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国际标准建设
中华文化国际标准建设
太极大学哲学院群演讲稿
周喜峰
2020年1月4日
一、 中华文化国际标准的内容
1.和谐信仰观点体系的三个结论。参阅《溯源:太极和易经,致用:公平和正义》。
结论一:以体用不二为哲学基础(不二即平衡逻辑),体代表本体,用代表物质和精神的总和,道德是体与用之间、物质与精神之间趋近和谐,不道德是远离和谐,道德标准是促进和谐,宇宙的历史和未来是趋近和谐与远离和谐之间往复运动的过程。把体用不二推广为全方位不二,由于全方位不二包含心物不二,全方位不二关系形成虚幻世界,以实证探路在虚幻世界中摸索前行。
结论二:从价值的视角来看,当今世界存在两大阵营,和谐价值阵营和极端价值阵营,科学、民主、自由、人权、形式逻辑、唯物论等都属于极端价值阵营,极端价值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价值一经发现就不会消亡,不同价值之间的斗争将毁灭地球和人类,价值的和谐才是人类社会光明的未来,通过实施特殊形式定额消费控制方案,将使价值的和谐成为可能。
结论三:和谐信仰反对一切绝对化,让思维方式回归中华文化之源——先天八卦,以全方位和谐化(平衡逻辑)思维方式创造新世界!
2.思维标准:
设想体系中复杂关系由多个二元对立关系构成,对于任何不平衡、不均衡、不对称二元对立关系的学术主张,都给出否定的判断结果。参阅《全方位和谐化思维方式及其时间演化》。
3.道德标准:
由于对是否和谐的判断很容易通过观测客观现实而实现,而且这是全民共识的判断,和谐道德定义为促进和推动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自身三者和谐的行为和观念。现用和谐道德和儒学道德分别对下述例子进行道德判断,可轻易揭示儒学道德的局限性:1、两种不同情况下要求学生为父母洗脚,(1)在操场上为父母洗脚,(2)在父母需要时(如瘫痪在床)为父母洗脚,第(1)种情况不符合和谐道德,第(2)种情况符合和谐道德,用儒学道德无法区分和判断;2、环境污染,不符合和谐道德,用儒学道德无法判断;3、二十四孝图,用和谐道德可逐个判断哪些图符合和谐道德,哪些不符合,用儒学道德无法区分和判断;4、毛主席功过问题,解放前毛主席为中国带来和谐,符合和谐道德,解放后毛主席带来不和谐,不符合和谐道德,毛主席三七开功过问题得到清晰的理论解释,而用儒学道德无法判断。参阅《和谐道德对儒学“扭曲”道德的重建》。
4.判断中华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标准:
中华文化中精华的定义:通过实践或实证(社会实践,人体试验,默识法等),被社会成员经过判断得出和谐结果的广泛性越广、认可程度越深的行为和观念。中华文化中糟粕的定义:通过实践或实证(社会实践,人体试验,默识法等),虽被认为存在价值(经过判断得出和谐结果),由于排斥不同价值,使价值成为极端价值,从而损害整体性(全方位)和谐的行为和观念。参阅《判断中华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标准》。
二、 如何使用中华文化国际标准进行判断
1. 结论一涉及世界观和价值观,从结论一可见,世界观与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标准涉及世界观,道德标准涉及价值观。
2. 结论二指出,要尊重任何价值,反对价值的绝对化。举例,要尊重儒学道德,但儒学道德不能被绝对化;要尊重形式逻辑,但形式逻辑不能被绝对化。
3. 使用中华文化国际标准进行判断时,需把三个结论和三个标准结合起来,灵活应用。
把全方位不二作为思维标准,这是一种“主心骨结构”的判断,由此可方便地得出结论三,但不能认为,一切不符合全方位不二这种思维标准的理论体系就是错误,而要把思维标准和道德标准结合起来进行判断。
4. 结论三指出,和谐信仰反对一切绝对化,使用结论三进行判断最方便、最有效,原因是,判断某种言行、观点、理论体系等是否绝对化很方便,举例,汉武帝独尊儒术、穷兵黩武,汉武帝前期很成功,后期就出问题了;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造成很大社会灾难;毛主席倡导大公无私,解放前体现为打土豪分田地,取得巨大成功,解放后搞大公无私的文革,结果搞成内乱,这些都是明显的绝对化。
