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吴南生口述(10):“吴”这个姓的来历”的源代码
←
吴南生口述(10):“吴”这个姓的来历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4}} 原创2021-12-14 09:35·骏骅堂 [[文件:原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10.jpg|600px]] 吴字的来历,我是知道的。《说文解字》云:“吴,大言也,从矢、口。”我闭上眼睛,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天苍苍野茫茫的洪荒大地上,一个人在奔跑,他边奔跑便回过头来,呜——呜——呜地呼唤着,给同伴发出跟上的信号。不多时,一头长毛象出现了,腰束兽皮先祖们齐声呐喊,手中的标枪齐刷刷地飞了出去。 使我着迷的是“渤海家声远,延陵世泽长”那副对联。哪里是渤海?哪里又是延陵? 我现在来回忆,已经想不起当时追朔姓氏历史的心情。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追朔于我有正面的意义,使我自重自尊。 [[文件:上仓吴姓的始祖是谁.jpg|600px]] (吴晓南:父亲讲到“吴”这个姓,那么,上仓吴姓的始祖是谁? 我查过一些资料,也曾向上朔源,但没有得到可以绝对认定的答案。 《潮汕百家姓》将上仓吴姓归入泰伯七十一世裔孙吴宣播迁潮汕的宗系。并认为泰伯七十五世裔孙吴延预是自福建武平迁徙潮汕的一世祖。吴延预曾为宋兵部尚书,如果这个说法对,那么上仓吴姓可以追溯到宋。 《中国吴氏通书》将上仓吴姓归为吴复古六代以后的裔孙创立的宗族。吴复古是潮汕历史上的著名文化人物,是吴延预的五世裔孙。如果按这个说法,上仓吴姓追溯到泰伯七十五世裔孙吴延预并没有错。 上仓吴姓奉元朝原籍为江西省抚州府崇仁县的文正公吴澄为第一世祖。因此这一支吴姓定居潮汕的时间应该在元朝。但就我的追溯而言,我查不到可以把吴澄与吴复古、吴延预联系在一起的资料。 [[文件:吴澄(1249—1333),元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字幼清.jpg|600px]] 吴澄(1249—1333),元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字幼清 上仓一辈一辈传下来的说法认定吴澄迁徙潮汕的时间在元朝。又道吴澄的孙子,三世祖清江公是实际创立上仓的人,时在明朝宣德年间。四世祖有三个儿子,从五世祖起,上仓吴姓就分了三房。后来,二房不知自那一代断了。 我追溯上仓吴姓来源得不到可以确认的结论,但吴姓的起源,以及“渤海家声远,延陵世泽长”这副对联所指极为清晰。 延陵即延陵季子,季札。渤海郡是吴季札的封邑。出自古渤海郡的吴氏有好几支,都是季札的后裔。 季札是战国时代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季札贤能,父亲想传位给他,季札谦让不肯接受。于是立长子诸樊代理秉持国政。寿梦去世的服丧期满,诸樊让君位给季札,季札推辞,推辞不掉,干脆抛弃了自己的家园,到田野去耕种。于是诸樊继位。十三年后,诸樊去世,传位二弟余祭。余祭在位十七年而后逝,传位三弟余昧。四年后,余昧将逝,要传位给季札。季札总认为,担任国君不是他节义上应做的事,辞让而去。 季札并没有逃离政治,他的兄长当国君,他一直辅国。史记中有许多他观察细微而通时治乱的故事。历史上,他还是最早对诗章歌舞作出评论的人。而他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信义。季札挂剑的故事说,一次季札出使北方诸国,在徐国,拜见了徐国的国君,他们一见如故。徐君很喜欢季札的佩剑,欲言未言,然季札已知其意。考虑到路途尚远不可无剑,季札告辞了徐君又上路了。回程的时候,他再去拜访徐君,徐君已故,季札心里十分悲痛,他备上祭品,到徐君墓上祭奠,奠毕,解下身上佩剑挂在徐君墓上离去。随从不解,季札叹息道,徐君虽逝,但我在当初在心里已答应把佩剑送给他,难道能够因为他死了,违背心中已应允的事吗? [[文件:季札雕像.jpg|600px]] 季札雕像 季札的二十代先祖是仲雍。周太王有三个儿子泰(太)伯、仲雍、季历。泰伯是老大,仲雍次之,季历最小。季历贤能,又有一位圣明的儿子昌。太王想立季历为王再传位给昌。因此,泰伯和仲雍就一起逃到荆蛮,在身上刺了纹彩,又剃了头发,表示自己不可以当国君,以让季历。季历继位为王,后传昌,昌就是周文王。 泰伯逃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人服他,有千余家归附,被推举为吴太伯。吴姓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太伯无后,仲雍继位。到了季历的孙子周武王那一代,周灭商。周武王在克殷之后四下寻找泰伯和仲雍的后人,他找到了仲雍的重孙周章和虞仲。周章此时已是吴地的君长,顺理成章,封于吴。周武王又封虞仲于周室的北边,位在诸侯之列。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在姓氏学上,吴氏出自姬姓,姬姓可以追朔到后稷,后稷是周之先祖。后稷之上可以追朔到黄帝。当然,追朔到这么古远,已经多少有传说成分了。) 摘自吴晓南著《吴南生和他的那个时代》 [[文件:吴南生01.jpg|600px]]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吴南生口述(10):“吴”这个姓的来历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