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三易
《连三易》是电子时代的三进制计算工具
第一节《归藏易》是农耕时代的一进制计算工具
人类的祖先盘古伏羲氏时代就发现了人类三种社会形态所对应使用的三种计数工具,即三《易》。易,是数的变易,而且是最简洁的计数法,所以,又称简易。所谓三《易》,是指《归藏易》、《阴阳易》(又称《周易》)和《连三易》(又称《连山易》)。这三《易》统称《易经》,是人类计数工具的统称。
史料一直记载,人类计数工具的三《易》中的《归藏易》和《连三易》又称《连山易》已经失传了,意思是末能留于后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计数与人类同在,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人类的计数方法。
人类最早的计数方法是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指远古时代人类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一种手段之一。它发生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
在一些部落里,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我国古代文献对此有所记载。《周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春秋左传集解》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由于人类每天都在生活,需要结绳记事的绳子也越来越多,需要占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这无论是搓绳的麻,还是所占的地方,都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生活现实的需要是科研最大的动力,在现实需求的逼迫下,计数方法的进步应运而生。所以,数学是人类最早产生的学问。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问,是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数是一个用作计数、标记或用作量度的抽象概念,是比较同质或同属性事物的等级的简单记录形式。代表数的一系列符号,包括数字、运算符号等,统称为记数系统。
简单计数是一个重复加或减1的数学行为,通常用于算出对象有多少个或放置想要之数目个对象,即对第一个对象从一算起且将剩下的对象和由二开始的自然数一对一对应。
《归藏》易是计数法中的十进制计数法,亦即“归一藏十”法。但这种十进制计数法,本质上还是一进制计数法。十进制只是一进制的集约化,因为,它的本质没有改变,只是一个一个的加或减而已。所以,史书认为《归藏》易是《周易》的前身是正确的。
至于有的人认为,《周易》是乾卦开头,那么,《归藏》易就是坤卦开头。这纯粹是站在《周易》的立场上的一种胡乱猜想而已,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突破,也不能对《归藏》易有任何有价值的说明。
至于为什么说《归藏易》是农耕时代的计算法,是因为,农耕时代是一个慢节奏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农耕生产的增长也非常有限,一般都是在原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的简单再生产,而且,规模很小,一般都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消费也很简单,一般是自给自足,很少交换,集市便可完全满足日常生产与生活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所以,一进制及其集约化形式十进制“归一藏十”的《归藏》易,便足可以满足了。
一进制及其集约化形式十进制“归一藏十”的《归藏》易的标准计算工具是珠算,亦即二十一世纪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算盘。别看算盘现在已经淘汰了,但它曾陪伴人类一直从远古走到今天。所以,那种认为《归藏》易已经失传的说法,是完全没有理解《归藏》的本质而已。
第二节《阴阳易》是工业时代的二进制计算工具
《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作为占卜之用。《周易》其实是《阴阳易》。史书认为,《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的概念,意思是与阴阳和太极无关。这种观点是没有看到《周易》的本质。
《周易》的本质是阴阳,水与火的对立统一就是阴与阳的对立统一。
而阴阳是太极的核心内容。易道同源,易与道都是来自太极。
应当说,周文王抓住了太极易学的本质,这是应当肯定的一面。但是,《周易》也有牵强附会的一面。比如,八卦中的雷、风、山、泽等其实只是类比而已,这些类比大大降低了易经的预测功能。一些预测师之所以算不太准,皆因八卦中的类比不当所使然。
其实,五行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五行中,除过水、火、土是原生态的外,其他如木、金其实是三生万物的所生物,所以,属于第二层次的东西,不是与水、火、土处于同一个层次的东西。
人在太极中运行,太极分为阴、阳。在阴,阳中,阳中含太阳,指正午,少阳指日出时的早晨,而太阴指午夜,少阴指日落时的傍晚。
除此以外附加的东西都不可靠。只有两翼与四象是可靠的,可信的,而八卦虽然其核心思想是正确的,但也夹杂了不正确的因素。所以,用八卦预测,指八个方位还是可以的,但要预测具体事情那就有水份了。
二进制的《阴阳易》较之一进制的《归藏》易有质的进步,是一个质的飞跃。
《归藏》易没有分开阴阳,只是对数的简单增减。而二进制分开了阴阳,分开了正反,正负。二进制在数学和数字电路中指以2为基数的计数系统。
这一系统中,通常用两个不同的符号0和1来表示。
数字电子电路中,逻辑门的实现直接应用了二进制,因此,现代的计算机和依赖计算机的设备里都用到二进制。
中华民族的阴阳二进制太极原理被德国历史上少见的通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所发现,从而才使二进制原理走出占卜领域,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
二进制后来成为计算机的基础逻辑门,莱布尼茨功不可没。
