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杨官璘”的源代码
←
杨官璘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4}}[[文件:杨官璘.png|lef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A8%E5%AE%98%E7%92%98 杨官璘],1925年5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前中国首批象棋特级大师,象棋国家级教练员。<br> 1925年生于广东省东莞县农村,爷爷和父亲都颇通棋艺。杨官璘3岁开始看棋,5岁能对弈,10岁在乡下已无敌手,少年时致力于古谱研究。<br> 抗战胜利后,杨官璘走出家乡,当过裁缝,23岁开始在广州游乐场打擂,并经常和南国名手卢辉、董文渊在一起切磋棋艺,研究古谱、残局,功力精深,从而为后来驰骋棋坛打下了坚实基础。<br> 1949年下半年,杨官璘应一个在香港的同乡的邀请,到香港观看比赛,并教人下棋。从此杨官璘以一个职业棋手的身份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象棋生涯。1950年,香港中国象棋研究会举办了首届全港会员赛,杨官璘击败好友李志海夺冠,从此成为港澳象棋第一人。<br> 1951年起在广州从事象棋研究及比赛。随着新中国经济复苏,人们对体育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弈棋从此登上大雅之堂,民间象棋界开始自发举行一些有影响力的比赛,其中岭南文化公园原岭南文物宫举行了几次较大影响的赛事:1952年2月至3月主办有杨官璘、陈松顺、卢辉、覃剑秋、曾益谦、袁天成参加的名手表演赛;1953年6月和1954年2月,先后两次举办了杨官璘和另一位岭南棋界的代表人物陈松顺的十局对抗赛,杨均以一局胜出。<br> 1952年至1955年,杨官璘往返于广州、上海、武汉、北京、苏州、杭州等地表演象棋和参加比赛,他两次在十局决胜赛中击败有“七省棋王”之称的董文渊,加上多次击败陈松顺,就此奠定了一代棋王的地位。后来杨官璘的好友,武侠小说家梁羽生曾有诗形容杨官璘这段征战史,“不辞北战与南征,三十英年有霸名”。<br> 1956年上半年杨官璘开始担任广州文化公园象棋顾问,主要负责研究和参加象棋比赛,同年广州市棋艺社成立,杨官璘任社长,此外他还身兼广州《象棋》月刊主编。1959年调任广东省体委, 始任省广东象棋队教练和棋队负责人等职。1956年1月,国家体委宣布棋类列入竞技体育项目,同年新中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象棋赛,杨官璘代表广东省参战,力压王嘉良等名将,成为首个全国冠军,从此也开创了中国象棋的一个“杨官璘时代”。 [2] <br> 自1956年到1983年,杨官璘共参加了18届全国象棋个人赛,4次夺得冠军,3次获得亚军和季军,13次进入前6名。1956年登上首届全国象棋赛的冠军宝座,成为第一位全国冠军。1957年、1959年先后获第二届、第四届全国象棋赛冠军。1958年获得全国第三名。1959年获得第一届全运会象棋赛冠军。1962年与胡荣华并列第六届全国象棋赛冠军,计先后四次获全国冠军。1965年至1981年曾三次获全国比赛的亚军,多次获其他优胜名。<br> 1977年,至1980年,1981年,1982年代表广东队获全国团体冠军。1977年2月作为中国队的一员,参加在马尼拉举行的“中、菲、马、港象棋名手邀请赛”,获冠军。1980年、1981年、1982年代表广东队获全国团体冠军。<br> 1982年被授予国家第一批象棋特级大师称号。<br> 1987年获得六运会象棋赛金牌,同期获得“健力士杯”冠军。<br> 1999年以不败战绩捧走“元老杯”成了名符其实的棋坛老元戎。由于杨官璘在国际、国内象棋比赛中的优异成绩和对象棋界的杰出贡献,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之一”。 [3] <br> 杨官璘退役后,从事中国象棋文化研究和教育工作,学生满天下,其中包括“岭南双雄”吕钦、许银川等特级大师。<br> 2008年1月4日下午6时30分辞世,享年83岁。 [1]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杨官璘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