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用户:农人老贾”的源代码
←
用户:农人老贾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div style="border: 1px solid #6688AA; background-color:#FFFFFF; padding:0.5em; margin:0.2em; "> [[文件:农人老贾2.jpg]] 摘录了一些文字,表达我对墨家的认同。 我也认为目前文化的颓败,需要新的价值观的呈现来救世。儒家法家都已经玩坏了。我不看好。 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在公德上)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想到墨子,战国人性之恶的大爆炸之际,上天派出墨子,让他伸手拉住中国精神,不让中国精神跌入黑暗残暴的深渊。在这个意义上,墨子是黑暗时代的人性之光。 梁启超说:“假使今日中国有墨子,则中国可救。” 中国的诸子百家中。老子非常深刻,但是太高冷;孔子喜欢围绕着权力和朝廷旋转;商鞅法家组织效率极高,但魔性太深,杀气太重。如果要做事,我会选择和墨子一起做。 墨子认为如果所有人都只爱自己的家人,不爱别人的家人,都只想占别人的便宜,不愿意互利互惠,世界就无法太平。人类应该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原则,来构建人类的社会关系。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尝试践行一种新的文化生活,来给这个世界内心觉得苦难和黑暗的人,一些希望,一些不一样的尝试和路径,一个可以有不同活法的选择。 做一个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融入新的价值观,是我的想法,把脑子里对我认为的理想的社会呈现出啦,变成真实的社会生活。哪怕很微小,但也对这个时代是有借鉴意义的。所以我也在物色认知相近的人,有行动能力,能够从目前的系统中脱离出来的人,开始进行共同的探索。 我曾两度加入共生社区的创建,后来发觉路径不对而退出,继续思考探索。现在越来越清晰了。所以有了合适的机会我会开启第三次的尝试。 讨论,思想梳理,明确共识,寻找人员能落地实际集合践行,这些都是前期筹备。这就是我目前的想法。对墨家我思考了很久,很多理念我在身体力行,根据时代,也做了我自己的理解解释。我认为确实墨家的原则对这样一个小社会构想,是非常好的准绳路径。 绿色方舟我熟悉。很多地方梅红伟的理念是非常接地气的。 我与之不同的一个是我不想在社区里有任何主流宗教的主导。这点,这几年他已经开始弱化了。 其次我觉得一开始的做共生社区,在经济个生活上不适合太紧密无间,这样主导者会背负太多的压力和责任,别人的成长也会被束缚。容易在实际上心理上形成一种等级的结构。这是我想力主去除的。就是不要形成某主导人的权力中心。 我希望是网状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凝聚大家的是共同的价值观,而有共性的生活方式。 一开始主导人的作用很重要,但一定要注重培养大家思想的启蒙,形成更多的独立的小组。可以分,可以合。形散而神不散这样最好。 我在09年,参加了阿松老焦在莫干山的农耕共生社区尝试,最多时候有五六个人。 当时我不认同老焦的个人主义至上的原则。我强调集体主义对个人约束。当时是深度的经济共同体,类似集体合作社的模式。这也为后来工作吃饭,休息的不一致,这种细节带来了矛盾。所以后来我退出了。 第二次是在15至17年,我和几个人在崇明发起了和与同社区。但当时全职农耕者只有我,后来我发现,这个社区更像是一个乡村俱乐部,后来我称之为这是一种消费农村的文化。本质是消费型社区。 我觉得也不接地气,也不对路。除了享乐主义,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共识。如果经济输入被切断,社区凝聚力就会瓦解。 所以我后来退出了,全心探索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我认为这是我认同的社区基础。 关于几个社区的点评,,这大多是我后来的思索所得,所以我希望备注一下,这是我个人的思考感受,不是点评,不代表谁更正确。以免引起读者的误会。
返回至
用户:农人老贾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用户页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用户贡献
日志
查看用户组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