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
个编辑
更改
孔庆东论教育
,无编辑摘要
==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
说起语文,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马上会想到的,是作文和阅读。这也是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值最高的两大部分。为了能将作文和阅读学好,很多家长从孩子小学就送他们进课外作文班和阅读班,这种补课甚至持续到高中。但一拨拨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发现,补了这么多年,还有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工作总结写起来都发愁。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在学什么?我们又应该学什么?
'''提高了语文考试成绩不等于提高了语文水平'''
首先,在我看来送孩子去作文班,这不应该说是家长的误区,应该说是家长的无奈。高考、中考,各种语文考试的试卷结构是这样分割的。而现在的辅导班都是应试辅导班,辅导班开设的课程既然是这样设置的,那么家长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从之。
家长虽然这么做,但同时也感到茫然,茫然的背后就是怀疑,这样整行吗?功利性的补作文,补阅读,并不一定能够真的提高语文水平,或者说最好的目标也不过是仅仅提高了语文的卷面成绩。提高了语文考试成绩不等于提高了语文水平。现在的很多学生,不要说中学生,就是大学毕业了分配到工作单位,连个工作报告都写不清楚,这大有人在。
这说明语文教育出了大问题。语文本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庞然大物,就好像一头大象,我们现在是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有的人专门管象腿,有人管象鼻子,有人管象尾巴,不管它本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割裂地去看,只能学得支离破碎。所以说,现在是我们整个的教育理念出问题了,大概有十年以上的时间我们是处在这样一个阶段。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体现在语文上,其他方面也一样,其他功课也这样,但是语文表现得比较严重,语文的改革可能会起到一个龙头的作用。
在《语文教育要恒温》中,孔和尚写道:现在语文教学过于偏重修辞、文采,培养出来的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不见得好。这可以说是我们中文系老师感同身受的,有些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文采绚烂、口若悬河,但黑白颠倒、是非混淆,脑子里一团浆糊,这就不能说他的“语文好”。
'''语文就是自己会说话 能听懂别人说话'''
并不玄妙的语文,为何难住了学生?我们要认真的到源头反思,语文是什么?语文本来不是那么玄妙的东西,语文就是说话,写出来的也是心里的话,就是自己会说话,能够听懂别人说话,就可以了。比如说阅读一篇文章,怎么证明你读懂了?所有设置的问答题都应该围绕着学生懂不懂。我们现在形成了一些套套,框框,在字里行间无中生有的搞出一些题目来,这些题目跟学生懂不懂没有必然的关系,甚至明明这个学生读懂了,但是命题者要挖空心思设置一些陷阱,没事找事,所以使学生不解:明明我读懂的东西结果证明我没有读懂,渐渐就对语文产生厌烦情绪了。其实大人说一段话,小孩是能懂的,但是,这样的框框教育,小孩好像越长大理解能力反而越差了。这种考试模式给孩子造成一种什么心理呢?就是他觉得我永远是不会对的,他永远在揣测另一个人的心思。每天都做这种题,老有错误,老在很简单的地方犯错误。比如“这里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说了一个思想感情,不对,命题者的那个是唯一标准答案。天长日久,青少年孩子正在成长阶段,他就会老觉得这个社会有很多神神秘秘的东西,这个神秘的东西我永远也摸不着,永远也靠近不了。一部分学生想办法去揣测、迎合。这就造成了他工作以后迎合领导的性格。另一部分学生就放弃了,反正我没这本事,永远也猜不对。这是语文教育中最被讨厌的现象。
当前在学校里,学生对语文是最不感兴趣的。这和我们的教育宗旨是完全违背的。按理说语文应该是最受欢迎的,现在为什么这样?要回头看看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语文教学状况比较好。比如说大家都公认古代比现代好,毛主席时代比现代强,这十几年是相对弱的。我们希望这十几年是前进过程中走过的一段弯路,再过十年八年我们又能重新恢复。我们总结一下,古人是怎么学语文的,那个时候学语文非常简单。没有这么多的ABCD选择题,它是一种整体认知。就是你学了一篇课文,把它熟悉了,首先把里面的字词都解决了,有不明白的就问,老师解释,大家议论。没有不明白的大家就念两遍。这个念很有作用。我们过去说书声琅琅,现在校园里没有念书的声音了,因为考试不考,凡是考试不考的学校都不练。你不念书,这书有什么意思?听不见读书,念书,这语文课有什么意思?比如说,一篇课文“武松打虎”,学生念时,心里就有一种英雄情怀,他就把里面的思想、感情,润物细无声地学到了,不需要老师1234地讲,第一这篇课文反映了武松的英雄主义精神,第二、第三……让学生背下来。根本就不需要讲,老师领大家念课文就行了,课文里包含什么思想,只要学生不问,老师不一定讲。我们现在是老师不讲也不行,不讲老师就显得没学问。老师通过这个来证明自己有学问,好评职称。如果老师上课什么也不讲,只领着学生念课文,人家就说你不负责任,家长也不放心。其实,老师领着学生摇头晃脑地念课文,是最好的教学。我最拿手的功夫,其实不是讲课,而是朗诵和吟咏,乘法口诀我都能朗诵得让你肝肠寸断!
