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体外保存与活动
人的聪明才智,人类文明终将是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很久以前,人类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悟就记录在岩壁、龟壳、竹简上,后来则记录在纸上,著书立说,再后来则记录在电脑上。后人不断的通过前人积累在头脑之外的载体上的知识进行学习,然后再补充回到大脑之外的载体上。
在电脑出现之前,这些积累在人脑之外的知识是固化、静态的,只有通过人脑的学习,才使之激活。现在有了电脑,这些前人积累在头脑之外的知识除了继续供给后人学习,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人机对话,进行人脑之外的逻辑推理,运算,进而在人脑之外进行自我学习(机器学习),进行自我更新。继续发展下去,终将有一天,这些人脑之外的学习和推理能力将强于人脑,独立分离于人脑,成为比人类高级的物种。人自己怎么办?
远古的时候,人的思想无法系统完整的进行描述和保存,只是一些简单的记述。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像现代那样方便的保存载体。
那时,要记录什么,只能找一些石头、树枝进行辅助记录。进而采用了比较复杂的结绳记事或刻画符号进行描述。
将要表达的思想画在岩石上
《周易· 系辞· 上》曰: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易 之为书契。” 《九家易》 也说:“古者无文字,其 为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 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 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 足以相治也。”
人类发明了比较锋利的刀具之后,将想到的事情刻在动物的骨头,乌龟的甲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