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漫说“经济””的源代码
←
漫说“经济”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原创 淮左徐郎 淮左徐郎 前天 本文作者:阿南,授权本号原创发布 图片 一, “经济”二字,道尽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旨 “经济”二字,在中文里其实是三个词,有三个或者说三层含义。 一为动名词,即指人们的生产和交换、分配活动,如经济基础、国民经济、工业经济、经济发展、经济危机之类中的“经济”二字,都是此义。 二为动词,作“经世济民”解。从辞源角度说,这是我国经济二字的最早含义。如《晋书· 殷浩传》:“足下沉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如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如杜甫《上水遣怀》诗:“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等,其经济二字就是作“经世济民”解。 三为形动词,作“节约”或效率解。但这里所说的节约,不是指省吃俭用的节俭,而是指以最小的投入(成本、支出)实现最大的产出(收益、收入),也就是经济学所讲的效率。如鲁迅《书信集·致李霁野》:“倘暂时在北京设一分发处(一个人,一间屋)……就可以经济得多了。”所以“节约”或效率为经济之道,是经济应有之义。 中文“经济”二字的这三层含义,恰恰构成一个大道理,道出了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和基本途径:搞经济,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经济——经世济民,共同富裕,使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而搞好经济基本途径和关键在经济——节约或效率。经济(节约或效率),才能搞好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经世济民)。什么叫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文经济二字的三层含义,正道尽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旨! 中国文化,确然博大精深。以是观之,漫说几点: 二, “经世济民”,不能见物不见人 这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搞经济,不能见物不见人。 道理很简单,一是如上所述,搞经济,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济民”,共同富裕,使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倘只见物而不见人,就很容易走偏,造成两极分化,背离了这根本目的。不少论者动辄中国GDP如何如何,笔者觉得更应该警醒的是,既然GDP如何如何了,何以据说我国还有几近一半人口的六亿人,其月收入不过千余元?而与此同时,我国富豪在世界富豪榜上又一直在走上升通道? 二是如上所述,搞好经济基本途径和关键在讲究效率,而讲究效率,最终还得靠人,人的因素第一嘛。不是单凭“引进外资”、“资本下乡”就能见效的,怎能见物不见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西方经济学只见物不见人,更确切说,是以物的关系掩盖人与人的关系,掩盖人和人的阶级关系。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恰恰相反。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指出:“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出现;诚然,这个或那个经济学家在个别场合也曾觉察到这种联系,而马克思第一次揭示出它对于整个经济学的意义,从而使最难的问题变得如此简单明了,甚至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现在也能理解了。” 搞经济,不能见物不见人,不能不见“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这个“甚至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现在也能理解了”的问题,我们共产党人又岂能视而不见、抛之脑后?同时,恩格斯强调“马克思第一次揭示出它对于整个经济学的意义”,这更是值得我们深刻领悟的。不要自己对此还昏昏然,竟敢断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而跟着业已破产的新自由主义亦步亦趋。 第二层意思是“经世”——也就是治国,不能见物不见人。 譬如说,不能只看到GDP这个“物”如何如何了,还要看到这个“物”里面“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GDP中,国企贡献了多少,私企占比多少,外资占比多少?哪些产业被外资控制了,哪些产业被私人资本控制了?资本拿去了多少利润,工人分得了多少工资,外资又掠走了多少利润?譬如说,不能只看到房子多了,汽车多了,马路宽了,还要看到贪腐是否少了,假冒骗是否少了,妓女、连跳、猝死、矽肺、996是否也少了?基尼系数是否降了,“打工人”生活压力是否变轻松了?“一切向钱看”的是否少了,学雷锋的是否多了?譬如说,把GDP,甚至“引入外资”作为具有一票否决力的政绩,就是典型的见物不见人的政治观。……怕说多了不待见,读者自己补充吧。 三,“经世济民”,屁股要坐在大多数人这一边 这道理,也很简单,“民”,总是占人口绝大多数。既曰“经世济民”,屁股就只能坐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民”这一边。今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民”是谁呢,是劳动者,是劳动者里面又占绝大多数的“打工人”。 早在战国时代,孟子就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要想取得最高统治权、获得整个天下是有办法的,那就是获得民众就可以得到天下了。要想获得民众有办法,那就是获得民心就可以得到民众;要想获得民心有办法,民众所需要的,就给予他们,反对的不要给予。 “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谓千年古训。说的也就是屁股要坐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民”这一边。 当然,孟子说的道理不错,目的却是为统治者“得天下”献计谋策。而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天职就是“为人民服务”。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屁股是否坐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一边,是党性问题,是区别真假共产党人的重要标杆之一。 某人肩负要职,不思为一方造福,却在2019年喊出过最雷人的口号:“谁和民营企业家过不去,我们就和谁过不去!”屁股就完全坐歪了。这样的人被党和人民掀翻落马,也是咎由自取了! 四,“经世济民”要讲究效率,讲究投入产出比 如上所述,讲究效率,讲究投入产出比,是经济的应有之义。但认真讨论这个问题,我想要具备相当的经济学和数学水平吧。笔者很有限的经济学知识全是自学的,是“半吊子”,数学不过初中水平,所以不敢拿“把钱花光,为国争光”作例子。 不过可以“毛估估”新中国前27年。建国初,一穷二白是我国经济的真实面貌。教员也说:“我们现在家底子很薄弱,钢很少,汽车不能造,飞机一架也造不出来”,“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到“特别是”的时候,已是产业齐全的世界第六的工业国了。不仅汽车、拖拉机、坦克、飞机什么的都会造了,还有了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国之大器。科技水平和西方大国也就差不过十来年吧。而这一切,是在既无外债,又无内债,没给子孙后代挖坑;没开印钞机,搞通货膨胀;也没卖资源、拼环境的方略下取得的。这样的效率,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恐怕世界找不出第二例。 当时最重要的投入品是什么呢?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精神。为什么那时人们有这种精神,甚至为此一辈子吃了两辈子、三辈子的苦?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保证了这付出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而是为自己国家的富强,为子孙后代的幸福。 有人说,“那时飯也吃不饱”!也许。不过,如果都是飯也吃不饱,那新中国前27年怎么会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增加了31岁,这投入产出比不是太令人惊奇了吗? 漫说了几千字,其实都是“小儿科”,都是常识。常识嘛,当然比不得经济学公知“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的经世济民秘诀,真正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 [https://mp.weixin.qq.com/s/o8gqxdhwrgwsIO7S3VJIcQ 漫说“经济”]
返回至
漫说“经济”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