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后记
后记
2004年华附的校庆虽说不是学校的小庆、大庆,却是我们67届附中人心中的重要日子。人生如白驹过隙,40年转瞬即逝。留在我们心底的仍是不变的情怀。在校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顺利地举办了全级的大聚会、出版了这个小册子,这是许多同学的心声,它从各个角度反映着我们这代人的遭遇、抒发着我们这代人的胸怀。是我们心中永久的记忆和纪念。
为了让这次活动能够举行得更加有意义、使同学们的相聚、活动更加愉快地进行,由李新苗发起和多方联络,组成了有各班同学代表参加的联络小组。在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将活动的过程向全体同学作一个交代。
04年7月26日,在新苗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把设想给议了议。参加者有:一班的刘敏瑞;二班的林克勤;三班的李新苗、伍爱;五班的延奇南。在座的还有回国省亲的初三(2)班学姐侯建平。四班及六班的代表因临时的原因未能出席。新苗提出了全级大聚会的建议,大家认为此举创意很好,并初步议了大致的活动内容,侯学姐建议,为了活跃气氛,是否可以安排些文娱节目。由各班代表回去后分头通知本班的同学。4班和6班由新苗会后将活动内容另行告之。
04年10月21日下午,林宜光老师和李新苗、张德雄、延奇南、李邦锐、林克勤、叶小沧等回到华附,与负责校友接待工作的陈新老师见面,商议了会议活动的地点、赠送纪念品等事宜,互相留下联络方式。以便下一步工作的进行。确定由李邦锐同学撰写本书的前言。当天还实地考察了华附附近的中、西餐酒店,为活动当天的聚餐场地作准备。同时决定于10月30日上午10时,在延奇南家再次召集各班代表,就活动内容及进一步具体落实各项细节。
30日会议的代表是:1班的范至庄、郭小文;2班的林克勤;3班的李新苗、周世平;4班的蒋向午、邱六元;5班的麦保尔、田亚东、张德雄、延奇南;六班的胡小刚、黄漾。会议讨论了此次活动的主题,决定了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初步决定:
1、 收集各班同学手中的老照片,刻录成光盘,附中日发给参加聚会的同学们。
2、 收集各班同学写的抒发我们这代人的经历的各种文章、诗歌。印刷成一个小册子,附中日发给参加聚会的同学们。
3、 赠送一件纪念品给母校,初步定为为母校种一棵纪念树。
4、附中日当天,请专业摄影师为到校的同学和曾经任教的老师拍集体照作为留念。
5、 附中日当天,请专业人员为我们的活动全过程摄像,并刻录成光盘。
6、 附中日聚会时,请当年的老师和学生代表发言,并由各班演出一些小型的文娱节目以活跃气氛。
7、 附中日当天中午在学校附近餐厅举行全级聚餐。
会上麦保尔同学慷慨应承了免费制作所有老照片的光盘。会上还决定了各班收集照片和文章的截稿日期为11月12日。
会后,大家积极行动,各自联系本班同学,商量出节目、寻找“失散”多年的老同学、老老师、发动大家写文章、找老照片、修订同学通讯录等等。由李新苗负责汇总文章和照片,范至庄负责联系聚餐事宜,延奇南负责联系封面设计和印刷,徐小桔负责联系摄像事宜。
经过同学们的一番共同努力和华师附中领导、老师及其他各届校友们的大力支持,我们的活动得以成行。在此,我们衷心地感谢为本次活动题词的老校长王屏山、为本书作封面设计的校友朱松青、负责帮助我们联系种树的邝锦标校友以及所有为此次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编者
2004.11.30.
返回《足迹》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