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的文章

来自通约智库
星河ricv6讨论 | 贡献2019年3月1日 (五) 05:39的版本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讲座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讲座

     我最近连续地外出。去了俄罗斯的喀山,去了内蒙古、满洲里、海拉尔,还去看了诺门坎战役的战场——那是世界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坦克集群作战。我看着起伏的山与辽阔的东北平原,想象着双方数百辆坦克、上边数十架飞机掩护,那个激战,真是壮怀激烈!那一战很重要,就是那一战把日本打趴下了。当然了,这后边是中国共产党牵制了60%的日伪军,然后斯大林果断地把亚洲部分的红军主力调往欧洲战场。

很多我们小时候和我们长大过程中知道的这些历史事实,现在很奇怪,大多数国民都不知道了。孩子不知道是因为他没有受过教育,但是成年人也不知道——他们分明是学过的。“学过的人不知道”,这就说明——我曾经多次强调过的一个观点——人的记忆是不可靠的。准确地说,不是每个人的记忆都可靠。能够记住真实的历史,这是需要强大的意志和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的。自然的记忆,是不可靠的。

      比如说我们今天开的这个会,围绕着今年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这个主题,从晓波开始一直到郑老师,我觉得,已经非常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晓波一开始就讲了大量的史实:从几次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甲午,一直讲到国民党抗战、共产党抗战的问题。到后来,郑老师又上升到学术的角度来谈。但是我想:换一拨学者,他们也能讲出很多史实来,也有理论也有史实,讲的立场和观点会和我们完全不同。
      在今天中国的话语场中,我们明显处于劣势。我这几年经常这样说:不要因为有一两个小战役的胜利,就忘了整个的力量对比,长期力量对比仍然是敌强我弱。并不因为一两次重要领导人的讲话、一两个官司的胜利,这个形势就逆转了,还没有。还需要进行非常长期的艰苦的像鲁迅和毛主席那样的奋斗和战斗。
       我今天来这里,也是迟到了。按照摩罗提供的地图下了地铁,出来之后要找这个三百米之外的目的地——找不到。找不到的关键是没有标志。我当时脑子里面就涌出一个概念,我说:这就是活生生的历史虚无主义啊!真理就在我们附近三百米的距离,找不到。三百米的距离,为什么找不到呢?一没有路线,二没有标志,三没有高人引导。正好我就看见了这位女士,她正在向一个小孩问路。那我也凑过去向这个小孩儿问路,结果小孩儿很轻松地指出,说:“就是那个古代的房子。”一个小孩子都能够知道的事实,就因为缺乏路线和标志,成年人他就找不到。

今天我想从几个层面来谈放大一点的话题,直接谈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

哲学上的“历史虚无主义”

      我们今天所谈的历史虚无主义——最近党中央在批判的历史虚无主义,它是有具体所指的。但是首先,历史虚无主义是哲学上普遍的一个倾向。历史虚无主义的哲学根源,就是唯心主义——就是不承认有客观规律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也好,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其他唯物主义思潮也好,认为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不然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呢?我们读历史难道是为了读故事玩儿吗?那直接读小说更好。之所以要读历史,是因为历史是有规律的。总结了这些规律,有利于我们今人的生活,利于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 回顾过去,是为了走向未来。


      可是有佛就有魔,有佛祖,就有魔鬼出来捣乱。魔鬼的任务就是专门儿跟佛祖捣乱的。有唯物主义就一定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就认为历史是假的。唯心主义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它混淆了客观存在的历史和人为书写的历史文本。人书写的历史文本,我们实事求是地讲,确实有假,所以需要历史学家来考证,来辨别真伪。我们经常会发现前人的历史写错了。二十四史里面都有错误。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历史都是有错误的,都有假的——因为它是人写的。人写历史是为了发现那个真正存在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利用一般人没有区分这两个概念的能力,将之混淆。否定我们日常做的考辨真伪的工作,连历史存在的客观真实也否定掉,推到一个极端——“历史哪有什么真的呀”?最后就是要让人们失去对历史的兴趣、对历史的信任。让人们认为,历史是没有规律的,历史是充满着偶然性的,历史是可以随便说的,每一个事情都可以戏说。那么既然历史不存在,不用尊重历史了,那么“现在”成了唯一的生活目的。所以,历史上唯心主义这种思潮,最后一定导致唯我独尊。


