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人遗址”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2个标签移动版编辑移动网页编辑
2个标签移动版编辑移动网页编辑
第1行: 第1行:
 
     我国远古历史的年代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从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我国的早期历史一下子提前了一百多万年。
 
     我国远古历史的年代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从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我国的早期历史一下子提前了一百多万年。
 
     遗址的发现
 
     遗址的发现
     1965年5月1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进行地质调查时,在该县上那蚌村西北的褐色黏土层中发现了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一为左上内侧门齿,一为右上内侧门齿。牙齿为浅灰色,石化的程度比较深。从门齿硕大等形态恃征观察研究者认为该门齿属于一个青年男性。元谋人牙齿的主要特征是: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元谋人的门齿若与北京人的门齿相比较,在形态上有些相似,如门齿的大小、粗壮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等。但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如元谋人牙齿的齿冠末端扩展,较宽,基部比较收缩,略呈三角形。北京人的牙齿则略作长方形。研究者根据元谋人牙齿的性质,确定其为直立人种的一个新亚种,并以发现这一化石产地的元谋县将其命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元谋人的两颗牙齿,经初步研究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后来围绕含人类牙齿化石的地点,又进行了发掘和多学科的研究。
+
     1965年5月1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进行地质调查时,在该县上那蚌村西北的褐色黏土层中发现了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一为左上内侧门齿,一为右上内侧门齿。牙齿为浅灰色,石化的程度比较深。从门齿硕大等形态恃征观察研究者认为该门齿属于一个青年男性。元谋人牙齿的主要特征是: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元谋人的门齿若与[[北京人]]的门齿相比较,在形态上有些相似,如门齿的大小、粗壮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等。但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如元谋人牙齿的齿冠末端扩展,较宽,基部比较收缩,略呈三角形。北京人的牙齿则略作长方形。研究者根据元谋人牙齿的性质,确定其为直立人种的一个新亚种,并以发现这一化石产地的元谋县将其命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元谋人的两颗牙齿,经初步研究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后来围绕含人类牙齿化石的地点,又进行了发掘和多学科的研究。
 
     1973年冬,考古人员在元谋人化石地点进行了系统发掘,出土了很多哺乳动物化石、石器、炭屑等古文化遗物,为元谋人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在含元谋人牙齿的褐色黏土中及其附近,找到了一些石器,石器以石英岩为原料,有石片、石核、尖状器等类型。其中有出自地层的三件刮削器:一件一面保留着较平的岩面,在较宽的一边缘上进行了第二步加工;另一件形体较小又薄,近似长方形,在一侧边缘上经过加工,刃部微凹;还有一件近似方形,其中有三个边缘保留着修正的痕迹。上述三件石器是元谋人石器文化的代表作。还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在元谋人遗址中出土了一些炭屑,这些炭屑分布的特点是:炭屑多包含在黏土、粉砂质黏土中,少量夹在砾石透镜体内;炭屑分布的上、下界约三米左右,分三层,每层的间距约半米;炭屑的分布不均匀,有的较为集中,呈鸡窝状,有的地方比较分散,呈星点状;炭屑的直径一般在4~8毫米之间,最大的15毫米,最小的1毫米左右,用肉眼可以清楚地看见。后来,在深沟底部还找到了两件颜色发黑的动物化石,经鉴定可能为烧骨。研究者根据以上事实认为,炭屑可能是元谋人用火的痕迹。与元谋人石器和炭屑同时出土的还有许多哺乳动物化石,约40个种类,已经知道的种类有24个,但现在大部分已经灭绝了。
 
     1973年冬,考古人员在元谋人化石地点进行了系统发掘,出土了很多哺乳动物化石、石器、炭屑等古文化遗物,为元谋人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在含元谋人牙齿的褐色黏土中及其附近,找到了一些石器,石器以石英岩为原料,有石片、石核、尖状器等类型。其中有出自地层的三件刮削器:一件一面保留着较平的岩面,在较宽的一边缘上进行了第二步加工;另一件形体较小又薄,近似长方形,在一侧边缘上经过加工,刃部微凹;还有一件近似方形,其中有三个边缘保留着修正的痕迹。上述三件石器是元谋人石器文化的代表作。还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在元谋人遗址中出土了一些炭屑,这些炭屑分布的特点是:炭屑多包含在黏土、粉砂质黏土中,少量夹在砾石透镜体内;炭屑分布的上、下界约三米左右,分三层,每层的间距约半米;炭屑的分布不均匀,有的较为集中,呈鸡窝状,有的地方比较分散,呈星点状;炭屑的直径一般在4~8毫米之间,最大的15毫米,最小的1毫米左右,用肉眼可以清楚地看见。后来,在深沟底部还找到了两件颜色发黑的动物化石,经鉴定可能为烧骨。研究者根据以上事实认为,炭屑可能是元谋人用火的痕迹。与元谋人石器和炭屑同时出土的还有许多哺乳动物化石,约40个种类,已经知道的种类有24个,但现在大部分已经灭绝了。
 
