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超级暗黑的科学实验,细思极恐!”的版本间的差异
(创建页面,内容为“ [https://xw.qq.com/amphtml/20210113A0F33400/20210113A0F33400 这是个超级暗黑的科学实验,细思极恐!]”) |
|||
第1行: | 第1行: | ||
+ | 老臣 | ||
+ | 2021-01-13 20:45:34 | ||
+ | 关注 | ||
+ | 文化改变生活,老臣奉旨伴你读书 | ||
+ | |||
+ | 动物行为学教授约翰·卡尔霍恩 | ||
+ | |||
+ |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 ||
+ | |||
+ | 这绝对是一个超级暗黑、至今令人细思极恐到头皮发麻的科学实验。 | ||
+ | |||
+ | 尽管,此实验开始于1968年,已过去50余年;且主体对象是老鼠,不是人。 | ||
+ | |||
+ | 但,关乎人。尤其是当前这一代年轻人。 | ||
+ | |||
+ | 这个实验,名叫“老鼠乌托邦”(Mice Utopia Experiment)。 | ||
+ | |||
+ | 在讲述前,老臣提醒:豢养鼠宠者请谨慎阅读。 | ||
+ | |||
+ | 01 | ||
+ | |||
+ | 乌托邦,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延伸为“空想的国家”。 | ||
+ | |||
+ |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者是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其著作《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名曰乌托邦的奇异国度。 | ||
+ | |||
+ | 在乌托邦,人人平等,财产公有,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统一的餐厅就餐,一切按需分配。 | ||
+ | |||
+ | |||
+ | 莫尔《乌托邦》地图 | ||
+ | |||
+ | 抱歉,老臣没看过此书。不知里面提没提到,男女光棍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 ||
+ | |||
+ | 话归正经,乌托邦应该是人类渴望的美好社会。一如我国东晋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人人幸福和谐,怡然自乐。 | ||
+ | |||
+ | 如果有一天,乌托邦成为现实,果真会那么美好吗? | ||
+ | |||
+ | 那就先让小白鼠去体验一下。 | ||
+ | |||
+ | 设计并进行“老鼠乌托邦”的,是一位名叫约翰·卡尔霍恩(John B. Calhoun)的动物行为学兼人口控制学专家。 | ||
+ | |||
+ | 1968年7月,卡尔霍恩为小鼠建造了一座袖珍豪华庄园,名字颇具科幻与浪漫色彩: | ||
+ | |||
+ | “25号宇宙(Universe 25)”。 | ||
+ | |||
+ | |||
+ | 卡尔霍恩设计的“25号宇宙” | ||
+ | |||
+ | 该“庄园”,是一个边长大约为2.6米的方形槽,四周围墙高约1.4米。 | ||
+ | |||
+ | 底部建有1米高的墙体,可供小鼠进行攀爬,休闲健身;但上面墙体非常光滑,以防小鼠越狱逃跑。 | ||
+ | |||
+ | 每面墙上,都焊接着16条垂直网状隧道,水平方向连接4条走廊,分别通向4个筑巢箱。 | ||
+ | |||
+ | 整座乌托邦,一共有256个箱子。每个箱子,可容纳15只小鼠。 | ||
+ | |||
+ | 其间,备有充足的食物、水源和宽敞住所。甚至为满足它们啪啪的欲望,还专门设计了非常“鼠性化”的“钟点包房”。 | ||
+ | |||
+ | 接下来,四公四母八只健康小鼠,被放入了这个终极能容纳3840只老鼠的空间里。 | ||
+ | |||
+ | 帅哥靓妹,衣食无忧,四季如春,没有天敌与自然灾害… | ||
+ | |||
+ | 这日子,简直不要太巴适! | ||
+ | |||
+ | 02 | ||
+ | |||
+ | 之所以选定用老鼠做实验,是因为鼠类与人类一样,是“社会性”动物。 | ||
+ | |||
+ | 此外,老鼠的智商很高。据说一只成年鼠的智商,相当于8岁儿童。 | ||
+ | |||
+ |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先将一只成年鼠释放到一座面积为9.5公顷的荒岛,然后进行抓捕。 | ||
+ | |||
