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军捷与广州改革开放四大才子的聊天记录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附老三届 微信群上的聊天记录如下。

————— 2020-08-22 —————

赖振浩 20:19

发现培养于幼军等四大才子的人可能隐藏在我们这个群里

赖振浩 20:19

山西前省长于幼军和我谈邓小平的遗产,重病后他重新学说话走路 - 今日头条

杨小村 21:08

@赖振浩高一4 不可能。于是五三年的,比我们小几岁,附中同学中当官的不多,当大官的更少,至多正厅,广雅比附中强,出一正省黄龙云。他仕途的长进应是自已努力为主,像很早就和谭朝阳黎元江合著《四百年》。此人我认识但少打交道,好评不少,恶评也有。前年他在小岛游泳和我弟比赛,结果导致大面积内脏血管破裂,差点光荣了。我父亲走后他常来家聊天,一天突然向我们兄弟提出願以市价购买美华中的这套房子,被我一口回绝。他可以列入三七开的那类官员,心中还有点初心。

钟小洛 21:11

群里有人是这四人的老师。

杨小村 21:20

黎某人?不是四个人的,其中一个吧。也不是他们仕途上的伯乐吧!

钟小洛 21:28

[表情]

钟小洛 21:28

好像是[呲牙]

凯歌 21:29

@钟小洛 (初三2) 几多沧桑事,都在笑谈中

钟小洛 21:35

他是于幼军,朱小丹的老师。黎元基是否也是,不确定。曹淳亮可能不是。

钟小洛 21:37

[应用消息]

钟小洛 21:37

更正

赖振浩 21:48

@杨小村 @钟小洛 (初三2) 这四个才子当初曾在我们一位同学领导的机构里开始学习工作,具体是哪一位我忘了。

钟小洛 21:49

小村已经说明了。

钟小洛 21:50

吴军捷也参加了。

赖振浩 22:14

传说于幼军是因为没有满足红颜知己要求而遭举报的,这么说,大节是好的。从他为官政绩看,确是一名贤能的好官。可惜了。

蔡晓红 22:22

山西前省长和我谈邓小平的遗产,重病后他重新学说话走路 - 今日头条

吳軍捷 22:31

憶淳亮

曹淳亮是我華附同級校友,文革時,我們同一派學生組織,時有交流。他的文筆了得,早已馳名。68年下鄉時,他跟另一位同學投親靠友挿隊順德,我到了東莞,少有往來。80年我在廣州團市委任宣傳部付部長,我們與總工會同一座大樓,常在總工會禮堂開會。一次在禮堂聽大報告㪚會后,我見到了淳亮,即邀他到辦公室閒聊,我問他在哪裡工作?他說在某廠當修理工,我說你還寫文章嗎?他說不寫了。我說,你怎麼可以慣坏了當年的擒蛟手?他說,沒有機會啊。不久,省出版社要求我們配合辦一份青年雜誌《希望》,合辦一個青年座談會,談談青年怎樣安排自己的人生道路。我邀請了淳亮來參加,他發了言。我向陳保總編介紹,說他是華附的才子,陳當即約他撰文。曹的文章發表后,我又化名挑戰他的觀點,讓他繼續撰文。曹的文筆逐步得到大家的認可。不久,我知道團省委的《黃金時代》招編輯,我向兼任總編的團省委宣傳部長賴濟煌極力推荐,后來賴告訴我「你的老同學招考成績第一」,淳亮憑自己的本事,編寫了許多有質量的文章,很快站住了腳,當了編輯部主任。82年,朱小丹和我發起組織「廣州青年研究會」,我們亦借此聚集廣州的青年英才。首屆研究會,小丹任會長,我任付會長兼秘書長,我邀了淳亮入會任付秘書長,我們創辦了「青年探索」雜誌,我把淳亮太太從工廠調入「探索」編輯部。當時,于幼軍黎元江、溫蘭子等都是研究會理事,我們常在我家和于幼軍開會討論工作,大家關係十分密切。大約84年,我們向市委建議出一本雜誌,許士杰書記欣然同意,調曹淳亮參加籌備,并接受了曹的提議《南風窗》。編輯部開始在市委研究室代管,由吳迅任社長,其時我在研究室任綜合處長,常去她們處串門,一齊商議刊頭詞「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并答應為創刊號撰稿,協助組織「假如你是市長」活動......

當時,廣州青年研究會很活躍,85年我作為會長與付會長于幼軍到香港中文大學作首次青年學術交流。85年底,省委組織部傳出朱小丹,我和于幼軍黎元江列為青年干部培養對象。86年初,港澳工委提出要調十名粵籍干部到香港工作,迎接回歸,省委定的名單有我。我找同學祁茶商量,祁茶說:去!你現在是市委最年輕的處長,去了兩年不合適,回來還有你的位置。

