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32行: |
第32行: |
| | | |
| 13、[[《谏保名书》:放开言论,是避恶名;重贤,是保清名;恢复传统文化,是增美名。]] | | 13、[[《谏保名书》:放开言论,是避恶名;重贤,是保清名;恢复传统文化,是增美名。]] |
− |
| |
− | 谏打虎拍蝇书
| |
− | 打虎拍蝇花费自身力气,不如寻找贤人、把劳动权让给市场。
| |
− |
| |
− | 一、关于打虎拍蝇
| |
− | 君主这些年打击门阀士族,效果显著,但是在经济上还是收效甚微;清扫贪腐让下属惊惧,但是仍旧打扫不到边边角角。如今百姓的视角发生了变化,这一方面很难再提振人心;管理的方式没有根本的提升,很难提高下属效率。
| |
− | 苍蝇多是因为屎多,老虎大是因为有养老虎的丛林生态,归根到底还是体制有问题。
| |
− |
| |
− | 1、苍蝇的问题
| |
− | 从管理来看,政府垄断这么强,县长一年利润空间就是一千多万,不从工资里发,就从灰色收入里捞,坏掉几十亿的民生项目。土地是货币中的货币,政府纸币是商品中的商品。地方政府垄断最根本的土地资财,中央政府玩纸币的花活。政府垄断边边角角,但是没有好的运营能力,让民生资财成为化粪池。如此庞大的土壤不想生蛆化蝇,是很难的。
| |
− | 从苍蝇个人来看,守着数百亿元的资财,却想让他们做价值十几万元的工作。如果是觉得自己的事不值得用太多钱去雇佣他们,为什么垄断那么多的事务而不放给社会?如果自己任能有问题,那为什么给官员那么大的权力?最终是自己制造贪官然后又打击他们,形成巨大的摩擦成本。拍苍蝇,下属惊惧;去除旧的苍蝇,新的蛆虫又成为新苍蝇;就算是苟且免于处罚,苍蝇老虎也不会怀有感恩的心思。
| |
− | 所以为什么不减少事权、削减官员,把节省的人力成本给剩下的官员,让官员心怀感恩?再有贪污,那就是用人不当了。
| |
− | 更重要的是,这些事权在官员这里,是施政成本,是腐败的温床。放手给社会,是就业,是利润。
| |
− |
| |
− | 2、老虎的问题
| |
− | 老虎的产生是朝代的通病,到隋唐有科举考试,将丛林资源大量分享给百姓后,才有好的文官管理制度。现在使用马克斯的谬论,每一个谬论都成为丛林中遮挡猎人眼光的树木;政府垄断资财,为老虎提供了温暖的窝。贤人却没有容身的空间。
| |
− | 老虎是和体制是共生的,苍蝇只是在上行下效而已。如果打苍蝇老虎,他们不仅会更执着于私利,而且更加没有感恩之心,腐朽的船就会更加破败。
| |
− | 君主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打掉的老虎,而且在于更多看不见的老虎,揭开眼前的一片树叶可能就会看见很多隐藏的老虎。走的这样的路,自身忙于很难见效的打虎拍蝇,想复兴中华,不仅精力不够,而且是南辕北辙。
| |
− | 总之,如果苍蝇多,就削减行政对市场的干预,打掉腐烂的空间;老虎打不完,可以换栋梁来替代。一边有贪腐的空间,一边施压给下属,一边驱赶贤人,谁都没有感恩的心,反而会让根基更快被腐蚀。秦朝的县令权力很大,贪腐很厉害,但是陈胜吴广起来以后,并没有谁能保护好秦朝。
| |
− |
| |
− | 二、化解贪腐的四个方法
| |
− | 孔孟讲道理,满口都是“仁义道德”,看似空泛,但是圣人马上就知道该怎么做;贤人督促君王,满口都是“礼义苍生”,明哲的君王马上就开始行动;智者为君王制定条条框框,设立目标,有霸心的君王会打起精神来执行。愚蠢的人教君王如何打击不听话的臣属,管理不守法的百姓,君王会陷入困境。
| |
− | 以下四个方法,都不是直接针对老虎苍蝇,但足以“震慑群阴”。
| |
− |
| |
− | 1、用贤
| |
− | 用贤,是培育好根基的方法。
| |
− | 自古用贤不能设置条条框框,秦朝之前用贤更是不吝钱财。贤人是正统的行政者,如果他们默默度过一生,是对国家极大的危害。
| |
− | 兴礼乐、挽倾覆、立国久远的根本,在于选贤。大贤不是制度能选出来的,需要君主个人的眼光。以当前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环境,大贤应当存在于草莽之中,这就更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小贤人可以依靠科举等制度,将利润高的官职分享给百姓,用民之力,成民之事,成就文官体制。
