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年薪1.5亿,42岁退休:跟对人真的很重要”的源代码
←
年薪1.5亿,42岁退休:跟对人真的很重要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2021-01-07 10年时间, 从0到100亿,这个男人凭什么? 年薪1.5亿,42岁退休,身家100多亿,这样的人生听起来很不错吧? 拥有这样一段奇幻人生的男人,他叫王慧文,一个从东北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美团“二号人物”。 他1年的薪水,1.49亿元,是美团创始人王兴的27倍。 如今,美团市值已超过1.7万亿港元,远超百度和京东,是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阿里和腾讯。按0.73%的持股比例计算,王慧文的身家超过100亿元。 王慧文加入美团多久了?刚好10年。 可以说,别人的人生是,几年跨一个台阶。王慧文的人生则是,一年跨几个台阶。 但就在这种顺风顺水的情况下,他却选择激流勇退,从美团退休。 王慧文对美团到底有多重要? 是谁让美团从5000多家团购网站的“烧钱大战”中幸存下来,并且活成老大? 王慧文。 10年前刚加入美团,他就凑巧赶上血雨腥风的“千团大战”,5000家竞争对手疯狂烧钱,空气中都弥漫着人民币烧着的味道。 但王慧文当时却算了一笔账,这么砸钱迟早完蛋,咬咬牙决定放缓投放。 质疑声也接踵而来。美团销售员工回忆,那阵子竞争对手的广告扑面而来,每天进电梯看到的是对手的广告,谈单子看到的还是别人的广告,自己公司却静悄悄,很扫兴,这仗还能打吗? 很多人不免揣测,“是不是亏损太厉害,没钱了?”一时人心浮动。 许多员工选择另寻高就。为了安抚人心,王慧文到各地巡讲,但讲的却是团购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打广告。还没讲到一半,就有员工喷他:“别扯虚的,我就问你一句,到底投不投广告?” 王慧文还是固执地坚持,“投广告没有效果”。 最终是谁看对了?王慧文。此后,团购泡沫开始破灭,一批竞争对手慢慢玩不起这种烧钱游戏,纷纷裁员倒闭。 在这种寒冬下,又是谁选择反其道而行之、乘胜追击? 还是王慧文。 他向王兴建议:“下半年资本寒冬一来,如果商家觉得我们没钱,就不敢和我们合作了。”这才有了王兴公开美团6200万美元融资余额,这一石破天惊的一幕。 又是谁让美团在落后饿了么4年起步的情况下,从它手中夺走外卖老大的位置? 怎么还是王慧文。 2012年底,王慧文认为团购大局已定,主动提出去做新业务。王兴就把美团外卖事业部全权交给王慧文。 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一度让王慧文焦虑不安,他自己也疑惑,“复杂度触及我的能力盲区”。 但他再次证明给王兴看,他没看错人。2014年,王慧文选择跟团购不同的策略,进入战时状态来做外卖,发起“抢滩”行动,疯狂开拓新城市。 抢滩会上,王慧文抛出40万的日订单目标,并承诺只要有一天达到,他都将拿出价值数千万元的美团期权奖励大家。美团又一次,后来居上,成功地把前人给PK掉。 10年间,从团购、外卖,到到店、到家、出行,甚至是公关、客服、研发等种种业务,王慧文都负责过。 美团每一次重要战役,几乎都有王慧文的身影,“哪里有炮火声,王慧文就在哪里”。 然而,世间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都是以无比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就是大把大把的好时光。 在美团的10年,王慧文人送外号“拼命战神老王”,每周六一上午的会,中午只有时间叫个外卖,下午继续开会,周日又是半天高管会,留给自己和家人的时间永远只有一个下午。而且即使加班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早上9点照样准时坐在工位上。 2013年,王慧文曾招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去做研究工作。往后提起王慧文,他只有一个印象: 一个满脑子idea的拼命三郎,怀疑他是单身。这种人似乎只适合单身。 王慧文向外界和内部员工展现的,永远都是一副精力充沛、充满激情干劲的样子。 以至于有人感慨: 牛逼都是苦逼堆出来的,你看美团牛逼,没看到的都是苦逼。 一个天生适合当领导,另一个天生干活命。 人生要是只靠苦逼就能成功,那有太多人早像王慧文一样财务自由了。 王慧文的成功故事,还和一个男人息息相关。 他就是王兴。 1997年,保送清华的王兴,认识的第一个同学就是同宿舍的王慧文。