+ | 结果,它成功避开各种陷阱、诱饵和嗅探犬,进行躲藏和逃匿。最终耗费4个月,才在邻近岛屿将其捕获。 | ||
+ | |||
+ | 它居然懂得泅渡,以此隐匿行迹! | ||
+ | |||
+ | 在“老鼠乌托邦”实验中,8只老鼠也将其高智商展现得淋漓尽致—— | ||
+ | |||
+ | 初始,它们并不急于拥抱突然而至的幸福生活,而是将整座庄园全部嗅探、熟悉完毕后,随之展开了一场激烈争斗: | ||
+ | |||
+ | 圈占地盘,划分领域。 | ||
+ | |||
+ | 直至确定各自领地,警告外鼠勿扰之后,才开始配对,亲昵,舒舒服服进行繁殖。 | ||
+ | |||
+ | 约翰·卡尔霍恩也记下了第一个疑问: | ||
+ | |||
+ | 即便食物充足,环境安全,为领地,为繁殖,老鼠仍然会斗争,且很快会组成以家庭为单位的一个个小团体。 | ||
+ | |||
+ | 也许,乌托邦远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完美。 | ||
+ | |||
+ | 而后,“乌托邦”的状况变得愈发糟糕起来~ | ||
+ | |||
+ | 03 | ||
+ | |||
+ | 中国有句俗话:“一公一母,一年三百五”,说的是老鼠的繁殖能力极强,极快。 | ||
+ | |||
+ | 尤其是在这种天天吃香的喝辣的、逍遥快活的福窝里,快到每55天,数量就会翻一倍。 | ||
+ | |||
+ | 饱暖思淫欲嘛。老鼠也不例外。 | ||
+ | |||
+ | 及至第315天时,老鼠数量达到了620只!一个峰值!! | ||
+ | |||
+ | 老鼠繁殖增长图示 | ||
+ | |||
+ | 但从这一天起,事态出现了明显变化: | ||
+ | |||
+ | 先是数量增长放缓,延长为每145天翻一番。 | ||
+ | |||
+ | 接下来,老鼠的行为变得混乱不堪。 | ||
+ | |||
+ | 首先是雄鼠。 | ||
+ | |||
+ | 雄鼠不再热衷、执行传宗接代任务,继而转向抢夺地盘,暴力撕咬,坚决杀死对方! | ||
+ | |||
+ | 战败雄鼠会失去社会地位,选择逃避社交。 | ||
+ | |||
+ | 接着是母鼠。 | ||
+ | |||
+ | 一旦雄鼠在争夺厮杀中落败,受伤或死亡,不能保护家庭,母鼠便挺身而出,同样采用暴力手段捍卫权益; | ||
+ | |||
+ | 随着暴力升级,争斗升级,母鼠自然无法倾力照顾幼鼠。于是,一批尚未断奶的幼鼠因失去哺乳而死亡; | ||
+ | |||
+ | 存活下来的,也会有很大数量,被充斥着暴躁和焦虑情绪的母鼠驱逐出门。 | ||
+ | |||
+ | 卡尔霍恩(右)在观察“老鼠乌托邦”实验 | ||
+ | |||
+ | 至于幼鼠,境况更惨。 | ||
+ | |||
+ | 因为父亲伤亡或被父亲抛弃,然后被母亲驱逐抛弃;因为父母教育的缺失,它们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去做一只正常的老鼠。 | ||
+ | |||
+ | 最终,被社会抛弃。 | ||
+ | |||
+ | 而另一个事实是,耳濡目染,上一代的暴戾攻击、消极回避等坏行为,则被幼鼠接受并传递下去… | ||
+ | |||
+ | 04 | ||
+ | |||
+ | 据约翰·卡尔霍恩观察和记载,到第600天时,“老鼠乌托邦”的社会体系已经完全崩坏,行为彻底沦丧。 | ||
+ | |||
+ | 主要表现在: | ||
+ | |||
+ | a.幼鼠死亡率高达96%; | ||
+ | |||
+ | b.同类相杀相食,母鼠吃幼鼠。自己和别人的小鼠,都吃; | ||
+ | |||
+ | c.性.行为混乱,雄鼠和雄鼠互相交配; | ||
+ | |||
+ | d.选择逃避社交的老鼠,越发萎靡不振,渐渐沉沦为“宅鼠”。 | ||
+ | |||
+ | 等大伙睡觉后,“宅鼠”们才出来活动,吃东西;它们不参与任何活动,包括求偶交配; | ||
+ | |||
+ | e.新一代老鼠的行为也越来越诡异。 | ||
+ | |||
+ | 由于没有形成交配、养育或参与社会的概念,他们将所有时间用来进食、睡觉和梳理毛发,自我欣赏,被卡尔霍恩称为“美丽的人”。 | ||
+ | |||
+ | 最为可怕的是—— | ||
+ | |||
+ | 母鼠们开始拒绝交配,完全停止生育。 | ||
+ | |||
+ | 接下来,只剩死亡。死亡。死亡。 | ||
+ | |||
+ | 老鼠数量呈断层下降,直至最后一只老鼠绝灭。 | ||
+ | |||
+ | 这一天,是1973年5月23日。 | ||
+ | |||
+ | 在持续1780天后,看似无比美好、生活优渥的老鼠乌托邦“25号宇宙”,宣告崩塌。 | ||
+ | |||
+ | 实验结束。 | ||
+ | |||
+ | 卡尔霍恩关于人口增长的计算 | ||
+ | |||
+ | 05 | ||
+ | |||
+ | 几点思考: | ||
+ | |||
