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吴铭: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思路(总结提纲)”的源代码
←
吴铭: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思路(总结提纲)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思路(总结提纲) (20200608) 题注:这篇小文章,算是对我以前七、八年来经济斗争的简要总结。 正文: 不管如何粉饰,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了拉美化、殖民地化的困境,其表现如下: 一是主权结构畸形。外资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本国经济所占比重则起来起少。是为外资化,或者说殖民地化。 二是所有制结构畸形。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而各种私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是为私有制,摇动政权根基。 三是产业结构畸形。就是工业、农业等实体生产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而金融业、服务业、房地产、医疗产业、教育产业、娱乐业、旅游业甚至一些灰色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是为泡沫化,或者说空心化。 四是经济布局畸形。就是东南沿海、沿江地带经济所占比重起来越大,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更加落后,所占比重越来越小。是为贫富分化。 四处喊着缺“钱”,政府财政极其困难,重要工业领域无法充分发展,民生越发艰涩,在中美经济战中,处处被动,只有招架之力,而无还手之能。而且,找不到解决办法。 有以上四种畸形及财政困难的表现,应该认识到,中国经济已经在空心化、外资化、泡沫化、贫富分化,正在丧失一个主权经济体的所有特征。经济发展的动力越来越枯竭,以至于地摊也被当作重大经济政策大力宣扬。地摊,即使有些作用,也只是民生方面的作用,当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问题。 如何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就是说,如何让中国经济重归主权化、公有制化、工农业实体化、各地发展均衡化?我觉得,这是应该引起所有中国人重视的问题,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我希望找到导致这些问题的总根源,挖出这个总根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约七八年的学习,特别是前不久关于财政红字货币化的争论,我个人认为,人民币发行权丧失于国际垄断资本,是导致中国当前经济困境的总根子。人民政权丧失了货币发行权,就丧失了对经济的领导权,不得不卖儿卖女、溺死儿女,我指的是不得不放弃重大国营企业、出售大中型国有企业,无法落实扭转“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荒谬逻辑的政策,无法发展自主的先进技术,无法解决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无法应对西方反华势力的经济封锁。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人民政权丧失人民币的发行权、外资掌握中国人民币的发行权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总根子,那么,为了中国经济起死回生,唯一的出路就在于从国际垄断资本手中收回这个发行权! 货币发行权,是指在主权领土范围内,由政权独立自主决定货币发行数量、发行对向、发行领域、各行业发行比例、发行时机的权力,是调动社会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的无可替代的关键手段。得发行权,则得经济组织、领导、指挥权,则政权稳固;失发行权,则丧失对经济的组织、领导、指挥权,则政权动摇。货币发行权的得失,事关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事关人民政权生死存亡,不可不察。 有朋友说,路线决定一切,在当前的路线之下,让政权夺取发行权,同样会执行买办路线、政策。我的看法相反,如果政权试着夺回发行权——而且,我认为夺回发行权,政治上没有任何困难——那么,这就标志着路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买办路线,回归主权路线,当然,还不能判明就是人民路线,但至少是民族主义主权路线。 人民币的发行权,只能由政权掌握,由人民银行根据政权的决策指挥,完成货币发行任务。即政权必须是发行权的垄断者,而人民银行只是执行政权发行决定的机构和参谋机构,而决不能是决策指挥机构。而1995年《银行法》通过之后,人民银行就从政权中独立出来,人民政权就丧失了货币发行权,人民银行则由一个办事机构、参谋机构,掌握了货币发行权,成了货币发行的决定机构。 人民政权,由于统揽全国经济情况,并根据经济发展方向制订经济发展规划,明白何种企业、何种行业、何种领域是发展重点,有充分的根据来决定货币发行数量、发行对向、发行领域、发行比例、发行时机。