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查看“鹿邑太清宫遗址”的源代码
←
鹿邑太清宫遗址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长子口大墓揭秘== ===岁月沧桑说太清=== 在河南省鹿邑县东约5公里,有一遐迩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镇—太清宫镇,这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故里。有人认为汉代苦县即在此。新中国成立初期,镇四周尚有城墙残迹。《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厉”音“赖”,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由于这里是老子生地,汉代以后,道教盛行,老 子生地逐渐受到重视。据《后汉书·祭祀志》所载: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神祠老子”,并在此建老子祠,自此之后,老子祠便成为一处名胜。唐宋时期,随着道教的发展,统治者和社会上对道教重视,老子祠的地位也被提高,成为帝王、官员、宗教人士、文人骚客经常祭祀凭吊的地方。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改老子祠为老君庙,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 老君庙又扩大规模,并改名太清宫,连祭祀老子母亲的李夫人祠也改名先天太后祠。自此以后,太清宫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筑也越来越宏伟。<br>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真宗皇帝来朝谒太清宫”,下诏重修并扩建。此时太清宫的规 模和影响都达到了顶峰。太清宫所在的曲仁里,也逐渐被人遗忘,被太清宫之名所替代。久而久之,太清宫既是一个著名的道观名字,也是一个村镇名字了。 ===找“老子”找出长氏墓=== 1996年,某新闻单位报道了在安徽省涡阳县发现“老子故里”,揭开“千古之谜”,引起学术界、宗教界的关注,在河南省特别是鹿邑县引起很大反响,为澄清这个问题,河南省人民政府委派省文物局做一些考古发掘工作。在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由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周口地区文化局、鹿邑县博物馆成立联合考古 队,鹿邑县人民政府负责后勤保障、协调等工发掘工作于1997年开始,主要围绕着“寻找老子生 活时代的有关遗迹”、“寻找历代帝王和民间祭祀老子的有关遗迹”等两个主题进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些重要收获:在太清宫的后宫(祭祀老子母亲的润霄宫)发掘出规模宏大的宋金时期的建筑基址,出土了丰富的遗物,有建筑构件、生活用具、碑刻资料等;在太清宫西侧的隐山遗址发据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窑、窖穴等遗迹,西周时期的夯土遗迹、大型贵族墓葬,春秋时期的马坑、祭祀坑以及玉圭、玉琮、铜舟等遗物。特别是发现了一座西周初年长氏贵族 大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97年上半年,为探索“老子生活时代的有关遗迹”,决定对隐山遗址进行发掘。由于遗址上房屋密布,无法集中布方,只能选择房屋之间的空隙发掘,有些地方不能布探方,只好开挖探沟,因此发掘的地点显得多而零碎。5月份,在太清宫镇中学院内发掘,除确定了战国、春秋、西周、商代、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等时期的地层相叠压外,还发现有春秋时期的马坑2个。当时估计马头朝向的方向可能有墓葬,由于东侧为学校老师宿舍,宿舍外为民 居,无法连续开方,只好在马坑东25米居民的院子内发掘,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夯土,并在遗址中心南侧供销社院内发现有墓葬迹象,经过向南 东、西三个方向扩方,找出了东西两侧的墓边。<br> 发掘工作困难重重。挖出的土无处堆放,只好拉到较远的地方;发掘现场离周围房屋太近,墓壁 周围是遗址上松散的灰土,使房屋的安全、发掘人员的安全、文物的安全都受到影响;墓葬较深,地下水位较高,从水面到墓底有3.2米深,不得已在周围打了7口井,用了7台抽水机才降下水位; 在发掘到露出棺椁和器物时,正值隆冬,雨雪不止,如不采取措施,所显露的迹象可能被破坏殆尽,只好在墓室上面搭起了帐篷。所有这些都为发掘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相应地延长了发掘时间,增加了资料记录的难度,例如墓顶盖有帐篷,无法拍摄完整的墓室平面,帐篷下的光线太暗,所拍摄的照片效果也不理想。从揭露出椁室到发掘结束的20天时间里,7台抽水机日夜不停,虽能控制水位,但有些遗迹现象不甚清晰。尽管 这样,在大家的积极努力下,终于在1998年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圆满完成了发掘工作。这个大墓因出土多件铜器带有铭文“长子口”三字,长子口应是墓主人的名字,按照惯例,称之为长子口大墓。 ===千年古墓终面世=== 长子口墓平面形状为有两个斜坡墓道的
返回至
鹿邑太清宫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