生态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建设青藏高原生态研究基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管理,深入实施最严格的森林草原资源管控“四个最严”和16条措施。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国家公园、自然公园创建试点工作。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行货币补偿和非货币补偿、生态综合补偿和跨区域横向补偿、市场化补偿和多元化补偿相结合。 7.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深化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强化全域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城乡环境、水域环境、路域环境、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开展全域垃圾治理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环境安全监管体系、重点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加强基层生态环境保护队伍能力建设,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8.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循环型产业园区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广应用节能型建筑材料、节能环保公共交通工具和适宜高原环境的光热、光电、风能、地热等技术。持续推进“以电代柴”。 三、优化城乡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树牢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强化区域协作分工,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空间优化、城乡融合、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9.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按照多规合一原则,建立州、县(市)、乡(镇)“三级”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并监督实施。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优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资源布局,凸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生态、农牧产品等经济,明确划定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10.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围绕川藏铁路站点、骨干交通干线和重点旅游景区布局城镇、聚集人口,以点串线、以点带面、组团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多点多极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发挥康定、泸定、理塘、稻城、甘孜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县城辐射作用,带动发展城镇集群。巩固“18+2”魅力县城建设成果。培育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带动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道路、桥梁、供排水、集中供氧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干部职工周转房建设,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智安社区建设。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维护城镇落户农牧民土地(草场)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1.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发展壮大通道经济和流域经济,围绕川藏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大力发展铁路经济和路衍经济,推动金沙江流域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带、雅砻江流域生态旅游产业带和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促进东、南、北三大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形成东部率先、南部崛起、北部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扶持特殊困难地区加快发展,推动雅砻江上游4县交界地区和高寒牧区、高半山区、生态脆弱区等地区加快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争创省级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实施旅游强县工程,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争创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农牧业强县。 12.推进康泸新一体化协同发展和甘孜新区建设。加快甘孜新区建设,推进康定、泸定、甘孜新区一体化协同发展,促进产业分工有机协作,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优化新区功能布局,建设海螺沟高端特色旅游小镇、冷碛特色农产品加工小镇、新都桥现代物流小镇。突出高端产业引领,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康养度假、大数据、现代物流、特色加工等生态产业,培育总部经济、国际商务会展等业态,打造温泉度假、山地运动、商务会议胜地,优化区域产业生态圈。完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构建1小时交通通勤圈。加快建设交通、能源、供排水、通信、环卫等市政设施,打造高原现代公园城市。 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深入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加快生态资源产业化,强化全域旅游引领,做强绿色工业支撑,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经济效益好、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13.优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推动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自驾游最佳目的地、红色旅游发展示范区,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构建环贡嘎山旅游圈、环亚丁旅游圈、环格聂神山旅游圈、格萨尔文化旅游带和中国最美高原湿地、中国最美草原湿地“三环一带两湿地”总体布局。提升景区景点品质,推进国家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小镇、旅游村落和旅游度假休闲城市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重点区域加油站、高原供氧、旅游厕所、旅游综合服务体等重要旅游设施建设,推进以大数据分析平台、应急指挥中心为重点的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全面建成甘孜州文旅驿站,提高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完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养休闲、户外运动、低空旅游、科普研学等旅游产品,推动藏羌彝文化走廊、川藏铁路世界级黄金旅游走廊和“丝路甘孜·康藏秘境”建设,提升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大香格里拉、大贡嘎、茶马古道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大旅游市场拓展力度,加强旅游服务与管理,实施旅游管理标准化行动。实施旅游富民工程,提高乡村旅游组织化程度,完善资产收益扶贫和股权量化机制,有效发挥旅游业惠民生、促增收、扩就业作用。实施旅游人才工程,培养懂管理、善经营、会服务的全域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14.发展壮大绿色现代工业。打造“四基地、两中心、一平台”,加快构建“6+1”绿色现代工业体系。有序发展清洁能源业,以“两江一河”水电开发为重点,加快水电、风电、光伏、地热资源开发,打造川西新能源基地,建设国家级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基地。有序发展绿色矿产业,促进优势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加快发展食品饮料业,做强特色产业精深加工,打造川藏高原食品饮料加工中心。加快发展中藏医药产业,加强企业培育、药材种植、品牌创建、制剂生产、标准制定,打造康巴地区特色中藏医药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发展特色加工业,鼓励支持文创产品开发和创新创造,打造涉藏地区特色文旅产品生产销售中心。布局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做大高原健康供氧产业,打造川藏高原新兴产业制造基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强化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产业支撑,建设省级水电消纳示范区和川藏高原大数据平台。统筹州内、州外资源,做大做强甘眉、成甘飞地园区,推动州内工业集中区特色化、集聚化发展。 15.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高原传统农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10+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金融部门作用,建设“六大片区”现代农业产业带,建成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生态农产品战略保障基地和成渝地区、粤港澳地区高品质“菜篮子”“果盘子”重要供给基地。