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们的好姐妹-田燕文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怀念我们的好姐妹一一田燕文

田燕文是我们的姐妹(姐妹4人她排行第二),一九五。年二月五日出生, 籍贯广东顺徳,是广州市华师附中66届初三毕业生。在1968年11月响应党和 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是广州市第一批到海南岛的广州知识青年。

我们出生在一个香港造船业工人的家庭”父亲对我们姐妹的成长影响非常大。 我们的祖父母在日寇侵华、家乡沦陷时期饿死。父亲家贫,12岁(1932年)离 开了家乡去香港谋生。父亲一人在香港艰辛工作,受尽苦难。后来,他在香港太 古船坞工作加入了先进的华人职工会。他思想不断进步,热爱祖国。新中国的成 立,他感到骄傲和自豪,有国家作依靠腰干都挺直了。父亲用工余时间义务参与 发展工会工作。香港太古船坞是英国人开的•-冋颇具规模的大型船厂,其管理设 施、设备、技术一流。解放初期,国内造船业落后,华人职工会要抽派部份骨干 回广州的船厂发展国家的造船业。当时父亲准备与他的工作伙伴一齐回国,但工 会安排父亲继续留在太古船坞工作,争取更多的中国同胞团结在工会的周围为同 胞们的生活,为同胞们争取更多权益。因为这任务非常題大,父亲要服从工会的 安排继续留在香港。父亲的工会工作伙伴回到广州分别在广州船厂、黄埔船厂等 工厂担任厂长和工程师。父亲每次回广州,我们一家人都会去探望他们,一直保 持来往。父亲曾获得华人职工会颁发的“爱会模范”奖状。在1959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庆的国庆典礼,父亲获国家邀请上北京,在天安门城楼上观 礼。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在我们姐妹心中扎下了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有国才有家。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生活是最幸福的。父亲在香港工作,母亲和我们姐妹在广 州生活。母亲是街道工作的积极分子。燕文从小在党的阳光沐浴下成长,她听党 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人很单纯,无杂念,爱学习,爱 劳动,爱锻炼,得了三好学生奖状不炫耀,得了体育运动奖状不哼声,她把这一 切都轻轻收藏起来。她学雷锋,艰苦朴素。父亲在香港每年回来探亲有些好衣服, 她总是让给姐妹。她勤俭节约,乐于助人。

燕文的离去是我们家中最悲痛的事。1970年10月当收到出事的电报,姐姐 婉文及姨丈马上赶去兵团办理后事。一周年时我们姐妹到过六师二团拜祭。在那 以后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心一直隐隐作痛。每当有人问起我们有多少兄弟姐妹,我 们都要先安顿一下自己的情绪再回答。燕文留在家里的物品我们不忍翻阅,不想 在受伤的心上再插刀。后来由于房屋要拆迁,在整理她的遗物时看到有很多很多 张“三好学生”的奖状、在附中校运会“女子短跑"、“女子接力赛”的奖状、 文娱活动“快板比赛”的奖状等等。在这时,她戴着眼镜,温纯尔雅、开朗灵巧、 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样子又活现眼前。她是我们的好姐妹、是父母的好女儿. 我们将这些光荣的记录都烧给了妈妈(妈妈已去世),我们告诉妈妈,您有一个 好女儿!您是一位光荣的妈妈!

当年1968年上山下乡,学校的分配方案:投亲靠友去农村、插队落户、去 农场,自由选择。燕文、洁雯(姐妹中排第三)需要选择去向。洁雯讲:我们姐 妹两人一齐返家乡顺德。我们的家乡很富裕是鱼米之乡一一桑基、鱼塘、养蚕, 生活有亲戚照顾,不用离乡别井,随时可以骑自行车回广州。但燕文坚决响应覚 的号召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她第一批报名去海南岛,她说:我要去 海南岛,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培养人。回家乡,不是我的选择。燕文怀 着把青春献给海南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出发到了海南岛。

燕文做人乐观,她写信回家从来报喜不报忧,不想父母担心她。海南岛的艰 辛人人皆知,父母总是想给她寄衣服和食物、奶粉、罐头、饼干、腊肉等:但她 坚决不让寄。她说:不耍搞特殊化,这里生活得很好,不要担心。她又说:她需 要的是尽快知道外界的消息,知道国家的大事,知道钟点时间,所以我们寄去了 当时最好的红旗牌半导体收音机和上海牌手表给她。她还教导妹妹要好好学习, 多上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上书店时顺带买一些有关国家大型建设事迹的书籍、一 些种植植物的书籍寄给她。她全心全意投入农场工作,是党的好女儿,国家的好 女儿,人民的好女儿。我们深深的爱戴她、怀念她。

燕文去了海南后从未回过家探亲。父母很想见她,要求她申请探亲假回广州。 后来又听说有个邻居的女儿从海南回来探亲后,父母更加逼切要求她申请探亲假 回广州。但燕文总是说:还有很多兵团战士还未回家探亲,自己迟些再申请。 为改善全团干部战士的生活,解决吃肉难的问题,从各个连队抽调出吃苦耐 劳的优秀女知青组建养猪连。燕文被抽派到养猪连。在她的来信中表现得非常兴 奋、非常雀跃。她说:这里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她一定不辜负党的期望、组织的 期望,她一定要发挥最大的干劲,好好地大干一场。

最近从大家的通讯中得知,在那悲痛难忘的10月17 0,狂风卷着暴雨,洪 水来势汹汹,28位英勇的战士顾不上收拾个人行装物品,先把大米、食油、面粉 堆到房子的最高处,紧急中首先把连队的文书资料、司务长登记证册、账本等公 家物品包裹好,有的还把毛主席语录裹得严严实实......28位同志在极度危急当中 他们一心想着他人安危,想着集体利益,唯独没有想到自己。到生命最后的一刻, 他们还高唱《国际歌》。

他们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可歌可泣,牺牲情节感天动地。为了祖国的繁荣昌 盛,为了实现心中美好的革命理想,他们先走了。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者, 是不畏艰险、一往无前、勇于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烈士!应该为他们正名,以慰 他们在天之灵,亦以使家属释怀。

                                     田婉文   田洁雯  田婉明
                                          2019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