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程碧波,纹明:从《博物通书》再次确证现代无线电等现代电磁学的中国起源”的源代码
←
程碧波,纹明:从《博物通书》再次确证现代无线电等现代电磁学的中国起源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博物通书]] 生民无疆 2021年1月6日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计学 ,作者程碧波 由美国来华传教士玛高温译述并于耶元1851年在宁波出版的《博物通书》是第一本中文电磁学著作,也是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学科的第一本中文著作。 一 嘉庆二十二年电磁感应的中国首创 鄙作“纹明:从《博物通书》看现代电磁学的中国起源”指出《博物通书》为中国本土的科技著作,其关键证据是在其“第五章 电气连吸铁”中提到了一个时间证据:“嘉庆二十二年间,西洋人深究其理,将五金电器上增减两铜线平接于指南针上。增线在南,减线在北,则针之北极必转而向西。接于针下,必转向东......盖针之南北极欲绕增减二线而旋却又左右不同之故。” 嘉庆二十二年是耶元1817年。而西方电磁学历史上,是耶元1820年间,奥斯特在给学生讲课时,意外地发现了电流的小磁针偏转的现象,当导线通电流时,小磁针产生了偏转。这个消息传到巴黎后,启发了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他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几天后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第一篇论文,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就是大家在高中学习过的右手定则。再一周后,他向科学院提交了第二篇论文,在该文中,他讨论了平行载流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同时,他还发现如果给两个螺线管通电流,它们就会象两个条形磁铁一样相互吸引或者排斥。1822年,安培在实验的基础上,以严密数学形式表述了电流产生磁力的基本定律,即安培定律。 因此《博物通书》上记载的是耶元1817年已经明确知道通电导线周围的指南针会旋转,且给出了旋转的方向,知道电气可以驱动磁体运动。但是在西方却是耶元1820年才由奥斯特“在给学生讲课时,意外地发现了电流的小磁针偏转的现象”,然后由安培给出了磁针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所以现在非常清楚,正是传教士于耶元1817年之前在中国发现了《博物通书》,然后迅速寄回西方,经过路途运输和消化吸收,于耶元1820年形成论文以安培的名义发表。这在时间点上完全吻合。然后传教士利用在中国的特权,篡改《博物通书》为西方传来的译著。这与世界首台蒸汽机车制造于中国,然后几年以后在西方被“发明”的情况是一样的。 虽然很多朋友支持鄙文的结论,也虽然笔者通过《奇器图说》《大明宫图》给出传教士抄袭中国典籍的证据,但还是有些人质疑说《博物通书》中的嘉庆二十二年可能是传教士笔误或者记忆错误。因此本文给出更强证据:《博物通书》中对无线电的阐述。 二 《博物通书》中的无线电阐述 麦克斯韦于1855年左右开始研究电磁学。在潜心研究了法拉第关于电磁学方面的新理论和思想之后,他坚信法拉第的新理论包含着真理。他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对整个电磁现象作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凭借他高深的数学造诣和丰富的想象力接连发表了电磁场理论的三篇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On Faraday’s Lines of Force,1855年12 月);《论物理的力线》(On Physical Lines of Force,1862年);《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A dynamical theor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1864年12月8日)。 这三篇重要的论文对前人和他自己的工作进行了综合概括,将电磁场理论用简洁、对称、完美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经后人整理和改写,成为经典电动力学主要基础——麦克斯韦方程组。 据此,1865年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韦经过理论推演,认为电磁波只可能是横向传导波,并计算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同时,他的灵感促使自己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这揭示了光现象和电磁现象之间的联系。麦克斯韦将这些理论的论证和推导结论整理成册,于1873年出版了科学名著《电磁学通论》(Treatise on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系统、全面、完美地阐述了电磁场理论。这一理论成为经典物理学的重要支柱之一。 1888年,赫兹(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1894)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1888年,成为了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1893年,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首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于1897年在美国获得无线电技术的专利,然而美国专利局于1904年将其专利撤销,转而授予马可尼发现无线电的专利。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 Guglielmo Marchese Marconi,1874-1937)成功进行了以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实验,次年即前往英国申请专利。 然而,于1851年出版于宁波的《博物通书》中,明明白白地详细阐述了无线电波和无线电通信。《博物通书》在第六章“电气通标”,也即电气通信中,在阐述了有线电报的原理和构造之后,随即说:“又有彼此互接之理。假如此器之增线与此器之减线相远,而与彼器之减线较近,则此增必远入彼减。或彼器之增线与彼器之减线相远,而与此器之减线较近,则彼增亦远入此减。故有渡河不用线之法。假如河涧一里,于此岸置一积电之器,施增线于左,施减线于右。二端相去必二里许。于彼岸置一积电之器,施增线于右,施减线于左,二端相去亦二里许。则此岸增线之电气必就近渡江,而接于彼岸之减线。而彼岸增线之电气,亦就近渡江,而接于此岸之减线。由是推之,施线百里,以渡九十里之河,应无不可者。总之有是理,则有是法。究其理而法可知矣。虽然,究其理而不究理之所自出,知其法而不知法之为可用,则亦何益之有哉。” 开始即是阐述无线电通信的原理和设置。明确阐述了“故有渡河不用线之法”,乃至可以“渡九十里之河”。 《博物通书》出版之后再14年以后,麦克斯韦才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再过23年,赫兹才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再过5年,才有尼古拉.特斯拉的无线电通信。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抄袭自《博物通书》,《博物通书》确凿为中国本土著作。事实上,今天遗留下来的《博物通书》只有24页,完全离“通书”之名相差甚远,其显然经过了大幅删除,今日我们能看者不过九牛一毛而已。理所当然,鄙文《纹明:从《博物通书》看现代电磁学的中国起源》的结论是严谨的。 ---- [https://mp.weixin.qq.com/s/ndxLpwvxaqa1KIGEy8Tp3A 程碧波,纹明:从《博物通书》再次确证现代无线电等现代电磁学的中国起源]
返回至
程碧波,纹明:从《博物通书》再次确证现代无线电等现代电磁学的中国起源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