实施“1+8+18+N”现代农业园区计划,争创国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农林精品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和飞地联合发展产业园。加大草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乡土优势畜种资源提纯复壮、健康养殖、人工规模化种草、粮改饲等技术,探索草牧业生产组织改革创新,提高牲畜商品率,做大、做强、做优生猪、牛、羊、奶和草产业,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牧区增美。坚持品牌兴农、质量强农,做强“圣洁甘孜”特色农产品。 16.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为重点,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带动、重点企业成长、居民消费升级“三大工程”和服务业质量标准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态,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打造川藏铁路和G318、G317 物流黄金大通道,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到村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实施商业贸易创新转型发展工程,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普惠金融,完善覆盖全州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络。培育壮大成长型服务业,积极发展医疗康养、数据信息、应急保障、人力资源等服务业,打造大渡河流域生态康养产业基地,推动“数字化社区”建设。 17.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注重激活传统消费活力,持续稳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消费市场,稳定提升家具、家电、汽车、建材等大宗商品消费。培育发展直播带货、社交、短视频、“云逛街”“云购物”等网购新模式,加快推进消费新业态发展。优化城镇功能,合理布局商圈,推动商业项目建设和管理,发展壮大赶场经济,促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形成以中心城区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商业消费网络体系。加大名品、名店和知名商号培育力度,鼓励酒店、餐饮和其他服务机构连锁化、品牌化经营,不断提升消费供给水平。积极丰富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小店经济、夜间经济等形态,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区,丰富消费新场景。强化周末精品旅游线路项目策划及信息发布,构建周末休闲消费新业态。 五、建设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水利、能源、通信、生态保护等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和建设,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 18.全面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川藏铁路甘孜段建设,推动与干线公路互联互通,把川藏铁路建成“政治路”“团结路”“经济路”“富民路”。加快推进G4218康定过境段、泸定至石棉高速公路建设,分期开工建设G4218康定至新都桥至巴塘高速公路,力争开工S83马攀高速马尔康至康定段,加快G4217蓉昌高速甘孜段、S87八美至炉霍段、S83新都桥至九龙段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促进高速公路向甘孜腹地延伸、向国家高速路网融入。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和服务能力建设,开工建设九龙至稻城、色达至翁达等国省干线,提升环贡嘎山旅游圈、环亚丁机场旅游圈、环格聂景区旅游圈等旅游公路。推进第四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推进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布局建设物流集散中心,推进物流安全检测标准化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客运体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19.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能源开发和输出通道同步建设,完善城乡输配电网,构建安全、高效、稳定的能源输送体系。加快实施外送特高压、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推进金沙江上游至华中东部特高压直流、甘孜—天府南—成都东特高压交流通道建设,增强清洁能源大规模外送能力。加强州内骨干电网建设,配套建设川藏铁路电力网络,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促进城乡电网升级,持续提升农牧区国家电网覆盖率。完善油气和充电设施布局,提高城乡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20.加强信息高速网络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网络强州行动计划,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速信息网络。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消除主干道信号盲区,实现城市、重点乡镇、机场以及重点景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物联网建设,加快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和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广电、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建设,打造智慧甘孜。 2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加快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网络。加强引水灌溉工程建设,实施骨干水利、高半山和高山峡谷地区小型水源、光伏泵站等工程,推广高原牧区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实施城市水源保障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加强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洪涝灾害防治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增强防洪减灾能力。完善全州水文监测网络。 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产业兴农、生态惠农、文化育农、人才助农、党建强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2.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优化种植业结构,强化粮食安全责任,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水平,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推进智能温室等设施农业建设,推广运用现代农牧业机械装备。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建设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提升气象助农水平。 23.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按照“村有产业、户有就业”的原则,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提高农牧民经营性收入。落实农牧民外出务工保障政策,引导技能型劳动力有序转移,切实加强农牧民实用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加强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训。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扩大农牧民就业渠道,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大力盘活土地、草地、林地、闲置宅基地等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提高农牧民财产性收入。全面落实国家惠民扶农补贴政策,完善补贴方式,切实保障农牧民转移性收入。 24.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因地制宜推进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乡村规划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度假乡村和特色村落。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集中力量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乡村情趣的现代乡村。因地制宜推进高原农牧区“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综合治理,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完善乡村水、电、路、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提升乡镇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便民服务设施、公共服务产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建设便利的乡村生活圈。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推进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建设。 25.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程,持续推进“边远、边界、边角”三边地区扶贫开发。落实“四不摘”要求,用好产业、就业、土地、金融政策,扩大覆盖范围,保持政策延续性,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深化控辍保学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防止致贫返贫发生。