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亦有道

来自通约智库
牟子庭萱讨论 | 贡献2023年12月29日 (五) 23:01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爱是一个利他的程序。从发心、行动,到结果,三者统一完美呈现的,才是爱。 因此爱也是一种利他的能量。形成这种能量...”)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爱是一个利他的程序。从发心、行动,到结果,三者统一完美呈现的,才是爱。

因此爱也是一种利他的能量。形成这种能量需要具备两个要素:利他的发心和有质量的行动。

光有利他的发心是不够的,停留在口头上不去作为,就无法实现利他结果,这不算爱。

有利他发心,也基于这个发心去行动了,但未必得到利他的结果,事与愿违,也不成其为爱。

这就要说到行动的质量。行动质量由发心者对天道规律的领悟程度决定。爱亦有道。

利他发心和有质量的行动共同决定了利他结果的呈现,这就是爱。

因此我们可以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定义为“爱公式”:E=mc² E爱能量=结果 M质量=行动 C动量=发心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生命的质量就是爱能力。追求生命的质量,就是追求爱的能力。因此我们也给徒有爱心却缺乏行动质量的人,称之为“爱无能”。

爱是恒星,强大,燃烧,稳定。施爱的质量必须先保证自己生命的浑厚,物质的浑厚。因此首先要成长为恒星,养大恒星才有能力爱人,厚积薄发。

圣人化育万物而不居功。物质积累要雄厚,能量散发要节俭。吝啬是施爱的第一法则,所以,大德不露富,爱是不能说出来的,只能做。爱也不能表现出来,否则贪心鬼会吃掉你,围攻你,你还拿什么去爱。所以圣贤成长阶段,要懂得积累,长大之后,要懂得隐藏。

无私奉献的人,多数都是无可奉献的人,因为他们的特性就是不懂得积累,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创造,就不可能自我成长,会沦为社会的负担,处于社会最底层。善良而落后。很多爱心萌芽的人,容易陷入这种恶循环。且易轻以善爱之行,触发人性之恶,放纵人性之惰。

未来大同社会的奉献应是授权制的,只有圣贤才能决定谁适合为社会作贡献。只有圣贤能判断这种奉献既对社会有益而又不会让他自身受损,并且不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神爱世人,当如儿女。可骂可教,可温情可粗暴,但必以爱为根底。

庸众无知无明,神爱可以是单向的。袁崇焕被民众割肉而食,耶稣被钉十字架,毛泽东明知会受骂名毅然行之……维护系统平衡,护佑众生,是神的责任。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待得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神做功,可以树立标杆为世人榜样,也可以隐蔽深藏翻云覆雨,不为世人所知。

而对于夫妻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样遵循以利他三要素来验证的标准,表现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合于利者则义,不利者则不义。因此在我们中华文化中,是没有“爱情”这个概念的,只有“情义”。

现代爱情观念,为了追求所谓爱情抛夫(妻)弃子不顾一切飞蛾扑火,“爱江山更爱美人”从被骂昏君到现代人传为美谈,那是文化堕入了魔道。人于社会中有多重身份,为人父母、子女、夫妻、事业伙伴,男女情爱首先必须基于社会担当,在不损害其他关系责任即不失义的原则上,才值得称道祝福。否则就应发乎情而止乎于礼。

而情又是什么?待后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