     生存环境和年代
 
     生存环境和年代
第14行: 第14行:
 
     我国是发现早期人类化石的重要地区之一。在湖北建始、巴东发现过南猿的牙齿。元谋人被发现后,经初步研究划归直立人阶段,研究者将元谋人的牙齿形态与类人猿、巨猿、南方古猿、北京人、智人的牙齿作了比较和研究,认为元谋人牙齿与北京人牙齿相比,差异的程度则更大。由于元谋人生存时代远比北京人为早,研究者将元谋人上中门齿作为我国南方迄今已发现的早期类型直立人代表。形态上与北京人的不同地方,反映了他们可能具有从纤细类型南猿向直立人过渡的特点。这一性质说明,元谋人为早期的直立人代表,又反映出南猿的某些性状,说明元谋人在人类社会开创时期,从南猿向直立人过渡阶段上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我国是发现早期人类化石的重要地区之一。在湖北建始、巴东发现过南猿的牙齿。元谋人被发现后,经初步研究划归直立人阶段,研究者将元谋人的牙齿形态与类人猿、巨猿、南方古猿、北京人、智人的牙齿作了比较和研究,认为元谋人牙齿与北京人牙齿相比,差异的程度则更大。由于元谋人生存时代远比北京人为早,研究者将元谋人上中门齿作为我国南方迄今已发现的早期类型直立人代表。形态上与北京人的不同地方,反映了他们可能具有从纤细类型南猿向直立人过渡的特点。这一性质说明,元谋人为早期的直立人代表,又反映出南猿的某些性状,说明元谋人在人类社会开创时期,从南猿向直立人过渡阶段上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2.人种起源上的地位
 
