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国学中古今大同思想比较与未来大同社会总体框架设计”的源代码
←
国学中古今大同思想比较与未来大同社会总体框架设计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作者:林明 引言:在我们的国学中,大同思想和理想在中华大地的上空徘徊了两千多年,但却始终处于空中楼阁的状态,难以降落在我们的星球上安家落户造福人类。为改变这种状况,现对古今大同思想做一个梳理比较,以期找到切实的、可以尽快实现的途径。 正文: 一. 孔子的大同思想 我国古代比较完整的有关大同的描述,应该是孔子在《礼记·礼运篇》中的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在这里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状态及其标准。遗憾的是没有进一步地提出实现的方法、途径及保障措施。 二. 孟子的大同思想 《孟子·梁惠王》中的描述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孟子在这里向梁惠王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赡养自己的老人时要考虑顾及别人的老人,抚养自己的孩子时要考虑顾及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可运行于掌控之中。以此推恩可以保四海平安,不推恩则难以保护自己的妻与子(意思是他人连老幼都养活不了时肯定要起来造反推翻其统治,这是对统治阶级的忠告)。 三.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先生在其《大同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夫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既无专制之君主,亦无民选之总统,国界既破,则无政府可言;人民皆自由平等,更无职官之任;男女既平等独立,则以情好相合,而立和约,定有期限,不名夫妇。三年怀抱,二十年教养,均由公共之人本院、育婴院、慈幼院、小学、中学、大学院以教之养之,则其与父母无恩,孝道可废;及其老也,又有公共之养老院,疾病则有公共之医病院,考终则有公共之考终院,则与子无靠,慈义可废;人民既受公共之教养二十年后,公家又给之职业,唯有懒惰成性者,亦罚之入恤贫院作苦工,如此则永无失业之人,且既无室家,负担益轻,则其私产自无所用之,亦不必藏之己也,如此则私产制度废,资本主义自烟消云散矣。且与斯时,人类既安居乐业,思想日新,进化无疆,新器日多,新制日出,必有能代肉品之精华而滋养相同者,至是又不食鸟兽之肉,而至仁成矣。兽与人同本而至亲,首戒食之,次渐戒食鸟,次渐戒食鱼,次渐戒食有生之物焉。盖人与万物在天视之,固同一体也。爱物为大同之至仁矣。于斯时也,人物平等,是之谓大同矣。” 康有为先生在大同书中对其大同思想的描述是相当详尽的,但是有些提法是有所欠妥的。比如说无政府的提法,众所周知,任何社会都是需要有分工和管理的,不能一盘散沙;常言说人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国界可破,但政府不可废。否则无人管理谈何实现与保障? 再就是人与万物的关系,确实是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和处理;但把这个问题纳入到人类社会大同的范畴就不合适了。人物平等,是很难实现的,上帝造物时就已经注定了狼要吃羊、羊要吃草,如果说需要改变了这些才能称之为大同的话,那样的大同真的是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实现了。把人与万物的关系问题,放在人类社会大同之外来探讨,会更合适些。 四.孙中山先生的大同思想 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多次提到了大同。我们虽然找不到孙先生对大同的完整描述,但却发现了多个版本孙先生手书的孔子对大同的完整描述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并且提炼手书了“天下为公”做为座右铭,致力实现“世界大同”。 由此看来,先生是比较认同孔子的大同思想的。对于其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及后来进一步提出的“联俄、联共、辅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可理解为是建立革命政权,实现大同社会的途径。不幸的是先生过早病逝,实在令人惋惜。 五.共产党人的大同思想 在共产党创立者及历代领导人中,亦有多人提及大同;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致辞中明确指出: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并在2021年博鳌论坛主旨演讲中进一步指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求索奋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无疑说明,共产党人不仅认同大同理想社会,同时也在致力实现世界大同。对于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可以说是对同一理想社会的不同称呼及站在不同视角的描述和展望,二者是殊途同归的两种设计方案。因此,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把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文化思想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人类的理想社会,不管我们把祂称为大同社会还是共产主义社会,都一样;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涵要科学合理,要能够具体操作实施,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六. 林明的新大同思想 林明先生是理工科出身,上学期间从未接触过有关大同的文章,甚至不知道“大同”这个词。他是参加工作以后,从对共产主义的追寻中,从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寻求解决方案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的。起初他把自己的思想称之为“三皆主义”,即“同龄者皆兄妹,年长者皆父母,年幼者皆儿女”。后来在推广交流中,才从网友那里知道了“大同”这个词。但当他问及什么是大同,如何定义的时,却被告知说是“大致相同”,搞得他是一头雾水。 随着对大同思想的进一步了解和理解,林明先生将自己的思想与大同思想进行了并轨,对之前写的文章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形成了他的新大同思想。 与前人的大同思想不同的是,新大同思想包含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同等的人生起点,同等的公民待遇,同等的民主和自由权利;另一层含义是:同龄者同兄妹,年长者同父母,年幼者同儿女。在第二层含义中,“同”做“都是”、“同是”、“如同”讲。 同时,新大同思想设定了人人为社会,社会育人人的行为模式,提出了实现的途径与方法。 其具体措施是: 1.未成年人抚养和教育方面:社会对所有的未成年人实施免费抚养和教育,对他们实行按需分配(但这种所需并非随心所欲之需,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所能保障的健康成长之需)。