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王川:脑联网即将带来的智能大核爆”的源代码
←
王川:脑联网即将带来的智能大核爆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4}}王川:脑联网即将带来的智能大核爆 原创: 硅谷王川 investguru 7月29日 1/ 马斯克 (Elon Musk) 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七月十六日宣布,已经开发出一个系统,可以将三千个微型电子探针植入动物大脑,连接电子探针的芯片在实验中已经可以让猴子通过大脑控制电脑。Neuralink 计划2020年上半年开始招募志愿者,对人脑进行测试。笔者在小说[https://mp.weixin.qq.com/s/Y-Y_BMoUcKFtoS_9hgvLug 科幻小说连载:发散大脑 (一)]有类似情节的描述。 2/ Neuralink 技术现在的程度, 也许相当于互联网早期, 1968年夏威夷大学开发的 Alohanet. 从 Alohanet 到 1993年的 Mosaic 网络浏览器的出现,等了25年;再到云计算的出现,又等了 13年。 3/ 对于简单的意念输出,比如大脑去控制移动和点击鼠标,可能只需记录不到一百个神经元的信息输出。对更复杂的对话,可能不到一万个神经元的输出就够了。大部分邻近神经元的电脉冲信息雷同冗余。假设一个神经元的输出需要三十个电子探针来记录,那意味着 Neuralink 目前的精度离人机对话的实现只差两个数量级左右。 4/ 普通人一分钟说 150个英文单词,大约1000个英文字母,折合最多一分钟 8000 比特, 一秒钟 133 比特。想象脑机接口如果连接一万个神经元,信息输出速度要超过一秒钟 133 比特,不是一个挑战很大的事情。 5/ 一旦脑机接口的精度和速率超过普通人口语对话,接口底层的硬件技术就不是最值得让人关心的事情了, 甚至 Neuralink 是否是最终的赢家,都无所谓。会有若干家公司展开竞争,接口的数据传输精度还会不断继续提高,单位价格不断下降,按照类似半导体行业的摩尔定律在进步。不管是两年翻一番,还是四五年翻一番,都没关系。 可以参见笔者的老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eezTB2wR_b36OJjb9SpPVw 王川: 摩尔定律还能走多远? (六) - 有钱能使鬼推摩(尔定律)] 6/ 更重要的是,这将导致人机互联,人人互联的一个全新管道,一个全新的垂直整合,上面会衍生出彻底改造现有人类社会架构和生态的全新的应用。而这个未来离我们的距离短则五到十年,长则最多十五到二十年。 7/ 当大脑和机器交互的速度比现在人眼的阅读,嘴巴讲话更快后,人们会把很多信息直接存储于贴在耳边的某个类似 U 盘的内存装置上。这个内存装置可以轻松把人类世界过去几千年的大部分知识储存,供大脑瞬间查询, 这将成为大脑记忆的一部分。 8/ 会有人提供一种脑联网上的云服务。你可以把你需要做的某种研究分析,瞬间外包给这种云服务去做处理分析。比如到一个陌生的物理环境里,迅速可以知道这里有什么资源可以获取,迅速知道附近有什么潜在威胁,迅速知道和你打交道的人/集团的背景资质, 等等。 9/ 脑联网上的各种服务交换的需求,势必推动涌现出一种很可能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等价交换物, 用于迅速的支付和价值存储。可以参见笔者的老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hWklmJar9ujacenpL9_5Bw 王川:向智能合约进军的号角已吹响] 10/ 人面对面交谈的需求减弱, 因为通过脑联网沟通的信息精度和数量,将大大超过面对面交流的信息量 (包括以前很难用文字表达的语气,肢体语言, 等等),而且效率更高。 11/ 很多传统人的大脑错乱的疾病,包括无法控制饮食/上瘾/抑郁症/狂躁症/强迫症这类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于某些大脑神经元的直接抑制来轻松解决。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更复杂的,我们现在无法理解的新的大脑疾病。 12/ 脑联网带来的感知升级是没有限制的。比如可以把方向,卫星定位信息,周边地貌,温度天气,市场行情等或者你日常工作需要查询的信息直接植入大脑瞬间读取。