而人民银行从政权中独立出来之后,由于不掌握全国经济发展情况,尤其是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误导之下,不再服务于国家工业、农业发展,所以,人民银行就成了空中楼阁,根本没有依据来决定人民币的发行数量、对向、领域、比例、时机。 那些赞同银行独自掌握发行权的专家学者、财金官僚,你们也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接受政权的领导,不充分了解中国经济情况,不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人民银行凭什么来决定自己的货币发行?你们敢说是根据外汇储备数量来发行吗?你们敢讲发行对向、发行领域吗?你们不敢这么讲,虽然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 由于95版《银行法》通过之日,恰是中国彻底放弃人民币结算权、大肆引进外资政策通过之时,自然而然,人民币的发行权,表面上掌握在了人民银行手中,而实际上,以引进外资为表现,人民币的发行权,则完全被转移给了国际垄断资本,即由国际垄断资本决定货币发行,这样,导致了如下结果:人民币的发行数量,依据引进外资和出口创汇的多少来定,中国人民无法决定之;人民币的发行对向,只是外资企业和中国的出口型企业,中国政府、中国企业、中国人民得不到新发行的人民币;发行领域只是外资青睐的领域,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的先进工业领域,得不到人民币金融的支持;发行比例、发行时机均由国际垄断资本根据自己殖民中国经济的需要来定。总之,人民币死了,中国主权金融死了,人民币成了各种外币在中国市场上的代用券,中国金融市场,成了新八国联军(美、韩、日、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英国、法国、德国等等)资本的逐鹿场。 以上后果,又导致以下经济上的实际困境: 一是外资因为有无限的人民币发行权,政权却无此权力,所以,政权不得不向外资低头,不得不极力开放,提供政策优惠,以吸引外资。 二是因为外资掌握有人民币发行权,有足够的“钱”,而民族企业(公有制、国家、私有)无“钱”,所以,不得不公有制企业退化为国有制企业、再由国有制企业退化为股份制企业、再进一步退化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最终被外资吞并成了外资企业,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三是部分中国企业,为得到金融扶持,而政府无权为其提供贷款担保,不得不向外资、外资金融机构寻求投资,接受外资的渗入。 四是外资的目的旨在控制中国经济,并不是推动中国经济体系完备、科技进步,故而导致中国技术停滞、体系残缺,成了低端装备车间,接受国际垄断资本的盘剥,付出多而得利少。 五是各级政府开支浩大,财税不足,不得不卖地、卖医疗、卖教育于“社会资本”,导致民生艰涩。 六是因为民生艰涩,党群关系、政群关系紧张,人民群众丧失基本保障,不得不另寻出路,直接又导致社会风气恶化。 七是因为未认识到财政困难、经济困难的根源在于人民币的发行权丧失于国际垄断资本,在于《银行法》,故而在经济恶化“缺钱”时,继续饮鸩止渴,扩大开放、引进更多外资、优化营商环境,甚至是直接取消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限制、投资额度限制、持股比例限制,形成负反馈恶性循环,越扩大开放、越引进外资、出售国企、出售资源,就越缺钱;越困难、越缺“钱”,就越扩大开放,于是,如此循环,就越陷越深,越挣扎,外资这个脚镣就越紧。 既然丧失人民币的发行权,让外资掌握了这个发行权,是导致中国经济困境的根源,那么,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就非得正本清源,就必须重新夺回人民币的发行权。 货币发行权,既然是调动一切社会资源的最有效、有关键手段,那么,当政权夺回发地权之后,就可以突出公有制这个主体,突出工农业生产这个实体,突出重点工业领域,科学确定货币发行数量、发行对向、发行领域、发地比例、发行时机,政府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重大作用,就有了得力的抓手,就可以重新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推动实体生产、推动科技进步、推动国营企业发展壮大,把党的一系列重大经济决策落到实处。 在此过程中,因为外资丧失了货币发行权,丧失了货币来源,它就成了地源之水,“此消彼涨”,中国政府就有充足的条件和优势,来收回这些被外资并购了的企业、行业、领域,重新确立自己的主权。 当作为经济主体的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中国工业体系进一步独立完备、实体生产发展壮大之后,中国的就业问题自然解决。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政权自然稳固。 所以,当我看到刘尚希的文章时,我非常激动。 最后,回答一下政权掌握人民币发行权,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问题。 有同志依然担心,政权掌握人民币的发行权,会不会自己发钱自己玩,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我想先问一下,当前,或者说此前,国际垄断资本掌握中国人民币的发行权时,是不是国际垄断资本在中国这个主权市场上,自己发钱自己玩?是不是没有带中国企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玩?是不是导致了中国的失业问题、产业被控制问题、国企经营困难问题?