     2.人种起源上的地位
     人类学家在研究云南元谋人的两枚内侧门齿时发现,牙齿舌面中部为一凹面,沿凹面的两面有褶起的凸棱,呈现铲形构造。这种现象极其重要,它为探寻人种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根据早年海德路加和魏敦瑞的研究,铲形门齿在现代中国人中反映最突出,以中国女性为例,她们的上内侧门齿铲形者占82.7%,半铲形者占12.5%,微铲形者占1%,非铲形者仅占3.8%。与此相反现代白种人女性的上内侧门齿为铲形者仅占2.6%,半铲形者占5.2%,微铲形者占21.8%,非铲形者占70.4%。近年,卡包奈尔在统计中国人、日本人上门齿时指出:显著铲形者,上内侧门齿为92.7%,上外侧门齿91.3%,其他人种中,有的为零,最高也不超过5%。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种族的门齿构造差异是何等之大!一般说来,黄种人的两个上内侧门齿和两个上外侧门齿都是铲形的。因此,铲形门齿成了判断黄种人的重要依据。我国的古人类化石出土很多,对这一特征,人类学家早已注意到:北京人的上门齿,舌面中间深凹,侧缘皱起成铲形。湖北[[郧县人]]的左上内侧门齿“齿冠两侧缘向内卷起,使舌面成铲形,内卷的程度以远中缘较大”。[[桐梓人]]的右上内侧门齿,由于磨耗,舌窝部分已不保留,但从发育的底结节和齿冠两侧缘增厚看来,该门齿可能呈铲形。山西襄汾[[丁村遗址]]出土的三枚人牙,其中一枚为右上内侧门齿,一枚为右上外侧门齿,两颗门齿除其原始特征外(当然比北京人为进
+
     人类学家在研究云南元谋人的两枚内侧门齿时发现,牙齿舌面中部为一凹面,沿凹面的两面有褶起的凸棱,呈现铲形构造。这种现象极其重要,它为探寻人种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根据早年海德路加和魏敦瑞的研究,铲形门齿在现代中国人中反映最突出,以中国女性为例,她们的上内侧门齿铲形者占82.7%,半铲形者占12.5%,微铲形者占1%,非铲形者仅占3.8%。与此相反现代白种人女性的上内侧门齿为铲形者仅占2.6%,半铲形者占5.2%,微铲形者占21.8%,非铲形者占70.4%。近年,卡包奈尔在统计中国人、日本人上门齿时指出:显著铲形者,上内侧门齿为92.7%,上外侧门齿91.3%,其他人种中,有的为零,最高也不超过5%。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种族的门齿构造差异是何等之大!一般说来,黄种人的两个上内侧门齿和两个上外侧门齿都是铲形的。因此,铲形门齿成了判断黄种人的重要依据。我国的古人类化石出土很多,对这一特征,人类学家早已注意到:北京人的上门齿,舌面中间深凹,侧缘皱起成铲形。湖北[[郧县人]]的左上内侧门齿“齿冠两侧缘向内卷起,使舌面成铲形,内卷的程度以远中缘较大”。[[桐梓人]]的右上内侧门齿,由于磨耗,舌窝部分已不保留,但从发育的底结节和齿冠两侧缘增厚看来,该门齿可能呈铲形。山西襄汾[[丁村遗址]]出土的三枚人牙,其中一枚为右上内侧门齿,一枚为右上外侧门齿,两颗门齿除其原始特征外(当然比北京人为进步),舌面都呈明显的铲形。较晚的[[河套人]]、[[柳江人]]、[[山顶洞人]]等也均有这一特征。由此可以看出,从[[直立人]]到[[智人]]的各个阶段,这特征构成一条线。这一线索勾画出了铲形门齿演变的历程。
),舌面都呈明显的铲形。较晚的河套人、柳江人、山顶洞人等也
+
    一般的说法是,人种形成于智人时期,譬如我国柳江人和山顶洞人就是典型代表。但追根求源,从人类化石上蛛丝马迹的线索看,人种的起源或许还可以提前。魏敦瑞首先把北京人同黄种人挂上了钩,认为北京人是现代黄种人的直系祖先。他就是以铲形门齿这一特征作为主要论据的。目前的考古发现证明,铲形门齿
均有这一特征。由此可以看出,从直立人到智人的各个阶段,这
+
这一特征的出现比北京人更为遥远,不仅比北京人稍早的中更新世的[[娜县人]]存在,而且可以追溯到早更新世的元谋人了。我们知道,种族的形成也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经过了极为漫长的岁月,单从铲形门齿这一特征看,就可以找到它形成过程中的时间表。由于元谋人等一系列的化石特征,对研究种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许因此可以把种族的形成时间上溯到几百万年前。黄色人种又称为[[亚美人种]]),我国居民属于黄色人种的东亚支系。
特征构成一条线。这一线索勾画出了铲形门齿演变的历程。
 
