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矛盾是杀死民企的第一杀手”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2个标签移动版编辑移动网页编辑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2021-01-19
 
2021-01-19
  
 +
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岁,存活超过10年的企业占比还不到5%。与欧美日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9年,而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长达40年,日本大企业平均寿命更是达到了58年。在百年老店方面,中国的企业数量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
  
#合伙人#
+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企业在创业之初就夭折了,而有些则是在经营稍微有点眉目就出问题了,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民营企业的无疾而终呢?
  
  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岁,存活超过10年的企业占比还不到5%。与欧美日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9年,而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长达40年,日本大企业平均寿命更是达到了58年。在百年老店方面,中国的企业数量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
+
是经营的问题吗?是产品的问题吗?亦或是管理的问题吗?
  
 +
事实上,当我们很明确某个具体问题的时候,其实它已经不是问题了,我相信每个老板都有这个意愿和想法要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一旦有意去解决这个问题时,答案也就不难找到。
  
 +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在创业之初就倒下了呢?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企业在创业之初就夭折了,而有些则是在经营稍微有点眉目就出问题了,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民营企业的无疾而终呢?
+
其实这背后暗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股东关系才是民营企业的第一杀手”。股东不和、发展理念不一样、闹分家,导致的互相之间不配合,最后公司无法经营下去。
  
  是经营的问题吗?是产品的问题吗?亦或是管理的问题吗?
+
创业之前,刚开始的初衷都是因为一个美好的愿望,大家因为资源不够,那就几个朋友一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种资源一集中大家走到了一起,将来赚到钱以后,大家共同来分享我们的创业成果。
  
  事实上,当我们很明确某个具体问题的时候,其实它已经不是问题了,我相信每个老板都有这个意愿和想法要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一旦有意去解决这个问题时,答案也就不难找到。
+
可现实却给了我们沉痛的打击,大部分企业几乎都倒在了创业途中,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合作不下去了。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在创业之初就倒下了呢?
+
这时候我们通常都会怎么做?
  
 +
大家本来都是朋友,碍于面子,客客气气,出现问题的时候都放在心里——憋着。而事实是这种依赖情感来链接、依靠默契来分工的合伙创业模式,当问题真正发生时,靠这种纽带是解决不了的,最后变成无法达成共识,导致分手。
  
 +
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其实这背后暗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股东关系才是民营企业的第一杀手”。股东不和、发展理念不一样、闹分家,导致的互相之间不配合,最后公司无法经营下去。
+
从管理学来讲,问题出在股东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没有做分离;中国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是:股东代表管理层,股东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遇到经营思想不统一的时候,因为都是股东,大家各持己见,谁也不服谁,导致企业解体。
 
 
  创业之前,刚开始的初衷都是因为一个美好的愿望,大家因为资源不够,那就几个朋友一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种资源一集中大家走到了一起,将来赚到钱以后,大家共同来分享我们的创业成果。
 
 
 
  可现实却给了我们沉痛的打击,大部分企业几乎都倒在了创业途中,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合作不下去了。
 
 
 
  这时候我们通常都会怎么做?
 
 
 
  大家本来都是朋友,碍于面子,客客气气,出现问题的时候都放在心里——憋着。而事实是这种依赖情感来链接、依靠默契来分工的合伙创业模式,当问题真正发生时,靠这种纽带是解决不了的,最后变成无法达成共识,导致分手。
 
 
 
  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从管理学来讲,问题出在股东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没有做分离;中国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是:股东代表管理层,股东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遇到经营思想不统一的时候,因为都是股东,大家各持己见,谁也不服谁,导致企业解体。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再来看下,比如说投资公司去投资一家企业,他几乎不会和股东发生矛盾,他只拿经营结果来衡量,来决定是否继续合作下去,他不参与经营的。而普通民营企业的股东几乎都参与经营,那就不是在一种规范的管理制度下经营了。所以说,股东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一定要做分离。
 
 
 
