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中芯股价为何大跌?梁孟松为何负气辞职?”的源代码
←
中芯股价为何大跌?梁孟松为何负气辞职?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原创 小靠 仅仅活着 2020.12.17作者 中芯国际股票昨天(12月16日)盘中大跌10%,作为中国国内芯片制造企业的龙头,中芯这是怎么了? 原来是祸起萧墙:中芯请回前台积电执行长蒋尚义,担任副董事长。 蒋尚义之前一度在中芯担任独董,后来被诓到武汉弘芯结果一事无成,能够回归中芯,对他来说是找了个不错的长期饭票。 但联席CEO之一的梁孟松却到最后五分钟才知道此事,于是对于蒋尚义的任职,梁孟松无理由投弃权票,并愤然提出辞呈! 梁孟松不是一般人。不要说中芯股价跌掉8%,如果中芯失去梁孟松,连跌三个8%都有可能! 梁孟松是曾在德仪、台积电、三星和中芯都为技术代进做出卓越贡献的大将,堪称能征善战。他在辞呈中这样说: 自2017年11月担任中芯国际联席CEO至今已有三年多,几乎从未休假,在其带领的2000多位工程师的尽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国际从28nm到7nm工艺的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 梁孟松强调,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他还说,5nm和3nm制程的最关键、也是最艰钜的8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 只待EUV光刻机的到来,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在他笔下,似乎中芯只要有他,拳打ASML,脚踢台积电,也不在话下。 不过,中芯似乎并不是这样想的。否则干嘛要请回蒋尚义呢? 梁孟松的能力,无人敢于质疑。 就像吕布,三国武将他若自称第二,无人敢说第一。 凑巧的是,梁孟松也确实曾经“三姓”过。 2003年,台积电以自主研发技术击败IBM,抢先研发出130nm铜制程并一举扬名。 而落败的IBM,直接黯然退出了芯片制造业。 同为台湾人,台积电曾经最大的投单客户,图像芯片领域执牛耳者的NVIDIA执行长兼总裁黄仁勋(皮裤老黄)曾说:“130nm改造了台积电。” 而在这场胜仗背后,梁孟松功不可没,仅次于自己的顶头上司,今回故事的主角,当时的台积电执行长蒋尚义。 可是,有如此赫赫战功的梁孟松却没能在台积电终老。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2005年退休,第二年蒋尚义也退休,接替蒋尚义的却不是梁孟松,而是从美国请回来的罗唯仁。 罗唯仁曾任英特尔前先进技术研发协理,负责先进工艺研发。梁孟松虽然研发能力强,可以在台积电排进前十,但英特尔在半导体制造上,当时更胜台积电。所以空降的罗唯仁就插了梁孟松的队。 顺便说一句,英特尔虽然在制程方面最近几年遇到瓶颈,不敌台积电,但英特尔的技术很有独特之处,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并非廖化、马谡之辈 梁孟松一直觉得自己对公司有很大贡献,希望自己也能升到副总位置。蒋尚义退休,自己却原地踏步没获提拔,这口气忍不下去。 梁孟松此人,能力强,但也有能力强的人的坏毛病,心直口快且心高气高,有时候不那么懂得感恩,觉得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的功劳。这当然就不利于团结周围群众。 在领导眼里,也比较刺头。 这种性格,也就导致了梁孟松的出走。 2008年,梁孟松从台积电辞职,后来跑到三星。 在2008到2009年间,三星计划来台积电挖两百到三百个工程师。当时,台积电祭出结构性调薪等方案留人,同时劝这群人,“不要走,走了,就不要想再回来”。最后三星只挖到20几个人,只有原来的1/10。 梁孟松是其中一个。但这一个有时候就顶10个、20个。 三星承诺用三年就给梁开出在台积电10年能赚到的钱,此外三星还出动行政专机,载他和其它台积电前员工往返台湾和韩国。 