     我们今天批评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指当下这种右翼思潮。其实左派内部依然有历史虚无主义。比如说,有的人高举毛泽东思想或者高举马列主义,就否定其他所有的人类文明成果。有的人不读书,说我热爱毛主席就够了。这把毛主席、把马克思都看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好像毛主席是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一样。没有以前人类几千年文明的发展,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哪有毛泽东思想?没有。
      我觉得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讲,是要同时警惕左右两翼的历史虚无主义。这是我们给自己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上的出发点。
      中国这个国家,从几千年前开始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历史的国家。如果说我们跟西方比有什么弱点的话,我们可能不如西方人那么重视神话,我们可能不如西方人那么浪漫。中国人很早就进入了理性社会,孔夫子很早就说我们“敬鬼神而远之”。我们重视的是历史,重视的是祖先,重视的是真正存在过的人和事。
      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不仅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首先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首先是中国文化的精髓,然后和马列主义正好契合了,然后被毛泽东高高举起来了。如果说邓小平理论中有哪些合理的进步的因素,我认为就是跟毛泽东思想相一致的那个部分。邓小平同志也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小平同志是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我们希望邓小平同志的继任者,继续高举实事求是的这一面马列毛的旗帜。  

政治上的“历史虚无主义”

      第二个层面,我们今天主要批判和面对的,其实是当下我们党中央和民间已经共同认识到了它的巨大危害的、刚才司马兄已经慷慨激昂地加以了痛快淋漓的批判的那种“虚无主义”。
      这种虚无主义,我觉得严格地说,它其实是有很多伪虚的成分——它要虚无的是你的历史。就像刚才艾辛老师讲的一样——他根本目的还不是虚无,他是要把你们家倒腾空了之后,往里边摆他的家具。它最后的目的不是“虚”,最后的目的还是“实”。他抹黑的、妖魔化的、打碎的是真正存在的历史,然后偷换进来一些他虚构的历史。所以,这还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这是一个政治问题。


      在几十年来这种愈演愈烈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进攻下、浸润下,我们的人民日益走向原子化、分子化,重新回到一盘散沙的状态。
      我想想我们小时候为什么活得那么充实呢?因为我们心中有一部很真实的历史。尽管那历史情节还不够丰富,远远没有像晓波刚才讲出那么多的细节来,但是我们沉甸甸地知道,我的祖先是谁、我的国家是从哪来的——有一个很清晰的链条。所以我小时候活得非常踏实。有工人炼钢、农民种地、解放军保卫祖国,我就好好学习就行啦。那时候有这样一种坚实的幸福感。而今天的祖国人民呢?物质生活比我小的时候要好得多,可是他们没有幸福感,他们没有精神依托。他们所学到的历史是为了考试而学。然后他们一边学一边受媒体的影响,就认为自己学的都是谎言。为什么还要学这谎言呢?为了考试。所以小小的孩子就非常痛苦,人格就分裂了。为了考试要背下来这些谎言;考试刚一结束,多少学校的宿舍楼,就把书本撕碎了,雪片一样地扔满了广场。人民就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变成一盘散沙。
      所以为什么习近平同志要强调三个自信。在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熏陶下,人民就丧失了民族文化自信。可是人终归是要有信仰的,有信仰是人的本能,就像人饿了要吃饭一样。原来的信仰打碎了,他还要去寻找新的信仰。这时候,我们的历史都被虚构了、被颠覆了,他就去相信敌人的历史。敌人给他重新讲了一个故事,他就相信了。
      比如敌人说:狼牙山五壮士去偷老百姓的萝卜,然后日本鬼子行侠仗义,日本鬼子出来为民除害,要除掉狼牙山五壮士。因为你原来真实的那个历史被打掉了,人民只好开始相信这些鬼话,所以人民心中重新建立了一套历史。
      比如刚才几位同志都举出了河南英雄,可是这些年有多少污蔑河南人的段子?因为人民不相信有董存瑞那样的英雄,于是人民就相信董存瑞是被一个河南人给坑害了。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叫“豫民何辜”——河南人到底得罪谁了呢?就因为河南是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一定要打掉河南文化。打掉河南文化,再打山东文化、山西文化,让你彻底从根儿上认为,你身为中国人就是有原罪的。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不断地一波接一波地被奴化被洗脑,最后他就不爱国了。这国没什么可爱的呀!
      你看我走到各地去,我晒一些旅游的照片。不理解的人就说:你看你又到这儿玩儿去啦,吃吃喝喝。其实它在无形之中感染着人。要让人民知道:我们的国家是可爱的,我们国家的饮食、风景、山川、历史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还要丰富、还要美丽。
      而在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熏陶下,人民认为我们国家什么都不好——白酒不如红酒,中餐不如西餐,中国风景不如阿尔卑斯山——最后就变成憎恨自己的国家,一直到憎恨自己。
      而此虚彼实,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文化被人家做空啦。当你自己完全不知道中国文化之后,他就来给你讲中国文化了,他又换了一副面目——因为外国是有汉学家的——他来当你的老师。就像当年的满州国,日本人来给中国讲古代汉语。我想,如果按照我们今天这个虚无主义发展下去的话,这一天不会很遥远。
      我们今天有多少大学,都在请外国人来给我们讲中国事儿,这是非常奇怪的。比如有一年,召开全世界范围的白居易研讨会,要请全世界一流的白居易研究专家来。结果这个会后来没开成。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关部门审查名单的时候一看:“唉,怎么多数都是外国人?”这个有关部门他也不太懂,但是他还有点儿这个意识形态这根弦儿,这面子上起码不好看,就说这个会不能开。后来又重新调整了名单。类似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我们中国是怎么成为“中美国”的?表面上看,是金融方面、媒体方面、法律方面等等,崇洋媚外造成的。而实际上,慢慢慢慢地我们的人民就像被人家打了针一样,打了疫苗一样,对自己的文化不感冒啦。

