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功勋工人”原公浦:造一辈子原子弹,如今吃不起抗癌药”的源代码
←
“功勋工人”原公浦:造一辈子原子弹,如今吃不起抗癌药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2019-04-24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 参加社区活动时却让他有些失落,他告诉社区的老人们,自己参与了十次原子弹试验,总是做第一个加工铀球的示范者,结果老人们都笑了:“老兄,不要吹牛了,搞原子弹的还住在我们这么破烂的地方?’”原公浦心里很难受,他想自己现在只有一个心愿,“住什么地方都好,只要有钱吃药”。 记者/肖薇薇 在家中的原公浦 参加社区活动时,85岁的原公浦告诉其他老人,自己参与了十次原子弹试验,老人们都笑了:“老兄,不要吹牛了,搞原子弹的还住在我们这么破烂的地方?’” 原公浦说的是实话,在他家里有一个“展览馆”,珍藏着自己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相关的奖章、照片、报道,以及其他资料。 “两弹一星”元勋之一的钱三强曾形容原公浦是“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因为他在1964年成功加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部件——铀球,由此得名“原三刀”。 如今,与癌症相伴的七年里,原公浦受困于贫穷、病痛和昂贵的抗癌药。 他想不通,当年“比天还大”的原子弹研制难关,和大西北戈壁滩漫天的风沙,都没能难住他,退休后却因看不起病、吃不起药而奔走无门。 “造了一辈子原子弹,没想到老了是这样的下场,我要药吃啊,我没有尊严了”,原公浦坐在椅子上,摘下眼镜,颓然看着房间陈列的物品,眼角泛出泪光。 原公浦所获的荣誉证书 患癌的老人 2011年的秋天,早起晨练的原公浦,在小公园里打了一套太极拳,屈膝时感觉到双腿轻微疼痛,起身后下蹲艰难。 此后一段时间里,他睡觉时起夜次数明显增加,双腿疼痛加剧。他前去社区医院检查,化验结果中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其中一项指数高至60,远超过正常范围0~4。 医生吓了一跳,“原师傅,赶快去大医院检查,怕是前列腺癌”,原公浦一听懵住了,他想到自己五年前做过的前列腺增生手术,“药吃了很多年,一直没停”。 原公浦回到家中,抱着侥幸心理,没去检查。他的老伴郭福妹还在家附近打些零工,也因为腰疼的问题一直在医院理疗。彼时,原公浦的退休金刚过2000元。 到这一年的冬天,原公浦已经走不动路,脚肿得袜子都穿不上,“全身骨头疼”。吓坏了的老伴和闻讯赶来的儿女将他送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生确诊为前列腺癌晚期,并发生全身骨转移。 2012年1月4日,原公浦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接受去势手术。在手术住院的三天里,他不让家属陪夜,“白天来看看就行,一直是一个人住院”,他顿了几秒,“老婆子身体也不好”。 原公浦对于老伴郭福妹一直有些愧意,愧意的来源,却是那段他无比光荣的日子。 戈壁之上 1959年,原公浦与郭福妹新婚两个月时,被选入大西北的保密工程,只身前往戈壁滩,打地基、修厂房。 一别三年,原公浦获得12天探亲假,人还没到上海,妻子已经收到电报,让他“速去北京攻关技术”。在北京,原公浦第一次见到了加工原子弹铀球的液压机床,工作手册上记满了原子弹工作原理图和技术思考。 1963年8月,郭福妹将五个月的女儿托付给母亲,毅然与原公浦去了戈壁滩中国核工业总公司404核基地。11月,原公浦和其他车工投入到封闭式训练中,在简易搭建的18号车间模拟铀球加工,对着鸵鸟蛋大小的铀球进行车削。 郭福妹同在车间做分析工作,包揽了家里大小事务,她们的家务事都被排在丈夫的工作之后,“领导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家里出了再大的事都去找他,不能影响原公浦的工作。” 