  所以合伙创业我们要从人性的角度去面对四大难关。
 
  
 +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再来看下,比如说投资公司去投资一家企业,他几乎不会和股东发生矛盾,他只拿经营结果来衡量,来决定是否继续合作下去,他不参与经营的。而普通民营企业的股东几乎都参与经营,那就不是在一种规范的管理制度下经营了。所以说,股东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一定要做分离。
  
 +
所以合伙创业我们要从人性的角度去面对四大难关。
  
 
第一关 同甘苦
 
第一关 同甘苦
  
  比如说,最初我们都会设定好一定比例的投资额度,可是经营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实现回报,但资金已经不够了,我们可能还要追加投资,不过有的人可能已经没有钱了,甚至要去借钱。这个时候,就要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刚开始设定的一个愿望是要赚钱,结果是没赚到钱,这个时候大家能否度过“同甘苦”这一关?结果是,有的股东就提出“我退出,股权我也不要了”,很多企业在这个时候倒下了。
+
比如说,最初我们都会设定好一定比例的投资额度,可是经营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实现回报,但资金已经不够了,我们可能还要追加投资,不过有的人可能已经没有钱了,甚至要去借钱。这个时候,就要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刚开始设定的一个愿望是要赚钱,结果是没赚到钱,这个时候大家能否度过“同甘苦”这一关?结果是,有的股东就提出“我退出,股权我也不要了”,很多企业在这个时候倒下了。
  
 
第二关 共享乐
 
第二关 共享乐
  
  同甘苦后,公司赚到钱了,接下来我们怎么分,你会发现刚开始我们合作是有个股权界定的,可是随着公司经营的发展,每个人对公司的价值贡献不一样了。比如说,一开始创业我这还差100万,你拿出100万占了50%的股份,但是后来发现经营主要是依靠我,现在赚了1000万了,你那100万还占我50%的股份,我觉得有点多了,心理不平衡了,股东间产生了分歧矛盾,有些企业在这里也就倒下了。
+
同甘苦后,公司赚到钱了,接下来我们怎么分,你会发现刚开始我们合作是有个股权界定的,可是随着公司经营的发展,每个人对公司的价值贡献不一样了。比如说,一开始创业我这还差100万,你拿出100万占了50%的股份,但是后来发现经营主要是依靠我,现在赚了1000万了,你那100万还占我50%的股份,我觉得有点多了,心理不平衡了,股东间产生了分歧矛盾,有些企业在这里也就倒下了。
  
 
第三关 共发展
 
第三关 共发展
  
  赚到钱后,接下来出现了股东的发展理念不一样,有的希望向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去发展,但是有的股东觉得这样扩大规模投资风险太大,保持现有的规模也挺好,稳稳的每年能赚这么多。理念不合就产生矛盾导致了分家。
+
赚到钱后,接下来出现了股东的发展理念不一样,有的希望向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去发展,但是有的股东觉得这样扩大规模投资风险太大,保持现有的规模也挺好,稳稳的每年能赚这么多。理念不合就产生矛盾导致了分家。
  
 
第四关 同权利
 
第四关 同权利
  
  当你过了共发展这关,接下来面临一个更大的挑战,那就是共权利。企业一旦建成规模,股东之间可能就要争权了,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就像国美当年黄光裕和陈晓就是董事长和总裁之争,像格力、蒙牛等都出现过类似这样的问题,因为权利之争,最后导致原始股东的退出。
+
当你过了共发展这关,接下来面临一个更大的挑战,那就是共权利。企业一旦建成规模,股东之间可能就要争权了,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就像国美当年黄光裕和陈晓就是董事长和总裁之争,像格力、蒙牛等都出现过类似这样的问题,因为权利之争,最后导致原始股东的退出。
 
 
  这就是民营企业的第一杀手——股东关系。
 
 
 
 
 
 
 
  
 +
这就是民营企业的第一杀手——股东关系。
  
 
那么根本解决之道在哪里?
 
