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捷:不是哨音,而是警鐘
不是哨音,而是警鐘!
近日,中學文憑試DSE歷史科出了一道這樣的考題:「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引起了社會的一片嘩然。有人說,“就如同在西方国家,要求学生回答希特勒对欧洲的发展是否利多于弊”。在大家的追究下,教育局認為“今年文凭试的历史科有试题附带极为片面的资料,致试题具引导性,考生可能因而达至偏颇的结论,严重伤害了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受到莫大苦难的国民的感情和尊严。”承認這個題目是不應該作為考題的。
如果大家不健忘,應該記得,自2012年黃之鋒「反國教」之後,學界沒有了囯史教育,青少年的囯家观念迅速滑落。2016年10月12日,新當選立法會議員的游蕙禎和梁頌恒在就职宣誓時,指稱中國為“支那”,引起愛國人士的极大愤慨,我当時与公开大学历史系赵雨乐教授联络,发起签名反对。在赵教授和其他朋友的努力下,香港历史教育界的丁新豹、刘智鹏、何汉权、蔡若莲等十八人发起,全港五百名学者響應,每人出资三百元,於10月18日在六大报刊买了全版广告,发表《严正声明》
聲明指出:
十九世紀以來,中國飽受東西方列強的侵略凌辱,我們的民族,被這些所謂文明國家的某些人,蔑稱為清國奴,支那猪。日軍侵華,肆意用「支那」來稱呼中國,骨子裏是嘲諷中國人愚昧丶劣等的辱華字眼。今日竟有如斯狂妄無知的游蕙禎,梁頌恒把這歷史上的恶名拿到立法会上指謂中國,公然羞辱七百萬香港中國人和十三億祖國大陸同胞,是可忍,孰不可忍!
聲明要求:
游梁二人公開向全港市民和全球華人嚴肅道歉,收回有關言論;游梁所持護照,如屬特區護照而又不承認香港是中國一部份,必須立即放棄特區護照及議員資格。
聲明希望:
教育局應重新審視年青人錯誤歷史觀念的成因,從中小學歴教育的歴史科目入手,並聯同専家學者探求及改正歴史教育不足之處。
聲明建議:
舉辦不同的論壇,回顧中國抗戦歴史,總結教訓,保存與民族歴史教育相关的宝貴資料;在中學學科當中,全面恢復「中國歴史」,獨立成科,作為必修的國史科;特區政府建立香港抗战历史紀念館,用多元形式開展民族数育,生動
説明國文化傳承的要義。
2016的的這份《严正聲明》吹響了重視歷史教育,尤其是本土抗戰歷史教育的哨聲。但是,四年過去了,中史雖被定為初中必修,課程包括香港淪陷史。但中三后不須必修,升大學考試里分量不重,加之教材尚未編好,課時、師資實際被「通識」所占,各校讀完中三后選修中史的很少。解決香港青少年國民身分認同關鍵課程的中史教育並没有真正開展,中學生很少知道中國、香港的抗日戰爭。
大家可能奇怪,為什麼每到關鍵時刻,就有人出來用中日關係搞事? 例如四年前,例如今天。其實道理很簡單,香港人都知道,1941年12月8日,日军來犯,使一百八十万香港市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至1945年,香港僅剩下不足六十萬人,香港人熬过的三年零八个月,苦难深重,刻骨銘心。而當年在香港中英丶中美、國共各軍聯手抗戰,凝成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本土記憶,才是香港精神的核心。記住了這段歷史,才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傳承了抗戰精神,香港才有穩定。那麼,要搞乱香港,抹去香港抗戰歷史,抽走香港人的靈魂,就是最陰的一招。君不見台獨分子,都認自己是天皇的子民,都往日本靠?多年来,本會和許多友好人士艱難地堅持弘揚香港抗戰精神,就是確信對這個問題的共識,是化解當下社會矛盾的基礎。
這次考題事件給我們敲了個大大的警鐘,提醒我們,事件的源頭实际上涉及到教育官員、辦學團體、考評局成員、教科書編撰者、教育大學教授、教師工會學校、老師。甚至是整個的社會輿論。人家經營了多年,當家人渾然不覺。「反國教」時被人抓了幾句寫得不大妥的教材,就被打翻在地,舉手投降,自己停止了「囯民教育」。后來釀成了苦果,哨音大起,當家人還是沒有痛下決心,釆取應有措施。今日危機已近,警鐘轟鳴,总該出手了吧? 須知 十年樹人,好的效果還不能三五年就見效了呢。
最近,我反複講「曲突徙薪無恩澤,燋頭爛額為上客」的故事。呼籲既要救火,更要改造煙囱搬遠柴火,才免次次燋頭爛額。作為民間團體,我們也只能做些微小的工作,准備在抗日戰爭胜利七十五周年的今天,為香港的抗戰歷史教育發起一個保留抗戰遺址,收集抗戰資料和三年八個月苦難回憶的活動。希望得到有心者的支持。
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 吳軍捷 文
20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