以二进制为基础逻辑的计算机的发明,直接推动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并且成为工业文明的标志性计算工具。与一进制“归一藏十”的《归藏》易算盘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本人是一名律师,常常往返于各大城镇,他非常多的公式都是在颠簸的马车上完成的,他也自称具有男爵的贵族身份。
第三节《连三易》是电子工业时代的三进制计算工具
《连三易》古称《连山易》,又称《连山》,是天下第一部易书。
其名初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小》,据传为天皇氏所创。《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中,连山易和归藏易,两千年来历代典籍鲜有记载。学术界无不认为其已失传,几成定论。
此二易也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一件千古之谜。
其实,如前所说,《归藏易》并末失传,而是转化成了算盘和现代算术。真正失传了的是《连三易》,也即《连山易》。那么,为什么说是《连三易》,而不是《连山易》呢?因为,上古无文字,文字产生前先产生的是数,数产生后才产生的文字。在人们长期的口口相传中,“三”也就变成了“山”。
至于学界认为,《连山易》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纯粹是一种想象。而且,这种想象是在先把“三”变成“山”之后的想象。如郑玄在《易赞》中说:《连山》者,象山出云,连连不绝。其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
至于《连三易》为什么能够失传,这是因为它的难度太大,远比《阴阳易》要复杂得多,人们用不上它,时间久了也就自然失传了。但可喜的是史料还是有一些记载。
比如,宋朱罗泌《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载,《连山》是以四季六气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符为吉凶判辩之坐标,以三六九运为时空转换。不同于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的客观来指导概念论的辩证方法。
由此可见,《连三易》是三元论,是以三为基数的运算方式。
如果说,《阴阳易》是以一,一一为基数的,那么,《连三易》就是以一,一一,一一一为基数的。以下图式为连三易的基数式:
一一一
--- ---
————
上图式准确地揭示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全过程。二三六甲,三三九卦。这就是,以六甲值符为吉凶判辩之坐标,以三六九运为时空转换。这完全不同于二进制的八卦模式。
如果说,《归藏易》是一进制,《阴阳易》是二进制,那么,《连三易》就是三进制。同样,如果说,《归藏易》一进制的典型性工具是算盘,《阴阳易》二进制的典型性工具是二进制计算机,那么,《连三易》三进制的典型性工具是三进制计算机。这就是说,人类社会智能工具发展的方向是三进制计算机。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象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及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类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因为,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人工智能层次的提升依赖于计算机本身层次的提升,我们目前使用的计算机是二进制计算机。二进制计算规则非常简单,但并不能完全表达人类想法。
在一般情况下,命题不一定为真或假,还可能为未知。在三进制逻辑学中,符号1代表真;符号-1代表假;符号0代表末知。这种逻辑表达方式更符合计算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趋势。它为计算机的模糊运算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
三进制代码的一个特点是对称,即相反数的一致性,因此它与二进制代码不同,不存在无符号数的概念。这样,三进制计算机的架构也更简单、稳定、经济得多。其指令系统也更便于阅读,且非常高效。
其实,三进制计算机的研究比二进制计算机还要早,但由于元器件材料过不了关,所以,电子工程师们就把重心转到二进制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上了。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真空管和晶体管等计算机元器件被速度更快、可靠性更好的铁氧体磁芯和半导体二级管取代。这些电子元器件组成了一个很好的可控电流变压器,这为三进制逻辑电路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三进制逻辑电路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而且需要的设备和电能也更少。
所以说,三进制计算机的研究和开发及应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
发现三进制计算机原理最早的是莫斯科大学。
三进制计算机的原理是:
1 对称性。对称三进制比二进制更方便的表示所有整数;
2 三进制是“逢三进一,退一还三”的进制;
3 三进制数码包括“0,1,2”,电信号(-1),0,1;
4 三进制数位小数点前从右往左依次是1位,3位,9位,27位,81位,243位------;
5 三进制数位小数点后从左往右依次是3分位,9分位,27分位,81分位,243分位-----;
6 写时注意应打括号,加下标3。如(1201),读作一二零一,不能读成一千二百零一,这是因为,它所对应于27位,9位,3位和1位,不是千百十个位。
如果说,《归藏易》一进制为代表的算盘是与农耕时代相适应的,《阴阳易》二进制为代表的二进制计算机是与工业时代相适应的,那么,《连三易》三进制为代表的三进制计算机就是与电子化相适应的。让我们展开双手迎接三进制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化时代的到来!
讨论题:
1、什么是《归藏易》?它真的失传了吗?
2、《阴阳易》与二进制计算机是什么关系?
3、什么是《连三易》?《连三易》为什么能误传为《连山易》?
4 怎么样开发和利用《连三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