持续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全面推进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建设。 26.深化农牧区改革。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引导土地规范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促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依法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培育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牧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大乡村振兴财政投入,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完善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支农力度,促进农业保险健康发展、规范运行。 七、建设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树立人文化、便捷化、均衡化、绿色化导向,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加快建设文化更繁荣、生活更富裕、服务更优质、环境更优美的宜居家园。 27.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强化就业服务,在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中拓宽城乡居民就业空间。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支持体系、服务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创业就业服务,帮扶残疾人、农民工、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推进就业服务网络向乡镇、农村延伸。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创业孵化服务功能。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 28.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牢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努力建设符合甘孜特点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州教育事业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坚持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实施教育振兴工程,加大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力度,加快普及普惠性学前教育,全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推进四川民族学院泸定校区建设,高质量建设甘孜职业技术学院,办好有特色的中职教育,推进中高职贯通、职普贯通,促进产业和职业教育有机融合,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努力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基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改革教师培训方式,深化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激励,提升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能力。以规模集中优质办学为载体,优化校点布局,推进幼儿园乡、村全覆盖,小学、初中向县城或集镇集中,高中向东部相对集中。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实现远程教育全覆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建设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29.加快建设健康甘孜。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健康甘孜行动。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完善健康促进政策,深入推进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治,广泛开展全民共建共享的健康行动,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快推进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县级医联体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州、常见病和多发病不出县的目标。传承创新发展中藏医药,加快推进四川省藏医院落户甘孜,提高基层中藏医药服务水平。推广远程医疗,加快构建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加强州县疾控中心、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大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加强健康优先发展制度保障,推动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推动将主要健康指标、重大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30.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协调性。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精准救助水平。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加强服务能力和设施建设,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加强退役军人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八、大力促进文化惠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精品文化供给能力,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群众精神力量。 3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所有工作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八进”活动,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民族团结进步史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润育工程,不断增强各族人民“三个离不开”思想和“五个认同”意识。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 32.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基层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体育馆、非遗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和设施,提升公共场馆服务效能,推动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为群众提供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诚信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系统性保护,加强文物考古工作,推进文物考古队伍建设,深度挖掘民族文物考古资源。 33.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高原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文化与旅游、科技、生态、金融等深度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实施精品文艺打造计划、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扶持民间演艺团体、新文艺群体,加强音乐舞蹈、影视作品、美术摄影、文学著作等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精品“走出去”。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甘孜段建设,加快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二、三期建设,做大做强红色教育产业。 九、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构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态势 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四向拓展发展空间,全域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拓展对口帮扶工作,推动从开放边缘走向开放门户,建设开放合作新高地。 34.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深化行政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金融体制,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完善要素市场,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营造企业健康成长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 35.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全面对接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技术协作。推动川滇藏青经济大融合、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社会治理跨区协作,建设川滇藏青结合部协同发展示范区。