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大秦赋》不敢公开的秘密:他为何能让中国2000年无法真正强大!”的源代码
←
《大秦赋》不敢公开的秘密:他为何能让中国2000年无法真正强大!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科普生活 2020.12.30 【编者按】想了解大秦的治国思想吗?鲍鹏山老师告诉你这本千古禁书,揭示大秦是如何成为虎狼之国的?以及大秦赋下的人民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历朝历代盖棺定论都是一句话:天下苦秦久矣!鲍鹏山教授还是十多年前的百家讲坛听他讲水浒,与当时走红的易中天、王立群诸老师比,其实平平,当然比于丹的论语鸡汤要强。可能是央视很多顾忌,后来讲《商君书》明显力透纸背。这是一本奇书,知名度非常低,但暗藏着中国2000多年的不传之秘。商君,就是商鞅,以前有部大戏《大秦帝国》,把商鞅描绘成一名改革家、法治主义者。净是胡扯,商鞅韩非的法治,不是依法治国,约束公权,而是治民之术,驭民之术。与现代法治,方向正好相反,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商鞅之法。 周秦之变,是华夏历史第一次千年大变局,从人身管控相对宽松的封建制转型为皇权制,有学者甚至把秦政成为“国家奴隶制”。它的特色:权力越来越集中,对社会财富的汲取能力、对社会成员的控制能力,国家机器越来越强大,而同时老百姓的福祉和自由越来越稀薄。不光是六国恐惧秦政,秦国百姓自己也恐秦。根据最新出土的秦代竹简,当时频频发生大规模逃亡事件,不是六国百姓逃往秦国,而是秦国百姓逃亡六国。“天下苦秦久矣”,这个“天下”不仅是战败国的六国人民,也包括战胜国的秦国百姓。这就是为什么不可一世的大秦二代而亡?一个楚国屌丝刘邦入关中,废除秦苛法,只“约法三章”,关中父老对汉王喜极而泣,爱戴终身。 《商君书》在古代是天下第一禁书,过去一直是宫廷教导太子的教材,只有历代君王和准君王才能读到。一本《商君书》,不足三万字,把君主治国手段的技术性细节,阐述得条分缕析,深入到洞见肺腑。汉朝时,汉宣帝的太子(后来的汉元帝)喜欢儒家,性宽厚,尚仁义,施仁政,汉宣帝知道后大惊,说我汉家是王霸并用,外儒内法,儒家的仁义道德那只是点缀,骨子里行的是商韩之法。宣帝哀叹“乱我家者,太子也!”。后人有诗为赞,“百代皆行秦政法,孔学名高实秕糠”! 有这样一本禁书,暴露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的不传之秘。这本书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商君书》。最初公开讲解这本书的人,就是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 《商君书》是有名的天下第一禁书,过去一直是太傅教太子的教材,只有历代君王和准君王才能读到。读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当年那个西北落后的蛮夷之国秦国,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十余年间迅速崛起,最终摧枯拉朽般地统一六国?也会明白,历代君王为什么会把老百姓修理得服服帖帖,一个王朝稀松平常也是二三百年! 商鞅真的太有才了,一本薄薄的《商君书》书,不到三万个汉字,居然把封建君主治国手段的细枝末节,阐述得头头是道,深刻到无以复加。《商君书》既讲道理又讲办法,真的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哪怕你目不识丁,只要听一遍,你就可以当皇帝了!更令人震惊的是,《商君书》阐述的依法治国,集法家的丑陋和阴损之大成。《商君书》本身,就这么成了空前绝后的“严刑峻法”,读了让人不寒而栗! 《商君书》祸害最深的,还得说是治国之术,而其治国之术的核心:一是毁商,二是弱民。《商君书》主张禁止粮食贸易,商人和农民都不得卖粮,甚至连为商业贸易和人口流动服务的旅馆业也予以铲除。人民都被禁锢在自己的土地上,只能成为农民。人民不能离开半步,无法获得知识更新(也不需要),只能成为君主的生产工具。 毁商之后,再就是弱民之道了。《商君书》认为,“有道之国,在于弱民”。通过以弱去强,以奸驭良,实行流氓政治;实行一教,统一思想,进行思想控制;通过剥夺个人资产,让民众依附国家;通过辱民、贫民、弱民,使人民贫穷、软弱,实现民弱国强。如果还有强民依然没杀光,还有杀手锏——发动战争,通过对外战争,外杀强敌,内杀强民。这几点,就是中国历朝历代君主治国驭民心照不宣的诡秘暗器,是他们不惜以民生的代价来化解内忧外患矛盾,获得长治久安的看家本领! 读到这里,所有的中国式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为什么中国历代君主都重农轻商?为什么中国的土地一直是国家控制?为什么中国长期皇帝一人威严可以压过全国的百姓?