两人成了“臭味相投”的上下铺兄弟。 当时,王兴和王慧文合买了一台电脑。睡在上铺的王兴,拿着电脑研究社团和创业,王慧文则不同,昏天黑地地打游戏。 王慧文后来回忆,两人的成绩一直很稳定,他排第3,王兴排第5,倒数的。 但这两人合到一块,却有着出奇的默契。他们能够把彼此“半吊子”的能力合二为一。在清华读书期间,两人就是最佳搭档,一起去上课,在一个组里做设计作业,笔记全是王慧文做,做完了,王兴去演示。 “你可以认为王兴身上有一种领导力,也可以理解为我天生就是干活命。”王慧文说。 2001年毕业后,两人分道扬镳,王兴去了美国读书,王慧文则去了中科院声学所读研。 研究生读到一半,2003年,全球首家社交服务网站在美国迅速走红后,王兴立马嗅到商机,给自己5个同学发邮件,邀请他们创业。最终只有两人愿意加入,其中一个正是王慧文。 这个决定,对王慧文来说,其实很艰难。出身农村,家庭并不富裕的他,全家人都眼巴巴地指望出一个博士,结果王慧文却突然说要退学,跟“富二代”王兴一起创业,气得父母都要“打断他的腿”。 全部家底只有2000元的王慧文,为了支持王兴,前前后后借了好几万的外债。 这两人创业时唯一的核心竞争力,说得好听点,叫勇气;说得难听点,根本就叫不靠谱。两人当时都不会敲代码,但他们却都觉得:没事,这可以学。 2004年,王兴在清华旁边租了一套出租屋。他们每天干活干到凌晨一两点,早上八九点起床,牙都不刷直接干活,中午饿了再去刷牙吃午饭。王慧文得意地说他们是“典型的无产阶级,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心态非常好”。 几个人前前后后“折腾”了10来个项目,电邀、多多友、游子图、wap中继站,等等,全都无疾而终。 等到最后一个项目校内网上线时,他们账上只剩3万块钱。所幸的是,这次他们“一炮而红”,校内网几个月时间用户数就突破百万。 但只可惜,由于缺乏资金,并且内部对于校内网卖还是不卖,意见不一,为了不闹矛盾,王兴最后决定把校内网卖给千橡,卖了1000多万。 每人都分到一笔钱,算是财务自由了。那一年,王慧文28岁,他拿着这笔钱在北京和大连各买一套房,开始夜夜去蹦迪,周游世界。 1年后,王兴打算重新创业,打电话给王慧文,结果被一口回绝:“你先搞吧,还没玩儿够呢。” 而等到再入江湖时,王兴已创办美团,王慧文则推出淘房网。当时有人问王慧文,以后是否会和王兴重新携手,他开玩笑地说:“我们处于完全不同的市场,这种情况下要合作的可能性,跟我和张曼玉结婚的可能性差不多。我跟张曼玉结婚的几率有多大?虽然她还单身。” 但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2010年底,王兴给他打了个电话:“你就别搞了,我这边发展挺快的,也比较需要人。来吧。” 依旧和当年一样,王慧文二话没说就把淘房网给卖了,重新回到王兴身边。 可以说,王兴和王慧文创业初期的故事,正和所有合伙创业故事的开头一样,起于草莽、起于江湖义气,是一份相识于微的友情。 所以王兴才会说,“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有兄弟和勇气”。 王兴和王慧文,有多“般配”? 但仅仅凭靠一份兄弟豪情,王兴和王慧文的创业佳话,是很难讲到今天的 毕竟,创业的伙伴关系甚至比婚姻关系更难维系,兄弟阋墙、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反目成仇的故事,实在太多、又太常见了。 王兴和王慧文的这份创业故事,又是如何“保持常温”的呢? 1. 王兴飘在天上,王慧文扎进地底 在美团,王慧文人称“老王”,王兴则是“兴哥”。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回忆过,刚创办校内网时的王兴,当时的他一脸冷漠,言语傲气,根本不像是来融资的。 王兴给人留下的印象,讲来讲去无非是严肃、认真、话少这么些词。猫眼电影的徐桐刚加入美团时,跟王兴坐同一张办公桌,一起坐了好久,偶尔的交流是王兴跟他借眼镜布。 很显然,王兴是那种外表看似温和,实际内心很执拗、很骄傲的人。 在中学时,王兴很喜欢玩游戏,游戏玩多了,他把玩家分成4类:探索者、积累者、毁灭者和社交者。 但是当别人问他是其中哪一类时,他却回答:“相对适合我干的是架构师。” 毫无疑问,王兴是那种创始人中典型的“天派”,更多关注方向问题。所以在美团,基本看不到王兴下场盯业务,因为在创业早期,王兴就定下一个规矩——一个团队中,总是要有人负责思考,时刻关注外部世界。 除了王兴,没有人更适合干这个。 但是想法再好,也一定要能落地,才算数,否则想法永远只能停留在想的阶段,这就是传说中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种时候,有个靠谱的“二把手”,就显得至关重要。 恰好,王慧文跟王兴简直完美互补。