如何反击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我也不多讲啦。我讲一下我们怎么面对怎么反击这个历史虚无主义。


一、网络游击战

      我觉得从最根本的意义上,长期的反历史虚无主义,应该向全体人民普及文史哲常识。我们多年来不重视文史哲,特别是不重视自己国家的文史哲。我们看看世界上所有的列强国家,它最重点的大学的重点院系是什么?一定是它的文史哲!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它最重要的系是什么?一定是英国语言文学系、英国哲学系、英国历史系!哪有一个国家把商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当成它的拳头专业的?国耻!这就是国耻!你看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的省的院校——这些综合性大学,都不重视文史哲;人民群众——家长——也不重视文史哲。我重点还要批评我们北大。我们北大,幸亏还靠我们文史哲这些老师,坚强地抵抗了三十年。北大唯一没有升格成学院的,就是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顶住各种压力,忍受着个人收入的减少、贫穷,我们就是不改成文学院哲学院史学院。我们不办班、不扩招、不创收。我们觉得我们有这种使命,就是为国家保留一块儿相对干净点儿的地方。我们不需要人民群众成为文史哲专家,就是在一般的意义上提高他们的水平,也就是古人讲的“义理考据辞章”。你多少有点儿这方面儿的知识,有一点基本的处理材料的逻辑,有一点基本的语法鉴别能力,就不至于被那么低级的谣言所欺骗。那些谣言都是前言不搭后语的,不用找什么材料,它自身就是可以一攻即破的。都是些常识性的问题。
      我是从这个高度上来反对和批判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危害,家长和学生都知道。我从反历史虚无主义的角度再强调一下:一定要反掉应试教育,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
      我们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叫《青松岭》,主人公万山大叔有一句台词说:“车老板儿的眼睛要风吹不昏,沙打不迷。”我觉得这个比喻特别好。它讲一个车老板的故事,说车老板的眼睛是非常锐利的,能够见微知著,从生活细节中判断政治走向,要出什么大事儿。那个时代,我们的国家是提倡工农兵学哲学的。我现在经常教学生《论语》,我觉得最好的一个《论语》的本子,就是1975年北大哲学系出的工农兵注释的《论语》(《"论语"批注》)。当然,里边有很多专家参与,不可能纯是工农兵;但只要吸收了工农兵,它就有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的战略意义。它让大家都知道:哲学不是那么深奥的,大家都可以学哲学,你把那些术语讲得简单一点儿,就是讲道理嘛。


