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奠基,新中国前三十年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工业史

来自通约智库
星河ricv6讨论 | 贡献2019年5月31日 (五) 05:38的版本 五、农业,以粮为纲,发展工业化农业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Jp147.jpeg 共和国初期的工厂

前 言

饥饿和苦难,是今天许多中国人听来的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故事,但这三十年却是一段人类历史上最悲壮感人的历史,是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的历史,是至今仍被重重迷雾所遮盖的历史……只有了解并理解这一段历史,大家才会知道,今天的成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在今天纪念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候,不要忘记毛泽东时代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三十年经济革命史。
如果你不知道这段苦难却波澜壮阔感人悲壮的历史,那不是你的错,因为妖风迷雾曾经要掩盖这段辉煌历史;如果你知道了这段历史,却还对父辈为了你今天的幸福付出的苦难艰辛嗤之以鼻,无端指责否定,那是你没有良心,不配为人。

Jp148.jpeg 1953年7月15日新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

原创 | 《苦难奠基,新中国前三十年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工业史》 今天,我们讲述共和国前三十年苦难而辉煌的工业奠基史

一、新中国从废墟中驶来

Jp149.jpeg 共和国建国之初,满目疮痍。

Jp150.jpeg 伟大的新中国,从一片废墟中驶来

1949年新中国建国时,中国已经经历了帝国主义的百年入侵和国内连续几十年军阀战乱,粮食总产量约1.1亿吨,摊到5.4亿人头上人均只有208公斤,只够中国人半饥半饱,据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新中国建国前的民国时期,即使在非饥荒年也平均每年饿死600万人。
工业基础:几乎为零。1949年中国的发电量只有43亿度,人均8度甚至不如非洲的津巴布韦和摩纳哥,那一年美国的发电量是2961.24亿度,人均1974度,美国是中国总发电量的68.74倍;钢铁年产量中国15.8万吨,人均0.3公斤,远不如印度日本,美国7074万吨,人均471.6公斤。占当年世界人口近1/4的中国人总产钢量仅占世界总产钢量的0.1%!人均钢产量不到世界的1/200;工业基础原料“三酸一碱”人均只有战败后“几乎夷为平地,物资限量供应” 的日本人均硫酸产量的1/280、人均烧碱产量的1/70、人均纯碱产量的1/10;美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比例是54.6%,中国工业产值占世界的比例不到1%。中国工业基本集中在东北几个大城市、上海和广州三地。全国产业工人只有1000万出头,工程师只有12万人,其中只有4万人合格。
在1949年,被国民党耽误了二十多年之后的中国,有些工业连晚清都不如。
1949年中国大陆仅有铁路23500多公里,铁路总货运量5589.0万吨,那年印度9305.0万吨。约有公路13万公里,通车里程不过7.5万公里。
中国几千年来唯一一次落后印度,就是在民国时期,国粉情何以堪?
当时的中国就是一个大号的非洲农业国,甚至在很多方面,不及非洲。
我们给一组经济数据给大家参考,看看毛泽东从蒋介石手中接过来的中国落后成什么样子! 发电量:1949年前后的中国年总43.08亿,人均发电量8.0度,即使在非洲也属于落后国家之列。那年非洲国家的人均发电量加纳(44.5度)、阿尔及利亚(60.0度)、津巴布韦(214度),中国与马达加斯加(6.2度)、莫桑比克(6.9度)等国为伍……
煤炭产量:1949年煤炭产量中国3243万吨。 石油产量:1949年中国原油产量12.1万吨,不够中国农村晚上点灯用,中国的农民点灯普遍使用美孚公司生产的“洋油”。
钢产量:1949年中国钢铁总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钢量的0.1%!人均钢产量不到世界人均钢产量的1/200!连非洲的津巴布韦都不如——他们1943年人均产钢3.3公斤,1949年人均9.6公斤!
工业原料产量与战败国日本比:1949年的中国,与战败后“几乎夷为平地”的日本比,仅有日本的:人均硫酸产量的1/280、人均烧碱产量的1/70、人均纯碱产量的1/10、人均精炼铜产量的1/260、人均水泥产量的1/35、人均钢产量的1/140、人均化肥产量的1/700……
工业原料产量与非洲比:1949年中国各种工业原料(如:烧碱、磷酸盐、精炼铜、铝等)总产量即使是名义上的历史最高年产量,不说比不过印度、南非等国,连最落后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埃及都比不过。例如:磷酸盐和硫酸年产量,中国为14.8万吨(1953年)和4万吨,阿尔及利亚64.8万吨和3.7万吨;摩洛哥369.3万吨和2.9万吨;埃及36万吨和2.1万吨……至于人均——任何国家的任何工业品,只要能找到两国1950年以前的同年产量数据,其人均产量基本都高于中国!
国民素质:中国国民(包括东北)80%是文盲,就算识字的20%里,还有一半多是半文盲,5.4亿人口的中国每年小学毕业生仅有64.6万人,与今天每年毕业的硕士和博士生数量相当。那个时候高小学生就算是知识分子,“高小”就是今天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笑话吗?这就是共和国建国当初的现实。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相比津巴布韦都差距巨大,1949年以前津巴布韦小学入学率就已在70%以上,而1952年中国为了工业化大力发展教育,把祠堂、庙宇全改成学校后包括“初小”识字班在内的小学入学率也仅有49.2%。1949年时每年大学毕业生仅2.1万人,其中文科生占80%!全国工业需要的各种工程技术人员总数不足5万人(含见习生),占人口比例不到万分之一,全国工业(含土木工程)科研机构不过区区32个(归并后共21个)……
国民体质:新中国成立前,天花、鼠疫、白喉、猩红热、霍乱、斑疹伤寒、伤寒、肺病、麻疯、疟疾、血吸虫病……层出不穷的烈性传染病几千年来反复爆发,摧残着中国人的健康,1949年中国人均寿命35岁,世界同期平均47岁;到1976年中国人均65岁,世界同期平均57岁。
中国外汇储备:基本为0——之前国库的黄金、银元、外汇早已经被国民党搜刮干净运到台湾。
生态环境:1949年北方大部分地区生态已经严重恶化,由于当时中国没有石化能源的工业化开采,大量的树木植被被砍伐用作生活燃料,整个北方平原地区基本看不到成形的树木,所有的山岭几乎都是一片光秃秃的石山。当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只有8.7%,而北方已经降低5%以下。蒋介石时期工业的停滞破坏了中国的环境生态,不要听信反共公知和混进共产党内推墙党的谎言是新中国破坏了中国的环境生态。

Jp151.jpeg 树木植被被砍伐用作生活燃料,留下裸露的土地

生态的恶化让全国灾害不断——暴雨、干旱、泥石流层出不穷。
急剧恶化的生态已经表明,一个农耕社会的国家,5亿人口已经超越了这片土地能够承载的极限,按照自然法则,或者爆发战争,或者爆发瘟疫或生态灾难,让总人口自然淘汰到4亿以下,才会慢慢恢复生态平衡。
过去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一直都在重复着这个规律。
——这,就是毛主席从蒋介石手中接过中国时,这个国家百业凋零的破败样子。那个时候的中国,不仅不如亚洲的印度和战败后的日本,甚至不如许多非洲国家。
伟大的新中国,就建立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该怎么办?

怎样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让人民有饭吃,吃饱饭?
怎样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延长老百姓的寿命?
怎样从根本上遏制恶化的生态,重建青山绿水?
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一个答案——

国家工业化

当传统千年农耕作业方式已经养不活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这片土地已经到达其承载人口的极限,工业化就成为养活人民的唯一选择。靠提高效率来提高生产力,靠工业化来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接触西方工业文明整整109年之后,中国可以真正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了,开始试图把这个几千年来的农业国家的社会形态改造成一个工业社会的社会形态——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只是在小农经济的海洋中建几个点缀式的工厂孤岛。
鸦片战争一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都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怎样才能把中国带出受列强欺凌的泥沼,重新回到世界之巅?
民主?自由?宪政?买办?成为西方附庸?历史告诉我们,这些东西毫无用处,都是谎言。当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工业机器开动起来的时候,只有中国的工业机器同样开动起来才能予以抵抗。
因此,唯一能拯救当时已经沉沦到底的中国的,只有国家工业化。
而只有一个具有强大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以及具有坚强意志的政治力量,才能完成中国这个拥有庞大人口国家的整合,并推动它的国家工业化进程。
只有工业化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农业生产力。
只有工业化才能在同一片土地上创造出比农耕文明更多的社会财富,不断提高日益增多的人口的生活水平。
只有工业化才能遏制生态灾难,在保障人民生活的同时,重复绿水青山。
只有工业化才能让人民中国站起来,重回世界之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类社会绝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案归根结底就是工业化。
答案显而易见,但是做起来却千难万难。
建立一个工业体系需要天文数字的金钱,需要海量的工业设备,需要几千万熟练的产业工人以及几百万优秀的工程师……
而这一切,中国都没有。
但是中国有经历残酷战争考验,具有钢铁般意志和宏观视野的领导者,有着一个能对5亿国民进行高效组织和动员的组织——中国共产党。
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1、工业化需要足够的接受基本教育水平的工人,需要将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这就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扫盲,当时占全国主要人口的是农村。而国民党政权是一个不下县的政权,乡村完全是乡绅自治。乡绅不愿意扫盲,国民党没能力也不想扫盲,这个条件就实现不了。只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奋斗的共产党才能做到。  
  2、工业化需要土地,需要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这就直接触及地主的利益,这就意味着要把农民从地主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且将土地归为国家所有。土地改革应运而生。
因此,为了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共产党组织的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和土地改革开始了,减少疾病提高人民身体素质的运动也开始了。
有人常说,印度会在多少年之后赶上中国,这是一个西方式的“民主梦想”——白日做梦。看看印度阶级固化的种姓制度,女性遭受的不平等,文盲率,土地私有制……这些因素聚集在一起,意味印度永远都不可能赶上中国,除非印度也来一场疾风暴雨式的革命,来一场土地国有化的革命、来一场“能顶半边天”的妇女解放,来一场全国范围的扫盲,来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扫除种姓制度和其它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制度……
可以参阅下面链接文章(由于“地缘战略”公众号被屏蔽,文章已经打不开了):
毛主席奠定的基础与改革开放有什么关系?不把前三十年计划经济与改革开放对立起来
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毛泽东那代人为改革开放攒下了什么家底儿?
纪念毛主席——人民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领袖
为什么越南革新开放几乎没有成效,中国改革开放则成果斐然?
中国工业化真正发展为什么要等到1949年之后

