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的源代码
←
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4}}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 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的感情生活: 恩格斯来到曼彻斯特不久,就认识了玛丽.白恩士。玛丽是一个纯朴的爱尔兰青年纺织女工,在曼彻斯特的一家棉纺织厂里做工。年纪比恩格斯小一岁,她的父亲是一个染色工人。 玛丽性格爽朗,充满青春的活力,工厂的沉重劳动没有能够使她的热情涸竭。她那纯朴大方的举止,永不衰竭的毅力,活泼的姿态,以及她那“野蔷薇”般的美丽和“黑亮勇敢的目光”都给恩格斯以深刻的印象,并被她深深地吸引着。 恩格斯对玛丽.白恩士有着深厚的爱情,1843年6月间,恩格斯和玛丽开始同居,这对年轻夫妇是在一种自由的、互相尊敬和独立自主的结合中共同生活的,直至1863年玛丽去世。 而后,恩格斯与玛丽的妹妹莉希同居。 多年以来,莉希与玛丽和恩格斯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她深深地悼念她的姐姐,他们之间不仅有手足之情,而且由于政治观点相同,关系极为密切。以后恩格斯和莉希日益亲近和相互关心,直到由于互相同情和倾慕而产生了永恒的爱情,于是莉希成了恩格斯的第二位夫人。 他一直不办理结婚手续。因为在《家庭、婚姻与私有制》中他曾经说:结婚,那些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教堂举行的仪式都是多余的,没有必要。 由于他反对婚姻制度,两人终生未走入婚姻的殿堂。 后来莉希重病,在病床上,莉希请求丈夫履行一个正式结婚的手续。恩格斯一向认为结婚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教堂举行仪式是多余的,不必要的。可是他答应了临终妻子这个最后要求,于1878年9月11日晚上和她举行了结婚仪式。几个小时以后,莉希就在恩格斯的怀抱里去世了。 恩格斯反对婚姻制度,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恩格斯反对婚姻制度,这个观点从其发表的《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中可见一二。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系统而科学地阐述了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论述了家庭的起源和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原因和阶级本质。 在此过程中,恩格斯对婚姻家庭道德的历史性、婚姻的基础及其道德性、资产阶级婚姻家庭道德的虚伪性和堕落性、共产主义社会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道德要求、两性平等与妇女解放等问题作出了科学的阐释。 恩格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婚姻基础及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道德要求,强调专偶制将随着公有制的建立和发展而不断完善,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婚姻的缔结和家庭的建立要以爱情为基础,并且,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 恩格斯指出,在群婚制和对偶制的条件下,现代的爱情不可能产生,更不可能成为婚姻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两性的结合“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 因此,恩格斯认为爱情和婚姻的真正统一,只有在消灭私有制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换言之,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爱情成为婚姻的唯一基础,也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 总结: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成为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道德观的经典之作。细读此书,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道德观,从而促进和谐两性关系、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