但三星的厚待是有回报的,梁孟松加盟三星之后,鉴于三星在20nm制程的落后地位,决定放弃20nm直接由28nm制程升级14nm。 当初很多业界人士认为三星此举过于冒险,不过事实证明梁是对的。三星在14nm制程上实现反超,领先台积电半年时间实现量产。 这最终导致三星抢到了苹果A9处理器和高通的代工业务,志在必得的台积电遭遇滑铁卢。 这也直接引发张忠谋回归台积电,并请回蒋尚义,二度创业, 奋起直追。 台积电一边发愤图强,一边痛定思痛,检讨梁孟松为何会走。张忠谋没有把过错全部推到梁孟松一人身上,认为自己这边做得也不够好,待遇和地位,没有给够,导致人才流失。 从那以后,台积电给员工的薪资待遇比以前高得多,现在已是台湾员工待遇第一好的公司。每个台湾名校的理工科毕业生都想进台积电。 只要是台积电员工,都特别容易找老婆。 当然,反过来说,台积电利润率也是全台湾乃至全世界第一高的。 是的,你没看过,全世界500强所有企业当中,台积电以33.08%的利润率高居第一,领先排名第二的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31.98%)。 面对梁孟松率领的三星步步紧逼,台积电当然也并非毫无反制办法。 三星野鸡忽然成了凤凰,不用说肯定磕了药。不管他是黑玉断续膏还是奇淫合欢散,嗑药总是有副作用的。 2011年底,台积电正式起诉梁孟松,指控其2009年离职,并从该年8月到三星集团旗下的成均馆大学任教以来,“应已陆续泄漏台积电公司之营业秘密予三星。” 台积电通过委托外部专家研究了三星最近的产品结构,发现三星大幅度改变了自己的技术传承。 三星本来是IBM技术,跟台积电技术完全不同,然而那两年,两家的产品却越长越像,直到后来几乎一模一样。 这如果不是有人私相授予或者暗中点拨,是不可能的。此高人必然深谙台积电的压箱底宝贝。 三星借此逐步接近台积电最先进的技术水平,一夕之间抹平台积电20年来积累的研发优势。 有内行人士分析,就算梁孟松不故意泄密给三星,只要开会时,发现错误的研发发向,说你们不要尝试那个了,就不知道可以省下多少精力和金钱。 更重要的是时间。顶尖商业机构,缺的不是钱而是时间,谁能更快一步,就有可能永远让对手望尘莫及。 正因为这些蛛丝马迹的有力证据,法庭最终宣布:“为了防止泄漏台积电的营业秘密”,梁孟松即日起到2015年12月31日止,不得以任职或其他方式为三星提供服务。 不久后,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 随后,梁孟松在中芯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在他的辞职报告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完成了中芯国际从28nm到7nm工艺的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梁孟松如此能干,为何今天还会被逼愤然辞职呢? 我的分析,梁孟松从未被真正重用。 首先,中芯弄了一个联席CEO制度。 2017年10月16日,中芯国际宣布任命赵海军、梁孟松博士为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 但这个结构,明眼人一看就是将来容易扯皮的结构。 当年的梁孟松,65岁,赵海军,当年54岁。赵是清华的无线电博士,芝加哥大学的MBA,专长是生产。 梁,专长显然是研发。 本来这样的设计可能是防着台湾人,并且一个研发一个生产,似乎可以相辅相成。 但本可以设计一高一低两个职位。却非要防着看着,弄出一个并列的结构。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两个人之间必然谁也不服谁。 两人年纪还差11岁,说句不好听的,梁只要倚老卖个老,赵海军是顶回去还是顺着他? 更何况,两个人分管的是不同领域,如果意见不同,根本无法就事论事,很容易变成相互要挟,并容易演变为山头之争。 果然,到了18年,就已经传出两人不和的消息,令董事长周子学十分头疼。 第二,给梁的薪水,是税后20万美元,差不多到手130万人民币。 开什么玩笑?这点钱对于国家卡脖子项目来说,请个资深经理都不够。 虽说对外说“梁和中芯有着共同的梦想或目标,希望继续在产业里发展下去,中芯也能够提供更大的空间”。 