这一措施使所有的人都具有了同等的人生起点,不再依赖于他人生存,不会再因家庭出身的不同而受到不同待遇;这样也就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个人感情,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感情,将会使社会风气得到根本的好转。 2.成年人社会保障方面:对于完成学业进入社会的成年人,社会对他们实行各尽所愿,按劳分配(所愿是指在法律法规允许、个人所能、社会所需基础之上的所愿,并非随心所欲之愿)。对于因种种原因出现生活困难的成年人,社会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使所有的人不再为基本生存问题担忧。 3.老年人养老保障方面:社会建立不同服务层次的养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老年人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相应服务层次的养老社区享受养老服务;对于经济上有困难的老年人,社会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使所有的人都老有所养。 纵观古今之大同思想,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落脚点都到了林明先生最初的思想点上,即“同龄者皆兄妹,年长者皆父母,年幼者皆儿女。”这或许是一种巧合,或许是一种天意。 但是,这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和道德要求,更是一种制度保障;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从制度上来实现,而不是仅仅在思想和道德方面向人们提出这样的要求。 人,仅凭思想教育和道德要求是不够的;人永远摆脱不了的是动物性本能,没有制度约束和保障的思想与道德随时会滑坡!制度建设是一个基础。 因此,林明先生在新大同思想中更注重相应制度的设计,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方案,使其在实践上更具有可操作性。 七.未来大同社会总体框架设计 (一).新大同的定义 基本准则:同等的人生起点,同等的公民待遇,同等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解释:同等的人生起点是指对所有的未成年人实施免费抚养和教育;同等的公民待遇是指对公民的基本保障和福利待遇方面,使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同等的民主和自由是指任何民主和自由都不是无限的,都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制约,大家要在同等的框架内行使权利和义务。 人际关系:同龄者同兄妹,年长者同父母,年幼者同儿女。 行为模式:人人为社会,社会育人人。 分配原则:基础保障,自由发展;各尽所愿,按劳分配。 (二).未来大同社会总体框架 1.建立对未成年人进行免费抚养和教育的一体化学校(终极阶段:费用由社会承担,从遗产中支付。初级阶段:向家长收取,可考虑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设定最低限和最高限;对于无力承担最低限的家庭及孤儿,由专门成立的基金会解决)。 2.建立具有等级区分的专业化赡养机构(每一个人,在他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他就自觉不自觉地在为社会做着贡献,只是各自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大小不一而已。他们一方面在为自己,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从总体上讲,一个人收入的多少体现着他为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贡献大者理应享受更高的社会待遇和服务;而贡献小者,只能享受稍低的社会待遇和服务)。赡养机构是收费的服务机构,公民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等级的赡养服务。最低等级的赡养服务,保障最基本的养老生活水平;对于无力交纳最低赡养服务费用的老人,费用的承担亦分为两个阶段(终极阶段:费用由社会承担,从遗产中支付。初级阶段:向儿女收取,对于儿女亦无力承担的家庭或孤寡老人,由专门成立的基金会解决)。 3.为成年人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为成年人提供基本生存保障的方式很多,比如提供住房、医疗及生活必须品等等;但最容易操控且不易出现问题的方法是,为成年人办理唯一的保障卡(与身份证、工资卡等合并办理,使其逐步成为收支的唯一结算卡)。无论其处于何种情况下,只要其卡中款额不足,就可以享受规定限额的透支;规定限额不是一个总的额度,而是一定的时间之内可以透支的额度。当透支者有收入进帐时,将自动抵扣其透支款额,透支为免息或低息。若透支人确因贫困所致长期无力平衡帐户,则由相关机构查实后平帐。终级阶段此项费用由社会承担,从遗产中支付;初级阶段由专门成立的基金会解决。与保障卡对应的需要有保障基金帐户,所有保障卡的收支都通过保障基金帐户进出。初级阶段做为探索,可结合相关银行设立保障基金帐户,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为成员办理保障卡。取得成功经验后,逐步向全国推广实施,最终让所有人都能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 这样的框架结构,可以让所有人从孩子、到成年,再到老年,都能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有上进心、有能力的可以努力拼搏,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获得更多的回报,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无上进心、无能力的只要心理健康,同样可以幸福美满、无后顾之忧地生活。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能够具体操作实现的大同社会。 结论:大同社会是可以尽快实现的,关键是我们需要统一认识,明确大同的定义及其标准,并与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了明确的定义和标准,然后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措施,就能够按照我们的预期实现我们的理想社会,不管把祂称为大同社会还是共产主义社会,实质是一样的。 作者简介: 林明,本名林永军,河南省封丘县水利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大同社会建立的研究与推动工作;近年来,结合我国的实际,寻求大同思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的有机融合,努力将可行的方案提交给国家,以便尽快得以实施,造福国家和人民。联系方式:手机13683560690,微信sjdtw1 ---- [http://www.sjdtw.cn/wzb.html 国学中古今大同思想比较与未来大同社会总体框架设计]
返回至
国学中古今大同思想比较与未来大同社会总体框架设计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