1964年4月30日,原公浦与郭福妹终身难忘。一周前,404核基地技术考核中,原公浦才被确定为车削第一颗原子弹铀球的操刀人,这是当时国内唯一的一颗铀球半成品,自发现铀矿起经由十年研制才完成。 这一周,原公浦紧张到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每天医务人员为他注射一次葡萄糖,保持体力。他每天十点半照常进入18号车间模拟演练,紧急事故逃生路线走了一遍又一遍,但他心里清楚,“一锤子买卖,怎么样都要把它车到合格水平,什么事故都不能撤”。 到了这一天,原公浦作为主操作,与其他两人穿上防护服,戴上特制的三层口罩,套上双层乳胶手套,进入18号车间。 铀球被机床真空吸盘固定住,原公浦抑制不住地颤抖着,在机床前着手操刀。突然间,铀球扑通掉了下去。真空吸盘出了问题,原公浦心提到了嗓子眼,一旁的祝工程师和副操作匡师傅安抚他休息一下。 片刻后,原公浦重新启动机床,操刀对铀球开始车削,祝工程师细致测量铀球的尺寸、各项数据,每车一刀,匡师傅迅速拿走掉下的切削。 五个小时的精细加工,铀球剩下最后三刀,“每一刀都需要严密测量,车多车少,铀球都报废了”,原公浦每次回想都很紧张,他定了定神,熟练地三刀下去,迅速撤出,交由工程师检测,“完全合格”。 原公浦多年后才知晓,很长一段时间里,妻子一个人发烧住院不敢打扰他,怕影响他休息,整夜在厕所抱着啼哭的幼儿,因吃不惯粗粮致胃疼发展到胃下垂。 他说:“她跟着我,是受了一辈子苦,老了病了还得照顾我”。 原公浦家中与原子弹实验有关的资料 希望与负担 癌症晚期确诊后,老伴和儿女没有告诉原公浦病情的严重,宽慰他,“肿瘤消了就好了”。他偷偷拿到化验和骨扫描报告,上网了解了每一项指标的含义,他想“心里有数”。 2012年,接受手术切除后,原公浦仍需接受药物治疗,每个月必须去医院进行复查。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吃了半年的氟他胺,个人每月需要负担六七百元,产生抗药性后换成进口药康士德,费用稍贵,但不到半年又出现抗药性。 让原公浦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的,不是癌症晚期本身,而是手术后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 原公浦和老伴没有上海医保。1994年,原公浦一家从甘肃省404核基地退休回到上海,享受副处级退休待遇,退休金每个月900元不到,妻子更低些,他无奈道,“没办法,大女儿在上海,放心不下”。原有单位每年可报销180元医药费,对于时常看病的两人杯水车薪。2004年开始,两人作为支内退休人员,开始享受上海医疗帮困补助,但报销比例远低于正规医保。 治疗中产生药物抗药性后,医生建议了其他自费药物,原公浦看着费用单,他不得已停药了,“没有办法,上万块一个月,根本吃不起”,。 停药后,原公浦转移注意力到社区活动中,他回到上海市梅龙镇社区学校讲师的队伍中,他曾经在北京、上海和全国很多城市的学校和公司讲座,“很多领导来邀请,很多人拿着书要签名”,他保留着那些照片,每一位合照的人都记得清清楚楚。 参加社区活动时却让他有些失落,他告诉社区的老人们,自己参与了十次原子弹试验,总是做第一个加工铀球的示范者,结果老人们都笑了:“老兄,不要吹牛了,搞原子弹的还住在我们这么破烂的地方?’” 原公浦心里很难受,他想自己现在只有一个心愿,“住什么地方都好,只要有钱吃药”。 原公浦没有其他的爱好,癌症骨转移后,晨练的太极拳也放下了,儿子给他买了一个收音机,他放在床头,每天早中晚都听新闻,他很喜欢,回忆说:“在戈壁滩,每天收音机是一定要听的”。 2013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华东医院泌尿外科徐骏医师,下基层进行社区普查,他仔细看了原公浦一大沓的检查报告,“他的情况很不好,手术后对很多药物和治疗方式都产生耐药性”,考虑到他的经济状况,建议他去仁济医院参与一种抗前列腺癌药物的临床试验。 两年的试验结束时,原公浦病情稳定下来。“肿瘤的病灶还在缩小,这个药对他效果很好,出乎意料的好”,仁济医院泌尿科的朱意德医师惊喜地发现,没有再出现耐药的情况,他建议原公浦继续服用该种药物。 