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任正非在哈佛商学院的演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源代码
←
任正非在哈佛商学院的演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4}}任正非对外部说:“如果有一天员工不需要我了,联合起来推翻我,我认为是好事。我认为这恰恰是企业成熟的表现。” 一、80后、9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 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社会上有一种担心,认为现在的80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他/她们的生长环境更优越,他/她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他/她们更强调自我、不愿遵从权威,他/她们的职业选择更多、更容易受到其他利益的诱惑。总之一句话,他/她们将更难管理。 我们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也曾有过类似的担忧。但实践证明,80后、90后也是有追求的一代人,他/她们不甘心平庸地度过一生,他/她们的观念和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她们个性张扬和不盲从权威的批判精神,只要引导得好、管理得好,将更富创新性。这恰恰是华为在互联网时代持续有效成长所需要的。 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能塑造什么样的一代青年。华为现实奋战在一线的骨干都是80后、90后,特别是非洲疫情地区及中东战乱地区,以及阿富汗、也门……活跃的奋斗华为人中,80-90%是80后、90后。有些已成为国家代表、地区部总裁。 所以,真正的挑战还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制度化,真正融化在各级干部的血脉中,从而构建起一个奋进的、强壮的、包容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得新加入者不论其动机如何、文化背景如何、价值取向如何,都能融入这一文化氛围,不断壮大我们的奋斗者队伍。 这就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道理。 2.美国是最自由化的国家,而美国军队是最守纪律、最自强不息的组织。从而塑造了美国一代又一代的杰出领导人、企业家,有1/2的总统、企业家出自军人。这说明纪律和自由是可以并存的,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纪律的自由就是无政府主义,没有自由的纪律就是盲从和奴性。而使纪律和自由相辅相成的关键,是理想和信仰的共同性。 中国的先哲孔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不就是自由和纪律并存的最佳状态吗?所以,华为对干部员工的要求就是:有理想,守纪律。 3.华为通过“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有没有可能塑造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理想的队伍呢?实践结果是正向的。 “力出一孔”是华为长期坚持的战略原则,“利出一孔”是华为对高级干部和骨干员工的严格要求。华为靠这两条纪律和原则走到了世界产业的前列,使我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和发展空间,我们未来还会继续坚守这两条纪律和原则。 企业的基本矛盾是扩张与控制。我们从二十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扩张中的控制,首要的是要控制住资源分配的方向,其次才是财务回报。我们强调,资源分配一定要聚焦在主航道、主潮流上,要沿着主航道创新,迎难而上。这就是“力出一孔”。 我们为什么要求高级干部和骨干员工的收入只能来自华为的工资、奖金、待遇和股票分红,不允许有其他的利益来源呢?就是要让高级干部和骨干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与公司结成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使干部聚焦在工作上。这样的队伍才有最强的战斗力,而这种最强的战斗力必然会转化为公司的效益,从而使干部员工的收入超过业界较高水平。这就是“利出一孔”,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利出一孔”还为了杜绝公司内部的腐败。 所以,“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是我们塑造有理想、守纪律的干部队伍和员工队伍的宗旨。 4.从肯定大多数优秀员工开始,以激励落后者。 我们做了一个正确的假设,就是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大多数人是会力争上游的。我们实践以结果导向来考核员工,去除学历、素质的考核。这使得不论员工进入华为时在学历、学位上有多大差异,都站在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上,这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为客户和为公司做出最大的贡献。那么,这对于那些有高学历和高学位的员工是不是不公平呢?实践证明不是的。这背后的假设是,你有高素质,就一定能在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获得更高的回报。 再有,我们还在不断扩大先进员工的人数和比例。每年获得金牌人数占总人数5%,明日之星奖牌占20%,每年大约已有4万~5万员工获奖。我们的方针是,使先进员工成为多数,而不是少数,这样就形成一个强大的“场”,也就是一种氛围,从而激励那些暂时落后的员工加倍努力,进入先进行列。 我们对先进员工也不是只发个金牌就到此为止了,而是逐步试行将在艰苦地区工作过并获得金牌奖励的员工,与健康保障和福利待遇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荣誉累积制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到一线和艰苦地区工作、争当先进、保持先进的积极性。 5.允许大多数人快乐地度过平凡一生,但贡献必须大于成本。 对于普通员工,只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和本职工作的目标,只要他们个人的贡献大于成本,公司不干预其工作之外的生活,乐见他们快乐地度过平凡的一生。如果不甘平凡,那些想担负重任的管理者和有志于担负重任的骨干员工,公司要求他们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像先哲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有志者事竟成。 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价值观来建设组织、选拔管理者。以自我批判来作为纠偏的工具。 1.我们奋斗的目标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流程是多余流程;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组织是多余组织;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人是多余的人;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动作是多余的动作。从而使管理简单化、考核简单化,组织精干、执行力强,效益高。 2.人性化的驱动工具。主、客观两部发动机,主观为自己而奋斗,客观为客户、为国家、为社会。通过利他来利己,引导华为的管理者开拓自己的视野、敞开广阔的胸怀。通过利他,管理自己人生的更高目标。通过利他,使自己的人生,使自己的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3.我们对高层领导的选拔遵循“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部”的原则。我们对高层领导的选拔,要看其是否有基层和一线工作经验,是否在一线和艰苦地区工作过并有过良好的表现,是否有在业务单位独当一面的任职经历并取得过优秀业绩。这就是中国古代先哲韩非子所说的“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的原则,之字形成长原则。 社会上有人质疑华为的接班人问题,我认为,只要我们坚持这样的高层领导选拔原则,就会有大量德才兼备的、胜任的、孚重望的接班人产生,华为的事业就后继有人。 三、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要有战略耐性。 1.厚积薄发。近年来,每年投入上千亿(人民币),(500亿研发,500~600亿市场、服务费用),持续28年攻击同一城墙口,密集投资,(范弗里特弹药量)。终于在大数据传送上,走到世界前列的队伍中来了。应用压强原则,针尖般的突破。 2.二十多年来抵制诱惑是企业最大的困难。华为这么大的队伍及力量,随便攻击一个目标,容易获得成功。从而容易诱使年青的主管急功近利,分散攻击的目标。公司内部一直在为聚焦到主航道上来矛盾重重。 怎么使我们的高级干部主动抵制偏离主航道的利益诱惑呢?就是要树立公司的远大目标,树立成为世界产业领导者的宏伟目标,以实现公司远大目标作为高级干部的个人目标,而不把个人的名誉、出人头地,以及个人的权力和利益看得很重。聚焦主航道,就是聚焦大方向,聚焦公司的远大目标。 我们坚持在大机会时代,拒绝机会主义的方针。坚持战略竞争力量不应消耗在非战略机会点上的方针。 3.成功不是未来前进的可靠向导。 成功也许会成为负资产。过去的成功不意味着未来的成功,过去的成功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是经验如果不能上升为理论,不能抓住成功经验的本质,就有可能使我们陷入固步自封的窘境。无数实践证明,在高技术产业,成功是失败之母。 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理论; 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会有正确的战略。 华为正处不知未来信息社会是什么结构、前进的方向困惑的时期。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任正非在哈佛商学院的演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