但是理想归理想,每天早上醒过来发现自己挣的钱只有在三星的时候的十分之一,在台积电的时候的三分之一,还有什么理想可言,还有什么必要呕心沥血、全力以赴? 我这个人最看不得虚情假意。要别人冲杀的时候慷慨激昂,给人发钱的时候也毫无算计、倾囊以授好不好? 第三,说是给梁更大的空间,为什么又要给他加个老上司压着? 前面说到,梁孟松比赵海军大11岁,蒋尚义比梁孟松又大了11岁。 一个74岁的老人,你还能指望他真的在技术研发上为团队提供多少动能? 充其量,也只能带来人脉、经验和判断。 就像世界杯赛场上,一般教练都宁可带一个25岁、正值当打之年的球员,也不愿意带一个35岁所谓“经验丰富”但其实要紧的时候冲不上去的老球员。 当年蒋尚义退休,梁孟松想接替而不可得,因此愤然出走三星。 想不到今天在中芯,一心想宏图大展的梁孟松眼睁睁看着蒋尚义竟然又回来了,还一回来就趴在自己头上! 中芯真的太不了解顶尖人才,特别是在自由环境中成长的国际人才的想法。 中芯以为海外人才就跟国内小办事员一样,对人事任免无条件接受呢。 其实人才最看重的就是企业是不是尊重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企业,即使待遇再好,也会选择挂冠而去。 这方面,我们的国企真的要好好思量,吸取教训。 更何况,给蒋尚义开出的薪水是440万年薪,这差不多是给梁孟松的年薪的3倍。 你以为是你为了梦想,少拿点,给公司少一点压力;可公司以为是你傻,转身把从你身上省下来的工资额度,给了你讨厌的人。 固然梁孟松把绝大部分收入都捐给了教育慈善,但这并不是说他就不需要一份高薪合同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换了我是梁孟松,我也忍不下这口气。 蒋尚义虽然是台积电前执行长,但毕竟年事已高,更多时候只是一个宠物作用。中芯是把他请来,更好地协调梁孟松和赵海军、周子学之间的关系。 但与其这样,还不如放手把掣肘梁孟松的无关人员全部撤掉。 刘邦带兵,最多十万,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与其请回蒋尚义,让梁孟松觉得非常的“错愕与不解”,觉得“已经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 还不如破格提拔梁孟松、集中所有资源全部交给梁孟松,让他带队实现突破。 如此,才是真正的信任,才是知人善任。 中芯今天股价暴跌,追根溯源,是对梁孟松的不够信任导致的。 再追根溯源,恐怕这个毛病,还是来自国企时代的那种论资排辈,重视政务型、资源型官员而忽视技术型干部的传统陋习导致。 因中美摩擦,技术限制,国人人人都知道芯片是卡脖子项目,是争气项目。 中芯重任在肩。 但中芯自己仿佛并没有提升自己的认知,2020年了,还在用上个世纪的陈旧思路对待人才。 我感觉,这是比资金和技术的缺乏更大的短板。 新的时代,人才的价值越来越重要,无法善待人才,谈何创新,谈何发展? 企业管理者很容易喊出尊重人才的口号,但内心深处依然只是把高级人才当做低端人力。反映出我们这个民族对待人才的观念存在根本性偏差。 颜宁走了、许晨阳回北大任教6年后又返回美国、饶毅评不上院士、清华硕博买不起房集体逃离北京。这些事看似毫无关联,其实却与国家、民族、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世界各国都极端重视人才的今天,人才流动的自由程度远超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今天,不尊重人才,就意味着竞争力的流失。就意味着产业转型升级遥遥无期。 99%的中国人都知道ASML不卖给我们光刻机,并耿耿于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意识到我们对待人才的观念还停留在中世纪。 那才是导致我们今天遭遇困局的根本原因。 ---- [https://mp.weixin.qq.com/s/7QcPrAajnnZSVcwf9Bb7Yw?scene=1&subscene=10000&clicktime=1608165143&enterid=1608165143 中芯股价为何大跌?梁孟松为何负气辞职?]
返回至
中芯股价为何大跌?梁孟松为何负气辞职?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