然而,原公浦参加实验的药物于2015年在国内正式上市,一盒价格一度高达6万元,即使2017年纳入医保后,个人也需要承担6千元以上。 彼时,原公浦和老伴每个月的退休金加在一起,才刚刚够买一瓶药。 仿制药 原公浦思量许久,想要停药,“老伴腰疼必须理疗和吃中药,我的高血压、眼睛问题也是笔花销,钱实在不够了。” 在这期间,原公浦多次写信到自己所属的中国核工业集团,申请长期的治疗和药物补助,他写道:“我是个工匠,在戈壁大漠安下心,扎下根,献青春,献终身…….我该怎样应对没有药吃的局面,生的希望再一次破灭”。 “领导过来慰问给个一万块钱、五千块钱,吃三个月药又没了”,原公浦担忧道,吃药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朱意德听到这句话,心情复杂,他告诉原公浦:“药不能断,这个药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你活多久,我就供多久”。 朱意德找到原公浦曾参与临床试验的那家公司,要来实验剩下尚未销毁的几瓶药,拿给原公浦先过渡一下。他告诉老人其中的风险,“药瓶上什么都没有,盲吃,没有任何人可以为它负责任”。 之后,朱意德自己出钱陆续买了近一年的仿制药,在原公浦复诊时确认他的病情后,拿给了他。朱意德坦言:“法理上来说这些都是假药,总归不是最优选择,也和他讲清楚了,可能会有风险,但他完全没药吃,这是另当别论的事情”。 原公浦接受了朱医生的好意,写了感谢信到仁济医院党委办公室,却不愿再给他带来更多的经济压力。原公浦每月的用药量在一瓶左右,他通过病友买了几次仿制药,价格大致在3000元左右,原公浦目前每月的退休金是4000多元。 病友也给了原公浦一些支持,尽管杯水车薪。他调侃自己,“死人的药都吃”,病友家属会把病人去世后剩下的一两瓶药送给他。一些病友看过他的报道,在医院看到他,总会塞给他两百块钱,“他们会说,除了科学家,你们这些工人也很伟大,为国家做了大贡献”。 朱意德每三个月见一次来复诊的原公浦,感觉他的癌症状况越来越好,“查骨扫描,转移现象基本上看不到了,被这个药杀的差不多了”,他强调,“在抗药性来之前,应该坚持吃这个药”。 上海市闵行区民政局副局长黄建新表示,对原公浦在内的退休人员,国家相关的政策可以说是到位的,“鉴于他对国防的贡献,我们闵行区党委每年会带慰问金、慰问品去看看他”。 黄建新强调,原公浦当前面临最主要的是就医用药的问题,这一点暂时还难以得到突破,“政策上对药品的报销有严格规定,用药也是一个长久的问题,这个口子不能开”。 中核集团浦原公司离退休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介绍,原公浦作为中核集团的员工,他从甘肃退休回到上海,享受一般员工退休水平,退休金按照甘肃省的政策发放,他坦言,“以上海的生活、医疗成本,是比较低的,当时和他一样的工人是非常多的,但他对原子弹的贡献是比较特别的”。 该负责人表示,集团考虑到他们的情况,成立了一个帮困基金,每年最高补助一万块钱,“我们也是比较关心他,每年会慰问慰问”。 刚刚过去的3月,原公浦发现右眼视力模糊,在医院确诊为黄斑病变,医生建议他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分三次,每次需要自费五六千。 原公浦不得已将存好买药的钱用于治疗眼睛,他想写一本关于大漠深处故事的书,“如果眼睛看不见了,我死之前就写不完了”,但眼睛治疗后,治疗前列腺癌的药又要断了,他沉默许久,宽慰道:“多活一天算一天”。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1655408802666747&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5%8E%9F%E5%85%AC%E6%B5%A6%E5%90%83%E4%B8%8D%E8%B5%B7%E8%8D%AF “功勋工人”原公浦:造一辈子原子弹,如今吃不起抗癌药]
返回至
“功勋工人”原公浦:造一辈子原子弹,如今吃不起抗癌药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