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大中华文明的始祖:伏羲

添加4,023字节, 2019年3月20日 (三) 05:46
(二)从文字的发现与演变考证
文字加以记载,才使我们知道了商代及其前的部分古代史。由此可见,文字的载体十分重要。中央电视台在现场直播北京老山汉墓的挖掘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墓葬中出土了很多汉代竹简,考古专家们立即用墓地的湿泥包住,否则,这些竹简就会毁掉,这说明文字的载体是很不容易保存的。我们可以设想,从最初的文字起源到文字基本定型的周朝这4000多年里,先人们必定在商朝甲骨文出现的很早年代已有了与甲骨文相似或相同的文字用以记载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是由于文字的载体不是采用龟甲,而陶器又不是专门用以记载语言交流的工具,所以,先人们记载的文字史料无法保存到现在。<br>
通过以上论证,我们认为,中国文字的出现大约有8000年的历史,因此,华夏文明的起始年代定为7000年是有充分根据的,只是作为国家的雏形,应从5000年前的炎黄二帝时期算起。
===第二章“三皇五帝”华夏“龙根”===
====“三皇五帝”名位考证====
凡是炎黄子孙,没有不知道“三皇五帝”这四个字的。因为“三皇五帝”是我中华民族的始祖,亦即华夏之“龙根”。史学家推论史事,首推“三皇五帝”。作为“三皇五帝”者本身,并未尝自称为“皇”,自称为“帝”。后人因他们带领华夏先民们发展
农耕、创造文明,所以对他们格外推崇,于是把 “皇” 字、“帝"字的徽号加了上去。到了夏商周三朝,如大禹、成汤、周武王姬发,都是有道明君,但他们认为自己的业绩恐未及古人,不敢称“皇”道“帝”,故降号为王,所以他们称为“三王” 。到了秦崛起,嬴政统一六国,九州版图归一,功勋无人可及,他遂将“三皇”的“皇”字和“五帝”的 “帝”字合成了一个名词,叫做“皇帝”,并称自己为始皇帝。<br>
现在让我们探讨一下“三皇五帝”的具体含义。
本书尊崇先秦古籍《世本》观点,将人祖太昊伏羲、炎黄二帝称为“三皇”,将黄帝以后的少昊、颛顼、喾、尧、舜称为“五帝”,将夏朝的大禹、商朝的汤、周朝的武王姬发称为“三王”。将禹、汤、姬发称为三王,所有史书均无异议。但对于“三皇五帝”的认定,历代各家说法不同。<br>
第一,《史记》和目前公布的《我国历代纪元表》均是以“五帝”为起始纪元,“五帝”依次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将黄帝排除在
“三皇”之外,位于“五帝”之首。<br>
第二,对于“三皇”,历代对其人员组成也颇有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说法:<br>
一是《尚书大传》说:“遂人以火纪(记事),阳也(太阳),阳尊,故托遂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纪(记事),故托羲皇于人(即称伏羲为人皇);神农悉地力,植谷,故托农皇于地。<br>
二是儒家三皇说。《古今注》载:“所谓三皇,就是三才”,“三才”指“天、地、人”。<br>
三是晚周诸子派三皇说:(1)伏羲、女娲、神农(《春秋运斗枢》)。(2)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号篇》)。(3)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引》)。(4)伏羲、神农、燧人(《白虎通·德论》)。(5)伏羲、神农、黄帝(《玉函山房》辑佚书引《礼稽命征》)。(6)轩辕、神农、黄帝(《越绝书》引战国时人风胡子语)。(7)伏羲、燧人神农(《含文嘉纪》)。(8)伏羲、祝融、神农(《礼号谥记》)。(9)《世本》说。《世本》载:“三皇世系: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五帝世系:帝少昊金天氏,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其后,孔安国《尚书序》,皇甫谧《帝王世纪》均采用
《世本》观点。<br>
从上述情况说明,古人对“三皇五帝”的排名并不一致。但从晚周诸子“三皇”说中基本上都公认伏羲是人之始祖,但对后面的两位人选意见不一。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采取《世本》说的观点将伏羲、神农和黄帝排为“三皇”呢?<br>
第一,正如《世本八种》出版说明所言,“《世本》为先秦重要史籍之一,司马迁的不朽著作《史记》就曾采摭它的资料,两汉学者如班
固、刘向、王充、郑玄、赵岐等人,亦多所称引”。这说明《世本》的出书年代远于上述各家著述,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和可靠性。<br>
第二,我们认为,伏羲、神农和黄帝各代表着一个不同的时代。据班固《汉书·律历志》载:“太昊帝,易曰:炮牺氏之王天下也。言炮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庖牺氏。”这里的“太昊”、 “炮牺”均为伏羲别称。“作罔罟以田渔”,则是指教民狩猎,饲养六畜,并学会熟食,人们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这说明是伏羲带领中华先民由原始的蒙
==《伏羲探寻》==
1,894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