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大中华文明的始祖:伏羲

添加9,371字节, 2019年3月13日 (三) 06:09
伏羲文化研究中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
伏羲文化和大地湾文化中富含新石器时代先民对龙的想象元素,是发掘中国龙文化源头的泉源。天水有学者曾提出“贫民的龙与帝王的龙” 要加以区别的观点,认为老百姓心目中的龙与帝王们所造就的龙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近来,北京有学者专程到西安、洛阳、开封考察 “帝都龙文化”。这两件事启发我们,研究中国的龙文化似乎应当把“龙”分成“先民的龙”与“帝王的龙”,对这样两个时代不同、形态各异的龙分别加以考证和研究。先民的龙,显然是新石器时期先民想象、抽象的产物,应当从大地湾文化与伏羲文化中去发掘。<br>
此文发表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5伏羲文化研究中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许嘉璐先生指出,文化变化的速度是国家活力的表现。文化发展慢,反映国家活力不足。文化相对停滞和过速都是危险的。文化相对停滞,国家就处于发展滞缓的时期。但文化发展过快也不好,就好像人跑得太快容易丢掉身上带的东西一样。在快速发展中最容易丢失的就是精神和传统。丢掉传统就是丢失了根,就要迷茫和迷失。文化变化的速度与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成正比。人类真正具有文化,是在形成了社会,有了劳动剩余时间之后,但那时的生产力并不发达。大地湾遗址DDW06探坑,使我们获得了距今6万年前以降古人类活动的连续记录。探坑深8M,可划分为6个文化层,石器产品从距今6万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仰韶晚期。第1-3文化层(距今60000-22100年)第4文化层(距今22100-13800年)、第5文化层(13800-7000年)以细石器和大地湾一期陶片为主,第6文化层(距今7000-5000年)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大地湾遗址DDW06探坑显示,古人类依次经历了原始狩猎采集阶段、发达狩猎采集阶段、老官台原始新石器农业阶段,和半坡晚期、仰韶晚期发达的新石器农业阶段。我们认为,解剖意义上的现代人从距今6万年前就出现在大地湾地区,经历了寒冷的盛冰期并延续到现代。以先进细石器技术狩猎采集的人群,可能随末次冰期的来临向南迁徙,到达这一地区,最终发展了粟作农业,并大约于仰韶晚期发展成先进的驯化农业。<br>第一,考古界只重视到从石器、陶片和粟、黍的种子,以及人类和所驯养动物(如狗、猪)的骨骸的14C的测定中探寻人类从狩猎采集阶段到粟作农业阶段的发展过程,也即物质生产的发展过程,而很少顾及到,伴随着物质生产发展而产生的远古人类的思想与认知等精神方面的发展过程。显然,考古学定义的文化时期,所反映的那个时期的文化是不完整的,它缺失了精神文化的东西。DDW06探坑的考古成果告诉我们,从发达的狩猎采集阶段,到发达的新石器农业阶段,大地湾的先民大约经历了七、八千年的漫长变迁 (13800-7000,7000-5000两个文化层),这期间一定产生了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从大地湾一期到仰韶晚期的三千多年间,在大地湾及其周边的渭河、泾河、西汉水的广大流域生活着的新石器先民,在构建发达的新石器粟作农业文明的同时,创造并发展了为建立原始社会架构而必需的文化与精神方面的文明。相传至今的伏羲文化时期的文明,极有可能就是大地湾第五、第六两个文化层时期产生的,因为它们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吻合的。<br>伏羲文化与大地湾文化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重合,有力的证明了伏羲和伏羲所创造文明的真实存在。发展粟作农业,必然要有历法察四季、观气象以指导农业生产,因此“伏羲始作历度,定节气,分四时,以利农耕”的传说是可信的。又比如,伏羲始创的以俪皮作礼的婚嫁制度,构建了家的形态;用分姓的方法来区别不同部族间血缘的异同,从而有了中国的百家姓;用“以龙纪官”和建立龙师的办法来管理已经庞大起来的社群,初创了社会结构。至于他在发展生产以及人的衣食住行、健康医术、音乐绘画等诸多方面的创造,更是不胜枚举。然而,伏羲最伟大的创造却是他所建立的先天《易》。<br>第二,易是伏羲用八卦的形式记载下来并传承于后代的中国元哲学,但它并不止于哲学,它还有很强烈的实用性与实践性,以“天人合一”理念指导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尽管伏羲之后有《连山易》 、《归藏易》、《周易》的演变,有文王、周公、老子、孔子等众多先贤的阐释与发展,但其本源都来自伏羲先天八卦所给予后人的元思想与元观念。这些元思想、元观念都隐含在八卦的每个卦义里。<br>第三,伏羲所画的八卦,首先是以一组组数的形式呈现于世的。记录这些数所用的符号是阴爻与阳爻,也就是0和1。我一直认为人类对数的认识和使用是从最简约的二进制数开始的,尽管很多人反对这观点,但八卦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八卦的8个基本卦,是由3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坤卦是由3个阴爻组成(000,其值为0乾卦是由3个阳爻组成(11),其值为7。