羸弱家底

在追求工业化之前,我们摊开来亮亮当时的工业家底,看看新中国初期距离工业化差多远。 工业的核心原料就是四样:粮食、能源、钢铁、三酸一碱。
1949年的中国,在这几个方面是怎样的?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1.1亿吨,仅够5.4亿人口半饥半饱,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用作工业原料和出口换汇换取先进工业设备技术。那个时候粮食亩产多低啊,今天的人可能想象不出来,到了1955年黄河、秦岭、白龙江、黄河(青海境内)以北地区亩产才15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208斤;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400斤,而在1949年的粮食亩产更低,那个时候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太低了。
1949年前后的中国能源,包括电力、煤炭、石油,年发电量43.08亿,人均发电量才8.0度,甚至放在非洲都属于最落后国家;年煤炭产量3243万吨,连人民日常生活需要的燃料都满足不了,更无法支持工业化所需;作为工业的血液,年石油产量产仅12.1万吨,在发现开发大庆油田之前,中国城市包括首都北京的公交车顶上都要被一个大气包装煤气,公交车都要用煤气作为动力,更不用说作为工业燃料。
19649年钢产量:1949年中国钢铁总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钢量的0.1%!人均钢产量不到世界人均钢产量的1/200!连津巴布韦都比不上。
1949年主要工业原料:硫酸产量1949年中国4万吨,美国1037万吨,日本161万吨,印度10万吨(2017年中国8694.2万吨,世界第一);烧碱产量中国1.5万吨1949年美国202万吨,日本14.6万吨,印度0.6万吨(2010年中国2086.7 万吨,世界第一);纯碱产量1949年中国8.8万吨,美国355万吨,日本12万吨,印度1.8万吨(2010年中国2047万吨,世界第一);精炼铜产量1949年中国0.2万吨,美国104.9万吨,日本7.4万吨,印度0.6万吨(2017年中国967万吨,全球1970万吨,中国占世界的49%);铝产量1949年中国仅10吨,美国71.1万吨,日本2.3万吨,印度0.4万吨(2016 年中国产能 4320万吨,产量 3250 万吨,中国占比56%)。
1949年主要工业制成品:汽车产量1949年中国0辆,美国625.4万辆,日本2.9万辆(2009年中国1379万辆,首次超过日本,世界第一);卡车产量1949年中国0辆,美国113.4万辆,日本2.8万辆(2010年中国392万辆,世界第一,2017年是其后的第二第三第四的美日韩的总和还多,看下图);拖拉机产量1949年中国0辆,美国60万台,日本0(2016年中国大型拖拉机62979台,中型拖拉机566914台[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远远低于美国]);机床产量1949年中国0.16万台,美国11.6万台,日本0.7万台(2015 年中国机床生产总产值 221 亿美元,占当年全球总产值的 27.56%;2015 年中国机床消费额 275 亿美元,占当年全球的 34.82%);化纤产量1949年中国0,美国47.8万吨,日本5.7万吨,印度0.1万吨(2017年中国4714万吨,占世界的71%);塑料产量1952年中国0.2万吨,美国89万吨,日本4万吨,印度0.1万吨(2017年中国7515.5万吨,占世界的25%);水泥产量1949年中国66万吨,美国3594万吨,日本328万吨,印度214万吨(2017中国23.2亿吨,其它国家17.28亿吨,中国占57.31%);发电设备1953年中国2.2万千瓦,日本116万千瓦,印度0(2010年中国1.17亿千瓦,世界第一。其中火力发电设备8235万千瓦,占世界的80.3%,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风力发电设备1646万千瓦,世界第一,水电设备1819万千瓦,世界第一);乙烯产量1960年中国0.07万吨,美国247万吨,日本8万吨(注:1949年乙烯还没有工业化生产。2017年中国1822万吨,世界第二,美国2744万吨,全球1.52亿吨)……
这就是1949年蒋介石交给毛泽东的中国工业的全部家底,实在是太薄了,连非洲国家都不如,比亚洲的日本、印度更是相差太远了。


1949年后的国人教育情况:
1949年后中国社会小学4年级以上的高等小学学生就算“知识分子”了,1949的中国教育相比津巴布韦都差距巨大,1949年以前津巴布韦小学入学率就已在70%以上,而为了工业化,毛主席大力发展教育,把识字班在内的入学率算上,1952年也仅有49.2%。
以下是新中国历史上每年学生毕业的数量: 1951——1956年,小学毕业生从100万增长到500万;
1957——1968年,初中毕业生从100万增长到500万;
1971——1976年,高中毕业生从100万增长到500万;
2001——2008年,大学毕业生从100万增长到500万;
2017年,每年有800万大学生毕业,其中硕士50万+,博士5万+。
目前中国适龄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将近1个亿,而整个西方世界,这个数字不过2个亿。

二、为了工业化,毛泽东主导了伟大的改革开放!

中国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开始了人类历史山史无前例的最伟大的改革开放运动,首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并彻底全面改革原有旧中国留下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使之适应工业化要求。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改革开放,政府设计出了一套可行的管理模式:
缺钱?就搞高积累,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把农业生产出来的每一粒粮食、每一斤肉类水果都省下来,出口到国外换回外汇投入工业化,所以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在保持基本温饱之外,没有消费娱乐,只有积累。今天许多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指责毛泽东时代让中国吃不饱饭,这是对于父辈艰辛的无视与背叛。
没设备技术?就对外开放引进!向苏联全面靠拢。
中国对接纳自己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但西方不对中国开放,不允许中国开放,不接受中国开放,还搞了一个“巴统组织”来封锁中国,但毛主席在解放广东的时候就高瞻远瞩地保留了香港,在香港开一个暗道,通过霍英东等爱国商人走私引进西方工业设备。今天有些没有历史知识的不肖子孙总是说毛泽东时代的中国闭关锁国,却不知道那是人家西方用坚船利炮要把中国封锁在12海里海岸线之内,是蒋介石配合美国,不让大陆实现工业化。一当中美和解,毛主席马上就引进13套化肥生产线以保障农业的粮食生产用肥,还引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搞电子工业;
没有高素质劳动力?就大面积改革基础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用四次扫盲运动,并改革文字搞简化字,快捷高效的传播知识。
1955年1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以及拼音体系。
改革和创新国家职业教育方式,兴办工人业余大学和农民大学
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国家因陋就简办创造性地办起了各种各样学以致用的职工大学和中等专业学校,据不完全统计,在1977年各类学生人数达到7000多万人,相当于当时中国人口总数的近10%在职业学校接受教育,在今天我们崇洋媚外羡慕德国全民职业教育的时候,却忘记了毛主席在中国土法上马创办的全民职业培训体系。
而在1982年,在校接受各种职业教育的学生则大幅减少到只有2200万人。
没人才?就大规模向外派遣留学生。有人说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就是大规模派遣留学人员和引进技术,没有错。但是大规模派出留学人员和引进技术,这在人民中国刚成立后,新中国领导人就做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始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更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苏联慷慨援助中国,前后十年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2万多人,并引进了156项大型项目。
为了配合工业化高潮的到来,培养国家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中国政府在1952年6月至9月加大力度全面改革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重建了全国高等院校的院系专业设置。将中国大学专业设置从以前文科占80%,改革到以理工科为主。
经过对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1952和1953两年的大规模院系、专业调整后,全国高等院校由原来的211所改革成了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1所(加强教师培养),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政法院校4所,财经院校6所,艺术院校15所,语言院校8所,体育院校5所,民族院校2所。
院系专业设置改革,加强了工程、师范和农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专门学院尤其是工科类专门学院有了迅速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所急需的专门人才,对新中国的国家工业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改革改变了旧中国工程技术教育过于薄弱的状况。

Jp153.jpeg 图|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来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苏联,在莫斯科大学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讲“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大规模派遣留学生,是对外开放的最显著标志

国家为了激励优秀人才投身工业化?还改革了社会管理体系,搞城乡二元化,让工人与干部吃皇粮,拉开城乡的待遇差别……
那么,这样的顶层制度改革就可以让中国跨进工业国家的大门了吗?
还远远不够!

任何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必然会对过去农耕社会形成稳定利益格局进行全面重构,打破以前的旧格局,重建一个以工业体系为核心的全新社会结构。毫无积累的中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就以革命的手段收缴地主的私有土地分给农民种植,产权属于集体所有,为即将进行的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蒋介石在台湾也搞土改,他用从大陆搜刮过去的黄金、外汇,政府从地主手中赎买土地分给农民,把台湾的地主变成最早拥有资本金的一批人,让原来的地主成为潜在的资本家。
在世界工业文明的先行国家,在工业化重构社会体系的冲击下,都存在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大批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成为工业化廉价劳动力和资本城市化贫民窟中的成员这么一个过程。因此,伴随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的副产品就是社会的剧烈动荡。
无一例外,世界工业革命历史,浸透的都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早期农业进城人口“农民工” 的斑斑血泪。作为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在工业革命初期有三件记入史册的“苦难事件”。
Jp154.jpeg 被“圈地运动”从土地上驱赶走的失地农民成为了城市除本身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和 “流浪者”,英国制订血腥法令强迫他们成为廉价劳动力,为了活命,不得不进入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场成为“农民工”。

Jp155.jpeg 工业化初期英国刚刚进城的“农民工”工人的悲惨生活

第一件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煤炭作为工业革命初期最主要的能源,必然带来对初级能源煤炭的巨大需求,伴随煤炭的大量开采,频繁的矿难事故随之而来,造成大批从农民改变身份成为煤矿工人的人的命运,他们被埋葬在地心深处。煤矿工人每天离家上班,但是却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够回家。曾有一部讲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煤矿工人故事的电影,说煤矿工人的妻子小孩每天在丈夫父亲下井后,盼丈夫父亲能平安回家,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主题的故事。
Jp156.jpeg Jp157.jpeg 缺少任何安全防护的英国煤矿工人在井下采煤

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各个矿区的煤炭产量 Jp158.jpeg

第二件事,尽管在大航海时代,英国从全世界殖民地掠夺了天文数字的财富来启动工业化,无需像新中国工业化初期用“剪刀差”在保证农民基本温饱前提下,从本国农业和农民那里挤压和积累财富完成国家工业化,但是工业化初期工业体系对原材料和劳动力的需求却日益庞大,为了获得足够纺织业需要的工业原料羊毛,英国就产生了“羊吃人”运动的悲剧,把农民驱赶进城市,让他们成为“农民工”和工业的最廉价劳动力,英国对待本国农民的政策可以用残暴血腥来描述。
地主和新生的资产阶级毁掉农田把自己的土地和公共的土地用篱笆圈起来放牧羊群,并强行圈占农民的土地。农民丧失了赖以养家活口的土地,扶老携幼,向着陌生的地方去流浪,成为流民。这就是英国资本主义血腥发家史上的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流民的大量增加,不利于社会稳定。这是工业化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避免的现象。
第三件事情与第二件事情有关。随着大量失地农民成为社会流民,一方面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兴起的工业化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解决流民和工业劳动力,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在颁布限制圈地法令的同时,也限制流浪者,目的是让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去接受工资低廉的工作。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办。通常,对于那些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后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第三次发现他仍在流浪,就要处以死刑。
1547年再次通过了被认为是都铎王朝最严厉的惩治“流浪汉”的法令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将被逮捕,在前胸打上“S”烙印,被罚做两年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该法令把所有无业者都称为流浪汉,给予严厉的惩治。这种奴隶如果逃亡将终身为奴,逃跑两次,将被判死刑。任何人还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作学徒,当苦役。
在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两代国王时期,处死了大批流浪的农民。圈地的结果,使英国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好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无产者,为了活命,不得不进入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场和其它产品的手工工场,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在这种手工工场里,工人的工资十分低,而每天则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18世纪后,英国国会通过了大量的准许圈地的法令,在法律上使圈地合法化,英国农民的人数为此减少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数量。
圈地运动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种“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为它准备了大量的、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劳动者。
英国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充满了血腥。 Jp159.jpeg 羊吃人,严苛立法,把农民从土地赶走成为工业的廉价劳工

有光荣革命历史的法国,在欧洲国家中常常以暴力革命的方式解决社会冲突,因此法国在推翻封建制度方面进行得最彻底。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1790年3月15日议会宣布“一切特权,一切财产的封建性质和贵族性质一律废除。”同年6月19日,议会进一步作出决议:“永远废除世代相承的贵族阶层”……工业化过程中如此决绝的社会制度改革,必然招致旧贵族的复辟和反扑,因此与激烈工业化过程相伴的是法国人的暴力革命,仅仅拿破仑时代,法国人就在工业革命的社会动荡中奉献了整个国家23%年轻人的生命。
Jp159.jpeg Jp160.jpeg 至于北美大陆的美国,其工业化进程比英国晚了半个世纪,美国工业化也导致了北方工业资本家与南方农业资本农场主在劳动力、原料棉花、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尖锐对立,南北两方奴隶制庄园经济与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制度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只能以战争的方式来决定一种制度的胜利,因此这块土地上展开了白人屠杀印第安人后整整4年的大屠杀(南北战争),将国家打成一片尸山血海——死亡人数达62万人,比后来参加两次世界大战阵亡的人数还多。
Jp161.jpeg Jp162.jpeg Jp163.jpeg 美国工业化过程中,工业资本与农业资本间矛盾激化发生南北战争

改革社会体系

那么,中国要怎么跨进工业化国家的大门? 是简单的重复英国、法国、美国等等国家工业化的残酷血腥历史,让已经饱受苦难的人民遭受工业化带来的流离失所?任由这个近代饱受战乱的国家再承受一次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巨震和撕裂?或如日本德国那样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与工业化先行国家英法美等争夺殖民地资源和市场?
中国共产党的回答是:
不!绝不!