      从这个意义上,我也坚持我的网络战斗、微博战斗。比如说我在新浪有微博,我在腾讯有微博。我在微博上是受四面夹击的。比如说新浪,每天都在削我的粉丝——我的粉丝天天要增加,但是不时地就会删我好几万粉丝;有的时候还屏蔽我的微博。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战场。
       我也经常批评左翼的这些网友:不要老收缩在微信群里,在微信群里互相取暖。在一个微信群里,大家观点都差不多,你遇不到尖锐的挑战,没有拼刺刀,天长日久你的战斗能力就退化了;然后你到微博上,一去又被人家杀回来,然后又回到微信群。我说:“你也不是什么有名的人,你干嘛那么怕人家骂你呢?我都不怕人家骂。”我每天一上微博,都是主动去挨骂去,就是主动要战斗。天长日久,这个战斗是非常有意义的——尽管没有那么些大规模的会战。
      你看国民党就喜欢吹他有多么多的会战,仔细一看,都是惨败,都是丧权辱国的会战。果粉儿就经常说:“你说共产党抗战,你举出几个共产党的会战来?”我说:“共产党没那么些丢人的会战。我们共产党在五百个县里,每个县每个礼拜消灭一个日本鬼子,你给我算一年多少?这是不是会战?”你看到1944年的时候,日本鬼子怎么战斗力就不行了呢?怎么出现了好多四十多岁的老兵呢?还怎么就出现了十六七岁的小兵呢?那精壮的人都哪去啦?就是今天消灭你一个连,明天消灭你一个排。几年前我在乌有之乡专门讲毛主席那篇文章《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就是讲,把游击战上升到战略意义的高度来打。可惜当时很多我们的同志还不太理解。游击战各国都知道,但是很多人认为这是正规战的辅助,只有毛主席把游击战当成主要战斗方式,加起来就是一个大战役。
      我们在网上进行的也是这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游击战。天长日久,你会发现,我的博客上我的微博上,基本上没有什么果粉儿来捣乱了。只要有果粉儿来捣乱,正义的网友马上把他们消灭回去,因为正义的网友已经掌握了很多武器。我隔三差五就讲个抗战小故事。你不是说我们共产党抗战八年一共就消灭了851个日本鬼子吗?我也不跟你倒饬这些东西。我就今天讲个故事,某个战斗消灭了二十多个鬼子,明天又讲一个,消灭了六十多个鬼子。你加吧。而且这些还不是什么冷门儿的故事,都是大家都知道的。
      我跟摩罗前一阵儿去了吉林,我们重走了抗联路。不要说关内,就抗联,就1937年之前,消灭的鬼子都是以万来统计的。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都是以万来统计的。关内的,我们都不用说了。 

二 阵地战

      第二点,我们要逐点争夺。把阵地战和游击战结合起来。围棋上有一句话,叫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你说毛泽东不好,那咱就谈谈毛泽东,咱不回避。你说大饥荒饿死3000万,咱就谈谈3000万的事儿。像什么大饥荒问题啊、文革问题啊、还有他们一个一个污蔑我们的英雄问题啊,我们都不回避,都来谈。假如过去的英雄宣传确实有夸大的部分,那我们要承认。很多宣传可能就是夸大了,有可能。比如说平型关战役,一开始还传说消灭上万鬼子呢。但是你看看我们的战报——我们的战报没有错吧——我们的战报说的就是消灭千余鬼子。这是当时蒋委员长都承认的。这些东西我们都可以以国民党方面的材料为依据。在这些战斗中要有战斗意志,不怕跟敌人拼刺刀。
      我在这里,特别想表扬成都的双石先生。他是个人的非学院派的非常扎实的军史研究者,他读了非常多的电报原始材料,每年都和一帮朋友骑着摩托去重走长征路——今年又去爬了多少座雪山。这个双石,反正他是脾气不太好。他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在网上坚持斗那些果粉儿,实事求是,让大家看到什么是真实的历史。天长日久,就争取了许许多多的网友。
      现在看果粉儿那种嚣张气焰已经不行了,包括现在也没有人敢来拿胡适来跟鲁迅比。现在你随便拿一些材料就能证明胡适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一团狗屎,文史哲什么都不行。我是专门研究现代文学的,胡适什么都写,每一种作品都是四流以下——诗歌四流以下,散文四流以下,戏剧四流以下,小说四流以下。我说你们谁崇拜胡适,你给我背一段胡适的话看看。我说你反对鲁迅你都能背出鲁迅的话来是吧?“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谁都会说吧?这说明鲁迅的话说得精彩。你不是崇拜胡适吗?你给我背一段胡适的话听听。你咋背不出来呢?(郑彪: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哈哈,是呀,我上课的时候经常拿这个糟蹋胡适。你看看,这就是我们胡适大师的文学作品,你二年级的时候都能写出来。

