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主义:导言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习近平主席指出: “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 全 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75 页)习近平主席还指出: “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 我们认识真理、 进行 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 ” (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习近平》 P122 ) 二十世纪是意识形态的世纪,各种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异彩纷呈。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形成了相互对峙的意识形态国家集团:斯大林 主义国家集团与自由主义国家集团。对峙双方皆自以为是正义的化身, 对手是魔鬼, 既想消灭对手,又怕被对手消灭, 由于对峙双方拥有足 以毁灭地球多次的大量核武器,全面战争意味着同归于尽,因而导致 冷战。 各种政治理论体系,皆为思想家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对于社会 目标的设定, 对于政治架构的分析,对于政治走向的预判等等,所作 出的理论构建。大千世界,纷繁复杂, 瞬息万变, 人类有限的智力是 不可能完全把握的。此外,各种价值之间存在张力, 同一价值的不同 侧面亦可能存在张力。不同的人及不同的社会,亦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因此, 各种政治理论及政治实践,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都可能存在诸 多问题。

无疑,相互对立的两种意识形态,均蕴含不少正确的因素。然而, 斯大林主义主张结果平等 , 存在机会不平等, 把个人视为政治工具, 漠视个人财产权利,缺乏政治权力制约,忽视个人自由,误判社会发 展进步的根本动力等问题。自由主义视自由为最高价值,主张机会平 等 , 存在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结果不平等,利益集团操控政治等问题。 其它政治理论体系亦存在诸如此类的自身问题。因此,政治理论的创 新与超越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 2013 年 3 月 23 日, 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 首次提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 “ 这个世界, 各国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 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 2017 年 1 月 18 日, 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 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 高级别会议, 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主旨演讲, 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 深刻、 全面、 系统地阐 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 “ 让和平的薪火 代代相传, 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 人民的期待, 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 中国方案是: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现共赢共享。 ”

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 指明了道路: “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我认为, 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 等方面作出努力。 ”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 541 页)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 提出: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 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 2018 年 4 月 8 日,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联合国秘 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 谋复兴, 为世界谋大同。 ” 综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与“为人民谋幸福 ” 两个崇高理念 的意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是构建人类普遍幸福共同体。 “ 为 世界谋大同 ” 就是构建世界大同,就是构建人类普遍幸福的世界人民 共和国。 两千多年前,儒家就提出了大同的崇高理想。谋幸福是中华文明 及其他文明圈之历史传统。联合国建议用幸福指数来衡量社会及国家 的发展进步程度,可见幸福为最大价值。 自古以来, 中国思想家就提 倡平等自由仁爱等价值, 儒家的“大同 ” 、 佛家的“众生平等 ” 、 墨 家的“兼爱 ” 包含平等的价值, 先秦儒家提倡的“垂拱之治 ” 、 道家 提出的“无为而治 ” 及“逍遥自在 ” 包含政治自由的价值。 美国《独

立宣言》正文开篇是这样写的: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 权、 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 在短短的一句话里, 就包括了“平 等 ” 、 “ 自由 ” 、 “幸福 ” 这三种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 两百多年前 的法国大革命, 高扬“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旗帜。伟大的马克思、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 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 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其中蕴含“平等”与“自由”的价值。 由此可见,东西方的哲学家、思想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 幸福、 自由与平等是人与社会的终极价值。除了以上三种价值,另一 种重要的价值就是尊严。没有尊严的人生,相当于奴隶的人生。既没 有平等, 更难言有幸福。对人类社会而言,爱就是粘合剂,具有永恒 的价值。 西方人普遍信仰基督教, 提倡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提出 “爱邻如己 ” , 主张“博爱”。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仁 ” , 认 可一种有等差的爱――仁爱,把仁爱推到极致,爱所有的人,也就是 博爱, 也就是墨家的“兼爱”。绝大多数人首先是利己的,人与人之 间的爱实际上是存在差别的, 纵使基督教提倡“博爱 ” , 大多数基督 徒其实爱家人比爱邻人多,爱教友比爱教外的民众更多,爱同一教派 之教友比其他教派的信徒更多。仁爱更符合人性现实,也是一项终极 价值。会不会存在第六项、第七项终极价值,甚至更多的终极价值? 当然存在, 见仁见智。理想社会,就是终极价值能够可持续普惠绝大 多数好人的社会。

何谓大同中的“大”?幸福、尊严、 自由、 平等、 仁爱等终极价 值就是最大和最重要的价值, 就是“大”。 何谓大同中的“同”? “同” 就是人人普遍享有, 至少是可以共同追求幸福、尊严、 自由、 平等、 仁爱等终极价值。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福禄寿”的排列顺序, 以及中西方思想家对幸福的普遍推崇,幸福就是人类终极价值中最大 的价值, 最核心的价值。友谊的最高境界就是, “有福同享, 有难同 当” 。 社会的最高境界就是, 人人皆为朋友, 人人“有福同享 ” , 人 人同享幸福, 人人共享幸福, 也就是普遍幸福。 大同就是普遍幸福, 大同社会就是普遍幸福社会。天下大同的实质,就是先建成普遍幸福 的社会,然后建成人类普遍幸福共同体,最终建成人类普遍幸福的世 界人民共和国。 普遍幸福的大同社会的发展目标是: 生产力高度发展, 社会保 障完善, 公众胸怀爱心, 人民具有尊严, 社会公平正义, 公民自由解 放, 人间普遍幸福。 构建普遍幸福的大同社会。须以幸福、尊严、 自由、 平等、 仁爱 为大同社会最主要的终极价值; 以人类普遍幸福的世界人民共和国作 为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 大同社会的政治架构六权分立; 法治是大同 社会的基础; 道德是大同社会的支柱; 民主是大同社会的栋梁; 市场 经济体制是大同社会的必然选择;社会保障是普遍幸福的出发点; 以 人为本、 公平正义、 社会和谐、 廉洁政治、优质教育、科技进步、环 境优美、 文化繁荣、 宗教包容等是大同社会的重要构件。 国家是一个“小天下 ” , 七大文明圈分别是一个“中天下 ” , 全

球是一个“大天下”。要实现天下大同的美好理想,首先,应该在一 个国家内构建普遍幸福的大同社会, 实现“小天下 ” 之天下大同。在 大多数“小天下 ” 均建成大同社会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天下太平, 达 致和而不同。然后,世界各国把调动使用军队的权力让与联合国,建 成以安全与保障为基础的人类普遍幸福共同体。最后,在联合国的基 础上, 通过裁军和合军,把各国军队整合成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执法 部队, 接受联合国的统一指挥领导,通过自由、 民主、 和平、 渐进的 方式, 建立人类普遍幸福的世界人民共和国, 实现天下大同。 每个好人在仁爱的公正平等社会里,自由地过着有尊严的幸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