一位美团的管理层遗憾地说:“老王走了,以后开会不会那么有趣了。”他在内部每次跟产品经理开会,都会天马行空地“散讲”。 还有人说王慧文是美团首席段子手、作家、诗人,他自称“美团体操队队长”。熟悉王慧文的人,大概都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接地气、而且有人情味的人,“外卖大战时,经常跟大家一起喝酒”,而且还有着非常锋利的一面,既能“上天”又能“入地”。 所以很多时候,王慧文直接负责具体项目,让王兴从繁琐细碎的技术活中解放出来,而且没有丝毫抱怨。 连他自己也说:“王兴的父亲是企业家,做企业家没必要事事躬亲。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出身给我留下的印记是,我得认认真真地干活。” 一位美团员工说,老王有“三高”,“思考高度、执行高度、和王兴的配合高度。这种人再难寻找第二个了”。 王兴可以说是“顶层设计”的战略规划者,王慧文则是战略落地执行者;王慧文负责冲锋陷阵,王兴则被解放出来观察世界。 王慧文之于王兴,就好比当年皮蓬之于乔丹,芒格之于巴菲特,孙亚芳之于任正非。 2. 一个敢放权,另一个能成事 许多企业的一把手,一遇到反对意见,就容易激动、大喊大叫,甚至在公司里大打出手,容不下不同声音、舍不得给底下人放权。 在《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一书中,作者李志刚写过这么一个片段: 王慧文曾去过无锡,见到88米高的灵山大佛。从远处看大佛,跟山一样高,走近大佛,人还没有大佛的脚趾头高。 王慧文心想,如果这尊大佛有脚臭的话,那么来观光的人就只能闻到大佛的脚臭味,而看不到整个大佛的巍巍如山。只有包容的人,心胸宽广,眼界开阔,才看得到大佛的宝相庄严。 合作10余年,王慧文觉得王兴最大的变化是更包容了。在美团,王慧文喜欢到处“试一试”,10年间,他试了外卖、酒旅、打车、充电宝、共享单车、电影票等无数业务。有的成了,有的则关停了,还有些被王慧文收纳进“没想好,还得再看看”的筐里。 是谁给了王慧文这么大的权力?正是王兴。甚至在2013年美团亏损比较厉害的情况下,王兴还敢每月拿出3亿给王慧文烧美团外卖,要知道哪怕到2015年美团估值也才70亿美元。 但光有王兴给王慧文发挥的舞台还不够,关键还得王慧文能扛事、能成事。连他自己都曾调侃:“要是外卖每单补贴5块,王兴还不把我给解雇了?你以为我们俩就是靠兄弟感情维系到今天的?” 什么样的二把手才算是优秀的二把手?对于这个问题,曾国藩讲过“四不”——不笨、不怕死、不汲汲名利、不惜力 王慧文全中。 王慧文干事,信奉曾国藩的9字箴言:练强兵,结硬寨,打呆仗。他在美团爱下“笨功夫”,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打磨,确保每个业务流程稳扎稳打。 据美团员工回忆,王慧文会非常认真地听每个人的业务进展报告,比如说某个员工在周报里写“某个数据变化属于正常波动”,王慧文一定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是因为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导致的数据变化。向王慧文汇报时,如果思考得不够深入,他甚至会直接把手里的白板笔飞过来。 这两人一个敢放权,另一个能成事。 对王兴来说,无论王慧文的决定是什么,他只相信这是最正确的决定;而对王慧文来说,无论王兴的决定是什么,他只想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3. 不能让“亲兄弟”吃亏 许多企业创业初期,会出现“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现象,感情因素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但最终总因初期利益分配不清,导致反目成仇。 所以创业初期就该做到“上帝归上帝,凯撒归凯撒”,遵守契约精神进行权益分配。 李志刚在《九败一胜》中曾写到,有次他问王兴“你们能在美团重聚的原因是什么?”“契约精神”,这是王兴的答案。 王慧文在加入美团时,两人并没有签署任何股份协议,王兴只给出过一个口头承诺。 到2011年美团融资时,投资方阿里的人来做尽职调查,曾和王慧文有过如下对话: 投资人:你知道你在美团的股份吗? 王慧文:我大概知道。 投资人:你们签协议了吗? 王慧文:没有。 投资人:你不担心吗? 王慧文:不担心。这是王兴亲口告诉我的。他说有就有,我相信他。 王慧文接着说:“他忙,我也忙,协议这种事会耽误很多时间,没必要讨论来讨论去,先把重要的事办了再说。股份这种事出尔反尔的很多。但我内心很踏实,我对他有信心。” 