是不是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当然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外资在掌握人民币发行权之后,无限发行货币,且所发行的人民币都由外资企业来支配,中国政府、中国企业、中国人民无权支配,所以,外资在中国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中国政府、中国企业、中国人民,则处处被动,处处受制于外资,不得不乞求外资。我们不能光指责地方政府、专家学者的“洋奴”倾向,不能光分析导致这种倾向的社会、历史、教育、宣传等方面的原因,我们也应该分析导致这种倾向的金融、货币、经济政策环境原因。当然,这个环境,也是由“洋奴”氛围推动的,反过来,洋奴也推动了这个扭曲的氛围加深。 那么,中国夺回发行权之后,不但可以控制货币发行数量,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控制发行对向、领域及各领域货币发行比例。把钱发行给公有制大中型企业,就是发展公有制经济;发行给钱学森、邓稼先、王进喜、屠呦呦,得到的就是一个航天工业体系、核工业体系、石油工业体系、青蒿素。把钱发行给在“天上人间”,得到就是·¥#!%¥·#……。发行给外资,得到的就是中国经济28个行业领域,被外资控制21个,国际500强企业息数来华殖民,而且个个赚得钵满盂盈…… 我认为,中国政权从国际垄断资本手中夺回人民币的发行权,长远地看,不但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相反,还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根本手段。 当然,我是说夺回发行权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手段,并不是说,掌握这个手段,就肯定能够控制住通货膨胀。如果不能很好地使用这个手段,也未必能够控制住通货膨胀。 再回答一个经济常识:货币沉淀问题。仅是我一家之言,请方家批评。 政权发行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必然有所谓货币沉淀问题。所谓沉淀问题,就是货币在民间流通,政权和银行都未能将其收回。如果开展对外贸易、用人民币结算,那么,外国也会掌握一定量的人民币,也可能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支付货币,这就是货币的国际化。那种“美元是世界货币”的说法,是荒谬的、欺骗性的,是为中国接受美元的定价、引进外资提供的一个烟幕,实际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货币沉淀于民间,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国家发行的货币,既不可能完全收回,也不必完全收回,如果完全收回,那就丧失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价值尺度、财富储存手段等货币基本功能的意义。对于国家来说,发行的货币,只是一张纸,但是,在民间看来,就是财富,是交易媒介。群众需要用货币来交换商品,满足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水平,当然要积存一定货币。如果国家真的将这些货币收回了,那老百姓真的就穷了,穷得一分钱也没有,也无法进行充分的交易了。 政权完全收回自己发行的货币,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比如,中国红军长征前,在中央苏区,把自己发行的纸币完全兑换成银元。长征到贵州遵义一带,曾经发行过纸币,以盐等物资为“锚”,在撤离贵州时,同样完全将当地群众手中的红军货币兑换成银元。这是共产党作为一个关爱人民的政权才做的事。蒋介石从上海逃跑时,是没有把其发行的金圆券兑换成银元等其他货币的,而是把所有的黄金、白银、美元都打包带走了。看来,他是没打算再回来。 对于国家发行的货币,国家政权能否收回一部分?我觉得国家收回一部分发行的货币,同样是必须的,也是一种职责和义务。我认为,国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就是对其发行货币的回收,当时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国营企业营收,都必须迅速存进银行。大致可以推测,国营企业所占经济比重,应该就是回收货币所占发行货币的比例。 国营企业以稳定的价格、高质量的产品、丰富的产品数量,向群众提供出售,这是确保货币信用的关键,也就是货币的锚。所以,国营企业、国营销售体系,是维系货币信用的根本,极其重要。因为,只有国营企业、国营销售体系,才会切实执行国家根据劳动生产率确定的定价,私营企业有赢利方面的追求,会乱涨价、乱杀价,不会切实执行国家的定价。 ---- [https://www.qinshunning.cn/doc/7jexh1RDqNCV27HWEFK84T?yuntuFrom=friend98&rand=GnNd 吴铭: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思路(系列之三)] [http://m.wyzxwk.com/content.php?classid=28&cpage=0&id=419354 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思路(总结提纲)]
返回至
吴铭: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思路(总结提纲)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