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记录】理所當然地應該在共和國发展史上留下它應有的魄深墨浓!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2022-08-14 —
陈碧涛08-14 06 <imagemap> 文件:无题.png|100px circle 550 500 600 红安永恒的视频 </imagemap> 阳光 08-14 06 我们活了四分之三个世纪。
杨小村 08-14 11 应向国家民政部提议,将每年的11月1日定为知青节。我草拟一份议案交李崴(也是海南知青,李济深外孙,曾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现任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研究员,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会长,大湾区黄埔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若能获全国知青响应附议,成功机会还是有的。
凯歌 12:57
我赞成.png
凯歌 12:57
@杨小村
吴江华 14:37
支持楊小村学長為知青一代人的努力!
我們文革時期正当年的有中國特色的一代,
理所當然地應該在共和國发展史上,留下它應有的魄深墨浓!
王亚克 20:16
@杨小村  讲知青是那年代的“遗子”也好,说知青是时代的弄潮儿也罢,好多都是些理论概念的推理,有多惨,有多豪气!
不管三七二十一了,认真看看知青们到底干了些什么?他们干的是对社会的进步到底起了什么作用?那才是真实的,才是有血有肉的知青,才是他们脚印证实了他们是怎样的一代人!
恕我孤陋寡闻,我看过好几篇文章、美篇、知青“微言对话”,等等,好多都是讲述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如进太上老君炼丹炉里如何磨练的英豪壮志!如何缠绵的青春是否青葱的“差它岁月”或者恻隐之心的隐痛,苦涩的阴阳情窦初开的发芽!当然,这些的场景蒙太奇,主要来源是来自下乡海南农场,又异变兵团再度还原农场的叙述者的经历,并未涉及东北、内蒙、云南、陕北等等地方的“知青风土人情”。
也还是恕我孤陋寡闻。但是,我在那些知青岁月的华章里,却看到了“几笔带过的镜头”,这就是:知青下乡的“农二代(对于我们农场来说,包括兵团时的戴领章帽徽的子弟)”,他们却有着竟然比我们还更深情的“知青情”!
这些农二代,深深的缅怀他们在幼儿园、在小学时遇到我们知青老师!在我们农场来说,就是对我来说的我校学姐们的老师!农二代不乏对我们这些老师的深情怀念赞美之辞和师生相聚的感人镜头,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当年的(知青)老师视作他们人生起步最重要的“启蒙良师”!当然农二代还有初中高中大学的老师,但是都没有如此誉为“最重要的人生启蒙良师”!这里,顺带赞一赞咱们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老三届学子,不枉人生的豪了一回!
要是把这些感人的华章里顺带一笔一幕缘由深挖出来,把那些“星点”碎语连贯成文,绝对是一篇最起码算感人肺腑的“纪实散文”!也是有别于“光是战天斗地”的另类另角度反映“知青岁月”佳作!
恕我还是孤陋寡闻,至今我还没见过以这题材的知青岁月的文章。Bq-woshou.jpgBq baoquan.jpgBq baoquan.jpgBq qiang.jpgBq qiang.jpgBq-meigui.jpgBq-meigui.jpg太阳.jpg
江南仁 20:23
@王亚克~高一4 看我们班的聊天记录
知青:做人一辈子,能有多少像这样的经历值得骄傲的? - 通约智库
王亚克 20:31
当我“混进了我们农场微信群后”,线上线下问过些校友,当年我们团的“军佬”还有健在的吗?得到的答复是,基本都走了 只剩下政治部主任的夫人居住在沈阳,他的儿子,在撤销兵团后,随父“流水的兵”去到湘西,他也曾写过回忆文章 既有缅怀他父亲的也有盛赞我们校友自他幼儿园小学的启蒙老师!
政治部主任的夫人,得知我们以广州知青为主的第二次大聚会!她极想乘飞机来广州,就为了与我们知青欢聚一次!她八十多岁了,极想与我们知青欢聚一堂!
后来,聚会筹备组的,她的我校一直保持联络的知青老朋还是力劝她保重身体,别途中有个闪失,她,及他家人的深情、盛情,我们深深的,深深的领了!Bq baoquan.jpgBq baoquan.jpgBq-woshou.jpgBq qiang.jpgBq qiang.jpgBq-meigui.jpgBq-meigui.jpg太阳.jpg
王亚克 20:33
@江南仁-高一3 有些看了“镜头”折子戏,聚少成多,才是历史见证的综述。
王亚克 21:02
@江南仁-高一3 有的没有“深挖缘由”啊,只是摆了感人的现象,没写透为什么有这农二代的深情及其感悟。还要看你怎么个写法,是农二代“衬托了知青和那个年代”,同时,更是“知青”影响了起码的两代人!
懂看的,自然看得明知青是什么?不懂看,哪,历来是懵喳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