三、主动出击

      第三点,我觉得我们还要主动出击,去主动批判敌对势力的三观,特别是虚无主义历史观。找到它的理论根基,批判他的历史观。另外,敌人不断制造热点,我们也要制造热点。制造热点,就是掌握主动权。比如说,我前一段儿从吉林回来之后,我就制造这个抗联热点,大谈抗联。
      我今年年初就提出:我们共产党要强调,要大声疾呼,我们共产党抗战是十四年!八年抗战是从1937年算起的,那1937年以前怎么算?东北不是我们的吗?日本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之后,它就不是个小日本儿啦。1937年全面抗战的时候,日本是一个大的国家,兵强马壮。它拥有朝鲜,它拥有台湾,它拥有物资那么丰美的东三省——当时的东三省还包括今天的内蒙东部,还包括热河。那个时候它想打关里的中国啊,力量是非常大的,不能再说是小日本儿啦。
      我们必须提出这些热点问题。提出这些热点问题,才能更多地争取中间群众和一部分右翼群众。其实很多左翼群众,原来都是右翼的。我就发现我很多铁粉,竟然都是几年前骂我的,后来不骂了,就成了我的粉丝。这种人是很多的。因为人的心里,总是有最后那丝良知的。当他自己在思想上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会转弯,会调车的。特别是那些年青人、愤青,你给他一点引导,他就会反过来。

四、法律斗争

      最后一点,我觉得,我们要进行法律追究。尽管我们从法理学的意义上,要认识到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但是共产党人从来不放弃法律斗争。
      这一次郭松民梅新育他们这个法庭斗争(捍卫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不论最后宣判结果如何,我认为在政治上我们都已经打了胜仗。我们要乘胜追击,刚才我跟松民说,不能接受他们的调解。别的事可以,个人之间恩怨可以调解,这个事不能调解。就哪怕最后说判郭松民梅新育输了,这事儿也不能调解。法庭判你输了,其实你还是赢啦。那些造谣的人,那些污蔑革命先烈、否定革命历史、否定中华文明的人,是要接受惩罚的。
      借此,我们也要去批判那些要改变中国颜色的“法律党”,同时也要争取一部分法律界人士的觉醒。现在法律界,也是两极分化的。有些律师根本找不着活儿;少数的大活儿,都被那些所谓的知名律师、公知律师给垄断了。下边这些基层律师也很有意见,他们也存在着转变的可能。我们要争取这一部分有良知的律师站在人民的立场,站在正义的立场上。
      我们既要认识到长期敌强我弱的情况,但是也要注意到情况在一年一年地转变。要看到我们的劣势,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我们的优势最大的一点就是,我们是正义的。我们有正义的立场,我们是实事求是的,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早晚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害人的结果,最终一定要害掉他自己。就连这些对中国怀有敌意的国家,它自己也知道,不能虚无自己的历史吧?它自己心里是知道是非的,它就为了搞垮你,故意不讲是非,不讲道理。现在只要让我们的人民重新知道了历史的真相——当然这需要我们做很多很艰苦的工作——那么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年五载也好,十年八年也好,中国人民会重新生活在真实的历史天空之下。
      为此,我觉得,我们在座的也好,我们的读者我们的同事也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战斗的路上,还要继续乐观地健康地战斗下去。有胜利我们就庆祝,但是不因为庆祝就认为任务已经结束了。我记得看日本电影《追捕》,最后把敌人抓到了,然后高仓健从警视厅出来,真由美就问他:“完了?”高仓健说:“哪有个完呐!”这电影就这么结束了。这个结尾非常好。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是没有完的,只要魔鬼存在一天,佛祖就要战斗一天。