王兴也从不是轻易会食言的人,他很早就意识到契约的重要,“野蛮生长时代,都是江湖行事。企业家独裁的话,就会一意孤行,每件事都会做得出界。结果只能是同伴一个个地退出。到这一波创业者,应该从一开始就规则明确。” 虽说契约精神是商业的第一法则,但却是中国商业社会最稀缺的精神力量。中国不缺大企业,但具有契约精神的企业家却很稀缺。 4. 所有胜利,最终都是价值观的胜利 人与人之间的化学反应,对一家创业公司而言是决定性的。 有人曾问王慧文,当年为什么要卖掉淘房网加入美团,王慧文的回答很简单:“他人比较正直。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其实你能猜得出,总不至于说这个人很傻,但是我愿意。” 一家公司能做多大,跟灵魂人物的眼光和胸怀有很大关系,而起最终决定性作用的永远是价值观。能看得多远,就能装下多少人。 “我觉得价值观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你在面对巨大诱惑的关键时刻要坚守住,别人才会在关键时刻信任你。《素书》上说,上无常操,下多疑心。常操是什么?就是你长期遵循的价值观和规则。王兴是在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层面上都很正确的人。”王慧文曾说。 “保持长期有耐心,Think Long Term,做正确的事”,这是王兴从创立美团初期就认定的核心价值观,而且10年来从未改变,内部的人也不用去担心王兴是否会“变化莫测”,只需要记住: 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正确。 所以才会有很多人怀着梦想,不只是奔着钱去的人,更愿意跟王兴一块去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 所有胜利的背后,最终都是价值观的胜利。 结语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怎么跟了这样一个领导。” 每个人的一生几乎有大半辈子都在工作,选择跟自己共事的领导,某种程度上就和选择人生伴侣一样重要。 领导的格局,往往就是下属的结局。所以有人讲,宁可拜错神,也别跟错人。 在今年初的内部信中,王慧文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运气,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遇到王兴: “跟兴哥同宿舍是我生命中另外一个巨大的运气,兴哥帮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给了我舞台和机会,在每个关键选择里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王兴则在回信中评价:“我心里有理解,也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感谢和祝福。 老王和我是有共同志趣的同学和室友,是携手创业的搭档和并肩战斗的战友,更是可以思想碰撞、灵魂对话的一生挚友。 我不祝你一帆风顺,我祝你乘风破浪。” 惺惺相惜,最美的创业合伙关系,不过如此。 但有人就会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王兴,但是每个努力的人都能活成王慧文。只要你跟对了人。 其实绝非如此,因为最难的事情,向来不是知道,而是做到。为什么有那么多跟对人的人,最终却没有成功? 关键的关键在于“跟住人”,除了努力,除了选择,更重要的是“努力地坚持你的选择”。 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直坚持和谁在一起。 就好像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反复宣说的理念: 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珍惜你身边的人,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说再见。 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 [http://zx.mtzxgf.com/aw2/2ffa26daf6314a61b5d05063b46cb0f9.html?id=49E341FE397C430D9E3336945427A806 年薪1.5亿,42岁退休:跟对人真的很重要]
返回至
年薪1.5亿,42岁退休:跟对人真的很重要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