一般的说法是,人种形成于智人时期,譬如我国柳江人和山顶
 
洞人就是典型代表。但追根求源,从人类化石上蛛丝马迹的线索
 
看,人种的起源或许还可以提前。魏敦瑞首先把北京人同黄种人
 
挂上了钩,认为北京人是现代黄种人的直系祖先。他就是以铲形
 
门齿这一特征作为主要论据的。目前的考古发现证明,铲形门齿
 
这一特征的出现比北京人更为遥远,不仅比北京人稍早的中更新
 
世的娜县人存在,而且可以追溯到早更新世的元谋人了。我们知
 
道,种族的形成也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经过
 
了极为漫长的岁月,单从铲形门齿这一特征看,就可以找到它形成
 
过程中的时间表。由于元谋人等一系列的化石特征,对研究种族
 
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许因此可以把种族的形成时间上溯
 
到几百万年前。黄色人种又称为亚美人种(因这一种族主要分布
 
在亚洲和美洲地区而得名),我国居民属于黄色人种的东亚支系。
 
 
我国是黄色人种的重要诞生地。
 
我国是黄色人种的重要诞生地。
 
3.物质文化上的反映
 
3.物质文化上的反映
 
元谋人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虽少,其意义却不可低估。我们
 
元谋人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虽少,其意义却不可低估。我们

2019年2月14日 (四) 03:08的版本

    我国远古历史的年代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从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我国的早期历史一下子提前了一百多万年。
   遗址的发现
   1965年5月1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进行地质调查时,在该县上那蚌村西北的褐色黏土层中发现了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一为左上内侧门齿,一为右上内侧门齿。牙齿为浅灰色,石化的程度比较深。从门齿硕大等形态恃征观察研究者认为该门齿属于一个青年男性。元谋人牙齿的主要特征是: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元谋人的门齿若与北京人的门齿相比较,在形态上有些相似,如门齿的大小、粗壮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等。但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如元谋人牙齿的齿冠末端扩展,较宽,基部比较收缩,略呈三角形。北京人的牙齿则略作长方形。研究者根据元谋人牙齿的性质,确定其为直立人种的一个新亚种,并以发现这一化石产地的元谋县将其命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元谋人的两颗牙齿,经初步研究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后来围绕含人类牙齿化石的地点,又进行了发掘和多学科的研究。
   1973年冬,考古人员在元谋人化石地点进行了系统发掘,出土了很多哺乳动物化石、石器、炭屑等古文化遗物,为元谋人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在含元谋人牙齿的褐色黏土中及其附近,找到了一些石器,石器以石英岩为原料,有石片、石核、尖状器等类型。其中有出自地层的三件刮削器:一件一面保留着较平的岩面,在较宽的一边缘上进行了第二步加工;另一件形体较小又薄,近似长方形,在一侧边缘上经过加工,刃部微凹;还有一件近似方形,其中有三个边缘保留着修正的痕迹。上述三件石器是元谋人石器文化的代表作。还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在元谋人遗址中出土了一些炭屑,这些炭屑分布的特点是:炭屑多包含在黏土、粉砂质黏土中,少量夹在砾石透镜体内;炭屑分布的上、下界约三米左右,分三层,每层的间距约半米;炭屑的分布不均匀,有的较为集中,呈鸡窝状,有的地方比较分散,呈星点状;炭屑的直径一般在4~8毫米之间,最大的15毫米,最小的1毫米左右,用肉眼可以清楚地看见。后来,在深沟底部还找到了两件颜色发黑的动物化石,经鉴定可能为烧骨。研究者根据以上事实认为,炭屑可能是元谋人用火的痕迹。与元谋人石器和炭屑同时出土的还有许多哺乳动物化石,约40个种类,已经知道的种类有24个,但现在大部分已经灭绝了。
    生存环境和年代
   在元谋人生存的时候,动物群中比较多的云南马、牛、羚羊等是草原性的动物,鹿类则喜欢生活在热带的雨林中;竹鼠、兔、野猪、爪蹄兽、小灵猫等生活在灌木丛间较低温的草地,大型的肉食类如虎、豹、剑齿虎、犀牛和大型鹿类、象等为森林动物。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元谋人生活时的气候温暖、湿润,以草原一灌木丛林的环境为主。这里的植被是以松属植物为主,还有落羽杉科、桅木属、榆属等。草本较多,如菊科、艾属等草甸植物。草、木植物可同上述动物化石互为印证,说明元谋人生活在草原——森林的环境之中。从动、植物和人类文化遗物可以推测出元谋人生活的大致情景。地质学的研究还向我们提供了元谋人生存的绝对年代。元谋人生存的地方,是一个河湖相沉积盆地,从沉积特征、孢子花粉和哺乳类化石材料分析:自下而上可分为四段,计28层,第一段为1~4层;第二段为5~17层;第三段为18~23层;第四段为24~28层。元谋人牙齿出土自第四段第25层的棕褐、褐色黏土中。第四段还出土有石器炭屑和烧骨。哺乳动物化石有:云南马、中国犀、爪蹄兽、泥河湾剑齿虎、桑氏猎狗、原始鹿、斯氏鹿、云南水鹿等四十余种。其中的云南马、爪蹄兽、原始狗、枝角鹿等为第三纪的残存种。从元谋人动物群的总体性质看,为更新世早期的产物。根据古地磁法的测定,元谋组地层的形成距今310万年至150万年。元谋人牙齿属早更新世,距今170万年至110万年,绝对年代距今约170±10万年。这一测定不仅确定了元谋人的生存年代,而且将第四纪地层的开端推进到距今310万年,这在地层学上也是件大事。