以前需要花几十秒,几分钟查询的信息变成几毫秒之内就可以获取。这种超能力的升级,没有边界。 13/ 连上脑联网的人,大脑存储,吸收,可以分析处理的信息量,都比传统生物人要高若干倍,而且还会加速增加。拥有这种超人能力之后再看普通人,基本上就是像我们看小猫小狗一样的感觉。大部分情况下超人没有兴趣懒得搭理普通生物人,只是偶尔有闲情逸致就像逗猫逗狗一样逗他们玩而已。 14/ 因为大脑的记忆可以写到外面的机器上,个体的生活体验可以很容易多次复制,存放到脑联网上。同时个体的信息输入,将不限于眼睛所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个体的“自我意识”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 15/ 人的“自我身份”是由大脑的记忆集合组成。但很多记忆不完整,细节不够,常常出错,大部分人对于五岁之前的生活经历基本没有任何印象。如果脑联网可以把你生活每一天的经历全部完整高精度存储下来,没有任何失真,再补上其他人其他角度的记忆,这对“自我身份自我意识”的影响,很难想象。 16/ 因为个体感知的边界通过脑联网不断扩大,个体记忆的存贮也会被大量备份/分布式存储,所以个体”自我意识“的存在会发生微妙的迁移,直到有一天人们发现”自我意识“只是大脑构建的一种自洽的”幻觉“而已。而这种幻觉可以被迅速分布式保存/复制之时,就是人”永生“实现之时。 17/ 通常科研实验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找东西上,而非实验本身;公司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在等人,找文件或信息,但大家要都有同样完整的背景信息才可有实质的讨论交流。脑联网最终可以做到把这些文件信息搜寻和读写的时间压缩到接近于零,让成百上千的个体在同样的信息基础上高效协作。 18/ 因为脑联网可以实现的信息沟通速率大大提高,可以浮现出某种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万人和机器高效合作的一个超级智能组织。这个超级智能组织可以摄取的信息量,交叉验证和整合的信息量,合作分工的效率,将不断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于远处的外界观察者而言,它看上去像是一个有独立自我意识的,不可分割的超级智能体。 会有各种不同规模,不同软件操作系统支撑的超级智能体涌现,彼此有竞争也有合作,然后优胜劣汰,不断重新排列组合。 19/ 上面描述的这个发展路径,其实和生物进化历史上的 原核细胞演化出真核细胞,单细胞演化出多细胞,猴子进化出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协作群居的人类社会一样,没什么新鲜,没那么可怕,但是不可阻挡。 20/ 脑联网更大的潜力在于,可以使人类科技文明加速产生类似“核裂变”的现象,在极短时间内导致翻天覆地的, 即使用现有思维模型也无法精确预测的巨变。 21/ 核裂变里的链式反应的本质,是核燃料的原子核和中子碰撞,很短时间内释放出多余的能量和更多中子, 当多余的中子没有被泄露而参与下一轮链式反应时,又会有更多的能量和中子释放。中子数和释放能量在很短时间内呈指数倍增长, exp (( k-1) t / lamda), 就会形成链式反应。 22/ lamda 是核裂变里的”平均寿期“ (mean generation time, 在公式里标记为 lamda ), 就是核裂变里中子从释放到参与下一轮裂变的链式反应的平均单位时间长度。(另外还有个相关的概念,所谓“瞬发中子时间”,此处不细表) 因为这个时间长度可以短到只有 0.0000001 秒, 意味着一秒钟内可以指数叠加一千万次,即使 k 比 1 只大一点点, 释放的能量也极为壮观。 23/ 世界科技经济进步的发展,从 1840年之后非常类似越过临界点后核裂变链式反应的增长, 这将近两百年间,发达国家新生儿的人均预期寿命从不到50 岁慢慢增加到超过 85 岁。全世界人口打破了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诅咒,从 1840年的不到十二亿暴增到现在的超过七十亿。 24/ 人类文明裂变升级的“平均寿期”可以粗略定义为“知识量”翻番所需要的时间。有学者估算,在十九世纪之前,这个平均寿期为一百年。到二十世纪中叶,它降到约二十五年。