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农民的声音:反思“大包干”,农业需合作化,机械化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现在的农村,沿海一带还可以,西北,东北,西南农村的现状很不好,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村落萧瑟,水土流失,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大集体时热闹繁华的景象。这种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实行集体化的管理是将来发展的必有之路。

说大集体出人不出力,这是对那一代农民的诬蔑!本人亲身经历的那个年代,农业学大寨,苦干巧干拼拿干!那时候搞农田水利建设国家是很少钱投入的,全部由人力代替,肩挑手锄,农村百分七十劳动力搞这方面了,剩下老弱者在生产队搞生产!加上当时化肥农药良种科技没有现在进步,所以产量低些。

要实行机械化,不归堆儿是不行的,再说粮食产量已经达到极值,再加上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民的收入确实在下降。归堆儿分红是唯一出路!

农村一家都有几小块田,家家户户都买了小型农机具,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现在的手扶拖拉机几乎闲置起来,有的买了去打工,看看农村年轻人谁还愿意种地,因为种地一年一亩地收入不到一千元,还不如打工一个月还能挣3.4千元。推广大面积机械化种植是农业发展方向。

包产到户那一年,我们1600人口的大队,有一台铁牛55,两台东方红拖拉机,一辆江淮汽车,包产到户了,全都变成了废铁,各家每户,全部换了西汉时期的曲辕犁。

大包干以后,农民种地还是几家合作,单纯一家一户是干不了农活的。

分田单干,由集体时拖拉机马车运庄稼变成独轮车运庄稼,由拖拉机牛犁田变成了有些人拉犁,把水利配套扬水站全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