 元谋人遗址发现的意义
 元谋人遗址,是我国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唯一含人类化石的遗址。它的发现不仅对地层的划分具有重大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元谋人及其文化遗物,材料虽然不多,但意义非浅。下面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种的形成、物质文化、工具的产生、人类对火的应用和我国早期历史的形成等,探讨它所处的地位。
   1.在人类起源和发展上的位置
  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大量化石的出土,特别是非洲、亚洲和欧洲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地区,发现了一系列古猿化石,这些品种不同时代各异的化石,粗略勾画了从猿到人的发展历程,也印证了达尔文的人、猿同祖和恩格斯劳动创造入的人类起源学说。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生活在距今三千万年以前的渐新世时期的埃及古猿是已知最古老的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的祖先。腊玛古猿是人类的祖先,我国发现的体形较小的腊玛古猿,很可能属于人的系统。
 就目前所知,人类社会历史的肇始以南方古猿(纤细种)为代表。,因为南方古猿的性状较腊玛古猿为进步,已能制造粗糙的工具,已经属于人的范畴了。
    从以上简述可以看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脉络是: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埃及古猿,由此分两支演进:一支经过森林古猿逐步演化到现代类人猿,另一支经过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纤细种)演化到直立人。南方古猿(纤细种)已会制作工具,转化为人了。
   我国是发现早期人类化石的重要地区之一。在湖北建始、巴东发现过南猿的牙齿。元谋人被发现后,经初步研究划归直立人阶段,研究者将元谋人的牙齿形态与类人猿、巨猿、南方古猿、北京人、智人的牙齿作了比较和研究,认为元谋人牙齿与北京人牙齿相比,差异的程度则更大。由于元谋人生存时代远比北京人为早,研究者将元谋人上中门齿作为我国南方迄今已发现的早期类型直立人代表。形态上与北京人的不同地方,反映了他们可能具有从纤细类型南猿向直立人过渡的特点。这一性质说明,元谋人为早期的直立人代表,又反映出南猿的某些性状,说明元谋人在人类社会开创时期,从南猿向直立人过渡阶段上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2.人种起源上的地位
   人类学家在研究云南元谋人的两枚内侧门齿时发现,牙齿舌面中部为一凹面,沿凹面的两面有褶起的凸棱,呈现铲形构造。这种现象极其重要,它为探寻人种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根据早年海德路加和魏敦瑞的研究,铲形门齿在现代中国人中反映最突出,以中国女性为例,她们的上内侧门齿铲形者占82.7%,半铲形者占12.5%,微铲形者占1%,非铲形者仅占3.8%。与此相反现代白种人女性的上内侧门齿为铲形者仅占2.6%,半铲形者占5.2%,微铲形者占21.8%,非铲形者占70.4%。近年,卡包奈尔在统计中国人、日本人上门齿时指出:显著铲形者,上内侧门齿为92.7%,上外侧门齿91.3%,其他人种中,有的为零,最高也不超过5%。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种族的门齿构造差异是何等之大!一般说来,黄种人的两个上内侧门齿和两个上外侧门齿都是铲形的。因此,铲形门齿成了判断黄种人的重要依据。我国的古人类化石出土很多,对这一特征,人类学家早已注意到:北京人的上门齿,舌面中间深凹,侧缘皱起成铲形。湖北郧县人的左上内侧门齿“齿冠两侧缘向内卷起,使舌面成铲形,内卷的程度以远中缘较大”。桐梓人的右上内侧门齿,由于磨耗,舌窝部分已不保留,但从发育的底结节和齿冠两侧缘增厚看来,该门齿可能呈铲形。山西襄汾丁村遗址出土的三枚人牙,其中一枚为右上内侧门齿,一枚为右上外侧门齿,两颗门齿除其原始特征外(当然比北京人为进步),舌面都呈明显的铲形。较晚的河套人柳江人山顶洞人等也均有这一特征。由此可以看出,从直立人智人的各个阶段,这特征构成一条线。这一线索勾画出了铲形门齿演变的历程。
    一般的说法是,人种形成于智人时期,譬如我国柳江人和山顶洞人就是典型代表。但追根求源,从人类化石上蛛丝马迹的线索看,人种的起源或许还可以提前。魏敦瑞首先把北京人同黄种人挂上了钩,认为北京人是现代黄种人的直系祖先。他就是以铲形门齿这一特征作为主要论据的。目前的考古发现证明,铲形门齿

这一特征的出现比北京人更为遥远,不仅比北京人稍早的中更新世的娜县人存在,而且可以追溯到早更新世的元谋人了。我们知道,种族的形成也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经过了极为漫长的岁月,单从铲形门齿这一特征看,就可以找到它形成过程中的时间表。由于元谋人等一系列的化石特征,对研究种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许因此可以把种族的形成时间上溯到几百万年前。黄色人种又称为亚美人种),我国居民属于黄色人种的东亚支系。 我国是黄色人种的重要诞生地。 3.物质文化上的反映 元谋人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虽少,其意义却不可低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