于是,为了避免工业化先行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发生的上述类似社会冲突问题,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为新中国设计了一套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它就像一把巨锁,将五亿多国民牢牢的锁定在土地上,通过限制国民的自然流动,将工业化对社会的冲击降低到最小程度。而“农转非”就是这把开锁的钥匙——国家根据工业化的进展和需要,有计划的将一批批的农业人口转化成工业体系的工人以及体制内的管理人员。 计划经济,由此应运而生,根据国家财力和工业发展的轻重缓急计划工业项目的上马。今天那些仍在抨击计划经济的人,是属于历史的无知,或者出于反共的目的。
于是,新中国在这样复杂超前的顶层设计下,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国家工业化奠基仪式。

三、工业,以钢为纲,中国钢铁“超英赶美”之梦

工业化首先从何开始?

煤+钢是工业化的基础
放眼国民经济社会,钢铁的需求几乎无处不在:工业设备要钢铁,开采煤矿要钢铁,基础设施建设要钢铁,农业生产要钢铁,连北方冬天用钢铁做的炉子也比用砖石切成的燃料的使用效率高得多。钢铁产量的多少,标明了国家工业化的水平高低。
可是,建国之初,中国的钢铁产能低的可怜。1949年在工业化国家钢铁产量以千万吨计时,美国甚至高达7070万吨,新中国的钢铁产量仅仅15.8万吨,1950年中国钢铁产量也仅仅61万吨,对于一个工业体系而言,这点钢铁产量可谓杯水车薪。平均到每个中国人不足打半把菜刀。
Jp176.jpeg 自己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薄弱,外部又面临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封锁,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靠拢,获取必要的经济援助+工业设备就成为新中国一种必然选择。
这时朝鲜南北战争爆发了,中国一方面为了拒敌于国门之外,保卫东北这个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不在美国飞机飞行半径覆盖之下,一方面也是站队社会主义阵营,伟人一声令下,几十万志愿军将士身着单衣在零下四十度的气温里卧冰嚼雪,却气贯长虹,将气势汹汹的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组成的18国联军从鸭绿江边赶回38线,从而在朝鲜停战后的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获得苏联156工程的关键援助。这一系列的项目不仅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而且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一五计划总计156项工业援助项目,包括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3项、化工7项、机械24项、轻工业1项、医药2项、军工45项、建筑3项。
156个项目帮助中国初步搭起一个工业体系的架子,也是当时中国薄弱的经济基础和人力储备所能承载的工业化规模的极限,156个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因为当时东北产业工人与技术员不够,还从上海抽调了十万产业工人与技术员赶赴东北及各地支持。
第一个五年计划轰轰烈烈展开了。到1957年,中国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从1952年的20.9%,增长到29.6%。156个项目让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开门红。
一个国家建立工业并不是很难的事情,自己凑一点,别人给一点,搭起一个初步工业体系的骨架,很多规模大点的国家都能做到,困难的是如何继续扩张——怎样在其后几十年维持对工业化的持续大规模投入,发展出一个门类齐全的国家工业体系,坚持到最后让工业反哺农业的一天。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纵观二战后历史,除了战后少数国家如日本、西德、韩国因为基础较好,人口较少,美国出于政治和地缘战略目的对其扶持援助,发展出了部分优势产业,成功完成全产业链国家工业化的,全世界只有中国!

为了加快速度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设中国,中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高潮:

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运动!

工业以钢铁为核心的大跃进开始了——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50年钢产量超过美国,也就是今天人口口相传却又不解其意或者误解其意的“超英赶美”。 Jp177.jpeg 计划1972年钢铁产量赶上英国,人民共和国做到了

中国的钢铁产量在毛主席提出“超英赶美”后的15年(1972年)赶上英国并与英国并驾齐驱,17年后(1975年)超过了英国,在1978年达到3178万吨,超过英国历史最高产钢量;在37年后(1995年)超过美国,从此中国的钢铁产量至今23年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今天中国的钢铁产量超过的不是美国,而是世界,中国钢铁产量在世界钢铁业的占比超过50%。美国在其工业最繁荣时期,钢铁产量也只占世界的40%多。
毛泽东时代建设的数十个大型钢铁厂的产量仍占今天中国钢铁总产量的86.66%。是毛泽东那一辈人,让中国工业挺起了脊梁。
1995年,正是中国人热衷于抨击和否定毛泽东经济建设路线的高潮时期,几乎全社会把伟人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的“超英赶美”当成一个不懂经济的笑话嘲笑,而在这个时候,中国的钢铁产量已悄然地超越美国,此时,没有几个人记得1958年毛泽东给中国人定下的钢铁产量 “超英赶美”50年目标在仅仅37年之后就提前实现了。
在毛主席计划钢铁产量50年(2008年)超越美国的时候,中国那年钢铁年产量超过5亿吨,美国只有9135万吨,中国是美国5倍多。
在1949年,印度的钢铁产量都是中国8.6倍,在1976年只有中国的45%。而今天却只有中国的10%不到。
Jp178.jpeg 1996年,中国年钢铁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中国邮政为此发布了纪念中国钢铁产量超1亿吨的纪念邮票。而1995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却被人故意忘记。
Jp179.jpeg

四、煤、石油、电力,电力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标志,中国怎样成为今天世界第一

煤+钢是早期工业化的基础。其实工业化的基础是能源+钢,在石油和电力还没有成为工业化的核心能源的时候,作为早期工业化,也就是工业化初期的第一代能源,煤炭也就成了工业化的关键因素。马丁·雅克在其著作《当中国统治世界》分析1800年西欧并没有领先中国多少,而后来中国之所以在与英国的竞争中败落,就在于中国的煤炭蕴藏在远离人口中心区的西北地区,不能为中国的工业革命提供燃料(第1章《西方的兴起》第23页)。
煤炭作为能源为工业化提供燃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煤炭也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持续到今100多年,到今天中国发电量的80%还是来自火力发电,也就是使用煤炭作为发电的燃料。
Jp180.jpeg 1953年12月新疆最大的苇湖梁火力发电厂建成投产

Jp181.jpeg 1978年建成投产的广州黄埔火力发电厂

为了解决工业化需要的能源问题,建国之初,中国就将包括煤矿开采在内的能源产业放到与钢铁同等重要的地位,苏联援助的156项目中,就有25个煤矿项目、石油2项、电力25项,工业能源项目占所有援助项目的三分之一。一五计划中,中国的煤炭开采量保持着非常高的速度增长。1949年煤矿产量不过3000万吨,到1957年已经达到1.3亿吨,三年大跃进1960年达到近4亿吨的顶峰,61年又降下来为2.2亿吨,然后慢慢增长到78年的6.2亿吨。

中国历年煤炭产量 Jp182.jpeg Jp183.jpeg Jp184.jpeg Jp185.jpeg 按1961年来算,2.1亿吨煤炭产量已经是49年的7倍。
2017年世界煤炭产量为77.3亿吨,中国35.23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5.6%。
2005年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从阜康市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一条狭长地带,东西长约220公里勘探出了整装型准东煤田,煤炭资源储量达3900亿吨,足够中国开采和使用100年,之前全国勘探出的煤炭总储量才2136亿吨。
Jp186.jpeg 储量3900亿吨,足够中国使用100年的整装新疆准东煤田

煤炭的大量开采,不仅带来了中国工业化的突飞猛进,还带来了工业化的副产品“凉白开”凉白开在现代社会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但是在农业社会——凉白开对于普通人家是一种奢侈品。
把水煮开了再喝更有益于健康,这个常识其实古人就有,早在晋代就有《养生要集》记载: “凡煮水饮之,众病无缘生也”。但是常识归常识,直到民国,绝大多数民众日常所喝的还是未煮沸的生水,不是民众不注重个人的健康,实在是没有足够燃料。
人间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柴名列老百姓生活第一,比粮食还重要。
粮食种下去当年总有几分收成,但是柴火却一年长不出来,越砍越少。中国几千年历史基本就是这样一个周期性地循环,随着人口的繁盛,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作为燃料,然后是生态灾难,瘟疫、战争,人口大量减少,自然生态恢复,周而复始。
在燃料缺乏而又人口集中的城市,在毛泽东大兴水利大建水库之前,人们的饮水基本依赖地下水,也就是井水,由于农业社会的城市不具备化粪处理能力,大量人畜排泄的粪便四处横溢,致使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清代《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北京内外城1258口井,绝大多数都是苦水井,做饭不香,洗衣服洗不干净,洗头发黏手。这样的井水饮用基本就是吃别人用粪便培育出来的大肠杆菌。今天中国600多个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只要是来自水库,100%都是毛泽东时代的人民人拉肩扛建设起来的。
Jp187.jpeg 当年人拉肩扛,万众建设北京十三陵水库场景。今天中国水库库容量的90%都是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建设的

相对富裕的城市买走了大量的柴火,农村一般只能烧秸秆稻草,有限的燃料当然只能优先保障吃饭、取暖的需求,烧开水就是一种很奢侈的行为。
大量直接饮用河水、井水的后果就是,各种恶性传染病连绵不绝,几千年直到民国,层出不穷的烈性传染病反复爆发摧残着国民的健康:天花、鼠疫、白喉、猩红热、霍乱、斑疹伤寒、伤寒、肺病、麻疯、疟疾、血吸虫病…… 柴火的宝贵,甚至在新中国建国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很多农村都还在因为争夺柴火而发生大规模的械斗。
解决生活用燃料的问题只能靠工业化。
通过工业化开采煤炭,最终解决困扰中国社会几千年的燃料问题。
虽然开采出的煤炭大部分被投入到工业生产中,但是城市的燃料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城市(包括部分农村)开始大量应用蜂窝煤,没有城市争夺柴火,农村燃料问题也得到大幅缓解。
燃料一解决,中国人就开始喝上凉白开。
最初1958年大跃进期间,集体公共食堂开始免费供应开水,大跃进失败后,虽然食堂不再供应开水,但是,大跃进的副产品却是让城市与农村普及了大量暖水瓶,随着煤炭产量的节节上升,凉白开对于国民不再是一种奢侈品。
凉白开的普及对于人民身体健康有重大意义,到1976年中国人均寿命就达到67岁,凉白开立下了大功!煤炭立下了大功!
凉白开之后随着煤炭生产越来越高,慢慢的有了更多的燃料可以烧热水洗澡,这又意味着中国人的个人卫生条件上了一个台阶。煤炭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给国民生活提供更多的燃料,更重要的是不需要再砍伐树木用作燃料,挽救了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1949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只有8.6%,北方地区不足5%,到1978年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13%,现在则是22%左右——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越高,城市化率就越高,森林覆盖率就随之越高。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大致是57%左右,如果达到70%,届时中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以上。
绿水青山,只有工业化才能给予中国。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随着汽车代替马车成为人类的代步和运输工具,石油就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今世界石油产量的72%用于燃料,包括汽车上的柴油、汽油,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使用的燃油和发电厂使用的重油。
中国是一个相对缺少石油的国家,在大庆油田没有发现和开发之前,中国城市的公交车是以煤气作为燃料。
Jp188.jpeg 1960年北京长安街上背驮煤气包的公交车