全面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深化与环成都经济圈合作,加快融入成渝地区产业链,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深化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等定点帮扶工作,深化广东对口支援和省内对口帮扶,加强公共服务、人才培养、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受援对接,推动支援地区在州内各县(市)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深化厅州、院州、校州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探索资源向资本转化的路径,以强链、延链、补链为重点,开展精准招商、小分队招商、展会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36.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引进转化为主的科技创新道路,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政府共建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建立知识产权激励制度,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开展科普专项行动,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孜 实施依法治州战略,加强反分维稳、宗教管理、依法治理、民族团结等工作,构建与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 37.维护国家政治政权安全。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把防范化解政治与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深化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邪教、反恐怖工作,确保国家政权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巩固新型民族关系,筑牢反分裂斗争的人民防线。 38.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管理权话语权。深化网络空间治理,加强对社科理论、新闻舆论、思想文化、学校教育等阵地管理。打造优质外宣产品,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强网络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和网络文明建设。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强化文化场所、媒体平台、宗教场所、讲座论坛等阵地监管。 39.做好应对更复杂斗争考验准备。树牢底线思维,加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认真贯彻落实《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加大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持续深入揭批十四世达赖反动本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筑牢反分维稳铜墙铁壁。加强应急处置力量建设、装备建设、技防建设和后勤保障等工作,提升整体防范水平。 40.健全高水平治理体系。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实行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五治”融合,建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探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立法。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和规范化建设,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州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加强边界地区卡点、警务室设置,推进城区“1+2+N”和农村“一村(格)一(辅)警”社区警务模式,推进城镇、村(社区)和寺庙网格化服务全覆盖。推进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配套建设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社会治理阵地建设,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全面完成州、县两级审判法庭建设。全面实施“八五”普法,统筹开展法治示范创建。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基层管理和服务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管理监督机制,支持群团组织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建设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联动机制,全力打造诚信甘孜。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 41.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信访制度,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扫黑除恶、缉枪治爆长效机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禁毒防艾、治安突出问题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强流动人口和重点行业监管,做好特殊群体管教和帮扶。强化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智慧政法集群。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守牢安全生产底线,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专项整治,防止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金融、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 42.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完善落实场所、人员、活动、财税、教务等管理制度,建立宗教信息化管理系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常态开展文明和谐寺庙创建和“爱国爱教爱家乡”“五二三”学教等活动,持续推进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自觉适应社会变革的倡议活动。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政治培训和法治教育,培养分布均衡、层次合理、衔接有序的中青年藏传佛教代表人士人才队伍。提高政府依法治理和寺庙自我管理能力,健全寺庙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寺庙管理长效机制。推进社会公共服务覆盖寺庙,妥善解决困难僧尼现实问题。 43.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着眼防大灾、抗巨灾,补短板、织底网,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专业化和社会化结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建设,提高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加强减灾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震地灾等领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提高应急装备和物资分类分级保障、综合协调与执法监管能力。增强公众防灾意识,健全应急管理社会动员体系,引导社会力量规范有序参与应急救援。 十一、强化实施保障,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提供坚强保障。 44.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贯彻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政策措施的工作机制。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的规划组织领导机制,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领导和组织保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履职能力保障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改进作风、惩治腐败,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甘孜各项事业发展不懈奋斗。 45.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能,保证各族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人民武装和预备役建设,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为全州稳定发展生态民生贡献力量。 46.加强人才保障。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制度体系,着力锻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继续实施“康巴英才雄鹰计划”,着力培养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建立关心关爱人才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47.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全面落实规划建议的部署要求,统筹编制全州和各地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加强规划衔接,形成规划合力。完善规划推进机制,细化规划纲要年度计划,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加强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督导和考核,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全州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美丽生态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而努力奋斗!


| 来源: 全文收藏!中共甘孜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