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大中华文明的始祖:伏羲

添加1,265字节, 2019年3月28日 (四) 08:24
伏羲在历史上的存在
伏羲“风”姓来自族名。史书上称为“风夷”。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夷有九种,日畎夷、于夷、方夷、黄夷、 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关于伏羲风姓部族“风夷”,《左传·僖二十一年》 : “任、宿、须句、颛臾等国皆风姓”以上风姓,皆是伏羲后裔子孙。在夏以后至春秋时,从晋冀迁入山东等地。《辞源》对以上风姓皆有注。如 “任”,任城县,古国名,风姓,今山东济宁;“宿”,宿迁县,春秋时宿国迁于此,属江苏省,风姓;“须句”,古国名,风姓,今山东东平县;“顓臾”,古国名。伏羲之后,鲁之附庸,故地在今山东弗县西北。<br>
伏羲风姓部族,在夏禹至桀十七世471年间,还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据先秦典籍《竹书纪年》载:后相为王执政时,“二年,征风夷及黄夷。” 后相是继禹、启、太康、仲康为王之后为王的。后相以后,又经有穷后羿、寒浞、少康、抒、帝宁、柏杼子几世,到后芬,“后芬即位,三年
九夷来御”。这“九夷”即前引之九九夷来御”。这“九夷”即前引之九夷。后芬以后,又经后荒、后芒到后泄,“后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可见在夏朝十七世为王时期,风夷部族与夏有过一段几百年的斗争,到最后逐步衰亡融合的过程。到后桀时,〈竹书纪年〉“后桀伐岷,进女子与桀二人,日琬日琰”作为其妃。夏以后,风夷部族便到处逃难,其中一部分经晋,冀入山东,沦为附庸小国。最后完全与华夏部族融合而从历史上消亡了。<br>关于风姓,史书上还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汉书·律历志》:“庖羲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伏羲母族太昊在东,据八卦及五行哲理,东为木、为巽、为风、有教化、感化之意,(《辞源·风》注二);有风气,风俗之意(注三);有民歌,乐曲之意(注七)。以上含义意均与卦理相合,与伏羲的贡献相合。<br>文献中所有记载的喾、太皞、太皓、太浩、大俈、太昊,原本是一名称的讹变,王国维、郭沫若,童书业诸先生均有论证。在上古,一个部族不管历多少代,常有一个名称称谓的。因此,不同的王有时用的是同一个族名,致使后代研究者常易前后混淆,难以搞清。袭用伏
==《中华文明八千年之说》==
1,894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