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学家患渐冻症,把自己改造成半机器人,寿命真的延长了!”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5}} 人活在世上几万天,是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结局的,即使是很多卓越非凡的科学家,也无法摆脱病魔的控制,最后只能顺...”)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5}}
 
{{5}}
人活在世上几万天,是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结局的,即使是很多卓越非凡的科学家,也无法摆脱病魔的控制,最后只能顺应自然规律死亡。在英国就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在2017年的时候患上了与霍金同样的病症——渐冻症,但他却不甘死亡,决心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半机器人来对抗病魔,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他怎样了呢?
+
相关视频
 +
*[https://weibo.com/tv/show/1034:4782210570715242 采访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Peter 2.0),改变做人的意义]
 +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5835724978525290630 开创未来的科学家,人类首个赛博格「彼得·斯科特-摩根」]
 +
*[https://tv.sohu.com/v/dXMvMzEwODk5Nzk0LzMwMTIxMTAxOC5zaHRtbA==.html?key=/v/dXMvMzEwODk5Nzk0LzMwMTIxMTAxOC5zaHRtbA==.html?vid=301211018&wx=0&aid=9730761&boke=1&vid=301211018 英国科学家生命只剩下最后三年,把自己改造成了机器人永生]
 +
{{5}}人活在世上几万天,是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结局的,即使是很多卓越非凡的科学家,也无法摆脱病魔的控制,最后只能顺应自然规律死亡。在英国就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在2017年的时候患上了与霍金同样的病症——渐冻症,但他却不甘死亡,决心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半机器人来对抗病魔,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他怎样了呢?
 
<br>
 
<br>
[[文件:彼得斯科特摩根1.jpg|600px]]
+
[[文件:彼得斯科特摩根1.jpeg|600px]]
 
<br>
 
<br>
 
这位科学家叫做彼得斯科特摩根,他在2017年的时候检查出了自己得了渐冻症。那个时候的他才59岁,还有很多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绝望,他不想过早地离开人世,于是诞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把自己改造成世界上第1个半机器人,这样或许能够延续自己的生命,与病魔对抗。
 
这位科学家叫做彼得斯科特摩根,他在2017年的时候检查出了自己得了渐冻症。那个时候的他才59岁,还有很多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绝望,他不想过早地离开人世,于是诞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把自己改造成世界上第1个半机器人,这样或许能够延续自己的生命,与病魔对抗。
 
<br>
 
<br>
[[文件:彼得斯科特摩根2.jpg|600px]]
+
[[文件:彼得斯科特摩根2.jpeg|600px]]
 
<br>
 
<br>
 
'''医生断言他只能活两年'''
 
'''医生断言他只能活两年'''
第12行: 第16行:
 
这样的决定实在太过冒险了,虽然我们的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人类在很多大型疾病面前也有了应对的措施,但是想要把人体改造成机器人还是面临很多风险的。但彼得却不甘被病魔所困,他认为自己已经得了这个疾病了,成为半机器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如果什么都不做,那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了。在他刚检查出病症的时候,医生曾经预言他活不过两年,按照医生的推断,他在去年的时候就应该去世了,如今他仍然存活在世界上。
 
这样的决定实在太过冒险了,虽然我们的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人类在很多大型疾病面前也有了应对的措施,但是想要把人体改造成机器人还是面临很多风险的。但彼得却不甘被病魔所困,他认为自己已经得了这个疾病了,成为半机器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如果什么都不做,那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了。在他刚检查出病症的时候,医生曾经预言他活不过两年,按照医生的推断,他在去年的时候就应该去世了,如今他仍然存活在世界上。
 
<br>
 
<br>
[[文件:彼得斯科特摩根3.jpg|600px]]
+
[[文件:彼得斯科特摩根3.jpeg|600px]]
 
<br>
 
<br>
 
'''彼得所进行的种种手术'''
 
'''彼得所进行的种种手术'''
第18行: 第22行:
 
他能够活到现在,是付出了非常大的牺牲的。在他决定要成为半机器人之前,科学家就跟他说,如果要成为半机器人,要经历一系列复杂困难的手术,只有这样才能够延长他的生命。如今的他已经切除了身体中大部分的肌肉,而且还做了眼球跟踪手术,这样他利用眼睛便能够控制电脑了。
 
他能够活到现在,是付出了非常大的牺牲的。在他决定要成为半机器人之前,科学家就跟他说,如果要成为半机器人,要经历一系列复杂困难的手术,只有这样才能够延长他的生命。如今的他已经切除了身体中大部分的肌肉,而且还做了眼球跟踪手术,这样他利用眼睛便能够控制电脑了。
 