文革时期的文艺 讲座

样板戏这个词大家都知道,但是关于样板戏的谬论太多了。政治上的我们不管,我们就管学术上的、事实上的。

  第一个谬论是:样板戏只有八个。动不动就说“八个样板戏嘛”。第二个谬论是:样板戏就是八部现代京戏。第三个谬论是:全盘否定文革时期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说:“文革有什么好的?文革时候中国人的生活特别贫乏。”叫“八亿人民八个戏”。全中国八亿人民,成天看八个戏。这是流传最广的一个谬论,是对那十年八亿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严重污蔑!等于说我们都不是人,等于说我和我的父辈都在地狱里活了十年。我们明明在天堂里活了十年,把它污蔑成地狱。

  这种谬论不一定是坏人说的,很多好人由于自己不重视历史,不注意读书,自己经过的历史都记不清楚,也跟着乱说。曾经有个老教授——一个老太太,她对我很好——她就是全盘否定文革的。她有一次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庆东啊,文革太坏了,那个时候八亿人民只有八个戏啊。”对这个老太太,我无语,我没办法去打击她的心理,我只好什么也不说。

  前几年著名导演贾樟柯批判现在的银幕,他说:“现在中国银幕很单调。”为了批判现在,他举文革的例子,他说:“中国银幕单调到让我觉得跟文革差不多。文革还有八个样板戏呢,还有一些小文工团的演出,而现在一年只剩下两三部大片了。”贾樟柯对现在的批判我是同意的。现在我们中国每年生产的影片挺多的,五百多部,但是在贾樟柯看来都是垃圾,他说只有两三部大片。他说你看文革还有八个样板戏呢。他是批判现在,但是他举的例子也是下意识地说了一个谬论,是错误的。

文革时期的电影

  我们先不说样板戏,我们先看看文革期间的文艺生产,看看文革期间是不是只有这八个样板戏。我简单查了一下材料,这个材料不一定准确,具体数字可能有出入。现在我们能统计到,文革期间,以中国的艺术生产能力,中国一共拍摄了92部电影。其中,30部戏剧类的,1部舞台艺术片,还有其它61部是故事片。

  其中戏剧类的:现代京剧13部、现代舞剧4部、地方戏13部——这个比例是非常合理的。我说一说剧名,老同志也许有印象:湖南花鼓戏《送货路上》、越剧《半篮花生》、粤剧《沙家浜》、湘剧《园丁之歌》、河北梆子《渡口》、淮剧《人老心红》《捡煤渣》、维吾尔语歌剧《红灯记》、河北梆子《宝莲灯》(传统戏)、吕剧《管得好》、莱芜梆子《三进庄》、黄梅戏《小店春早》《红霞万朵》。


  文革期间拍摄的故事片,我们不能一一来说它们的名字,我说一串,勾起大家的回忆:《决裂》《沸腾的群山》《艳阳天》《红雨》《无影灯下颂银针》《向阳院的故事》《黄河少年》《年轻的一代》《沙漠的春天》《阿勇》《芒果之歌》《青松岭》《创业》《钢铁巨人》《难忘的战斗》《平原游击队》《战洪图》《侦察兵》《渡江侦察记》《春苗》《山花》《阿夏河的秘密》《第二个春天》《海霞》《激战无名川》《金光大道Ⅰ》《金光大道Ⅱ》《南征北战》《车轮滚滚》《火红的年代》《战船台》《春潮急》《欢腾的小凉河》《反击》等等。


  这说的还只是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还有大量的译制片。八十年代我们看中国的译制片水平为什么那么高,不是文革时代打下的基础吗?文革期间有大量的译制片。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玩电影名接龙游戏,把电影名串起来,说成长长的一段话:

  


  我是一个《卖花姑娘》,出生在《劳动家庭》,住在《鲜花盛开的村庄》,爸爸是《轧钢工人》,妈妈是《南江村的妇女》,姑姑是《金刚山的姑娘》,弟弟叫《阿福》。为了《打击侵略者》,我参加了《地下游击队》,首长给我戴上了《闪闪的红星》。我和这些《勇敢的人们》点燃了《森林之火》,迎来了一个个《战斗的早晨》。在《摘苹果的时候》,我们登上了《青松岭》,仿佛听到《前方在召唤》,于是,我们迎着《海岸风雷》,涉过《多瑙河之波》,朝着《广阔的地平线》前进。在路过《琛姑娘的松林》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敌人的《脚印》,立刻派《侦察兵》侦察。我们利用《伏击战》《奇袭》敌人,在《铁道卫士》的帮助下,打破敌人《看不见的战线》,终于使敌人《原形毕露》了。

