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归劳动者所有”的提法是不切实际的妄言

来自通约智库
张子阳讨论 | 贡献2018年7月16日 (一) 22:18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的提法是不切实际的妄言

张子阳 律师 转载至:[1]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曾经是某组织提过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也曾经迷惑了劳苦大众。可历次的这种社会实践结果如何呢?除了打破封建权贵对自然资源的垄断有点进步意义外,带给劳动者的,无非仍然是平等地贫穷,仍然是阻碍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桎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一切归劳动者所有”不符合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的财富并非全是劳动创造,也就是说,劳动从来就不是财富产生的唯一源泉。财富的创造来源分别有自然资源(土地、矿藏、水源等);知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资本(资源、死劳动、知识等);活劳动等在内的各类要素。劳动者拥有的活劳动虽然是财富产生的必要条件或重要源泉,但绝不是唯一源泉。既便一个人很少提供活劳动,他也有权平等享有非劳动产生的财富如土地、知识、资本等要素的权利。

  二、“一切归劳动者所有”掩盖不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就劳动创造的财富而言,“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并未解决每个人劳动中贡献力量的大小所产生的财富差异,也就是说,剥削现象仍然不可避免。因为人的自然凛赋差异,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自然而然也会出现差别。比如技能高的自然会比技有差的创造更多财富,脑力劳动者如科学家创造的财富自然比体力劳动创造更多财富。那么“一切归劳动者所有”抹杀这种差异,无异于鼓励人们不学无术、傻瓜处世,其结果就是回到“大跃进”时代或今天的朝鲜社会形态,人们虽然是平均了,但却摘不掉贫穷的帽子。

  三、“一切归劳动者所有”从来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就社会现实而言,无论是百年前中国的太平天国,还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还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等,虽然在推翻封建制度和保障人类平等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进步意义,但最终结果表明,它即不可能实际做到,也不是持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