| |
− |
| |
− | 2、尽可能地放开垄断
| |
− | 放开垄断,是决胜于当下的方法。
| |
− | 如今的改革注重做好政府、国企的财务报表,以作为自身的功劳。但改革的成本是让老百姓承担的,国企的富裕是掠夺民企的生存资源,一手乾坤大挪移让路越走越窄,社会运行成本越来越高。
| |
− | 政府不擅长经营。“国有体制”拿走了人赖以为生的自然资源;“人口红利”拿走了人的劳动;“通胀与就业率关系”拿走了人口袋里的钱;“专营权”拿走了人的劳动权;“法治社会”不断提高人的行为成本;还不断用“改革”“产业政策”破坏市场的正常经营。自身却成为产生苍蝇老虎的温床。
| |
− | 制定出一个政策,喊出一个口号,就会有数千个企业跟着走入亏损,多少专家跟着喊得声嘶力竭,却卖不出一毛钱。真正忧国忧民的贤能连声音都发不出来。政府垄断的低效率让社会整体运作成本高昂,如今逐渐积累,会呈现两个特征。第一个,就是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创业者什么事也办不成了;第二个,是因袭以前的经济管理和改革方法,却再也不能跟以前一样出效果了。
| |
− | 按照历朝的改革来看,即使想要达到中兴,也需要竭尽全力。如果不幸难以挽回颓势,如果未来20年让社会的各个阶层都会感觉到痛苦不堪,那么就需要用第三种方法来避免更大的灾祸。
| |
− |
| |
− | 3、开放言论
| |
− | 开言论,是坐在朝堂取得世界性胜利的方法。
| |
− | 自古混乱的时代居多,中华四分五裂,统一的朝代又各有弊端。历朝在位者享受盛世的欢愉,百姓承受由此带来的苦难。全民都开始承受痛苦,那天命就会剥离。想想自成立,一直不能恢复天朝上国的地位,百姓在国内和国际都遭受很多困难。面对未来,必须放开言论,引贤能和直言直谏的人,避免或减弱未来硬着陆对百姓带来的伤害。
| |
− | 苏秦和张仪在线上打起一场思想战争,减弱了线下成本巨大而又无所谓的战争。思想战争越激烈,线下成本越低。如果眼光放到100年,那么科技战争甚至土地战争都是要打的,比当今的局面更残酷。如果没有打赢战争的市场体质,让科技战争在市场解决,以王道统领世界格局变化,那么百姓将遭受更多的苦难。
| |
− | 现在需要列章法,以行政、经济、改革、外交、军事5大领域引入市场智力,通过招贤、科举等方法让百姓帮助治国理政,是智力PPP。如果没有智力,政府钱再多也不够花。邹忌讽齐王纳谏。广开言路,让有意义的建议获得奖赏,让贤能的人凸显,让四夷顺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
− |
| |
− | 4、希望:兴礼乐文明
| |
− | 兴礼乐,是决胜百年、福及世界的方法。
| |
− | 如今礼乐不兴,基础的经济、金融、产业理念都是错的,改革、选贤等方法又太虚,只是中间在强制执行很多东西,就像在湍急的水中想横腰拦断水流,没有任何附着点,胡乱发力却没有结果。
| |
− | 现在的制度已经撑不起任何不触动根本的改革了,因袭以前的体制和方法,已经很难获得更多效益。
| |
− | 以上的困境,在于传统的丧失,而欧洲市井思想肆虐于中华。这样君主看不见自身的弊病,臣属不安于朝内,百姓不安于朝外,社会运营成本巨大,羞辱和失败就会不断找上门。
| |
− | 礼乐是为政者遵守章法,百姓自然生产生活,文化和市场兴盛,百姓能自然感受到生活的和美,从生活中挖掘出快乐,民俗和音乐归于淳朴。这是“百姓皆曰我自然”的美,“生而知之者,上也”,生而知之的包括父母兄弟情谊、与人为善的本能。“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与有政,是亦为政”,礼乐的兴盛会影响到治政的效果。
| |
− | 当前礼乐不兴,就在于政府对思想和民生的垄断。政府动各种脑筋(产业政策),骗子就越是横行;政府进行各种努力(改革),百姓生活就越是迷茫和困苦。“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为政者首先要让自己“愚”,抛弃那些聪明的想法,才能让百姓减少奸诈虚伪,回归自然,礼乐自然兴盛。“礼”是行政标准,“乐”是行政和于民,礼乐兴盛就是政治强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