那么根本解决之道在哪里?
  
 +
第一,每个人要持续保持你对公司的价值,“一将功成万骨枯”,当你没有价值的时候,不能说别人抛弃你,企业也不允许一直带着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往前走。
  
 +
第二,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境界,让你的境界层次能够跟得上企业的发展需要,格局要高,这样才能给企业谋得未来。
  
  第一,每个人要持续保持你对公司的价值,“一将功成万骨枯”,当你没有价值的时候,不能说别人抛弃你,企业也不允许一直带着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往前走。
+
第三,你得提高自己的修为和修养,学会跟别人去相处,直面问题,去包容,去沟通,股东自然就和睦。
 
 
  第二,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境界,让你的境界层次能够跟得上企业的发展需要,格局要高,这样才能给企业谋得未来。
 
 
 
  第三,你得提高自己的修为和修养,学会跟别人去相处,直面问题,去包容,去沟通,股东自然就和睦。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或者合伙人你有没有想过:每个成功的企业,都会有它自己的底层逻辑,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得合伙人,得天下!
 
 
 
万科总裁郁亮说,雇佣时代已经过去
 
 
 
合伙人时代已经到来!
 
 
 
你的公司是否天天上演三国演义,员工不听话可以让他转铺盖走人,股东不合怎么办?
 
 
 
华为,为什么能从4万元发展为1000多亿美元,成为世界500强?因为他在90年代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合伙人模式,开始与客户在全国建立合资公司!
 
 
 
韩都衣舍,2008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连续10年在互联网服装品牌排名第一名,业绩突破20亿。
 
 
 
旭辉地产,2012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连续6年业绩保持70%增长,成为地产行业超级黑马。
 
 
 
碧桂园,2014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3年成为中国地产第一名,业绩突破5000亿。
 
 
 
合伙人时代:以华为、阿里、碧桂园、旭辉地产、海尔、韩都衣舍,爱尔眼科为代表的著名企业纷纷导入“利益共享”为核心的合伙人制度,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纷纷导入合伙人管理模式,培养核心人才,与公司形成利益、事业、命运共同体!
 
 
 
不是你要不要用合伙人管理模式,而是时代已经选择了合伙人管理模式!
 
 
 
老板不懂合伙人股权,如同埋下地雷!
 
 
 
【误区一】按出资比例来分配股权:
 
 
 
在过去,如果公司启动资金是100万,出资70万的股东即便不参与创业,占股70%是常识;在现在,只出钱不干活的股东“掏大钱、占小股”已经成为常识。在过去,股东分股权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据是“出多少钱”, 「钱」是最大变量。在现在,「人」是股权分配的最大变量。
 
 
 
【误区二】平分股权:
 
 
 
据调查,企业股权结构易产生纠纷的3大情形:
 
 
 
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1/3、1/3、1/3的占12%
 
 
 
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50%、50%的占17%
 
 
 
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40%、30%、30%的占16%
 
  
股权战争最大的导火索之一,是完全没有退出机制。比如,有的合伙人早期出资5万,持有公司30%股权。干满6个月就由于与团队不和主动离职了,或由于不胜任、健康原因或家庭变故等被动离职了。
 
 
----
 
----
 
[http://zx.mtzxgf.com/aw2/8e784543a655467a8a189d293b4117b2.html?id=105F69F04E1E4BE89C4A3778B132DD95 合伙人矛盾才是杀死民企的第一杀手]
 
[http://zx.mtzxgf.com/aw2/8e784543a655467a8a189d293b4117b2.html?id=105F69F04E1E4BE89C4A3778B132DD95 合伙人矛盾才是杀死民企的第一杀手]

2021年4月1日 (四) 23:30的最新版本

2021-01-19

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岁,存活超过10年的企业占比还不到5%。与欧美日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9年,而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长达40年,日本大企业平均寿命更是达到了58年。在百年老店方面,中国的企业数量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企业在创业之初就夭折了,而有些则是在经营稍微有点眉目就出问题了,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民营企业的无疾而终呢?