  


  这是我小时候过的生活,却有人说我们小时候过的是地狱一样的生活,有人说我小时候生活特别贫乏。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出口成章,张口就是典故?就是由这些优秀的艺术所哺育的。当然,不是说文革时候所有的艺术都是精品,也有庸品,也有次品,但它的精品率是非常高的,精品率高不来自于大投资、大制作,而是来自于人民的良心。


  那个时候的票房其实也是很高的,但是那个时候不重视票房。你想,一场电影就一毛钱两毛钱,这么便宜的价格,很多电影的票房可以上亿——那不就是大片吗?今天的很多电影,票房几千万,导演就高兴得不得了。有些电影上映的时候,还要想方设法动用关系,其间有很多黑幕,就为了这点可怜的票房。而这个票房早就达到过,那个时候我们就是世界电影大国。就像《闪闪的红星》这样的电影,票房多少个亿,而我们从来就没有吹嘘过,因为我们不把这个东西看得多么重要。

文革时期的文学

  关于文革时候的文学,也有一个谬论:文革的时候只能看一个作家的作品,叫浩然,再加上一个已经死去的作家,叫鲁迅。浩然的作品叫《金光大道》,所以他们概括为“鲁迅走在金光大道上”,就像“八个样板戏”一样,这是对文革文学的概括。

  文革的作品我就不说了,因为我在这里列出了几百部、上千部。文革时候的作品是汗牛充栋。我这么爱读书的人,我都多数没读过,我只读过其中的一部分。而我只读过其中的一部分,就成了一个略有修养的人。非常遗憾的是,我上了大学之后,发现大学里的文学史不讲这些作品。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曾经喜欢的、全国人民都喜欢的那些作品,现在大学里的文学史里竟然没有!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所以,我看不起大学里面的这些教授,他们是不读书的教授。我说不读书不是瞎说的,我跟他们交流过。我说,咱们的文学史怎么不写某某书、某某书?他说,那是什么书啊?说明他没读过。我再说两本,他又不知道。说明他没读过。包括一些我很尊重的教授,学问做得不错的——还不说那些坏教授——大量的当代的文学作品他没读过。他比我岁数大,那时候我是小孩,他是大人,他已经是北大中文系教授或者讲师了,他竟然不读这些书。后来他写文学史,写到文革的时候,他写八个样板戏,全都写错了。是我给他写信他改正过来的。所以毛主席为什么说“北大池浅王八多”。我到了北大,我经常觉得我对不起劳动人民。我觉得我毕竟不种田、不干活,拿着国家的工资,不算多也不算少,我起码不能做没良心的事。那么多的小伙伴、那么多的老百姓都读过《烈火金刚》《沸腾的群山》《闪闪的红星》,他们怎么没读过呢?还要我们这些人提醒他们,才补充进去。他们怎么没有读过《平原游击队》呢?你可以说这书不好,你可以有理有据地说这书写的哪不好哪不好;但是亿万人民读过的东西,在你的书里竟然没有!这不是一个专业的态度,这不是实事求是。那我们和国民党还有什么区别?


  在台湾的文学史里面多少年没有鲁迅、没有茅盾、没有郭沫若,台湾两代青年一直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叫林语堂,其次是梁实秋。那你叫隐瞒历史。你可以说鲁迅不好,你可以批判他,但你不能掩盖事实。

  我们现在的很多观点为什么没必要争论呢?因为事实都不对,都不清楚。你首先说文革没有作品,那我们还争论什么?事实上文革中的作品是非常繁荣的。当然,出版的数量绝没有今天多,不可能跟今天比。今天出版的都是垃圾。今天你到书店里看看那书有多少!很多家长都发愁不知道买什么书,我就告诉他们:不用买,那都不是书,只能叫印刷品,不叫书。

二十二个“样板戏”