Jp189.jpeg 带煤气包的长途汽车

Jp190.jpeg 向德发明的“中华煤气轿车”

向德(1901-1985),湖南衡山县(今衡东县白莲镇)人。1925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毕业后留校工作,1928年起任湖南省建设厅技士,上个世纪30年代初因研制成功“煤气汽车”而蜚声中外。湖南和平解放后,任长沙市副市长、民建中央常委、全国工商联常务委员、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接见。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机动车船最好的燃料,中国石油工业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基础极其薄弱,1949年中国原油产量12.1万吨。1949年9月25日中国最大的油田甘肃玉门油矿解放。1952年8月,中央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石油人才培养了最基本的人才,玉门油矿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勘探石油,1955年10月,克拉玛依克1井喷油,到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
石油矿藏不足,就制造“人造油”,在人造油方面,经过扩建和改造,东北各人造油厂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另外国家还在广东茂名兴建了一座大型页岩油厂。1959年人造油产量达到97万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炼油工业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先后扩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8个年加工能力为10-100万吨的炼油厂,1959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34.9万吨,中国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
1960年3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石油大会战在大庆揭开了序幕,4万多人,几十万吨设备拥到大草原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成为当时会战职工的豪迈誓言,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就探明了面积达86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油田,建成年产原油5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三年生产原油1166.2万吨,占全国同期原油产量的51.3%。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就是当时这种精神和品格的代表人物。 Jp191.jpeg 感动了中国几十年的老照片

1960年,王进喜奉命从玉门油田带领1205钻井队来到大庆油田后,一不问吃,二不问住,下车先问三句话:“钻机运到了没有?”“钻井的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记录是多少?”当钻机运到后,他知道吊车和拖拉机不足,没有向上级伸手,而是带领职工,使用橇杠和棕绳,人拉肩扛,把五、六十吨重的钻机部件卸下火车。又靠人拉肩扛,装卸汽车,在现场安装设备,竖起了井架。于是就有了上面这张感动了中国几十年的照片。
开钻时,需要用大量的水调制泥浆,但当时既没有铺设供水管线,水罐车也很少,他不等不靠,带领职工从一里外的水泡子里,用脸盆一盆盆地端水,争取时间提前开了钻。
在一次钻进中,突然发现井涌迹象,一旦井喷,整部钻机可能被陷进地层,还会引起火灾,烧毁设备。为防止井喷,急需加大泥浆比重,但现场没有搅拌设备。在这紧要关头,王进喜和几个工人奋不顾身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经过两个小时的搏斗,一场井喷事故避免了,可是王进喜和两个工人的身上已被碱性很强的泥浆烧起了许多大泡。王进喜吃在井场,住在井场,饿了就着冰渣啃几口干粮,困了枕着钻头躺在成排的钻杆上休息一会。从安装钻机到他们钻的第一口井完钻,他一连七天七夜不下“火线”。当地的老乡感动地说:“王队长可真是铁人啊!”从此,“铁人”这个响亮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大庆油田,传遍整个中国。
Jp192.jpeg 看到铁人王进喜,你能理解那个时代人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吗?

1960年10月,天降霜雪,人要换棉衣,生产设施要保温,可几万名涌进草原的石油会战职工仍然住在帐篷或活动板房里。为了在冬季坚持生产建设,从机关到基层,每天出动上万人挖沟复土,把新铺设的输油、供水管线深埋地下。采油技术人员和工人创造了“长烟道”、“热风吹”、“平顶盘管加热炉”等多种多样的保温设施,解决了油井和油、气集输管线的保温问题。从领导干部、总工程师、大学教授到生产工人、学徒工和炊事员,都组织起来,动手挖土打夯,盖“干打垒”。仅两个月时间就建成30多万平方米“干打垒”房子,解决了几万人的过冬问题。这种“干打垒”房子每个单位都可组织职工就地取材,自己动手盖,投资少,建设速度快,对石油会战的开展起了很大作用。1960年12月10日,大庆油田的气温下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而当天原油产量达到7219吨,在冬季创造了石油会战九个月来原油日产量最高纪录。
Jp193.jpeg 两个月建起了成片的干打垒,总面积30万平方米

1970年11月15日,铁人王进喜逝世,年仅47岁,他用“少活20年”的干劲和精神,与4万石油工人一道用汗水、热血和生命为共和国开采出了大庆油田。
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Jp194.jpeg

1964年1月25日,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1964年2月13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的春节座谈会上发出号召:“要鼓起劲来,所以,要学解放军、学大庆。要学习解放军、学习石油部大庆油田的经验,学习城市、乡村、工厂、学校、机关的好典型。”此后大庆成为了中国工业的旗帜,“工业学大庆”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
1965年新中国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617万吨,石油产品品种达494种,自给率达97.6%!
1965年,在山东探明胜利油田,1966年130多万吨,到1978年的近2000万吨,成为我国仅次于大庆的第二大油田。到1978年,大港油田原油年产量达到315万吨。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国原油年产上1亿吨打下了基础。
炼化方面,国家陆续兴建了茂名、大庆、南京、胜利、东方红、荆门、长岭等7个大型炼油厂。以地方为主先后建设了天津、武汉、安庆、浙江、广州、九江、乌鲁木齐、吉林、鞍山、石家庄、洛阳等11个大中型炼油厂,到1978年,全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9291万吨。今天仍然是这些在前三十年兴建的炼化工厂基础,支撑中国年炼化能力达到8.5亿吨。
在被称为“十年浩劫”的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年产量突破了1亿吨,从1973年起,我国还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所谓“十年浩劫”期间中国原油加工能力增长5倍多。
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费石油5亿吨,其中自产石油1.9亿吨,基本是毛泽东时代石油勘探打下的基础,进口3亿吨石油,是中国每年用工业品从国外换回。石油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国内的交通运输能力。
中国的工业化,就是王进喜这一代毛泽东时代的老一辈工人阶级用汗水、鲜血和生命拼搏出来的!

电气化时代,电力是工业的核心驱动力,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标志

中国电力工业历年年发电量KW·H(度) Jp195.jpeg Jp196.jpeg Jp197.jpeg

电力代表今天的能源,国家用电量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化水平。 下面,是中国与相关工业国家年发电量的比较: https://mp.weixin.qq.com/s/nPxMO-4kqGW9Fu4Sat0iZg

2010年,中国与美国年发电量持平,这年年底中国工业产值超越在世界最大工业国宝座上盘踞了116年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今天,中国工业产值已经超越其后的美日德英法数国的总和。
2017年中国发电量产量总计62758.2亿度。到2018年,中国发电量将超66000亿千瓦时。 Jp198.jpeg

电力工业由能源、发电系统和输电系统三部分组成。

能源

煤炭产量的爆炸性增长,解决了中国能源来源问题,让中国追赶上了世界。在2005年之前中国全国勘探出的煤炭总储量2136亿吨,而准东煤田的煤炭资源储量达3900亿吨,2017年中国煤炭开采量35亿吨,足够中国开采和使用100年,
今天中国在新型能源1000亿吨石油当量“可燃冰”(中国南海的藏量佔世界储量的7成),和相当于全球煤炭储量7万倍的“干热岩”能源的勘探开采研究上,走在世界前列。
而中国在未来能源端生产无穷电力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研究中,已经遥遥领先国际水平,中科院李建刚院士拿出的中国可控核聚变项目计划时间表,中国在2050年研制出可控核聚变的商用炉。
Jp199.jpeg Jp200.jpeg

发电

为了保障工业化需要的电力,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就组建了三大发电设备生产企业,分别是哈尔冰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三大电气集团都含锅炉厂、汽轮机厂、发电机厂),如今中国大型发电设备都由这三家企业生产。
今天,三大电气集团研制的1000MW(100万千瓦)等级水轮发电机组、1000MW和1350MW (135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1000MW-1750MW(175万千瓦)等级核电机组,技术世界领先,成功占有全球市场半壁江山。中国的100万千瓦以上级别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霉生产1度电只需燃烧274克煤,而日本排名第一的矶子电厂新1号机组,生产1度电需要烧煤304克。
2006和2007两年,中国每年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左右。
Jp201.jpeg 中国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

Jp202.jpeg 中国第二大水电站,四川宁南县白鹤滩电站单机容量全球最大的世界首台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导水机构通过验收

输电

发电厂发出电以后,需要输送到终端用户所在区域,就需要建设输电系统,特别是中国能源分布严重不均衡,“北煤西水”,发电企业发出的电能要到达中国经济中心环渤海津京唐地区、上海周边地区,珠三角地区,需要远距离长途传输,因此国家在一五期间,除了建设上述三个发电设备集团之外,还建设了沈阳变压器厂(被后起之秀特变电工收购)、保定变压器厂等输电设备生产厂。
Jp203.jpeg 1000KV特高压交流变压器

Jp204.jpeg ±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变压器


2005年在准格尔盆地东部发现了储量达3900亿吨,足够让中国人使用100年的整装特大型煤田准东煤田。 Jp205.jpeg 世界储量最大的新疆准东煤田就在这里了

2016年1月11日, 准东-皖南(新疆昌吉—安徽宣城)±1100千伏(110万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这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一回1100千伏(110万伏)直流输电线路,输电容量可达1375万千瓦,经济输电距离5000公里,一条线路可以满足中国东部地区5000万个家庭的用电量。特高压输电技术可以实现大功率的中、远距离输电,以及实现远距离的电力系统互联,建立国际级的联合电力系统。
Jp206.jpeg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Jp207.jpeg ±1100千伏新疆昌吉直流换流站(变电站)在2018年年底竣工

线损率是一个判断高压输电系统技术先进的重要指标。从下表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线损率相当。但是不同的是表中美国的输电网经济输送距离是500公里,中国±1100千伏特高压线经济输送距离是5000公里,美中两国电网比较,美国输送一百公里产生的线路电能损耗,与中国电网输送一千公里产生的线路损耗相当。俄罗斯、巴西、印度有较长距离输电,对比看看他们的线路损耗率。
Jp208.jpeg 2017年,电网企业平均线损率为6.72%,同比增长0.06个百分点。从企业看,国家电网公司线损率最高,为6.86%,内蒙古电力公司最低,为3.93%。区别就在于国家电网承担了西电东送长距离输电。
为保障发电设备和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无人值守运行,毛泽东时代还组建了哈尔滨阿城继电器厂、许昌继电器厂、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所(NARI,南瑞)等电力安全和自动化设备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他们保证了飞速发展的电力工业安全运行。
Jp209.jpeg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2012年首次投资境外国家级电网公司后,截止到2017年底,国家电网的海外资产已经达到600亿美元。

Jp210.jpeg 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骨干能源网都是国网参与投资运营,2017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世界500强继续保持第二名。

Jp211.jpeg 中国电力的发电和电网技术,今天已经独步世界。
一旦中国在可控核聚变商用方面取得成功,那么配合遥遥领先世界的中国特高压电网技术,中国能源将独步世界,成为世界的能源中心。 今天,以毛泽东时代奠定的中国煤炭工业基础、石油工业基础、电力工业基础为核心的中国能源工业,正驱动着复兴中的中国滚滚向前,在当今世界525个工业门类中,有220个工业门类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为中国工业化的艰苦奠基,中国依靠当年比印度更加穷困的羸弱的工业基础,不会成为今天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从创造财富的角度,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财富创造国家。只有农业和制造业创造社会财富,服务业不创造社会财富,服务业中的金融业只是社会财富的分配机制。

五、农业,以粮为纲,发展工业化农业

民以食为天

春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管仲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农业是经济的命脉,是生命之所系,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农业,其生存与发展都不可能。

