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老乡鸡进军一线城市:如何悄悄开店然后惊艳所有人?”的源代码
←
老乡鸡进军一线城市:如何悄悄开店然后惊艳所有人?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2021-04-24 在合肥开300家店,老乡鸡靠的是经验。开始进军一线城市的老乡鸡,这次要靠什么呢? 凭着创始人束从轩的“手撕员工联名信”和“土味发布会”,老乡鸡在去年火速出圈。事实上,创业近20年,老乡鸡早已从一碗老母鸡汤变成了拥有近1000家直营店的中式快餐巨头。 自打在“土味发布会”上宣布了进军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的目标之后,老乡鸡又变成了从前闷声干大事的模样。去年,带下午茶和酒吧的深圳店正式开业;这个月,位于北京五道口某购物商场内的老乡鸡首店,也已悄然开始试运营。 束从轩认为自己并不“擅长营销”,只是“懂消费者”——“关键是价值取向,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他们想要什么,你要懂他,要说人话。” “懂消费者”,是否能让老乡鸡在一线城市的进军之路,也如同老乡鸡最初的发展之路一样,传奇而幸运呢? 以下为束从轩的创业经历分享。 开业三天烧坏收银机: 炖上千只鸡只为一碗汤 开“土味发布会”的地方,就是合肥附近我过去养鸡的地方,我们一开始开店就在合肥。开第一家店是2003年,那时候开店也没有什么大数据参考,还是凭经验。 第一家店还没开之前,我一直养老母鸡。我们当时就一心想把鸡做好,所以我们每天会炖一只老母鸡,今天这样炖,明天那样炖,一直在研究鸡汤的味道。先后炖了大概有上千只老母鸡。有一天我们炖了一只老母鸡,我一品尝,觉得今天这个味道特别好,特别的够味。我把这个鸡全部打包带回家,让我两个孩子来品尝。 因为我们养鸡,他们从小对鸡就吃厌了。我让他们吃,他们俩也不吃。我说你们喝一口汤试试看,他们喝了一口汤,觉得不错,马上开始吃鸡肉,结果一个人足足吃了四碗,我就觉得这成功了,肯定成功了。 之后我们就把这碗鸡汤的做法分析并且固化下来,第一个店就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做。所以第一个店特别成功,一炮打红,每天会有人排队进我们店,来吃我们的老母鸡汤。开业第三天,早上开门以后就一直很多顾客进来,到了下午四点收银机因为使用时间太长就被烧了,火爆到这种程度。 当时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合肥加起来也就8家店,我们第一次规划在合肥做10家店,结果10家店做了以后,发现生意非常好,我们就重新改变了规划,按照20家店来预算,20家店开了以后,发现生意依然是好,我们做了50家店,50家店做了以后,生意比以前更好,我们后面就没有计划了,能开就开吧。所以我们一口气在合肥开了300多家。 只凭经验看不懂消费者: 充分依靠数字化工具 老乡鸡现在的标准化经营管理手册,是70人的团队,63万字,25本迭代,经历了425天做出来的一本手册。但其实标准化是我从养老母鸡那时候就有的管理流程,开快餐店我也自然想到要把这套流程搬过来。 2003年上半年,我请了四个大学生给我写了半年,后来我自己动笔,又写了几个月,写了6本手册,这是第一次有完整的标准化手册,在还没开店之前就有了。 老乡鸡现在的市场定位在年轻人群,深圳店做了大量年轻人喜欢的产品,有酒吧、还有下午茶,每天从上午10点一直到夜里人流量不断。这是基于现在年轻人的就餐习惯和时长的改变。因为有这样的变化,在做标准化的过程中就必须加上一些数据化的工具,否则标准像过去那样,特别是店面再多,那就变成一句空话,管控的难度会非常之大。 采购现在也用上了数字化,特别是到一定体量以后,基本上可以说全球性采购,采购的商家信息都靠大数据来采集。还有运输,温度在运输过程中间怎么控制、车辆运行情况等,用热力图都可以实时看到。 另外我们也会利用很多的软件,包括收银软件、财务软件、人力资源软件、资产管理软件等。但每一个软件就是一个孤岛,相互不能兼容,怎么办?我们组建了近100人的一个中台团队,打通软件,清洗数据,变成有用的信息。可以说,没有大数据就没有标准化。 像现在开店选址,就不能只靠经验了。利用一些比较先进的工具,查一查热力图,利用大数据算一算,看顾客分布、人流量、消费习惯,以及到达这个地方是不是顺利,附近是不是有商场、办公楼、小区……这些全部都要充分考量。 还有像针对消费者需求推出的月月上新,菜品依据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市场调研和大数据分析。比如酸菜鱼的上新,就是大数据显示很多消费者都喜欢吃酸菜鱼,酸菜鱼在很多品牌也有卖。我们上新上多少时间,是不是下架等问题,也是靠这些大数据。 