今天,不同行业发展进步速度不一,但整体上知识量翻番所需要的时间, 尤其是新兴产业的知识,已经降低到五年以下甚至更短 25/ 电报,电话,无线电,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大提高了人际通讯效率并不断降低通讯成本, 对于压缩“平均寿期”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脑联网将继续大大提高人际和人机之间的沟通效率,继续缩短这个”平均寿期“。 26/ 核裂变的数学模型里, 当链式反应每次裂变后,催生的参与下一轮新裂变的中子数 k > 1 时,这就是常言的“越过临界点”。链式反应是否突破临界点,取决于下面六个参数的乘积: 热裂变系数 * 热利用率 * 逃脱共振几率 * 快中子裂变系数 * 快中子不泄漏几率 *热中子不泄漏几率 27/ 类似的,当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当发明创造出来的技术产生经济效益,反哺社会,催生更多新的技术进步时,这也是“越过临界点”。这个临界点的计算,也许可由下面几个因子乘积组成: 人才培养率 * 人才利用率 * 科研成果产出几率 * 逃离学术界到商界几率 * 产品成功盈利几率 * 盈利反哺人才培养的几率 28/ 核裂变能否越过临界点,和核燃料质量的三分之一次方成正比,和材料密度的三分之二次方成正比 (密度越大,中子和邻近原子发生碰撞,所需穿越的距离越短,因此时间也越短)。比如 U-235 为原料的原子弹,至少要 52 公斤以上才有可能越过临界点引爆 (数据来自维基百科)。 29/ 类似的, 市场参与的人数越多 (类似核燃料的质量),互相同时协作的人数越多 (类似于密度),人类文明越过临界点产生链式反应的几率就越大。 30/ 通讯费用的下降,使全球更多人可以参与市场协作分工,本质类似于增加核燃料的质量。 31/ 通讯技术带宽的增加和迟滞的缩小,本质类似于增加核燃料的密度。 32/ 在核裂变的数学模型里,核燃料的密度对于越过临界点而言,比质量还要重要。我们无法改变某个物质的密度,但可以通过提高通讯技术水平,来改变信息传送的密度。 33/ 脑联网如果把人机交互, 人人交互的带宽提高十倍百倍,它的威力可能将远胜于市场人数的增加。以前要几亿人的大市场几十年才可以催生的技术换代进步,在脑联网里可能几万人在几年甚至几个月内就可以搞定。 34/ 中子的平均寿期的变化,就是可控核能利用和核爆炸的区别。脑联网将压缩人类文明裂变的“平均寿期”,这也意味着,人类智能的核爆,将会以远超过去的速度发展,其壮观程度将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35/ 1969年十月, UCLA 大学教授 Leonard Kleinrock 和他的研究生第一次把学校电脑和斯坦福大学的电脑通过数据网络远程连接上.他们试图传输 “LOGIN" (登录) 这五个字母。操作时, 双方同时电话连线: 一方输入字母 L, 然后电话问对方:看见 L 了吗 ? 回答: 看见 L 了。 输入字母 O, 然后电话问对方:看见 O 了吗? 回答:看见 O 了。 然后输入字母 G。 然后系统突然瘫痪宕机了。 (摘自 Gregory Gromov 的文章:Roads and crossroads of internet history) 36/ 但是,互联网的革命此时已经悄悄宣布开始了。 37/ Neualink 在 2020年将开始进行人脑实验,当它可以明确无误地展示,人脑纯粹通过意念对机器输出数字信息,L O G I N 时, 它很可能也会出现各种宕机的事故。 38/ 但我知道,一个不可阻挡的超级智能核爆已经开始了。其它所有古旧低效的智能载体/智能组织, 其它所有知识体系中的花拳绣腿/舞刀弄棒/飞机大炮,此刻已注定变为浮云。 -------------------- 在投资和创业的道路上如何集思广益,举重若轻?欢迎加入王川的俱乐部, 这是一个聚集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有着独立思考和独特视角的精英的高端收费社区. 详情请点击下面文章连接 [https://mp.weixin.qq.com/s/e0YpNvePFlN1qlthM1K2KA 关于王川投资俱乐部的历史, 现状和展望] 有意申请入会者请和王川(微信号: 9935070) 直接联系。 ------------- 作者简介:王川,投资人,现居加州硅谷。个人微信号 9935070,公众号 investguru ,新浪微博“硅谷王川". 