新中国,填饱老百姓的肚子需要粮食,进口工业化设备所需要的外汇也要靠出口粮食来交换。工业化之初,中国粮食的地位是无以伦比的。农业中国,需要拿出粮食出口到国外去换取技术和设备,所以在工业化积累过程中不得不节衣缩食,勒紧裤带,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真是苦到家了,每一粒粮食都要节省出来供给工业化。但他们吃苦是为了子孙不再受苦。他们一辈子30年吃了两辈子三辈子的苦,也干出了西方工业化国家十辈子300年才能干出的成就。

任何一个先行的西方工业化国家,都伴有对外侵略和对殖民地资源和市场的大规模疯狂掠夺,只有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没有这样。中国是靠自己人民吃苦耐劳,靠自身的积累实现国家工业化。

中国耕地凡是能种植粮食的全都种植粮食。在1949年,中国有耕地面积14亿多亩,毛泽东那一辈人为了多种粮食,大力开垦荒地,到1976年共计开垦了约9亿亩耕地,在去除大兴水利修建8.6万座大型水库,640万个中小型堤坝水库淹没的耕地之后,让中国耕地面积膨胀到近23亿亩。

大力兴修水利,根治江河湖海水患,为了多产粮食,稳产粮食。

今天中国水库库容量的90%都是毛泽东时代修建的,今天中国600多座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只要来自水库,100%都是毛泽东时代兴建的,毛泽东时代修建的这些水库,还喂养了今天世界近70%的淡水鱼,极大改善了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修水库的人那个时候没有鱼吃,今天的后人享受着当年水利设施建设带来的副产品——丰富的淡水鱼。


当年父辈人挑肩扛,修建水利设施


培育高产良种,为了多产粮食。今天中国几乎所有的高产良种,都是毛泽东时代农业技术投入奠定的基础。

受益于国家一五计划工业的发展,到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1亿吨增加到了近2亿吨。

中国土地改革结束,城市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始,毛主席开始考虑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问题,他历时4年5个月,遍访14个省,与上至省委书记下到田间老农数千人调查、咨询、研究后,以一己之力为中国农业制订了长远发展规划《1956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纲要》在全国农业发展上提出的重心是粮食和棉花——

粮食:“从1956年开始,在12年内,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在黄河、秦岭、白龙江、黄河(青海境内)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150多斤增加到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208斤增加到500斤;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由1955年的400斤增加到800斤。其中的沙荒地区、土地瘠薄地区、常年旱涝地区、高寒山区、无霜期很短地区、地广人稀地区、大面积垦荒地区,可以按照情况,另外规定增产指标。”因为毛主席制订到1967年不同地区粮食亩产达到400斤、500斤、800斤目标,这个纲要也被大家简称为《农业四五八纲要》。

棉花:“从1956年开始,在12年内,棉花每亩平均年产量(皮棉),由1955年的35斤(全国平均数),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增加到40斤、60斤、80斤和100斤。”

《纲要》提出中国粮食和棉花十二年内(到1967年)的指标和1955年制订纲要时完成数字比,翻一番左右。这是新中国发展农业的中长期纲领性文件。

与某些人后来的亩产万斤狂热浮夸风形成鲜明对比。

为了发展好中国农业,毛主席还在1958年根据前人经验,总结出了“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意思是只要抓住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这八个重点环节,农业生产就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了。毛主席是为人民服务的农业专家,他为中国农业生产精炼出来的农业八字宪法,至今依然有效。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国共产党发起了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运动,但是大跃进时期,有些人头脑发热将各种稀奇古怪能提高粮食产量的办法都想出来并去尝试,包括给庄稼浇狗肉汤可以亩产万斤这样“计策”都得到承认推广。在自刘、×而下的狂热情绪下,粮食产量“放卫星”达到一种疯狂的地步。当时只有深入到农村基层调查农业情况几年的毛主席等少数人是清醒的。

浮夸风和奇思异想狗肉汤导致的是惨痛的教训。

教训让中国认识到,农业在实现水利化和扩大耕地面积后,狗肉汤不是肥料,提高不了粮食产量,大规模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归根结底还得要靠工业化,准确的说是化工工业——化肥工业。

土地每增加1公斤化肥投入,可以增加7公斤的粮食产量,今天中国,农业每亩土地使用化肥约30公斤,如果用传统农家肥人畜粪便,要达到30公斤化肥同样多的养分需要1吨的重量。



雷锋在积肥,捡粪便积肥,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人记忆里的平常事情


氮肥是现代农业使用最多的肥料,是各种农作物蛋白质氨基酸的基础物质,也是植物中产生光合作用的叶绿素的主要成分。缺少氮肥,农业就不可能丰收,农产品的质量也不可能好。各种氮肥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氨,就是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催化下合成的氨NH3,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碳酸氢铵NH4HCO3、硫胺(NH4)2SO4、硝铵NH4NO3、氯化铵(NH4Cl)、氨水(NH3.H2O)、液氨(NH3)等。

合成氨的化学原理并不高深,但是合成氨过程需要设备与管路承受高温高压,这是要合金钢无缝管为基础的。


合成氨生产设备


新中国的钢铁工业有多落后,我们已经在本文的第一部分讲明,在新中国成立前,日本侵略者曾于1935年在东北鞍山建了一套生产直径为70-150mm的热轧无缝钢管机组,但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其设备全部被苏联拆运到了原苏联(现乌克兰)的乌拉尔第一钢管厂。所以在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是不能生产无缝钢管的。

无缝钢管被誉为工业的“血管”,是国家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原材料,无论制造飞机、轮船、火车、汽车、锅炉、电站,还是输油、输汽、输水,或者是开发矿藏进行地质钻探,都离不开它。可以说,如果没有无缝钢管,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军工、航空航天等工业的发展都将无从谈起。

由于西方敌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禁运,不让中国对他们开放,从西方国家进口无缝钢管成为不可能,而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这对经济的恢复和国防工业都产生了巨大的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变无缝钢管依赖进口的现状,1952年8月,新中国第一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鞍钢的“三大工程”上马,无缝钢管工程是其中之一。


1953年12月26日,中国冶金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独立之主自力更生发展出来的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了!


鞍钢生产的无缝钢管是Φ57-140mm,壁厚4-20mm,长4-12m,设计产量 6.19万吨/年,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新中国建设的需要。

为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国家又先后投资建成了衡阳钢管厂、上海钢管厂、昆明市无缝钢管厂、广钢无缝钢管厂、长治钢铁公司、洪都钢厂、常州钢铁厂、天津市无缝钢管厂、大冶钢厂、大连钢厂、安阳钢厂、重庆市无缝钢管厂、成都金属加工总厂、首钢特钢厂、合肥钢铁厂等(Φ76mm);重钢三厂(Φ90mm),长城特钢、抚顺钢厂、西宁钢厂、上海第一钢铁厂(Φ100mm),苏州钢厂(Φ120mm)和南通市特殊钢厂(Φ200mm) 穿孔机和相应的冷拔、冷轧管生产线。及包钢无缝钢管厂(Φ400mm)自动轧管机组……

这些中国生产大小“工业血管”的工厂,毛泽东时代勒紧裤带给中国建立起来了。

回到氮肥,1949年前,全国只有南京和大连有两家合成氨厂,年产合成氨4.6万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了吉林、兰州、太原、四川4家合成氨厂,60年代又在云南、上海、衢州、广州等地建设了20多家合成氨厂,1970年后,中国在掌握耐高温高压的合金钢技术后,开始发力合成氨厂建设,先后在四川、浙江、山西、江苏等地建设了一批以天然气、重质油、煤炭、石脑油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生产线,在1983年全国合成氨产量达到1677万吨,1984年达到1937.3万吨,仅次于当时的苏联,居世界第二。

现在全国共有大型合成氨生产装置15座,中型生产装置57座,小型生产装置1200余座,2017中国合成氨总产量达到4818.8万吨,进口合成氨71.9万吨。

在1972年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和解,毛主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出口粮食换回的外汇,进口了13套合成氨(氮肥)生产线。正是这次进口彻底解决了中国农业需要的氮肥问题。

钾肥对农作物相当于钙对于人体。当时,由于中国还没有勘探出罗布泊钾肥矿,中国每年还要拿出巨资从加拿大、苏联(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家大量进口钾肥。中国每年需要钾肥约900万吨,但是中国缺乏钾矿资源,每年需要进口2/3以上的钾肥。


中美和解,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允许中国对其开放,具有开放心态的毛泽东立即用勒紧裤带节省出来的外汇,从西方国家购买了13套大型合成氨生产系统,为中国农业稳定持续丰收奠基


中国历年化肥产量


中美和解后,中国不仅引进13套合成氨生产线,在中美1979年建交之后,国内化肥的使用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超过生产量,向中国出口化肥就成了开门接纳了中国的西方国家的生财之道


中国粮食总产量和化肥施用量


中国粮食产量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关系几乎重叠


在中国完整的化工产业链支持下,毛泽东时代中国建设起了2064家化肥生产厂,其中氮肥1300家,磷肥382家,钾肥78家……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也由此一路狂奔。

纪检老王书记有一个视频讲话,就是说道这13套进口大化肥系统的。

谁让中国人有饭吃?是毛泽东的国家工业化、农业水利化、开垦9亿亩耕地、良种化、化肥化、推广农业技术让中国人有饭吃,还是分田单干让中国有饭吃?用脑子分析一下可以得出结论。

我们分析下表1949年到2017年中国粮食产量,毛泽东时代(1949~1976)包括了三年特大自然灾害时期,粮食减产的年度只有5年,其余年间都是增产的,粮食年增产幅度超过9%的就占了8年;毛泽东之后分田单干期间,粮食减产的年度是11年,最高年减产幅度达到了10%,而粮食增产幅度超过8%的只有5年时间,没有一年超过9%,况且这还是在毛泽东已经发展起来的农业和工业基础上。

毛泽东时代是从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运动时期才开始大规模建设水利设施的,持续了20多年,因此中国在全国范围的水利设施刚刚开始建设阶段,遭遇几百年一遇的特大自然灾害,物质财富本来还不丰富的共和国自然感到困难。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民不聊生惨状,我们在电视剧描述的清朝《天下粮仓》中可以看到,也可以从明朝末年三年特大自然灾害造成倾覆大明王朝的农民起义中看到这点。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新中国的三年全国性特大自然灾害,只有1640年~1644年明末崇祯年间的特大自然灾害能够与之相比,共产党中国遭受的特大自然灾害虽然也有饥荒,但是却没有明末那样的剧烈社会动荡和经久战乱,以及社会动荡造成的国家上亿人口的消亡。关于1640年明朝特大自然灾害造成大明王朝覆灭的学术论文,网上比比皆是,大家可以去查阅。

而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从未遭遇过这样几百年一遇的特大自然灾害,并且由于毛泽东前三十年建立的水利设施,即使有自然灾害也已经不能大范围影响到中国农业的生产和收成了,但是分田单干后的中国农业粮食产量,从增长率看,竟然远不如毛泽东时代,这或许只能解释为毛泽东用工业文明的思维发展中国工业化规模化大生产农业,从体制上是远远优于分田单干这种农耕文明思维的千年小农经济的传统农业方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表中,增产用红色,减产用绿色。1976和1978是两个分界线。1977年两边都不算。

毛泽东时代减产5年,后毛泽东时代减产11年;毛泽东时代增产超过9%是8年,后毛泽东时代增产没有1年超过9%,超过8%的是5年。

分tian单干私分农村集体生产资料后确实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私欲和被国家工业化强积累政策压抑了三十年的消费欲望,78年到84年是私分集体生产资料的短暂红利期,我们可以从表中看到,78年到84年粮食产量确实是增长了,但其后农业生产粮食的增幅放慢。

后毛泽东时代粮食产量增幅超过8%的一共5年,其中有3年就是处在这个分田dan干红利时期。请注意,分田单干时,本来中国粮食产量就已经处在高速增长期的中期了,毛泽东不把这个成绩当成“成绩”来宣传(毛泽东只认为他干了两件事,政治革命建立新中国,文化革命树立社会主义工业文明新文化,老人家认为经济建设不过是政治革命的必然和延续),而分田dan干的人却把粮食增产当成分田dan干的政绩大肆宣传,于是分田dan干给很多不明就里的人造成了一种假象——“真”的一分田单干,粮食产量就增加了。有一个很有名的记者就这样赞美到“一分田单干,粮食产量不知道怎么就上去了”只能说呵呵了!难道粮食产量不需要实实在在地实干,能从天上能掉下来?新中国之前几千年都是小农经济都是分田单干,怎么粮食产量从来没有“上”去呢?农耕文明小农经济要是那么好,1840年之后的农耕中国就不会被已经工业化的西方列强欺凌100年。尽管是名记者,也没深度,说这种不过脑的话,只浅薄地看现象不看本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然,名记者的话,也代表了不少中国人的视野和眼界。

但是,如果当年不分tian单干,中国的粮食产量就不增长了吗?1965年到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的高速增长又怎么解释呢?