我與淳亮深談,在他家聊到一點多。他說,所謂改革開放就是香港化,過去救中國的理論是在山溝里產生的,今后中國發展的理論應該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邊緣處產生。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與小丹、小于交談也表示了同樣想法:我們將在不同地方探索前路。市委秘書長和我談話時,明確市委已經把我列入研究室付主任名單,希望不走,只取決個人意見。我表示,服從省委安排。三月份,我調香港工作,當年上半年,研究室安排了兩位付主任。朱小丹從團市委轉任從化縣委書記兼市委常委,于幼軍任宣傳部付部長,黎元江任廣州日報社長。後來,曹淳亮由於辦《南風窗》出色,被后任省委宣傳部長的于幼軍調任羊城晚報總編、社長。八九十年代,省市宣傳部的于幼軍、朱小丹部長,省市大報的曹淳亮黎元江社長,都是廣州青年研究會的好友,此四兄弟在嶺南傳媒上演了一幕幕相互提攜、相互競爭的好戲,擦新了中國宣傳界的眼球。

我到香港後,與淳亮常有來往,他還為我們做了一個全國對香港回歸的民意調查。我也偶為他的報社撰文。他後來到文化廳任職,我還托他關照過海珠區的文化發展。08年,我跟他在電話約好,回穗時飲茶聊天,他欣然歡迎,我在電話里也沒有聽到有什麼不妥,一兩月后我因事未回穗,打電話給他,只聞電話響,無人接聽,我也不以為然。后來回穗,與朋友談起,才知淳亮已經去世,失此老友,滄然泪下。

今日看到有文提及于幼軍曹淳亮,猛然勾起往事記憶,尤其八十年代的火熱情懷。如今,朱小丹仍居高位,于幼軍回歸書齋,黎元江重出拼搏,惟老曹已經作古。真是世事滄桑!當年廣州青年研究會首批五十多名會員,出了兩個省長,兩個副省,二十多個廳官。前程各人相異,閒來無事,也值得反省一下。

赖振浩 22:45

原来这样,我说的还是有点根据的

吳軍捷 23:18

䃼兩筆:我與朱小丹、于幼軍相識於1976年,廣州團市委理論組,我們常在青年文化宮、市總工會作宣講,講起來都雄辯滔滔,一兩小時不打稿。當時朱是哲學組,于是科學社會主義,我是政經組,來往不是太多。79年,我從一商局宣傳科,朱從綱琴廠先后調入團市委宣傳部、辦公室。小丹調侃:我們委員是個候補的,部長是個付的。于從越秀區教育局團委調入宣傳部,黎元江也從工廠調入。由於當年青年問題較多,市委要團市委研究對策,當時我在團市委負責理論,朱負責調研,我們主張辦一個研究會,把團市委以外的人吸收進來。市委朱森林欣賞我們的想法,我們就把宣傳部、公安局、法院、廣州師院、中山大學的朋友都請來了。于幼軍當時在宣傳部社科所,來給我们上了社會學的課,中大丘海雄上了社會調查。我們的研究上了檔次,我和朱小丹的一個報告獲鄧小平批示,多份報告在中央刋物登出。當時黎元江夫人黃幸群在人民大學讀書,她的教授建議我們寫社會主義通俗讀物,大家有了寫社會主義二百年的想法,由黎元江執筆,我當時任广州团校校長在中央團校參加教材編寫,常來北京與黃幸群接頭。后來這個計划獲中宣部朱厚澤重視,一舉成名。黃幸群后來外派香港,在港生了個兒子。黎元江是個鬼才,點子很多,可惜走了邪道。出來后仍在文化行業打滾,混得不錯。朱小丹謹小慎微,得保高位。于幼軍功虧一簣,本應在文化部長位上大展拳腳,時也運也。仍在筆耕不綴,我亦邀過他到港講學,還是勸他身體為重。其女兒于盈在鳳凰衛視主持「領航者」很受好評,她也是華附校友,哈佛碩士,甚慰。

赖振浩 23:33

于幼军去文化部也不是什么美事,宣传部才是上升的正途。


————— 2020-08-23 —————

吳軍捷 00:06

他在山西仕途險惡。參加十七大报告起草時,胡錦濤賞識他對文化宣傳的看法,刻意調出山西實行保護,誰知道還是被追殺。他的處理,胡壓了兩星期不表態。最後只落實了一項:其弟的公司在某項工程获利后送他夫人60萬。于堅稱「報批項目有其弟僅佔1/10股的公司,但事先並未獲知。其弟送于夫人錢,是因為于母同住,是孝母錢。」拒絕簽名承認受賄。復職南水北調辦公室時,分管經費調用。他對我說:「如果我有經濟問題,為何還要管這幾千億元?現在最好,我從不跟涉錢單位來往。上班時間以外,除了老朋友,不見任何人。所以用20%精力就可以完成本職工作,余時看書。回家寫書。」