为什么中国一直有法不依,人治大行其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为什么中国民众没有话语权,文字狱在中国越演越烈?为什么中国总会“恰到好处”地发动对内和对外的战争?为什么中国的太平盛世,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改善无关?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为什么秦朝之后(除了汉唐和东晋),中国人彻底失去了张扬的个性?为什么人类现代科技文化不可能率先在中国出现?同样的问题可以继续罗列,但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君主专制!这就是严刑峻法!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悲哀,是历史选择了儒家而不是法家。真正的悲哀是,秦朝之后法家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商鞅的《商君书》的传承在专制君主的脑袋里。帝王们一直在用法家的“阴和损”,在幕后操纵着中国的兴与衰;中国的法家,就是变着法儿整治国人。 中国的儒家能在汉朝以后深入中国人的灵魂,也就不仅仅是皇帝和董仲舒的功劳了。在“严刑峻法”的修理之下,中国人也就只能从《三纲五常》的熏陶中,找到一点可怜的心灵安慰。这一点,中国和欧洲的中世纪异曲同工。在可怕的瘟疫以及阿拉伯人和野蛮民族的入侵等天灾、人祸面前,欧洲人也只能从宗教中获得了心灵的救赎。如果西方人没有宗教的慰藉,东方没有儒家的安慰,那欧洲人和中国人就只有集体自杀了! 《商君书》这种的皇帝枕边书,西方人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杜撰出来。这就是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臭名昭著的《君主论》(1513年)。不过,马基雅维利的“智慧”显然比不上商鞅。马氏不过强调君主应该抛弃道德上的考量,用冷酷和阴谋治国。无论是歹毒程度和阴损力度,《君主论》都远远不及《商君书》——这,你就不得不佩服咱中国人的“智慧”了! 不幸的是,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他的倒行逆施谬论一出笼,就受到广泛的谴责。马基雅维利本人,也被指为魔鬼的化身。他的名字甚至成了欺骗和阴谋的同义词。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除了拥有拿破仑、希特勒和斯大林等几个粉丝,在欧洲根本没有市场。 商鞅所在的春秋战国,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到底应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现在也难有定论。长期以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历史必然趋势的论调,占了主导地位。这种观点,实际上和秦始皇留在石碑上的自我赞美之词是一致的,商鞅的中国第一位政治设计师的地位,也因此无可撼动了。董仲舒不被皇帝待见,商鞅落得个“五马分尸”,但他们都获得后世连绵不绝的赞誉,你不觉得奇怪吗?你赞美商鞅,是替皇帝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商君书》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遗憾的是,这话是对中国帝王们说的;对民众来说,《商君书》是中国人噩梦的开始。秦朝以后,中国人最终变成了肢体羸弱,只知道盲从和驯服的另类民族和大国愚民。等到中国人真正放眼看世界的时候,一切已经恍如隔世——我们已经看不懂了! “辱民”——让百姓们屈辱的生活,没有自尊和思考,没有“体面的工作”和“生活的尊严”,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商鞅主持制定的“连坐”,邻居犯法不检举揭发要受刑罚,这样人人自危,一切人监视一切人。 “贫民”——除了生存必须之外,不能让百姓有富余的粮食和财产。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百姓没有了钱物,就跳不起来了。而且,那点赖以生存的物资要由国家分给,不听君主的就得饿死。 “弱民”——不能让人民强大。在身体方面,为了耕战,商鞅还是提倡“增强体质、保卫祖国”的;但在思想意识上,不可以使老百姓自我感觉良好,更不能使他们有知识,懂道理,“知识就是力量”,人民有了力量那就糟了。商鞅要让百姓时时感到很没有安全感,才有对君主强烈的依附感。 要让人民时常都感到外国敌视和侵犯的威胁,这样,人民觉得君王的伟大和温暖,才会全心全意地为君王效命。 商鞅对他的“弱民”理论进一步阐述: 以强攻强,弱;以弱攻强,强。强存则弱;弱存则强。 这意思大概是,用强民去消灭另一部分强民,那么剩下来的仍然是强民,那国家就处于弱势。