'''语文联系着整个人生 语文也可以在人生中学'''
还有写作文,就写生活中有意思的事,随便写出来就行了,不要去给学生过多的讲怎么写作文。第一段怎么写,第二段怎么写。越讲就会把学生的头脑讲得越笨,越讲他就越不会写。到最后,孩子们写出的是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人本来是有想象力的,但他一想象你就说他不对,就扼杀了他的想象力。老师总说学生的作文没有联系生活,没有联系实际,何必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呢?要以文章本身作为它的标准,事事都要联系生活实际那不成了框框了吗?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所以,有的孩子一篇作文改了四遍。老师觉得作文会越改越好,但学生却把这个要求当成负担,甚至觉得这对自己是种打击,我的作文不合格,老师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改。有的老师不知道培养、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和尚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是错误的。文章当然可以改,但什么情况下改?如果说有很多错别字,有很多病句,要改。作文有明显的技术性错误,老师一指出来,学生豁然开朗,原来这儿写错了,改过来之后,文章不更好了嘛。这样改的结果是老师、学生都高兴,就达到目的了。
如果老师觉得文章不合老师的意,不合老师的某个软标准,这样的文章老师可以给学生讲,应该怎么写更好,但是,另写一篇可以,不要在这个文章基础上再改。我们看作家写小说,看一个导演拍一个电影,有一些地方我们不赞同,不同意。我们不能要求这个导演重拍一遍,不能要求这个作者重写一篇小说。重新写一遍可能还有新的问题。我们只能希望他在下一次创作中有所超越。这个道理同样适合于学生写作文,不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改。文章不是数理化习题,数理化做错了,老师指导再做一遍做对了。作文不是。我再强调一遍,语文不是一个单纯的学科,语文是一个大全,是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纳的一个大全的学科。语文联系着整个人生,语文也可以在人生中学。语文里天然就有生活、有政治,一个语文真正好的孩子,他不可能不爱国,不要单独把爱国主义这一条拿出来,这样会损害你的教学目的。你把课文里的风景讲得很好,人物讲得很好,他自己就会爱这篇文章,所以,要有整体认知。
人在生存中要具备的很多能力,都蕴涵在语文的学习当中。数学学好的孩子就逻辑能力强,而语文呢?它的学习是整体性的。想象力、理解力,洞察力等等,这些能力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同时得到培养。台湾作家张大春也说过,语文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沟通技术教育,也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审美教育,它是整体生活文化的一个总反映,决定了我们有多少工具、多少能力、多少方法去反省和解释我们的生活。
语文学得好,一定对其它学科是有帮助的。比如做数学题,你分析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分析语法。一道应用题就是一个句子,等于是把这个句子的各个部分分析清楚了,也就是把已知条件弄明白了,已知条件弄明白了也就做出来了。本来学科之间就是相通的。
现在有很多老师,还有一部分家长不太重视语文学习,他们必然要受到报应的。语文学不好,其他什么科都学不好。我给北大数学学院的学生上过课,发现他们的语文都非常好,作文也好。语文好就能理解天地万物,理解各种东西之间复杂的关系。天下哪门东西最复杂?语文最复杂。其他东西都是很简单的。其它东西给你的已知条件恰恰够你做出答案。
当前对学生来说,应试是必须的,你得顺应大趋势,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应该培养孩子对语文的乐趣。怎么培养乐趣呢?要加强课外阅读,不要跟着老师一篇一篇学课文。我给学生讲座时说:你们一个学期就学20多篇课文,薄薄的一本书,不亏死了吗?一个学期至少得读5本长篇小说。语文书当天上午发的,下午就读完了,以后跟着老师上课凑合凑合就行了。语文还用那么学吗?这是对学生讲。如果从老师的角度来讲,一本语文书,一个月就应该讲完,剩下的时间就该领着学生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不要以为这样学生成绩就不好,考试成绩一点都坏不了。当一个学生见的太多了,见到任何题目都觉得很熟悉。如果一个学期领着学生读了一遍《史记》,那么还有什么样的文言文能难住学生?
对于中学生,我常说,考试不能超纲,但是教学必须超纲。比如奥运会跑100米的运动员,他平时就跑100米吗?他得跑一万米才能保证100米跑得好啊,训练的过程是必须超纲的。考试的时候不能出太难的题,人生“求其上,得其中”,平时教学不想超纲、不敢超纲是老师偷懒的借口,或是自己知识水平不够。老师水平不一定都高,但老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并不一定事事都能指导学生,老师只要组织学生向高端进军就可以了。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会觉得高考的数学很简单,竞赛题肯定是超纲的。
'''语文就是生活 语文就是你这个人'''
学好语文其实很容易。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作文之外,我还是推荐写日记。我说的写日记不是每周交给老师看的日记,写日记是加强人生修养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它不光是提高语文能力,人的一切能力都能够在写日记中体现出来,只要能坚持,就会有成效。我小时候,很多同学都写日记,我不知道现在学生为什么觉得写日记是一个很苦的差事,我觉得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写日记,不要交给老师看。你随便写,愿意记叙,愿意抒情,愿意议论,愿意骂人都可以。每天写那种不给任何人看的日记,每天就写100字,不多不少。写到一千回,下笔如有神。你会发现写日记是会上瘾的。学生不知不觉就发现写作能力提高了,拿写东西不当回事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一题目,学生一点都没有畏难情绪,什么都能写。现在的学生怵作文,一到作文课,满脸愁云,就是因为没有写的兴趣。家长送孩子去作文班,给孩子买很多优秀作文选看,却忽略了作文不是学出来的。“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要学好语文,就要珍惜每一个生活细节,用乐观的眼睛去看世间的一切。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
==作业与作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