是经营的问题吗?是产品的问题吗?亦或是管理的问题吗?

事实上,当我们很明确某个具体问题的时候,其实它已经不是问题了,我相信每个老板都有这个意愿和想法要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一旦有意去解决这个问题时,答案也就不难找到。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在创业之初就倒下了呢?

其实这背后暗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股东关系才是民营企业的第一杀手”。股东不和、发展理念不一样、闹分家,导致的互相之间不配合,最后公司无法经营下去。

创业之前,刚开始的初衷都是因为一个美好的愿望,大家因为资源不够,那就几个朋友一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种资源一集中大家走到了一起,将来赚到钱以后,大家共同来分享我们的创业成果。

可现实却给了我们沉痛的打击,大部分企业几乎都倒在了创业途中,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合作不下去了。

这时候我们通常都会怎么做?

大家本来都是朋友,碍于面子,客客气气,出现问题的时候都放在心里——憋着。而事实是这种依赖情感来链接、依靠默契来分工的合伙创业模式,当问题真正发生时,靠这种纽带是解决不了的,最后变成无法达成共识,导致分手。

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从管理学来讲,问题出在股东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没有做分离;中国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是:股东代表管理层,股东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遇到经营思想不统一的时候,因为都是股东,大家各持己见,谁也不服谁,导致企业解体。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再来看下,比如说投资公司去投资一家企业,他几乎不会和股东发生矛盾,他只拿经营结果来衡量,来决定是否继续合作下去,他不参与经营的。而普通民营企业的股东几乎都参与经营,那就不是在一种规范的管理制度下经营了。所以说,股东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一定要做分离。

所以合伙创业我们要从人性的角度去面对四大难关。

第一关 同甘苦

比如说,最初我们都会设定好一定比例的投资额度,可是经营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实现回报,但资金已经不够了,我们可能还要追加投资,不过有的人可能已经没有钱了,甚至要去借钱。这个时候,就要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刚开始设定的一个愿望是要赚钱,结果是没赚到钱,这个时候大家能否度过“同甘苦”这一关?结果是,有的股东就提出“我退出,股权我也不要了”,很多企业在这个时候倒下了。

第二关 共享乐

同甘苦后,公司赚到钱了,接下来我们怎么分,你会发现刚开始我们合作是有个股权界定的,可是随着公司经营的发展,每个人对公司的价值贡献不一样了。比如说,一开始创业我这还差100万,你拿出100万占了50%的股份,但是后来发现经营主要是依靠我,现在赚了1000万了,你那100万还占我50%的股份,我觉得有点多了,心理不平衡了,股东间产生了分歧矛盾,有些企业在这里也就倒下了。

第三关 共发展

赚到钱后,接下来出现了股东的发展理念不一样,有的希望向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去发展,但是有的股东觉得这样扩大规模投资风险太大,保持现有的规模也挺好,稳稳的每年能赚这么多。理念不合就产生矛盾导致了分家。

第四关 同权利

当你过了共发展这关,接下来面临一个更大的挑战,那就是共权利。企业一旦建成规模,股东之间可能就要争权了,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就像国美当年黄光裕和陈晓就是董事长和总裁之争,像格力、蒙牛等都出现过类似这样的问题,因为权利之争,最后导致原始股东的退出。

这就是民营企业的第一杀手——股东关系。

那么根本解决之道在哪里?

第一,每个人要持续保持你对公司的价值,“一将功成万骨枯”,当你没有价值的时候,不能说别人抛弃你,企业也不允许一直带着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往前走。

第二,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境界,让你的境界层次能够跟得上企业的发展需要,格局要高,这样才能给企业谋得未来。

第三,你得提高自己的修为和修养,学会跟别人去相处,直面问题,去包容,去沟通,股东自然就和睦。


合伙人矛盾才是杀死民企的第一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