+ | 进入“25号宇宙”参与实验的老鼠种群的覆灭,会不会是人类最终命运的隐喻? | ||
+ | |||
+ | 如果某一天,人口密度达到崩溃临界点,人类社会结构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 ||
+ | |||
+ | 在实验中,因争夺权益而失势的雄鼠会变得萎靡颓废,与世无争,那社会中的人呢? | ||
+ | |||
+ | 还有,脱离社交的“宅鼠”行为,又会带给时下的“宅男宅女”们怎样的启示? | ||
+ | |||
+ | 哪怕一点点。 | ||
+ | |||
+ | P.S: | ||
+ | |||
+ | [1]据日本政府两年前的一项调查结果称,在遍地a.v的岛国18~34岁的未婚者中,有超过40%的人没有任何性经验(老臣表示坚决不信);有45%的女性和逾25%的男性表示,“无兴趣甚至鄙视性.接触”。 | ||
+ | |||
+ | [2]“老鼠乌托邦”,有一群喜欢梳理毛发的“美丽的人”。据韩国一项调查显示,国内10%的男性热衷使用化妆品,且此股阴柔之风,已呼啦啦吹向世界各地… | ||
+ | |||
+ | 妆容精致的韩国防弹少年团 | ||
+ | |||
+ | 放大看,我们可都是男生哦 | ||
+ | |||
+ | ---- | ||
[https://xw.qq.com/amphtml/20210113A0F33400/20210113A0F33400 这是个超级暗黑的科学实验,细思极恐!] | [https://xw.qq.com/amphtml/20210113A0F33400/20210113A0F33400 这是个超级暗黑的科学实验,细思极恐!] |
2021年1月16日 (六) 09:00的版本
老臣 2021-01-13 20:45:34 关注 文化改变生活,老臣奉旨伴你读书
动物行为学教授约翰·卡尔霍恩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这绝对是一个超级暗黑、至今令人细思极恐到头皮发麻的科学实验。
尽管,此实验开始于1968年,已过去50余年;且主体对象是老鼠,不是人。
但,关乎人。尤其是当前这一代年轻人。
这个实验,名叫“老鼠乌托邦”(Mice Utopia Experiment)。
在讲述前,老臣提醒:豢养鼠宠者请谨慎阅读。
01
乌托邦,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延伸为“空想的国家”。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者是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其著作《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名曰乌托邦的奇异国度。
在乌托邦,人人平等,财产公有,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统一的餐厅就餐,一切按需分配。
莫尔《乌托邦》地图
抱歉,老臣没看过此书。不知里面提没提到,男女光棍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话归正经,乌托邦应该是人类渴望的美好社会。一如我国东晋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人人幸福和谐,怡然自乐。
如果有一天,乌托邦成为现实,果真会那么美好吗?
那就先让小白鼠去体验一下。
设计并进行“老鼠乌托邦”的,是一位名叫约翰·卡尔霍恩(John B. Calhoun)的动物行为学兼人口控制学专家。
1968年7月,卡尔霍恩为小鼠建造了一座袖珍豪华庄园,名字颇具科幻与浪漫色彩:
“25号宇宙(Universe 25)”。
卡尔霍恩设计的“25号宇宙”
该“庄园”,是一个边长大约为2.6米的方形槽,四周围墙高约1.4米。
底部建有1米高的墙体,可供小鼠进行攀爬,休闲健身;但上面墙体非常光滑,以防小鼠越狱逃跑。
每面墙上,都焊接着16条垂直网状隧道,水平方向连接4条走廊,分别通向4个筑巢箱。
整座乌托邦,一共有256个箱子。每个箱子,可容纳15只小鼠。
其间,备有充足的食物、水源和宽敞住所。甚至为满足它们啪啪的欲望,还专门设计了非常“鼠性化”的“钟点包房”。
接下来,四公四母八只健康小鼠,被放入了这个终极能容纳3840只老鼠的空间里。
帅哥靓妹,衣食无忧,四季如春,没有天敌与自然灾害…
这日子,简直不要太巴适!
02
之所以选定用老鼠做实验,是因为鼠类与人类一样,是“社会性”动物。
此外,老鼠的智商很高。据说一只成年鼠的智商,相当于8岁儿童。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先将一只成年鼠释放到一座面积为9.5公顷的荒岛,然后进行抓捕。
结果,它成功避开各种陷阱、诱饵和嗅探犬,进行躲藏和逃匿。最终耗费4个月,才在邻近岛屿将其捕获。
它居然懂得泅渡,以此隐匿行迹!
