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大中华文明的始祖:伏羲

添加3,037字节, 2019年3月12日 (二) 07:00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在这两个观点的基础上,我以甘肃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占成果和古成纪(今天水市辖区有关伏羲是中华人文始祖的传说,以及大地湾文化与伏羲文化在时间与空间的重合为依据提出,以伏羲为代表的上古先贤们在距今8000-6000年期间,把在大地湾与古成纪开创的文明(我们把它叫作伏羲文化)沿渭河传入关中,再沿黄河传入山西
河南、河北、山东,与黄河中下游已经存在的多元文明相融合,形成了上古时期“一画开天”、“开天明道”、“肇启文明”“易与天地准”的伏羲文化,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开了先河。<br>
世界四大远古文明中,三个都湮灭了,中断了(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恒河流域的古印度)。当一个文明中断时,维系这个文明的文化也就断裂了,民族自然就消亡了。只有中华文明历经8000年不曾衰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中重又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为此,我们必须从我们民族的起源开我们必须从我们民族的起源开始,重新认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征与优势。做这项研究,就是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民族从哪里来?她最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可以绵延8000年而不衰,并一脉相承下来。<br>'''2、“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起源格局”的启示'''著名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说:<br>——关于中华民族的起源,过去长期存在多元论和一元论、本土说和外来说的争论,直到本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我们才有条件对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作出比较科学的认识(这个早期指的是什么时代?我认为当在100年到5000年间的新石器时期笔者)。<br>——考古学上有关新石器时代的丰富资料,更有力地表明中华大地上,当时已出现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可以推定,早在公元前6000前,中华大地已经存在了分别聚居在不同地区的许多集团(即族群部落或部落联盟。请注意,这里提到多元文化,出现在公元前6000年,也就是8000年前—笔者)。<br>新石器时期各地不同的文化区,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体格局的起点。看看已经发掘出的新石器遗址的分布情况,我们就看清了中华民族早期的生存空间。它坐落在亚洲东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太平洋西岸诸岛屿,北有广漠,东南是海,西南是高山。这是一块广阔的大陆。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一个地理单元。在中国远古居民的概念里,这是人类得以生息的惟一一块土地,因而称之为“天下”。“天下”即“王土”,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时的王土只是专指中原地区,它的四边则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br>'''3、现代考古最新成果对8000年文明史之说的支持'''现在再回到我开头提出的问题上来:大地湾文化与伏羲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居于怎样的位置,最早的中华文化之根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先从大地湾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说起。《科学通报》2010年发表的《甘肃大地湾遗址距今6万年来的考古记录与旱作农业起源》是继2006年12月大地湾发掘报告发表之后的又一重大成果。该论文第五部分“结论”中有这样一段文字:“DDW06探方剖面……为大地湾遗址人类活动建立了可靠的年龄框架,在此年龄框架下,对距今6.0万年来文化遗物的研究显示, DDW06探方提供了中国北方,从旧石器文化到新石器文化发展的持续记录,表明这里的人类依次经历了原始采集狩猎、先进采集狩猎、早期农作物栽培和成熟农业4个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建立了中国北方人类,由采集狩猎到旱作农业的基本过程。”这篇论文中还有两段论述:“距今1.3万年左右(第五层),细石器
1,894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