我们认为,这个分tian单干短暂红利期,也是建立在集体化生产资料积累基础上的,把粮食产量增长归功于分tian单干,不过是张冠李戴冒功。如果没有前三十年积累水利基础、垦荒基础、良种基础、化肥基础、农业技术普及基础,这种短暂红利都不可能有。

看看1949年经济远比中国好,但是一直分tian单干的印度,由于没有类似毛泽东兴建并留下的全国范围的水利设施,没有良种,没有足够化肥,没有全国性农业技术支持体系,没有农业机械……直到今天,没有实现水利化、良种化、化肥化的印度农业,用比中国多31.5%的耕地,其2018年粮食总产量才达到2.775亿吨,毛泽东建立的工业化中国农业,2017年粮食总产量是6.616亿吨,你还认为是分田单干让中国粮食增加了?

我们仅仅用数据说话!

毛泽东时代三年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大减产,后来伟人的人为因素也是居功至伟,出力甚巨。因为在浮夸风吹起来之后,他竟然相信了中国粮食亩产已经达到十万斤(实际产量亩产500斤不到被虚增了至少200倍以上),他认为中国消费不了那么多粮食了,于是就英明地下令当时正遭灾的中国全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2亿亩,再加上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耕地减产、绝收,相当于近3亿亩耕地因为自然灾害颗粒无收,天灾减产和人祸减播两者合在一起,等于全国不到13亿亩用于种植粮食的耕地中,有接近5亿亩耕地粮食颗粒无收。

1961年中国种植粮食的耕地总面积13亿亩减去受灾的耕地面积(3+2)亿亩,与种植粮食耕地总面积13亿亩的利率,(13亿亩-5亿亩)/13亿亩,与1961年受灾后粮食产量1.37亿吨和1958年未受灾时粮食总产量1.97亿吨的比率1.37(亿吨)/1.97(亿吨)之间,数字基本相同。

再看看下图,上世纪70年代前后,随着毛泽东开垦的几亿亩耕地、兴修的8.6万座大型水库和640万个中小型水库,几千个化肥厂投入了农业生产,中国的粮食产量开始大幅提高,全国粮食总产量曲线上涨斜率最大时期就是在从1966年开始(文革开始那年)直到1990年这个时期。




没有分田dan干,这段时期中国粮食总产量上涨的趋势也不会变,甚至很有可能比分tian单干时期更高,越往后涨幅越高,到1990高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实际数值。

分田dan干处在是中国农业进入高速发展,粮食产量告诉增收时期的后半段时期。

中国农业的高速发展是毛泽农的水利化、机械化、化肥化、大规模开垦耕地、全国农机和农技技术支持网络建设造就的,还是一个分田单干就造就?大家可以自己去分析判断。

还是那句话,我们用数据说话!

中国,粮食产量从1961年最低谷1.365亿吨到78年首次超过3亿吨,87年首次超过4亿吨,1996年首次超过5亿吨,其后粮食总量在4~5亿吨之间徘徊了整整10年,到2007年稳定攀上5亿吨后,一路向上到2012年首次超越6亿吨。

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粮食总产量多了,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却减少了。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时代奠基的水利化、机械化、化肥化、良种化的中国工业化农业,粮食产量上升,耕地使用面积却在减少。



减少了种植粮食使用的耕地,就可以用来栽种果树,种植蔬菜了,今天中国每年在生产6亿吨粮食之外,还生产6亿吨蔬菜与水果,为13.8亿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生产水果蔬菜900斤。

毛泽东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方式来发展农业,提高中国粮食的产出,是用工业文明的思维来发展中国农业,不管是他号召人民勒紧裤带,建设的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化肥化、良种化,以及全国范围建立起来的基层农机站和农技站体系,都是基于提高效率这种工业文明发展经济和发展农业的思路。

简单又具体的描述就是,毛泽东干的是工业化的农业,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高效农业,就是建立在机械化、化肥化、电气化(电灌,机井和电动抽水机灌溉排涝)基础上的农业;毛泽东是用符合工业文明思维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的方式搞农业。

毛泽东时代的农业是依靠机械化和向农民普及高产农业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在毛泽东时代,每个人民公社(相当于现在的乡)都设立了农机站向农民提供各种农业机械、农机技术培训、农机维修服务,同时还设立有农技站,向农民提供先进的农业栽种技术。毛泽东用工业文明思维在中国大地上广泛地推行工业化农业。


工业化农业

什么叫做工业化农业?

“工业化农业”就是用工业文明的思路和方式发展农业的方法,也就是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来提高农业总体产量的方式发展农业的一种方法。

具体就是,用整体性系统性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方法,比如我们在前面多次提到的农业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良种化、农业化肥化、农业新种植技术、农业生产单位新的组织分工方式如农业合作社、公司制农业生产单位等。这是要以符合工业文明思维规模化大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提高效率)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的产出。

这就是工业化农业,或者说用工业文明的思维发展农业。

在工业文明时代,组织化、规模化大生产、提高效率是工业文明最核心的三个要素。

无疑,毛泽东集体化农业发展方式是工业文明思维的,而分tian单干则是违反工业文明核心要求的,是对工业文明的倒退。

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谁优谁劣,在1840年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在中日甲午战争,在八国联军,在其后的9.18事变和抗日战争中,历史就已经多次证明。在那一百年里,中国的落后与挨打,其实就是农耕文明相对于工业文明的落后,就是农耕文明不敌工业文明。

因此,关于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的道路争论,就是用工业文明发展中国,还是农耕文明发展中国的争论,谁优谁劣,至此可以终止了。


工业化时代的分tian单干则是将生产资料分到每家每户,是一种落后的千年小农经济思维的回归,不可能推动中国社会和历史的进步。

而分tian单干,农民再次轮回到个体单干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怪圈里,中国已经在农村基层建立起来的农业机械推广站体系,农业技术推广站体系随之销声匿迹。中国农业还能继续高产,仅仅依靠毛泽东开垦出来的9亿亩耕地、世界最大的水利体系、化肥体系、高产粮食种子。

分tian单干之后,农业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业需要的大规模生产分工精细化都不能实现了,后果就是,全国各地毛泽东留下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民种田不能提高收入不如进城打工,致使全国许多耕地被抛荒,农民种什么,什么价格就下跌,农产品烂在田里卖不出去,遭受了损失的农民一减少生产,第二年农产品价格就狂涨……单干的无序性,把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中国农业当年继续坚持走集体化道路,困扰中国的三农问题就已经早已解决,中国农民会更加富裕,中国农村会更加繁荣,中国农业会更加强大!今天中国,最富裕的村庄都是在全面单干之后继续坚持集体化道路的村庄,江苏江阴华西村、河南省临颍县城关镇南街村、山东省临沂市沈泉庄村、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韩店镇西王村、江苏省江阴市夏港镇长江村、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东江镇南山村、浙江省杭州市萧山航民村、江苏省苏州市张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江西省南昌市进顺村、江苏无锡市惠山区前洲镇西塘村等,无一不是坚持集体化经济的村庄,而全国唯一单干典型小岗村是什么样子?大家自己去对比。坚持集体化经济的村庄都富裕了,但是全国没有一个分tian单干的村庄走上了富裕道路。

分田dan干违背工业文明三个核心要素,违背工业文明规模化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如果有经济学家还振振有辞说单干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能说他是强词夺理,这样的经济学家真的是个滥竽充数的二货。

集体化和分田dan干,这是工业文明思维和农耕文明思维发展中国农业、农村的两种道路的选择。

中国农业和农村必然要回归到毛泽东的道路上去。

小岗村典型在2016年回归集体化经济了,即使小岗当年分田dan干的带头人,今天都说集体经济让他们真正富裕了,重走毛泽东道路就是工业文明思维的必然发展趋势和必然结果。


当年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说:“年初村里给村民每人分红350元,从当年的人人分地到现在的人人分红,俺们从村民变成了股东,分了集体的红,享了集体的福呀!”

呵呵,我们替小岗村人高兴,终于走正道了。



小岗村重走集体化道路,从当年分地单干,到今天重走集体化道路分红






看看上面这张图,中国人餐桌上的水果逐渐丰富起来,是不是与此图的时间相配?

人民生活的普遍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017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各国耕地面积数据


从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今天中国耕地已经缩小到17.85亿亩(11900万公顷),印度耕地面积15646.3万公顷(23.47亿亩),比中国多31.5%,印度气候相比岭南,更加适宜农耕,印度的农事年度从7月到次年6月,其2017/2018年度印度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775亿吨,与中国2017年度粮食产量6.616亿吨相比,印度依然沿袭小农单干发展农业,没有毛泽东制订的工业化发展农业的思路。

其差距就是,中国用比印度少31.5%的耕地,种出了比印度多近1.384倍(2.384倍)的粮食。这就是工业文明提高效率思维与农耕文明分田单干思维的差别。

今天中印两国之间的差距,放在中国就是毛泽东时代与后毛泽东时代的差距。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前三十年在工业化农业建设上所做的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分田单干的中国可能粮食产量也就和2018年印度的产量一样,甚至还不如一直分田单干的印度,毕竟印度耕地面积比中国多31.5%,气候如岭南更加适宜农耕。

今天印度的粮食产量仅仅相当于197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在耕地面积远超中国的前提下,印度农业和中国农业的差距有50年之巨,这个差距就是中国发展农业的工业文明思维,与印度发展农业的农耕文明思维的差别;这个差距就是中国的工业化农业发展方向与印度传统农业发展方向的区别。在工业文明时代,在一个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中实行工业文化革命,建立适应工业文明的文化和思维有多重要,由此可见。

依然那句老话,没有对比,就不会有伤害。


今天让中国人能生产足够粮食的9亿亩耕地是毛泽东时代开垦的,中国农业灌溉水利设施几乎全部是毛泽东时代建设的,中国的化肥厂农药厂几乎全部是毛泽东时代建设的,中国今天的高产良种是毛泽东时代打下的基础,几千年江河湖海水患是毛泽东时代治理的,中国的农业机械厂是毛泽东时代奠基的,遍及全国的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毛主席建立的,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也是毛主席提出的,让中国粮棉产量翻倍的长远规划也是毛主席制订的……甚至建立适应工业文明的工业化农业发展方向是毛主席奠定的,工业文明新文化,也是毛泽东开启的,尽管许多人至今还没有认识到这种文化建设有多重要。

知道这些事实和数据,谁还说是分田单干让中国人有饭吃,毛泽东让中国人没饭吃,就是不辨是非了。


早在1934年1月23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熟知历史的毛主席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动员亿万人民群众,整治山河,除害兴利,掀起了大规模群众性治水热潮,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

1959年4月28日毛主席在《党内通讯》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论断,机械化就必须要规模化,所以毛主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大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整改农田以利机械化,修建化肥厂农药厂,培育高产种子……工业文明的核心在于规模化大生产,用机械化提高效率来提高产出,不管是工业、服务业还是农业都是如此……

毛主席用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化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就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方式来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是用工业文明的思维来发展农业。

后来的伟人,用分田单干,用企业负责人承包企业……这是在工业文明时代用小农经济的手段发展中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用千年农民根深蒂固的落后的小农农耕思想发展经济,仅仅注重眼前利益,短期效益。



今天,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大多数地方已经实现,用机械化提高效率来提高农业生产力,这是工业文明思维发展农业的正确思路


但是,为什么总是有人感觉毛泽东时代生活苦,毛泽东之后生活就好了呢?

