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博物通书”的源代码
←
博物通书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寻找失落的博物通书]] 棋中王 2010-08-17 关注 雷银照《 人民日报 》( 2010年08月17日 20 版) 1851年由美国来华传教士玛高温译述的《博物通书》是第一本中文电磁学著作,也是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学科的第一本中文著作。 起初,我是为考察专业术语“电气”的来源,而四处搜寻这本书的。当时在网上访问了中国多个图书馆,均未查到有关信息。后来又在网上访问了日本东京电机大学综合媒体中心、神户大学附属图书馆、长崎大学附属图书馆和香川大学图书馆,查到它们都藏有《博物通书》的手抄本。但是手抄本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最终证据,因为抄写人可能会舍弃一些他认为不必要的内容,或是会修正一些内容,有的地方还可能抄错。 重要进展发生在2006年7月初。我在“国学网站”上获知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中文藏书中有一批特藏书籍,其中就有玛高温译述的《博物通书》。此后经过多次沟通,他们答应将线装书《博物通书》拆开、扫描,制作成便于阅读的电子版图书发给我。这本电子版《博物通书》共45页,前两页是英文,后43页是中文,约10800个汉字,45幅插图。在电脑上看这本书,屏幕上图像端正、版面完整,将细微处放大后依然清晰可辨。(见图一) 目前看来,《博物通书》或许在中国电气史上占据了五个第一:第一次将西方电磁学知识介绍到中国;是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学科的第一本中文著作;第一次创造了至少13个汉语术语(例如电气);第一次把电报机原理介绍到中国;第一次提出汉字编码方案。可惜,对于这样一本具有特殊意义的著作,没有原本毕竟是令人遗憾的。后来几年,我便一直致力于寻找原本《博物通书》——当最后从湖南涟源的一位旧书收藏者手中淘到原本时,时间一去又是三年! 这本《博物通书》内页纸面对折,右侧装订,内页浅黄色;版面宽16.5厘米,高26.4厘米;文字自上而下、从右至左刊印。将它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寄来的电子版《博物通书》对比,除描绘人体导电实验的第七图稍有差异外,其他方面如格式、字体、比例都完全一样,连文字的墨迹轻重、颜色深浅都无差异。 笔者收藏的《博物通书》(见图二)的内页纸有些朽,每次翻阅都会掉下来一些纸屑。与电子版《博物通书》相比,这本《博物通书》没有前两页的英文内容,且显得沧桑。前者始终在外国人手中,后者在中国人手中。15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多少动荡,而这本书能保存下来,也是奇迹! ---- [http://www.360doc.cn/mip/46695782.html 寻找失落的《博物通书》]
返回至
博物通书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