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约】前言”的版本间的差异
第1行: | 第1行: | ||
<font size="4"> | <font size="4"> | ||
− | + | 本网站取名[[资治通约|【资治通约】(通约)]],采用人人可编辑的自由的维基百科的建站方式实现。<br> | |
'''【[[资治通约]]】''',改了《'''[[资治通鉴]]'''》的“鉴”字为“约”字。目的都是“通过历史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圣经]]'''》的《'''[[旧约]]'''》和《'''[[新约]]'''》,《'''[[论语]]'''》,都是用往事、故事来阐述治道。但'''【[[资治通约]]】'''更侧重于历史的成因,事件的内在规律,直至创世纪的命约。<br> | '''【[[资治通约]]】''',改了《'''[[资治通鉴]]'''》的“鉴”字为“约”字。目的都是“通过历史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圣经]]'''》的《'''[[旧约]]'''》和《'''[[新约]]'''》,《'''[[论语]]'''》,都是用往事、故事来阐述治道。但'''【[[资治通约]]】'''更侧重于历史的成因,事件的内在规律,直至创世纪的命约。<br> | ||
“通约”原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几个数之间同时存在一个公约数,称为可通约,如3、6、9、12都有一个公约数3;而4、7、11没有公约数,称为不可通约,公约数中最大的称为最大公约数。“通约”也常引用于描述事物、文化之间的共性。这里,我们将'''[[通约信仰|通约各种信仰和思想派别]]''',编写我们共同认可的约律、诫命。和古代的圣经一样,“通约”需要描述世界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到哪里去?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应该怎么修行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br> | “通约”原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几个数之间同时存在一个公约数,称为可通约,如3、6、9、12都有一个公约数3;而4、7、11没有公约数,称为不可通约,公约数中最大的称为最大公约数。“通约”也常引用于描述事物、文化之间的共性。这里,我们将'''[[通约信仰|通约各种信仰和思想派别]]''',编写我们共同认可的约律、诫命。和古代的圣经一样,“通约”需要描述世界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到哪里去?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应该怎么修行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br> | ||
− | + | “通过历史往事,有'''资'''于'''治'''道”,“往事”是过去探索真理的过程记录。我们今天这里从事的,探索的,记录下来的,明天也将成为往事,将成为更有科学依据的,追求真理的过程记录。<br> | |
− | + | “通约”记录的“往事”是往事参与者的行为记录和'''[[思维文件]]''','''[[思维文件]]'''将构造我们的灵魂。而人类灵魂的共同体有着其中共同的规律、约律。<br> | |
未来人工智能乃至硅基生命是否遵循人类善的心智模式进化为神人,还是心怀恶意而为之?是遵循人类绝大多数人的意愿造福人类,还是掌控在极少数人手上用于奴役多数人?在设计构造未来虚拟人的'''[[思维软件|思维软件操作系统]]'''的时候是否已经准备好能够制约设计者的法律法规?“通约”中这种人人可编辑的自由产生的约律,希望能成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制造准则。也希望能成为审判数字化灵魂——虚拟人的准则,也即最终审判虚拟人应用(复活)的准则。<br> | 未来人工智能乃至硅基生命是否遵循人类善的心智模式进化为神人,还是心怀恶意而为之?是遵循人类绝大多数人的意愿造福人类,还是掌控在极少数人手上用于奴役多数人?在设计构造未来虚拟人的'''[[思维软件|思维软件操作系统]]'''的时候是否已经准备好能够制约设计者的法律法规?“通约”中这种人人可编辑的自由产生的约律,希望能成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制造准则。也希望能成为审判数字化灵魂——虚拟人的准则,也即最终审判虚拟人应用(复活)的准则。<br> | ||
− | + | 人类理想“大同世界”的实现,以及到达人类永生的彼岸是一个人类集体修炼的过程,是一个入世方式的实事求是的提出问题,寻找解决的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开展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记录在《通约》之中。<br> | |
− | |||
− | |||
− | |||
</font> | </font> | ||
---- | ---- |
2018年12月19日 (三) 20:50的版本
本网站取名【资治通约】(通约),采用人人可编辑的自由的维基百科的建站方式实现。
【资治通约】,改了《资治通鉴》的“鉴”字为“约”字。目的都是“通过历史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圣经》的《旧约》和《新约》,《论语》,都是用往事、故事来阐述治道。但【资治通约】更侧重于历史的成因,事件的内在规律,直至创世纪的命约。
“通约”原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几个数之间同时存在一个公约数,称为可通约,如3、6、9、12都有一个公约数3;而4、7、11没有公约数,称为不可通约,公约数中最大的称为最大公约数。“通约”也常引用于描述事物、文化之间的共性。这里,我们将通约各种信仰和思想派别,编写我们共同认可的约律、诫命。和古代的圣经一样,“通约”需要描述世界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到哪里去?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应该怎么修行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
“通过历史往事,有资于治道”,“往事”是过去探索真理的过程记录。我们今天这里从事的,探索的,记录下来的,明天也将成为往事,将成为更有科学依据的,追求真理的过程记录。
“通约”记录的“往事”是往事参与者的行为记录和思维文件,思维文件将构造我们的灵魂。而人类灵魂的共同体有着其中共同的规律、约律。
未来人工智能乃至硅基生命是否遵循人类善的心智模式进化为神人,还是心怀恶意而为之?是遵循人类绝大多数人的意愿造福人类,还是掌控在极少数人手上用于奴役多数人?在设计构造未来虚拟人的思维软件操作系统的时候是否已经准备好能够制约设计者的法律法规?“通约”中这种人人可编辑的自由产生的约律,希望能成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制造准则。也希望能成为审判数字化灵魂——虚拟人的准则,也即最终审判虚拟人应用(复活)的准则。
人类理想“大同世界”的实现,以及到达人类永生的彼岸是一个人类集体修炼的过程,是一个入世方式的实事求是的提出问题,寻找解决的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开展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记录在《通约》之中。
本网站属于维基类(Mediawiki)网站。一般博客(网络日志)、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一类的平台是用户各自编辑自己的文章,其他用户只能跟帖评论。而维基类网站除了用户可以参与评论之外,允许用户自由参与同编辑同一篇文章,自由参与条目的分类,维基类网站会对编辑的过程作记录,可以回溯跟踪每个编辑者所作的贡献。全世界的维基网站实践经验证明,维基形式下人们不会轻易破坏别人编辑的东西(因为即使被破坏也可以方便地恢复被破坏前的状态),经验还证明,让人们可以修改的文章,人们更愿意仔细阅读,认真推敲,更有利于人们对原作者立意的参与。集体的事业需要人们的共同参与,要达到人们共同参与的目的,采用维基类网站发布和编辑文章是最佳的选择。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