1949年新中国建国至今,中国人生活水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毛泽东时代”、“后毛泽东时代”、“新时代”。

第一个阶段是毛泽东时代:因为毛泽东接手的中国,农业生产严重不足,5.4亿人只能半饥半饱,之前民国时期每年在正常年份平均饿死600万人,而毛泽东时代初期,历史欠账导致农业产出严重不足,农业中国的农产品连自给自足都不够的情况下,还要为了工业化积累,半饥半饱的中国人要勒紧裤带节衣缩食节省每一粒粮食,出口农产品到国外换取工业设备和技术搞工业积累。到毛泽东离开的时候,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积累,中国农业产出也有足够农产品供给中国人了,却依然要靠农业积累继续完成和升级工业化;

第二个阶段是后毛泽东时代:由于毛泽东时代的工农业建设,已经建成工业化体系的中国赶上了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后一波浪潮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只需要出口工业品去世界市场换取外汇、先进设备和技术;此时经过前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已经相对丰富,且不用再像从前那样出口到国外换取工业设备和先进技术,农产品已经可以用于国人自己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即使在后毛泽东时代的前二十年左右,中国都还是遵循毛泽东道路,继续通过农业积累来助推工业的升级改造,因此在后毛泽东时代的前十几年二十年间,中国人生活的改善也相当缓慢。

第三个阶段是今天的新时代中国:中国不仅不用向国外出口农产品,而且在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上还用出口工业品换回来的外汇大规模从世界各国进口农牧产品、水产品,提高中国人的生活质量。

简单说来就是,半饥半饱的毛泽东中国勒紧裤带出口农产品换工业设备实现工业化——后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化“世界工厂”中国出口低端工业品换先进工业设备,已经相对丰富的农产品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现在新时代则出口工业品,从世界购买农产品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人的日子就是这么好起来的。

因此中国人生活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化,在于毛泽东时代那一辈人勒紧裤带节衣缩食强积累给中国打下的国家工业化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几千年都是分田单干的,把今天中国人生活的改善归结于分田单干,就像把蒋介石坐上飞机而唐太宗李世民没有坐过飞机归结于蒋介石伟大一样,漠视了工业化才是给中国带来改变的真正原因,要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别被人忽悠。

现在的中国人每年大概只吃掉一半的粮食产量,另一半就拿去喂牛、喂猪、喂鸡——过去生产一公斤猪肉要消耗6公斤粮食,现在仍然需要3公斤多,一公斤牛肉要消耗6公斤粮食,一公斤鸡肉要消耗2公斤粮食,供应13亿国民天文数字的肉类需求就得消耗天文数字的粮食,每年中国要消费5300万吨猪肉,折合成粮食约2亿吨。

改善人民生活需要粮食,中国自己生产的粮食不够就从国外进口,2017年中国进口了9500万吨大豆,将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国90%以上的出口大豆席卷一空。而用来购买大豆的外汇则是我们工业企业生产出口工业品换来的。

当今,决定人类生活水平主要就是3个指标——粮食、矿产、能源(包括石油、电力)。

毛泽东时代农业产量不足,中国还要勒紧裤带出口农产品和矿产品到国外换取工业化需要的技术和设备,奠定了今天中国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今天已经实现工业化的中国则出口工业品从世界各国买回农产品(粮食肉类水果水产)、石油、矿产品以提高人民生活。

中国的工业化真正改善了中国人的生活。

这就是毛泽东时代中国人“穷”“苦”,而今天中国人生活好的真正原因。

毛泽东那一辈人就是苦自己、穷自己,造福后人!

如果不承认这点,那就可以说是数典忘祖,不承认自己父辈的付出和艰辛。


所以,我们要看清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今后中国,出口工业品,大量进口粮食肉类水果水产、矿产、石油是常态。这就是上海进口博览会召开的原因。这是毛泽东那一辈人留给今天中国的富足!

毛泽东那一辈人奠定的中国国家工业化基础,已经可以让中国人民享受到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巨大财富和丰硕成果了。

2016年6月7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在北京发布《2016全球粮食政策报告》,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约59公斤,位居世界第十,亚洲第一;人均消耗鸡蛋300个,世界第二;人均消费蔬菜500公斤世界第一……

只有工业化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

只有中国这样的全产业链工业体系才能让中国粮食产量支撑13亿国民放开了肚子吃。

只有工业化才能还给中国人绿水青山。

在今天让国人自豪世人瞩目的数据背后,就是前三十年苦难奠基的成果。


可以参阅下面链接文章(第一篇文章尚可阅读,后面两篇来自“地缘战略”公众号因为封号,已经不能阅读):

王岐山谈毛泽东时代的农业大仁政

数据对比看毛主席经济建设成就,毛主席是世界第一经济学大师

原创 | 实事求是,用新闻数据和透彻分析说话



六、苦难伟大的毛泽东票证年代,为工业化勒紧裤带

工业化之初,高积累是一种必然。

即使是西方工业化先行国家,在大航海时代通过掠夺海外殖民地积累了第一桶金,在工业化之初,资本家也拼命压榨工人,通过疯狂积累来攒出扩大工业生产的资金,工业革命早期工人阶级的待遇是骇人听闻的。


在英国的一本杂志上有一篇关于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工人住房卫生状况的文章,文章中说道:这些街道常常窄得可以从一幢房子的窗子一步就跨进对面房子的窗子;而且房子是这样高,这样一层叠一层,以致光线很难照到院子里和街道上。城市的这一部分没有下水道,房子附近没有渗水井,也没有厕所,因此,每天夜里至少有5万人的全部脏东西,即全部垃圾和粪便要倒到沟里面去。因此,街道无论怎么打扫,总是有大量晒干的脏东西发出可怕的臭气,既难看,又难闻,而且严重地损害居民的健康。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描述“在饮食方面,工人们吃的事物是劣质的、掺假的和难消化的。许多工人只能靠土豆充饥,而且土豆多半是质量很差的,干酪是质量很坏的陈货,猪板油是发臭的。有些人甚至食用已经半腐烂的病畜或死畜的肉。商人和厂主昧着良心在食品里掺假,如糖里掺米粉、咖咖粉里掺菊芭、可可里掺有捣得很细的褐色粘土、酒精里加上颜料冒充红葡萄酒,等等”。

恩格斯继续描述英国当时的“工业工人”:“他们几乎全都身体衰弱,骨瘦如柴,毫无力气,面色苍白,由于患有热病,他们身上除了那些在工作时特别用劲的肌肉以外,其他肌肉都是松弛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消化不良,因而都或多或少地患着忧郁症,总是愁眉苦脸,郁郁寡欢。他们衰弱的身体无力抵抗疾病,因而随时都会病倒。所以他们老得快,死得早。”……

疯狂的高积累才能让国家工业体系这个吞金兽飞速成长,只有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反哺国民。但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期,社会上短视的人是看不到反哺的前景的,只能长期秉持艰难的生活。资本家为了个人财富积累,疯狂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而中国为了国家积累全民勒紧裤带,这需要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

日本明治维新后三十多年工业化原始积累,疯狂搜刮国内百姓,同时期日本人的税负是大清国的4倍,日本还用了很多上不了台面,甚至屈辱的办法,比如招募日本农村妇女去东南亚做妓女赚外汇,大量向英美举债,还有敲诈勒索邻国等卑鄙无耻手段,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大家知道,日本为了发动对华战争准备超过10年,直到中国甲午战败马关条约2.315万两白银赔款才让日本人喘过气来。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教授莫里斯.迈斯纳在他的著作《毛泽东的中国及其身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的第387页,也就是此书的第二十一章《毛泽东时代的遗产》中认为:

“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总是喜欢去抱怨,责怪当年毛泽东时代没有能够非常迅速的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总是在抱怨毛泽东没有能够很快改善人们的吃喝穿戴和日常用度,但是事实上,毛泽东的中国绝对不是唯一一个通过牺牲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来实现工业化进程的后发国家,不要说斯大林的苏联与毛泽东的中国极其相似,就算是一个根本不是共产党国家的甚至是强烈的敌视仇视反对并且想要彻底消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后发国家(比如德意志帝国霍亨索伦王朝,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所谓“大日本帝国”),只要这个后发国家想要以惊人的速度迅速的实现工业化,也一样必须要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牺牲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通人民的日常消费和吃喝穿戴长时间内都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改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德意志帝国霍亨索伦王朝和明治天皇睦仁的日本帝国,情况都与中国的毛泽东时代相似。

所谓的“大日本帝国”在整个明治维新时代,尤其是明治维新时代的前期(1874~1895)和中期(1895~1905),其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速度都是极其缓慢的。我们知道,1895年日本在战胜满洲人的清王朝以后,逼迫中国签订耻辱性的战败条约向日本大量赔款,日本还参与了1900年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的著名战争,逼迫中国再次向其大量偿付战败赔款。但是尽管有来自中国的数量和规模如此巨大的战争赔款,但是日本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溃沙皇制的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之前,跟三十多年前明治维新刚刚开始的1870年左右的生活水平相比较,也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改善。日本现代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司马辽太郎,在其1969年的小说《阪上之云》中曾经多次提及1904年日俄战争全面开战之前日本一般国民的生活水平的情况,在其笔下,1904年的日本民众正在为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尤其是当时占日本全体国民80%以上的广大农民,一年到头不仅几乎每个月吃不上一次肉,甚至连白米饭都吃不上,大部分农民只有年底过节时才能够吃一次肉,一些家境好些的,也不过是每两三月吃一次肉而已!直到1905年日本击溃沙皇俄国,夺取整个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三省南部的统治权之后,日本国民包括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才开始出现明显的已较为迅速的速度改善的迹象!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只要他不是欧洲西部国家,不是美国,不是“先发国家”而是一个“后发国家”,而这个“后发国家”还想要进行真正的独立自主的不依赖于“先发国家”的经济扶植的实打实的工业化,那么他在工业化进程中,尤其是工业化进程的前期和早期,在漫长的几十年的时间之内,其人民普遍的物质生活水平都不可能有什么迅速改善,这就是一种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期,无法避免!

因为这个正在进行工业化进程的国家,其中央政府必定把大部分剩余产品都被用于力图迅速扩大现代工业部门,尤其是与保卫国家不受外来侵略息息相关的重工业部门身上,剩余产品被用于跟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纺织、制衣等轻工业部门的比例都会非常低下,更不要说被用于跟民众吃不吃饱饭直接有关的农业上面了!

这是痛苦的国家积累时期,人民应该牺牲掉日常消费欲望,节衣缩食以帮助国家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去完成积累,而不是人民应该去大量消费吃喝玩乐的时候!在这样的时期中,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和物质生活水平都很低下,是非常正常和应该被尊重、理解甚至钦佩的,而绝对不是什么反常现象,绝对不是什么经济上的严重错误,绝对不是什么不懂经济,绝对不是什么走了歪路!这才是真正的正路、对路和好路!”