5. 使用全方位不二这个思维标准可以很方便地对某些理论体系进行整体判断,举例,对《资本论》进行判断:归纳马克思的研究思路,马克思把商品作为逻辑起点讨论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价值量和剩余价值,从而揭示剥削的本质。根据和谐价值的观点,价值定义为所有和谐关系的总和,由于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自身三者关系包含人类社会一切关系,价值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自身三者和谐关系的总和。可见,马克思思维方式中并没有把人与自然关系归入《资本论》的理论架构之中,人与自然关系本质上是心物关系,所以,《资本论》明显不符合全方位不二这个思维标准,因此,科学共产主义运动遇到挫折是必然的结果。参阅《从和谐价值观阐明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适用条件》。
6. 中华文化要走标准化道路,标准建立后,可在经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中华文化国际标准的内容是基于自然的操作性文化标准,而非理论性文化标准,举例,我认为太极就是自然,把太极作为文化标准就是以自然为文化标准,虽然正确,但无法操作。
三、 关于思维标准的讨论
设想体系中复杂关系由多个二元对立关系构成,除了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中能够明显观察到的二元对立关系外,二元对立关系还包括新事物发明后,由此产生的有利于社会的正效应与不利于社会的负效应之间二元对立关系,如货币、文字、科技等对社会发展的正效应和负效应,这种二元对立关系称为新事物二元对立关系。
形式逻辑建立后,人们只看到它对社会的正面作用,看不到它对社会的负面作用,并由此认为形式逻辑是绝对正确的,并逐渐发展为,排除其他思维方式、仅以形式逻辑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这种形式逻辑绝对化思维方式。存在形形色色的绝对化思潮,各种绝对化思潮都是对社会的危害,而我认为,形式逻辑绝对化思维方式是对当今社会最大的危害。
五四运动是以形式逻辑绝对化思潮反击儒教绝对化思潮,在五四运动后几十年内取得巨大成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玄大论战”必然无果而终,五四运动百年后,形式逻辑绝对化思维方式已经深入到很多中国人的骨髓,形式逻辑绝对化思潮是对当代社会最大的危害。
形式逻辑绝对化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从概念出发认识世界,五四运动百年后,这种思维方式已深入人心,很多中国人似乎到了没有概念无法思考的程度。
形式逻辑是西方文化的精髓,从中华文化国际标准的视角来看,形式逻辑绝对化思潮存在很大的社会危害性,那么,中华文化内部的绝对化问题又是什么?儒学的绝对化问题现在基本上已不存在,道家、佛家的绝对化问题也不是大问题,在我看来,当前,中华文化中绝对化问题是:
1.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理论——实践,这是二元对立关系,而人们总喜欢走从理论到理论的道路,举例,关于阴中阳理论,基于庞朴先生的一分为三观点,结合中庸之道和阴阳理论,建立阴中阳理论(彩虹太极图),被认为是现代版的中庸之道,而从中华文化国际标准的视角来看,这个理论体系并不符合“理论——实践”这个二元对立关系的平衡要求,因此,阴中阳理论虽然符合促进和谐的道德标准,但没有实际意义。
2. 斗争与和谐的关系问题,这也是中国人的潜意识问题。
斗争——和谐,这是二元对立关系,但受到中庸之道的影响,在中国人潜意识中形成了和谐绝对化思潮,阴中阳理论就是明证,从中华文化国际标准的视角来看,这是没有意识到,斗争与和谐是二元对立关系,它们之间的平衡才是正道,如何做到这一点?就是要破除中庸之道和谐观,建立先天八卦和谐观。中庸之道和谐观是一种孤立性和谐观,而先天八卦和谐观是结构性、同时性和谐观,看先天八卦图,这是一种全方位和谐化和谐观,如果先天八卦图发生微小的转动,就意味着斗争,这也就是说,经过斗争实现和谐,举例说明,定额消费中思维方式是全方位和谐化的先天八卦思维方式,要实现定额消费,必然要经过斗争。参阅《伏羲文化与普世价值观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