所有文章表达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所述资产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点击下面连接可看到本公众号过去两百多篇原创文章的连接目录 [https://mp.weixin.qq.com/s/yz-TabPFwq_8Y0VZRStMww 王川:关于公众号 investguru 历史文章的目录] ---- '''评论:''' '''沈翀''' 脑机接口大幅提升了人与机器交互以及人与人交换信息的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实现了人脑对知识内化的过程。就好比你买了一本书或把一本电子书存在自己的手机里了,并不代表你掌握了这本书里的知识。脑机接口只是在你需要从这本书里查找相关信息的速度提高了,但并不能帮你去理解里面的知识。机械的保存数据跟理解掌握知识完全是两码事。在我们还没搞清楚人脑是如何理解掌握知识,内化保存到人脑的机制之前,说自我意识可以复制保存到外部、甚至说意识上的永生,还言之过早。 当然,信息传递与交换效率的提高确实是个巨大的进步。 '''花经理''' 我辈是不是早生了几十年,不然可以实现另一种方式的永生。 '''長島陈小''' 这篇文章引发了我不同角度的一些联想。其实在以前接触到现象学时我就幻想过,有一天或许人类接受信息不再仅仅依靠自身的感官,而是通过外源的信息接收装置将信号传输到神经,使我们能够更多元、立体且"真实"地认识这个世界。而观察对于现代科学体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一旦未来人们观察世界的能力有了爆炸性的提升,那么基于实验与观察的现代科学体系也必然会有无法想象的突破,更加符合现实的基础理论也将被提出,打破现有框架的束缚。曾经我因约翰霍根的科学终结论而动摇和忧虑,而现在我坚信,科学没有极限。 作者 对, 观察能力没有极限,科学理论体系也没有极限。 '''开云''' 假如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技术,在核聚变商用(乐观预测2050年)之后,合规普及商用了,给你脑中插入人间极致美好的享受:天天酒池肉林、夜夜笙歌不已;每日新马泰、月月去火星。你愿意吗,为什么呢。人活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既然一段代码片段就能带到宗教所预言的极乐世界,这辈子连苦难也不用承受。 '''缪斯的使者''' 有点疯狂,有点恐惧。 '''奥西里斯的三宫主''' 隐私信息保护一定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吧?比如脑子里有私钥的人,可能打死也不愿意让自己脑机接口 '''觀鳳''' 悄然的,让腐朽低效的被摧枯拉朽,不要警示它们还来垂死挣扎 '''Van''' 病毒传播是可怕的 '''广志''' 信息的浓度发生了变化,整个背景都染上了新的色彩。 '''宛宛''' 18,19 颇有涌现的意味。 ''' pug33''' 很有想象力,很有启发。谢谢大神! '''龙华''' 就是人机合一的超体 '''龙华''' 人类每次的进化都伴随着对之前人种的灭绝,比如说智人对直立人。在现在全球化的时代,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或者说文明,又会怎么对待其他没有这种技术的国家和文明呢,更进一步说,这种技术如果被别有用心的极端组织或者宗教利用起来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许江浩''' 看见了川哥的文章,如同大脑皮质的交流,兴奋地无以言表。 我前段时间提出一个名词,脑机 将会代替手机, 正式成为人体大脑的一部分。 神人时代即将来临,我们能等的上。 '''芒果''' 精彩绝伦,读起来爽 '''Michael.W''' 这让我想起了《超体》 '''地球要退休''' 期待 '''三万英尺''' 之前听逻辑思维说过,现代科学博大精深,一个小小的分支就能耗尽人的一生,已经很难诞生出一个超越时代的通才,科学也进入了大停滞。看了这篇文章,突然找到答案了。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王川:脑联网即将带来的智能大核爆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