小洲艺术区王齐 00:08

于幼军可救之道别成为查处犯错领导的示范_黄进成_新浪博客

吳軍捷 01:39

我和于幼軍相識超過四十年,年輕時交往很多。包括當年我調入市委時,研究室和宣傳部同時要,調出時走不走都征求并聽從了他的意見,那時我的職級都在他之上。曹淳亮在市還是去省,跟于還是跟朱也征求過我的意見。于在東山區時,與祁茶鬧矛盾,我也居間調停。于居高位多年,我未找過他,只替潘國璠求過一次情。他免職后,在國家图書館,我才找他聊天,希望他想想有什麼辦法救救中國共產黨,他答應了,但要先把馬克思主義全看完,寫好社會主義四百年,才能考慮。此后,我常找他聊天,看到他每天到飯堂打飯,在圖書館「上班」,記下千多萬字筆記,寫了百多萬字書稿。我們討論了黨內民主問題、毛派、海歸派觀點等等。間中也談複出,他說雷宇勸他,當縣長也去做。我說,不行,太不公道。于說,也對,不如多讀書好了。我感到,他真的希望在理論上有所貢獻。2010年底一個上午,他突然打電話給我,告知:昨天剛簽好書的出版,晚上接到中組部電話,安排到南水北調當副主任。我說,好!我中午請你吃飯!當時我正在人大會堂參加一個副委員長的活動,中午有宴會。我悄悄溜走,打電話到千禧酒店訂了貴賓廳。中午于帶女兒、女婿到來,我舉杯祝他複出。他說,又要工作了,有些不慣。我說,相信你會干好。他上班后,我不找他了。后來他來電話,要我在香港找文革的書,我問要來干什麼?他說社會主義四百年我只寫到1965年,這邊工作太閒了,我要繼續寫。我到書店搜羅了十多套,帶到北京交給他。說,你想寫文革,我介紹清华大學历史系主任朱育和你認識。他上任一年后,寫出了文革史十多萬字,厚厚一大本打印稿,邀我去「審稿」。到京后,我問朱教授如何看。他說:看了后,你就知道是「五人邦」,我勸他別出。見到于幼軍,他神色坦然,我直寫歷史,相信能出版。有人勸他考慮在香港出,他問我意見。我說,你仍在職,不宜在境外出書,送中宣部,他們要改,隨便改,能出就好。留下原稿,藏之深山。于有信心,他們對我很尊重,xxx看過也賛好,相信能出。大家說,那就等吧。我問于,你還有什麼計划?于說,按你要求,看看共產黨怎樣走民主路。隨手拿出几篇手稿,給我看了一下。一年后,文革的書出不了,他又寫成了一本《求索民主政治》,熱賣。過后不久,我打趣問他:最近很多貪官落馬,你會離閒職去補位嗎?他說,這事已經看得很淡了,不過最近聽說有幾十部長要退休,還未找我談。又過了一段,在未與于正式談話時,傳出他的退休消息。我問他有什麼打算,他說中山大學、清華大學都想聘他當客座教授。在原廣州青年研究會理事李萍(中山大學付書記)的力邀下,于幼軍回到廣州,開了一門「文革」的課。后來的事大家知道,只是于對我說,絕無北京叫停,招他上京批評的事。我到他家時,還在忙於打印講課资料。他說讀書、寫書、教書「三書先生」是他的志向。又后來,他得了急病,大手術兩次,從鬼門關回來,我到從化探他,仍在寫書!今日我的案頭,擺著他的新作《鄧小平的遺產》,我答應給他的港版本寫書評,但心緒萬千,竟無從下手。這樣一位完全把自己的身、心完全獻給信仰和事業的人,我相信他是好人,是真君子,是堅信中國走向光明的希望。我們朋友多年,未沾過他半點便宜,惟以相知為榮。

陳碧濤 04:07

@吳軍捷 原来“伯樂“是你老人家啊!

大舟 04:37

@吳軍捷 唔系猛龙唔过江,派你去香江证明你系猛龙![强][强]

吳軍捷 05:15

@高三(6)陳碧濤 @邓天航初一四  千萬不要誤解,我沒有也無權當于幼軍等人的「伯樂」,我們都是同輩的,當時的干部政策也比較正統,后備干部由省組織部青干處海選,可能我們這伙人比較活躍,較早進入了他們的視野,真沒有什麼特定的「伯乐」,如此而己。我在廣州錯過了的升職,只是從代正處升副厅,小丹、于、黎是跳了一級。曹是几年后從科到處一級級上的。他們上了一個台階後,基本上靠自己的出色表現,挨夠年分才得以上升。我較早離開了廣州,到了一個新環境后幾次推掉了升遷機會,就沒有繼續爬這個階梯。

高宏的 05:39

@吳軍捷Bq qiang.jpgBq qiang.jpgBq qiang.jpgBq qiang.jpgBq qiang.jpg

江南 07:58

@吳軍捷 能不能在于幼军那里获得一些祁茶的历史信息,他们俩曾经在东山区委共事过,而且是捌玖年陆肆那段时间。有机会的时候争取了解一下。

万叔 08:13

@吳軍捷 ,佩服你的为人处世Bq baoquan.jpg

杨小村 11:59

@吳軍捷 于在深圳与黄丽满不咬牙,后者背靠大树报复心强,他仕途就此打住是当时官场生态的正常现象。当时的公安局长张永强是从省厅下去的,也被黄排挤,郁闷地回省厅当了几年副厅长就得脑癌去世了。有一年哈军工校友会在深圳举行,我大哥是广州校友会长也参加了,黄到场后大家觉得她进步最快,让她淡淡心得体会,她说我没别的本事,就会把领导伺候好。一句话道尽官场形态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