<br>
 
<br>
[[文件:彼得斯科特摩根4.jpg|600px]]
+
[[文件:彼得斯科特摩根4.jpeg|600px]]
 
<br>
 
<br>
 
'''彼得在体内插入了多根导管,切除了喉咙'''
 
'''彼得在体内插入了多根导管,切除了喉咙'''
第24行: 第28行:
 
为了避免感染的风险,他直接在胃中插了一根胃管,在膀胱中插入了一根导管,还插入了一个结肠造口袋,这样可以直接连接结肠。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他做了喉咙切除手术,虽然他已经无法说话了,但是却能够避免肺部的感染。截止到目前,他的所有手术都已经完成了,按照目前的结果来看,手术还是非常成功地,利用人工智能他可以发出声音,进行各项活动。
 
为了避免感染的风险,他直接在胃中插了一根胃管,在膀胱中插入了一根导管,还插入了一个结肠造口袋,这样可以直接连接结肠。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他做了喉咙切除手术,虽然他已经无法说话了,但是却能够避免肺部的感染。截止到目前,他的所有手术都已经完成了,按照目前的结果来看,手术还是非常成功地,利用人工智能他可以发出声音,进行各项活动。
 
<br>
 
<br>
[[文件:彼得斯科特摩根5.jpg|600px]]
+
[[文件:彼得斯科特摩根5.jpeg|600px]]
 
<br>
 
<br>
 
虽然未来的结果还是未知数,但是彼得还是十分乐观的,他认为只有保持积极的态度,把现在的生命当成一个机遇,才能够真正的打败病魔。如今他已经成立了基金会,专门研究人工智能与生命的领域,关于这位科学家的做法,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虽然未来的结果还是未知数,但是彼得还是十分乐观的,他认为只有保持积极的态度,把现在的生命当成一个机遇,才能够真正的打败病魔。如今他已经成立了基金会,专门研究人工智能与生命的领域,关于这位科学家的做法,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261701983302905&wfr=spider&for=pc 来自]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261701983302905&wfr=spider&for=pc 来自]

2022年8月21日 (日) 05:00的最新版本

相关视频

人活在世上几万天,是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结局的,即使是很多卓越非凡的科学家,也无法摆脱病魔的控制,最后只能顺应自然规律死亡。在英国就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在2017年的时候患上了与霍金同样的病症——渐冻症,但他却不甘死亡,决心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半机器人来对抗病魔,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他怎样了呢?
彼得斯科特摩根1.jpeg
这位科学家叫做彼得斯科特摩根,他在2017年的时候检查出了自己得了渐冻症。那个时候的他才59岁,还有很多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绝望,他不想过早地离开人世,于是诞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把自己改造成世界上第1个半机器人,这样或许能够延续自己的生命,与病魔对抗。
彼得斯科特摩根2.jpeg
医生断言他只能活两年
这样的决定实在太过冒险了,虽然我们的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人类在很多大型疾病面前也有了应对的措施,但是想要把人体改造成机器人还是面临很多风险的。但彼得却不甘被病魔所困,他认为自己已经得了这个疾病了,成为半机器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如果什么都不做,那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了。在他刚检查出病症的时候,医生曾经预言他活不过两年,按照医生的推断,他在去年的时候就应该去世了,如今他仍然存活在世界上。
彼得斯科特摩根3.jpeg
彼得所进行的种种手术
他能够活到现在,是付出了非常大的牺牲的。在他决定要成为半机器人之前,科学家就跟他说,如果要成为半机器人,要经历一系列复杂困难的手术,只有这样才能够延长他的生命。如今的他已经切除了身体中大部分的肌肉,而且还做了眼球跟踪手术,这样他利用眼睛便能够控制电脑了。
彼得斯科特摩根4.jpeg
彼得在体内插入了多根导管,切除了喉咙
为了避免感染的风险,他直接在胃中插了一根胃管,在膀胱中插入了一根导管,还插入了一个结肠造口袋,这样可以直接连接结肠。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他做了喉咙切除手术,虽然他已经无法说话了,但是却能够避免肺部的感染。截止到目前,他的所有手术都已经完成了,按照目前的结果来看,手术还是非常成功地,利用人工智能他可以发出声音,进行各项活动。
彼得斯科特摩根5.jpeg
虽然未来的结果还是未知数,但是彼得还是十分乐观的,他认为只有保持积极的态度,把现在的生命当成一个机遇,才能够真正的打败病魔。如今他已经成立了基金会,专门研究人工智能与生命的领域,关于这位科学家的做法,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