用弱民把强民消灭了,剩下来的是弱民,那就好办了,国家就处于强势了。强民的存在,国家就弱;只有弱民存在,国家才能强盛。 强民,是指那些有思想有主见有本事,还跟国家作对的人;弱民自然是那些被洗脑后惟命是从,没有脑子、没有主见、没有知识、人云亦云的愚民。 除了“以弱制强”的主意以外,一肚子坏水的商鞅,还要君主“以奸驭良”。公然教唆当权者搞流氓政治,小人政治,搞黑社会。他说: “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 这个好懂,选拔官员不能选那些讲良心道德的,假如用优秀分子来管理奸民,那天下必然大乱。要用厚颜无耻、心狠手辣的流氓来当头领,他们会把恐吓和欺骗手段用好用足,善良的人民只得忍气吞声,兢兢业业夹着尾巴做人,那就天下秩序井然,秦国也就强大了。 在商鞅一整套的富国强兵政策指导下,秦国果然成了当时的头等顶级强国。以嗜杀成性、以残杀为业的秦国,六国人谈秦色变,称它们为“虎狼之国”。 从零星的史料中,我们偶尔可以看到秦国士兵的恐怖形象——一个个腰里拴着人头的杀人机器。开始我总是不大敢相信,难道秦兵个个都是天生杀人狂?读了《商君书》才知道,这绝对是可能的。《商君书》的《境内第十九》实际上是个士兵奖励细则。这个细则,就是以人头数量来作为奖赏标准的。《境内第十九》说,“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这句话意思是说,“百将、屯长在作战时如果得不到敌人首级,是要杀头的;如果得到敌人三十三颗首级以上,就算满达到了朝廷规定的数目,可以升爵一级。” 有人从《史记》中统计,仅仅白起将军一人,就斩杀、活埋、沉水消灭敌军150万,堪称“人屠”。加上秦兵自己的死亡,再加上其他将领的“功劳”,可以想见,中国人为统一付出了多少生命!而据说当时全国总人口仅只2000多万人。 后代众多无知者,盲目吹嘘所谓统一大业,说什么春秋战乱,人民受害;没有见到学者出来统计,到底是大一统杀人多,还是分封制杀人多? 再看统一“有功”的曹操,这家伙特别中意屠城,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横加屠戮,现代有人提出要给曹操平反,一堆卑鄙无耻的小人们,如郭沫若者流,跟着起哄,也宣扬曹操是什么“知人善任”搞“五湖四海”,招贤纳士“不拘一格”的“英雄”。杀人多就是英雄,也是《商君书》的“价值观”。 秦统一了六国,按现在某些人的标准,是强盛大国,是盛世无疑了。从商鞅以来所制的各种惨无人道的刑罚,一直在盛世流传。酷刑和刑讯逼供一直是衙门破案的主要手段,神州频频出现被害者“起死回生”的神话,这就刑讯逼供的杰作。 不少国人津津乐道秦国的统一伟绩,它的强盛,它的许多“世界第一”,它的什么“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什么“促进生产力”,从不思考当朝人民是怎样熬过来的?为什么会揭竿而起?他们有过一个怎样悲惨的血泪时代? 清代的龚自珍说,秦朝看来是个强国,是盛世;但是,这种盛世,表面看来很强大,但人民并不幸福,它这个强盛撑不了多久。因为有先进的思想和有才能的人一出来,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出来围剿,来监督,用祖宗之法来束缚他,把他的才能和思想消灭。 社会要消灭的是对这个黑暗社会的忧虑、对官府横行的愤怒、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要消灭想干事业、有所作为的思想,消灭人们仅有的廉耻感和不想沦为渣滓的心态。(“当彼其世也,而才世与才民出,则有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乙丙之际箸议第九》) 这个“强盛”的社会,最终人们都庸庸碌碌,唯唯诺诺,人云亦云,没有思考,更没有创新,没有才子、才人、才商,甚至小偷和强盗都不须要什么技术含量,可以随时作案得逞。(“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乙丙之际箸议第九》) 总之,在两千年的国强民弱体制之下,民间不断的积贫积弱积愚,整个国家最后成了一个没有生命质感的社会,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好死不如赖活着,不但人们缺乏是非廉耻之心,甚至连犯罪都丧失了创造性和活力。 这个龚自珍,他写“我劝老天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呼喊抛弃千年陈规陋习,除旧图新,别浸沉在大国盛世的荒唐梦境里,强国弱民不是真正的强大。 ---- [https://mp.weixin.qq.com/s/YtimZWMNQAEwYmmzhMsHgA 《大秦赋》不敢公开的秘密:他为何能让中国2000年无法真正强大!]
返回至
《大秦赋》不敢公开的秘密:他为何能让中国2000年无法真正强大!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