  下面我们说样板戏。

  “革命样板戏”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来的?这个词出现于1967年5月24号《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说:“八个革命样板戏同时在京上演”。这篇文章里五次出现“八个革命样板戏”字样。这就是它的经典来历、经典来源。哪八个剧目呢?不都是京剧。有五个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这三个谁都能说出来,不容易说对的是《奇袭白虎团》和《海港》。剩下那三个不是京剧,但是也好记。两个舞剧,一红一白:《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还有一个叫交响音乐《沙家浜》。在八个样板戏里《沙家浜》占了两个,一个是京剧《沙家浜》,一个是交响音乐《沙家浜》——这是中国艺术一个伟大创举,它不是京剧,不是舞剧,不是歌剧,它叫交响音乐《沙家浜》。我估计很多人没听过。但幸好今天我们有网络,可以下载。大家可以听听交响音乐《沙家浜》,气势恢宏!它用中国人的方式向中国人普及交响乐。


  1976年又陆续增加了很多样板戏,有人把它分成第二批、第三批。到1974年,《红旗》杂志有一篇文章,叫《京剧革命十年》,它说:“无产阶级培育的红色样板戏已经有十六七个了。”我现在总结一下,一共不止十六七个。后期样板戏,有京剧的:《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磐石湾》《红云岗》——这是几个大戏;小戏有《审椅子》《战海浪》《江津渡》。有清唱剧:《智取威虎山》——其实也是革命交响音乐,还有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这从艺术形态上说都是创新。钢琴伴唱《红灯记》,人类历史上没有过这种艺术形式,古今中外没有。那个时候的艺术工作者就创新出来了,而我们现在就没有创新。还有芭蕾舞《草原儿女》《沂蒙颂》。前后加起来,样板戏一共二十二个:其中京剧十四个——十一大、三小;芭蕾舞剧四个;其它四个。其中剧目重复的有五个。

  从1970年开始,这些京剧和舞剧统一称为“现代革命京剧”“现代舞剧”。所以样板戏变成一个民间的俗称,导致后来称呼混乱。这个要理清楚不容易,但是起码大家都应该知道:不要再说文革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更不要说八个样板戏都是京剧。起码你应该知道还有两个舞剧吧?

美国人眼中的文革

  前不久,美国纽约大学搞了一次学术研讨会,叫“重新认识中国的文化革命”。发起这次研讨会的是美国的几家文化组织。这个研讨会的背景是,西方文化遇到强有力的挑战,特别是遇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各国都在采取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手段。在这个背景下他们开了这个研讨会。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不是反对政府、反对政府干预嘛,可是它自己遇到危机了,政府出来干预了。所以这被看成是全世界正在向左转,全世界在回归社会主义。我们看到:中国有时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全世界都在畅销《资本论》,《资本论》大卖,全世界都在转向社会主义的时候,可是中国跟世界不一样。与之对照的是,西方人认为: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问题十分严重——道德堕落、贪污腐败、环境破坏、工人罢工等等。


  在这个会上,他们重点探讨了文化革命的价值,特别肯定了在毛主席延安文艺讲话的背景下,“文革期间,人人都是艺术的接收者。无论歌舞还是美术,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会表现出真正民主,艺术家们甘愿为社会贡献,到街头、田头演出。八个样板戏得到大力推广(他们又说八个样板戏,这是不对的)。而今天的中国,艺术高度商业化庸俗化,和普通人民大众没有关系,无法企及。”

  有一个美国学者说:“去年我到北京音乐厅看演出,当演奏起现代革命京剧《红灯记》选段时,引起全场强烈共鸣,人们跟着唱,表现出对那个时代的强烈怀念。很说明问题。”这是一个美国教授,他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感受。他说:“今天中国物质至上、社会不稳,劳动阶层一直怀念着毛泽东时代。”这是美国学者看到的中国的问题。

  另一个美国教授,说他现在看中国,看到了三十年代上海殖民主义的重现,资本主义重新征服了中国。他认为文革是为了缩小“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差别。他说今天这三种差别不但没有缩小,而且越来越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分化。


  另外一个学者说,文革是对中国女性的一次彻底解放,这个我就不展开了。他说毛泽东鼓励妇女在各个领域与男人平等。还有人说,中国文革的教育制度,使每个人都有上学的机会,文化普及,工农兵能上大学。对比起来这又是今天的一个倒退。还有讲到干部参加劳动、干部腐败等这些问题,包括犯罪率的问题、道德沦丧问题。我就不细细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