在“老鼠乌托邦”实验中,8只老鼠也将其高智商展现得淋漓尽致——
初始,它们并不急于拥抱突然而至的幸福生活,而是将整座庄园全部嗅探、熟悉完毕后,随之展开了一场激烈争斗:
圈占地盘,划分领域。
直至确定各自领地,警告外鼠勿扰之后,才开始配对,亲昵,舒舒服服进行繁殖。
约翰·卡尔霍恩也记下了第一个疑问:
即便食物充足,环境安全,为领地,为繁殖,老鼠仍然会斗争,且很快会组成以家庭为单位的一个个小团体。
也许,乌托邦远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完美。
而后,“乌托邦”的状况变得愈发糟糕起来~
03
中国有句俗话:“一公一母,一年三百五”,说的是老鼠的繁殖能力极强,极快。
尤其是在这种天天吃香的喝辣的、逍遥快活的福窝里,快到每55天,数量就会翻一倍。
饱暖思淫欲嘛。老鼠也不例外。
及至第315天时,老鼠数量达到了620只!一个峰值!!
老鼠繁殖增长图示
但从这一天起,事态出现了明显变化:
先是数量增长放缓,延长为每145天翻一番。
接下来,老鼠的行为变得混乱不堪。
首先是雄鼠。
雄鼠不再热衷、执行传宗接代任务,继而转向抢夺地盘,暴力撕咬,坚决杀死对方!
战败雄鼠会失去社会地位,选择逃避社交。
接着是母鼠。
一旦雄鼠在争夺厮杀中落败,受伤或死亡,不能保护家庭,母鼠便挺身而出,同样采用暴力手段捍卫权益;
随着暴力升级,争斗升级,母鼠自然无法倾力照顾幼鼠。于是,一批尚未断奶的幼鼠因失去哺乳而死亡;
存活下来的,也会有很大数量,被充斥着暴躁和焦虑情绪的母鼠驱逐出门。
卡尔霍恩(右)在观察“老鼠乌托邦”实验
至于幼鼠,境况更惨。
因为父亲伤亡或被父亲抛弃,然后被母亲驱逐抛弃;因为父母教育的缺失,它们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去做一只正常的老鼠。
最终,被社会抛弃。
而另一个事实是,耳濡目染,上一代的暴戾攻击、消极回避等坏行为,则被幼鼠接受并传递下去…
04
据约翰·卡尔霍恩观察和记载,到第600天时,“老鼠乌托邦”的社会体系已经完全崩坏,行为彻底沦丧。
主要表现在:
a.幼鼠死亡率高达96%;
b.同类相杀相食,母鼠吃幼鼠。自己和别人的小鼠,都吃;
c.性.行为混乱,雄鼠和雄鼠互相交配;
d.选择逃避社交的老鼠,越发萎靡不振,渐渐沉沦为“宅鼠”。
等大伙睡觉后,“宅鼠”们才出来活动,吃东西;它们不参与任何活动,包括求偶交配;
e.新一代老鼠的行为也越来越诡异。
由于没有形成交配、养育或参与社会的概念,他们将所有时间用来进食、睡觉和梳理毛发,自我欣赏,被卡尔霍恩称为“美丽的人”。
最为可怕的是——
母鼠们开始拒绝交配,完全停止生育。
接下来,只剩死亡。死亡。死亡。
老鼠数量呈断层下降,直至最后一只老鼠绝灭。
这一天,是1973年5月23日。
在持续1780天后,看似无比美好、生活优渥的老鼠乌托邦“25号宇宙”,宣告崩塌。
实验结束。
卡尔霍恩关于人口增长的计算
05
几点思考:
进入“25号宇宙”参与实验的老鼠种群的覆灭,会不会是人类最终命运的隐喻?
如果某一天,人口密度达到崩溃临界点,人类社会结构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在实验中,因争夺权益而失势的雄鼠会变得萎靡颓废,与世无争,那社会中的人呢?
还有,脱离社交的“宅鼠”行为,又会带给时下的“宅男宅女”们怎样的启示?
哪怕一点点。
P.S:
[1]据日本政府两年前的一项调查结果称,在遍地a.v的岛国18~34岁的未婚者中,有超过40%的人没有任何性经验(老臣表示坚决不信);有45%的女性和逾25%的男性表示,“无兴趣甚至鄙视性.接触”。
[2]“老鼠乌托邦”,有一群喜欢梳理毛发的“美丽的人”。据韩国一项调查显示,国内10%的男性热衷使用化妆品,且此股阴柔之风,已呼啦啦吹向世界各地…
妆容精致的韩国防弹少年团
放大看,我们可都是男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