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际”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历史
第三国际成立
第29行: 第29行:
  
 
==第三国际成立==
 
==第三国际成立==
 +
第三国际成立于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当时俄国无产阶级已经革命成功,建立苏维埃政府。第三国际本名“共产国际”,以别于第二国际的本名“工人国际”。第三国际初成立时各国支部差不多皆为第二国际原有的支部分裂出来的,即第二国际中的革命派发展为第三国际,正式抛弃改良主义,而号召世界革命。
 +
第三国际的领导是保加利亚人季米特洛夫,真正权力中心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决定。同年6月10日,鉴于共产国际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反对协约国而创,而美国此时成为苏联拉拢以反对法西斯德国的非常重要对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
 
==第四国际成立==
 
==第四国际成立==
 
==产生破产==
 
==产生破产==

2019年8月10日 (六) 03:49的版本

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1889–1916)是一个工人运动的世界组织。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作为工人斗争的武器。

组织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解散,其后伯尔尼国际成立并作为实体运作。第二国际所作出影响最大的动作包括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宣布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并创始了八小时工作制运动。今日世界最大的政党组织“社会党国际”实际上为其延续,在二战后的1951年成立,成员均为原第二国际成员。

背景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1864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马克思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并逐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组织指导思想。由于会名太长,有时人们取它的第一个单词“International”,简称为“国际”或“工人国际”,历史上即称为“第一国际”。 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准备条件

1.阶级条件:19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发展,欧美各国工人人数猛增。

2.思想条件:随着欧美工人运动广泛兴起,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3.组织条件: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建立起来。

4.领导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历史

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广泛传播,到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即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

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瓦扬、拉法格等27人组成大会主席团。巴黎大会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

第二国际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时期进行活动的。这时,欧美工人运动在向横广方面扩展,各国处于建立民族国家范围内,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开展以合法斗争为主的时期。适应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它没有发表过成立宣言或纲领性文献,而是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常设领导机构和共同规章,没有机关报。直到1900年巴黎大会上才决定成立常务委员会,名为社会党国际局,1905年后改称社会党国际局执行委员会,由每个国家的党选派代表一名(后增为两名)组成。

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社会党国际”,1889年在巴黎开第一次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为工人斗争的武器。欧战时各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派违背了“非战”的决议,反而帮助资产阶级去从事国际战争,于是第二国际几同无形消失。及欧战终了,各国社会党会议,通过《拥护国际联盟案》,并筹备恢复第二国际。1920年在日内瓦召开大会,第二国际才恢复起来。

第二国际并未正式宣布解散,只是停止活动,但列宁在1914年8月4日德国社民党议员在德国国会投票通过军事预算案消息后,宣布:“第二国际已死,第三国际万岁!”

第三国际成立

第三国际成立于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当时俄国无产阶级已经革命成功,建立苏维埃政府。第三国际本名“共产国际”,以别于第二国际的本名“工人国际”。第三国际初成立时各国支部差不多皆为第二国际原有的支部分裂出来的,即第二国际中的革命派发展为第三国际,正式抛弃改良主义,而号召世界革命。 第三国际的领导是保加利亚人季米特洛夫,真正权力中心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决定。同年6月10日,鉴于共产国际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反对协约国而创,而美国此时成为苏联拉拢以反对法西斯德国的非常重要对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第四国际成立

产生破产

结局

重要成员

德国

俄国

法国

=其他国家

主要活动

历史作用

后续

评价

特点机构

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