标准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因为做连锁还是要走标准化的路,而标准化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的团队每年都会再梳理一下,看最近这几年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未来还有哪些变化,再对标准化做一次精进。 谁说外卖不赚钱? 未来老乡鸡外卖或成主导 现在的餐饮市场,产品最重要、其次是服务。外卖能够更直观体现这一点,比如平时外卖速度怎么样,是不是有漏餐,是不是有破洒,你对外卖小哥怎么样……这些最终都会体现在评价上面,消费者还是比较客观的,好了也会在上面给你一个好评,如果你做不好他也会吐槽。 最初我们把外卖当成是一个增量,是餐厅的补充。现在这个阶段,我可以大胆的说,它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增量,而是平分秋色,外卖已经是我们餐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往后我觉得这个增量还会增加,有可能外卖成为主导。 我记得是三年前,我们准备做外卖,内部团队还有争议,担心这些数据是不是会流失,平台的扣点会不会增加。为了说服他们,我讲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就像当初所有的国民吃水都是井里面的水,现在有自来水了,你会不会想现在用需要缴费的自来水,哪天要涨价怎么办?哪天不供水了怎么办?或者比较极端的,在里面投毒了怎么办?但其实这些担心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这是一种公共服务,我们何必要担心这个东西?还是要大胆去用,去尝试。 作为一个商家,佣金肯定是想越低越好,但平台也会有一定的费用,他有那么多团队要养。平台方一味高,最后大家都不做了,平台就没有存在意义了;如果说我们利润很高,平台没有利润,平台最终也办不下去。 我觉得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区别对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业态,都不一样。这里面既要考虑到企业的利益,也要考虑到平台的利益。我觉得双赢是最好的局面。 我们在外卖上,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店都挣钱,但整体看是挣钱的。一些店赔钱的原因主要还是管理和运营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单量比较少,或者是在外卖成本上管控不好。外卖涉及多种结构性成本,不仅仅是平台扣点,还有包装的费用,外卖小哥的费用,菜品成本等等,现在还涉及到厨房的生产动线。 我只要做外卖,我这个产品就要适合外卖。店里面卖的产品不适合外卖怎么办?那就要改变,创新一些适合外卖的产品。比如说面条,如果面条还是按照堂食是没办法卖的,要做线上外卖,汤和面就要分开,调料包也要分开。另外在包装上也要做一些改变,注重保温和安全问题,比如密封条一打开就不能重复扣上,这样消费者也会放心一点。 我认为从平台来讲,抽成还是一个合理的抽成。从商家来说,能做的是把外卖研究透,做的更加精细。现在非常粗放的经营方式,要想生存,不管是在平台上面,就在线下也很难。 踩雷后再谈长期主义: 真诚没有技巧可言 做餐饮近二十年,当然也掉过不少坑、踩过不少雷。当初老乡鸡做好了以后,我想多元化发展,做专卖店,又想做农家乐,甚至想做地产,后来都赔了钱。比如我当时做专卖店,卖活鸡进农贸市场,一口气也搞了大几十家,大概先后赔了有1000多万;搞农家乐也赔了四五千万,地产业看别人挣了钱,有冲动想做,好在没做,如果做了就不是几千万,那可能都是几个亿,甚至二三十个亿,甚至把我们这个企业就拖垮了。 做餐饮,还是要非常踏实,所谓的长期主义,就是要盯着产业,把菜品做好,把服务做好,不要想着我怎么打广告,我们也会看到现在有的企业在这方面花了很多钱,现在的消费者跟过去不一样,我们还是要把顾客体验做得更好。 我觉得再聪明也没有消费者聪明,真诚没有技巧可言。这个也挺简单,就是把菜做好,把服务做好。消费者其实特别可爱,我们做好了,消费者也会主动地跟我们走近。比如说收盘子,桌子擦完了以后,我又拿几张纸给顾客再擦一遍,他就觉得挺开心。我收盘子干得特别认真,有的顾客看你这么认真,他吃完了以后会自己把盘子收了。就这么简单,真的没有那么复杂。 在安徽本地的一家店有个习惯,每年的年三十,对于一些要到医院看病的病人、交警、环卫工人可以免费来吃一餐。我觉得我们生意一年做到头,这一点小事还是能够做到的。即使到北京,我也能够请得起,因为这不是多少钱的事。 ---- [http://zx.mtzxgf.com/aw3/2ffa26daf6314a61b5d05063b46cb0f9.html?id=407C4171C2C542AA9D9329ADE2294B5F 老乡鸡进军一线城市:如何悄悄开店然后惊艳所有人?]
返回至
老乡鸡进军一线城市:如何悄悄开店然后惊艳所有人?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