从0到7,正好是坤、震、坎、兑、艮、离、巽、乾8个卦象,也正好是3位二进制数所能构成的8个连贯的计数之值。当然也可以把它看成是8进制数的,一个逢8进1的数位。从八卦到六十四卦的推演,实际上也是严格依照2进制数的计数规则进行的。因为,6个二进制数的最高位权是32,它构成了从0到63的64个数的连贯计数。我看到《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对64卦的排列,完全是依照二进制数的规律排定的,这就更加证实了伏羲时期对二进制数的应用的真实情形。<br>第四,研究伏羲和伏羲文化的历史存在,关键在文字。什么是文字?能够记录并传承人类祖先对宇宙万物的认知、思想,以及生产、生活实践能力的符号就是文字。它不一定非得与口头语言要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这样的定义出发,伏羲在先天八卦中所使用的以阴爻、阳爻组合起来的8个(八卦)或64个(六十四卦)不同的符号,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应当产生于距今8000年前的大地湾一期文化时期,其后又广泛使用于半坡、仰韶文化时期。从大地湾、半坡、仰韶出土的陶片上的符号中,似乎可以寻到某些卦的符号组合。这些组合可否能认定为伏羲时期的文字呢?尚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与深入研究,但这样探寻伏羲文化时期文字的存在,其方向是对的。希望有更多学者开掘这一课题。<br>2007年3月,我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大会口头发言中提出,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5000年的基础上再向前推到8000年。此后许嘉璐教授曾对我说,一定要找到8000年前的文字遗存,这很重要。我坚信,随着大地湾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伏羲文化研究的深入,这个课题一定会完成的。<br>第五,哲学一词虽由西方引入中国,但中国哲学的产生,却大大早于西方哲学。中国最早的哲学产生于伏羲的先天八卦,以伏羲为代表的大地湾一期文化时期的先哲们,对宇宙万物(包括人自身)的本质,以阴阳对立与和合的辩证观点去观察,去认识,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先天易),即中国哲学的元思想。中国哲学的研究已经开始从西方哲学的藩篱中脱身出来,有学者已经开始从“先天八卦”和《周易》中,探寻中国上古思想的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起源。这是伏羲文化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和领域。我真诚希望伏羲文化研究者与哲学家的合作能取得全新的研究成果。<br>第六,“天人合一”是中国元哲学的核心思想。天,在伏羲时代的先哲看来,是指宇宙万物的客观存在,它是原本的,第一性的。天是一个既运动又永恒的大客体,绝非被后人所人格化了的“天帝”。人,是宇宙万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自身也是第一性的。换句话说,人是天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应该是对天人合一的第一种理解。但是人是有思维能力的,人通过观察与思考(仰观、俯察、近取、远观)在认识物质世界、认识自身的过程中产生了精神的东西,即思想。首先是生存与发展的欲望,这种欲望促使人进一步思索对天的适应能力,从而求得更大的发展。千古以来,天人合一的元哲学渗透在中国哲学、东方哲学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中。<br>第七,关于中华民族的起源。在“多元论”与“一元论”、“本土说”与“外来说”长期争论之后,本土说和多元一体的观点已经被普遍认同。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各地,这充分显示“多元”的真实存在。但“一体’的归宗,尚需进一步探源求证。<br>第八,大地湾遗址的一期文化早于仰韶文化约一千年。该遗址涵盖了新石器各个时期的文化,且有被誉为原始宫殿的遗存。比较研究这些多元的遗址,发现大地湾及其周边的遗址所展示的远古文明较其他同期遗址相对发达。大地湾遗址所在地处在古成纪地区。伏羲生于成纪(古成纪指陇山以西的今静宁、秦安、庄浪、通渭、清水、天水、西和在甘各以朱圉山为限的地带,而以渭河支流瓦亭水流域为中心),业于成纪,建都宛丘(今淮阳),卒于宛丘。伏羲和伏羲的十几代后裔族人创造了一个历时千年的伏羲时代。这个时代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伏羲部族从成纪出发,沿着渭河、黄河,到达了中原大地,再从中原把伏羲所创文明播向整个中华大地。这就是今天伏羲遗存遍布全国的缘由。于是‘多元’文明有了“一体”的核心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1,894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