图|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莫里斯•迈斯纳


作为历史学教授,莫里斯.迈斯纳对毛泽东时代中国人勒紧裤带实现工业化积累的认识是非常中肯的、客观的和实事求是的。

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后的四十年间,即使甲午战争从中国获得赔款2.315亿两,辛丑条约赔款日本3479.31万两白银,两笔巨额赔款完成了日本工业化需要的原始积累,但是日本人和日本农村的生活也完全没有得到改善,日本人生活提高是在1905年取得日俄战争胜利,工业化已经初具规模之后,像极了新中国积累了三十年到了八十年代工业化基本成型,人民生活才有改善,要注意,中国没有侵略和掠夺任何国家,完全依靠自己的积累完成国家工业化,并且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的工业积累过程中,人民生活相对几个先于中国进行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基本生活相对好多了。

今天的人们,有兴趣可以再去读一读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内容,毛主席对中国经济发展走向一直是十分清醒的。1976 年12 月26 日, 经毛主席生前亲自审定的《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随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99年6 月,收入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可以说毛主席才是真正的全身心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经济学大家。



毛主席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实现工业化强力积累,在毛泽东时代的二十七年,生产发展了,国家积累增加了,但是经济发展的财富全部都留下来为子孙搞工业化了,他们那一辈人自己没有消费,过了30年的苦日子。

经过共和国70年的强力积累,今天的中国工业已经可以反哺国人,用出口工业制品,从国外换回石油矿产、粮食肉类水产水果来提高中国人的生活了。

当年工业化之初,为了高积累推动国家工业化,中国创造出一套票证制度,所有的日常用品全凭票证供应——包括粮票(面票)、肉票、布票、油票、糖票、肥皂票……票证制度将中国人的食品与日用品供给压缩到最低。那个时代,有票证的城市居民相对生活还是有保障的,而没有票证的农民们,生活更加困苦。这套世界独一无二的票证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工业化采取的伟大创举和伟大改革,它保证了新中国的人民在工业化高积累过程中基本的生活水平,不会像欧洲工业化国家人民那样流离失所,不会像法国和美国那样发生内战屠杀,不会像日本那样组织本国妇女去国外卖淫积累外汇和财富,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抢劫别国财富……


【各地粮票】




【面票】



【布票】




【油票】



【肉票】



【糖票】



【棉花票】



【肥皂票】



【洗衣粉票】



【酒票】



【烟票】



【火柴票】



【蜂窝煤票】



【购煤证】



【木炭票】



【副食品票】



【盐票】



【酱油票】



【醋票】



【茶叶票】



【豆腐票】



【豆票】



【牛肉票】



【羊肉票】



【热水瓶票】



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不常见的票证。


【油条票】



【灯泡票】



【板凳票】



【衣柜票】



【蔬菜票】



【白萝卜票】



【月经带票】



【手表、缝纫机票】



【棉布鞋票】



【汗衫背心票】



没有人想过苦日子。

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时代那一辈9亿中国人。

今天的人们,看到如此之多的票证,国家把一切可以控制的粮食、肉类、食品以及日用品都控制起来,只给予中国人基本的温饱,让全国人民都勒紧裤带,节省出的每一粒粮食,每一件农产品要出口到国外,换取工业设备和技术。

看到这些几乎涵盖人民生活所有方面的票证,就知道毛泽东时代父辈们的生活有多艰辛,在感受父辈艰辛的同时,你还有没有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为了工业化,为了子孙后代将来(就是今天的中国)能够像西欧人、美国人那样过上好日子付出的巨大艰辛,承受的巨大苦难?有没有感受到在那个苦日子时代,中国社会展现出的真正公平?

找到一份那个年代的粮食定量标准,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城市人口,上至党的主席,下到婴儿,都有自己固定的口粮供应标准,没有人特殊。干重体力活的工人,最高粮食定量每月可以达到50斤,根据劳动者的真实需要制订粮食消费标准。只有副食品上,各地因为经济不一,有一些差别。

全体中国人就是这样在共产党领导下勒紧裤带,为了工业化靠节衣缩食去积累的!



即使到上世纪70年代,中国粮食产量经过大兴水利、大幅度开垦荒地和化肥工业支持下已经大幅提高,但是居民的供应依然没有什么变化,少得可怜。那时,城市居民每月供应25斤米面(为了保证学生成长,初中生是29斤,高中生31斤)、4两食油、半斤肉……那时,大部分国民都处于不能完全吃饱的状态,中国工业化的苦难奠基其实就是饥饿奠基。

苦难奠基中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服装仅为御寒,样式千篇一律不考虑美观,食物勉强果腹,日用品短缺,文化娱乐单调乏味……毛泽东那一辈人就是在保证国民基本温饱下,为了工业化,舍弃一切享乐去积累!

国家在1956年进行全面工资改革,实行以货币支付的新的工资标准,并调整职工工资,其后分别在1959年、1960年、1961年和1963年又先后调整部分职工工资。1957——1978年22年间,全民所有制职工名义年工资由637元增加到644元,仅增加7元。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由72.95元增加到133.57元。

1978年与1957年相比,全国人均消耗主要消费品,除了猪肉与食糖略有增加外,粮食由203.06公斤降到195.46公斤,食用油由2.42公斤降低到1.6公斤;牛羊肉由1.11公斤降低到0.75公斤,家禽由0.5公斤降低到0.44公斤;水产由4.34公斤降低到3.42公斤。中国工业化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就如百米冲刺,最后阶段是最累最苦的。到了70年代中国已经初步奠定了国家工业化体系的基础,因此在1975年1月13日至17日召开的四届人大上,周恩来总理重申第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两步走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9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使中国的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毛泽东的9亿人民不仅忍受了三十年最低仅狗维持温饱的生活水准!忍受了按照计划积累,生活水平三十年不随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全世界有哪一个所谓“自由”国家能做到?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9亿人民做到了。作为新中国的后人,有这样的父辈,真的有福。

整整三十年,中国人吃糠咽菜几乎把每一粒粮食、每一件物资都省下来投入到国家工业化中!

没有别的目的,就是苦自己,造福后人!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毛泽东时代那一辈人的艰苦付出和自觉自愿经受的苦难潸然泪下?!

我们要不要感记父辈的恩情?

我们还要不要嘲笑父辈不知道享乐,嘲笑父辈三十年过的贫穷日子?他们为什么要一辈子吃了两辈子三辈子的苦?就为了包括你在内的中国人今天不再过苦日子!


但是三十年间,中国国力在突飞猛进。

主要产品

1952年

1978年

粮食

1.63亿吨

3.05亿吨

化肥

7.8万吨

1065万吨

钢铁

135万吨

3178万吨

原油

22万吨

9364万吨

煤炭

6649万吨

6.2亿吨

水泥

152万吨

5565万吨

棉花

44.4万吨

204.9万吨

18.3亿米

110亿米

发电量

73亿度

2256亿度


1952年~1978年在少有通货膨胀,不大量超发货币的情况下,全国GDP由679亿元增加到3678.7亿元,将近6倍,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由建国初期的20.9%增加到了47.9%。

看看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是怎样把一个完全农业国,通过勒紧裤带积累,仅仅用三十年时间就转变成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的。


新中国艰苦的票证年代(被某些人称之为“苦难”),繁多的票证见证了建国初期的贫穷、供给不足和饥饿;见证了中国工业化初期人民经受的苦难;更见证了毛泽东时代人民的伟大,和亿万人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改变山河的坚定信念与豪迈气概;还见证了共产党和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远见卓识;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大多数县委书记常年下田插秧割麦肩挑泥土修水利参加一线工农业劳动;见证了那个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的公平,上至党的主席,下到普通平民,在生活上按照制度办,没有特权,一视同仁!


这是一组感动中国三十年,必将继续感动中国的老照片:

毛泽东的县委书记们,与人民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共苦的真心公仆!

他们不是个别,而是那个伟大时代的一代县委书记集体!

县委书记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基层结构关键人物,县委书记的面貌其实就代表中国的面貌。

毛泽东时代的成就,是这些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的县委书记带领人民干出来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他是农民?1979年湖南省浏阳县委书记陈再仁在田间参加劳动



挑土冲在前面者,1973年湖南省汝城县委书记曾春桃



1973年,不坐办公室,常年劳动在“农业学大寨”农田建设工地的湖南省邵东县委书记刘中心(左2)



1966年长沙县委书记李满成(左)在田里劳动



1977年,安徽省潜山县委书记袁安举(左一)在黄泥公社新闸生产队参加劳动



1973年春,山西省朔县县委书记郭巨民(左一)在祝家庄蹲点和社员们一起翻地



1975年冬,农闲人不闲,山西朔县县委书记刘文君(左一)带领机关干部参加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山西朔县县委书记刘文君带领机关干部战斗在黄水河工地。




1976年秋,山西朔县县委书记刘文君(最前者)在祝家庄引洪工地上



1975年夏,山西朔县纪委书记孙兴昌在祝家庄长期包点,每天都要在地里劳动



河南辉县兴修水利



河南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前排左一,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身先群众带头大干,带头吃大苦、耐大劳,长期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六年里平均每年参加劳动一百一十天




那个年代的公仆,春夏下农田干农活,冬季领群众搞水利设施和农田基本设施建设,雪花飞舞,吃在田间



河南临颍县委书记刁文(当中者)与群众共同劳动,一起搬运粮食



河南杞县县委书记刘善安在田间劳动休息时组织群众同劳动同学习



河南濮县县委书记李福来和干部群众一起拉沙压淤,改变沙荒面貌



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河南项城县委第一书记李济川同志(中),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群众同甘共苦,心想在一起,汗流在一起



河南郸城县委书记彭守中(戴草帽者)在周楼和群众一起劳动和调查研究



冬天,农闲人不闲。江苏沛县冬季兴修水利,农村没有人在家打麻将聚赌



1973年江苏省沛县县委书记李德伦在五段公社反修生产队参加劳动



1971年浙江省黄岩县委书记吕众义(后任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在拱东公社与农民一起收割麦子,他挑着两捆刚刚收割下来的麦子



1977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县县委书记高仁湧(右三)在佛岭水库工地劳动



1958年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在坑北村参加播种



1960年1月,山东省潍县县委书记信同先(前一)在峡山水库与民工一起劳动。兴修水利和大搞农田基本设施都是在农闲的冬天,所谓农闲人不闲,农村没有人打麻将、赌博



上世纪60年代,广东省番禺县委书记李振卿(左),在水田与群众一起劳动



1959年10月10日,河南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带领队伍修建今后闻名世界的“红旗渠”,并创造了“红旗渠精神”



寒冷的冬天,农闲人不闲,领导带头,人民群众热火朝天兴修水利,清理河道淤泥



1980年6月,河南曲周县委书记冯文海在夏收第一线


毛泽东时代的县委书记,与普通劳动者之间没有区别,不清楚说明,你分得出来吗?县委书记只是新中国亿万普通劳动者之中的一员,工人、农民能干的活,他们都能干。

人民永远记得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县委书记。




与焦裕禄一道改变兰考面貌,受尽磨难的原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战友张钦礼。人民为你立碑!


当年,张钦礼魂归兰考,兰考人民12万人自发上街迎接张钦礼。




2018年5月7日,张钦礼逝世14周年祭奠。一个去世14年后,还有那么多人为他长泪沾襟的县委书记



“太行山上的焦裕禄”——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孙文龙。人民自发募集资金,建立起来的孙文龙纪念馆





孙文龙纪念馆碑林,人民纪念他们的好书记。

太行山上焦裕禄式的好书记孙文龙——一个去世快40年,人民还念念不忘的县委书记。




山西雁北行署革委会副主任白效玉(后任大同市副市长)上世纪60年代和祝家庄大队社员开挖洪水渠。其女白云是今天山西大老虎,为什么会父亲公仆女贪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